南宋遗民词人创作分析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7227069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宋遗民词人创作分析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南宋遗民词人创作分析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南宋遗民词人创作分析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南宋遗民词人创作分析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南宋遗民词人创作分析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宋遗民词人创作分析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宋遗民词人创作分析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蚌埠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南宋遗民词人创作分析1引 言词是中国最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以其丰富的内涵、错落别致的格式和优美的旋律广受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欢迎。在宋朝词的发展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南宋(11271279年)是北宋灭亡后宋室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朝代。“到了南宋中后期奸相频出,朝政糜烂不堪,而此时蒙古高原的蒙古人开始崛起。蒙古人在灭亡金国之后开始大举入侵江南的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被攻占,宋室南迁,1279年,厓山海战爆发,宋末帝赵昺被大臣陆秀夫背着跳海而死”1。至此南宋灭亡,神州陆沉。“遗民,有不同的意思,指亡国之民

2、,或者沦陷区的百姓,或者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或者劫后余留的人民,或者指后裔、隐士、百姓等”2,在大部分的时候,遗民都会被当做是亡国之民这一群体的称谓。南宋灭亡之后,仍然忠诚于南宋并且不肯再仕新朝的词人形成了南宋遗民词人这一群体。南宋遗民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之中占据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著名的遗民词人有文天祥、刘成翁、郑思肖、汪元量、周密、蒋捷、何梦桂、柴望、舒岳祥等。他们有鲜明的群体性和地域性特征,主要集中在河朔、两浙和江西这三大区域之中。现当代对南宋遗民词人的研究主要是对遗民词人的群体特征、审美特征和心理体验这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虽然有不少出色的成果出现,但是和整个对唐宋诗词的其他研究相比

3、还是要粗糙的多,不够细致。从明清到现在的文学研究中南宋遗民词人一直都缺少文学界和词学研究界的重视,因此加大对这一文学现象的研究力度十分重要。对南宋遗民词人的创作分析以遗民词人的创作成果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介绍南宋遗民词人的创作概况、创作特点、创作特点形成的原因和它的影响,使我们能够更深刻的认识这一群体,为人们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做一点微薄的贡献。2南宋遗民词人的创作概况2.1、词作数量庞大南宋遗民词人的创作是丰富多彩的,首先它数量庞大,遗民词人活跃的时间不过短短数十年,大量的遗民词被创作出来,其主要原因是遗民词人群体的庞大以及遗民词人的高产,“李长科广宋遗民录收录宋遗民共302人者其中未仕者170人

4、,已仕者132人。顾炎武亭林文集卷二的广宋遗民录续公举南宋遗民400多人”3,而据统计,词作超于一百首的遗民词人约有40余人,可见遗民词人创作数量的庞大。2.2三大独特类型在数量众多的遗民词中,比较能够体现出遗民词创作特点和艺术价值的词作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2.2.1 咏物词南宋遗民词人的咏物词独具特色,其特点是擅于选择物体借物抒情,在词作中借描写物深沉隐秘的抒发情感,以西湖吟社的乐府补题为代表。“乐府补题是出现最早的社课词选。全书共收录了五次社集的十三家词人共三十七首词”4如:天香(宛委山房拟赋龙涎香)王沂孙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甆候火,还乍识

5、、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几回殢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谩惜余熏,空篝素被。 水龙吟(浮翠山房拟赋白莲)吕同老素肌不污天真,晓来玉立瑶池里。亭亭翠盖,盈盈素靥,时妆净洗。太液波翻,霓裳舞罢,断魂流水。甚依然、旧日浓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欲唤凌波仙子,泛扁舟,浩波千里。只愁回首,冰帘半掩,明璫乱坠。月影凄迷,露华零落,小阑谁倚。共芳盟、犹有双楼雪鹭,夜寒惊起。 2.2.2 时令词“残蝉尾声的时令词,在暮春之恨和之思中展现了浓厚的时代特征,体现了隐含在今昔对比中的留恋和忧惧之情和大多词人身份体下的特殊心态”5这类时令词的代

6、表如: 粉蝶儿残春蒋捷 啼鴂声中,春光化成春梦。问东君、仗谁诗(一作时)送?燕怜晴,莺爱暖,一窗芳哄。奈匆匆、催他柳绵狂纵。 轻罗小扇,桐花又飞么凤。记寒吟、沁梅霜冻。古今人,人易老,莫闲双鞚。尚堪游、酴醿粉云香洞。步蟾宫中秋蒋捷 去年云掩冰轮皎,喜今岁、微阴俱扫。乾坤一片玉琉璃,怎算得、清光多少。 无歌无酒痴顽老,对愁影、翻嫌分晓。天公元不负中秋,我自把、中秋误了 2.2.3 清空词清空词在南宋遗民词人之间非常流行,“清空词有以下两种特征:第一,意向淡泊。第二,语言疏快,就像孤云去留无迹一样。”6代表作如:高阳台西湖春感张炎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

7、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入?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高阳台送翠英蒋捷燕卷晴丝,蜂粘落絮,天教绾住闲愁。闲里清明,匆匆粉涩红羞。灯摇缥晕茸窗冷,语未阑、娥影分收。好伤情、春也难留,人也难留。芳尘满目悠悠,问萦云佩响,还绕谁楼?别酒才斟,从前心事都休。飞莺纵有风吹转,奈旧家苑已成秋。莫思量、杨柳湾西,且棹吟舟。 3南宋遗民词人创作的特点南宋遗民词人由于处在宋朝灭亡和元朝大一统的特殊历史背景之下,这一时期的遗民词人有着特殊个人经历和情感变化,南宋遗民词人的创作呈现出与以往不

8、同的创作特点。3.1独特的创作主题南宋遗民词人最重要的创作主题就是对故国故人的思念与悲伤,漂泊在外的遗民词人对家乡的思念,隐居山林拒不出仕对自身节气的自我肯定,对蒙元朝廷压迫的永不妥协的主题都是南宋灭亡后遗民词人的主要创作主题。永不放弃的英雄主义色彩的主题在遗民词人之中也是层出不穷。各类主题在南宋遗民词人创作中的体现如下表所示: 主题 词人词作 具体体现怀念故国 刘辰翁锁窗寒 “又何堪满目凄凉 故国梦里能归否”思恋家乡汪元量一剪梅怀旧 “十年愁眼泪巴巴,今日思家、明日思家”隐逸不仕 张炎祝英台近 “几回听得啼鹃,不如归去”复国壮志 文天祥念奴娇 “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3.2特殊的创作

9、心理南宋的灭亡对南宋遗民词人的创作心理影响是剧烈的,南宋遗民词人的心灵体验对比其他朝代的遗民学者是更加痛苦的,心路历程更加的复杂,也由此致使南宋遗民词人的创作心理不同于之前的唐宋词人。这在他们的作品中能够传达出来,具体可以分为下列两类:3.2.1悲切的思念南宋遗民词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应该是历史上最为强烈一群人之一,南宋与蒙元的统治差别与汉族人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民族自豪感使得南宋遗民词人遭受了历史上反差最为唏嘘的朝代变更史。由此,南宋遗民词人在创作时对于故国的怀念之情便自觉或不自觉的以悲伤的词作表现出来。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地回顾过去,感慨不胜唏嘘,使得南宋遗民词人格外的沉迷于故国旧梦中无法自拔,

10、在创作过程中,词人们的心理是悲伤而沉重的。“面对故园丘墟,他们缺乏宋南渡词人那样与命运抗争得主动行为,更没有唐五代词人那样追欢逐乐的物质条件,而只有沉湎与往事的回忆中愁苦、哀怨、低徊掩抑,这种怀想之悲实际上也反映了他们的绝望心理。”7摸鱼儿(邵清溪赋,效颦谩作)何梦桂把心期、半生孤负。玉堂元在何处。朱弦弹绝无人听,空操离鸾烈女。遇不遇。休更问、悠悠世事都如许。人生草露。看百岁勋名,青铜宾影,抚剑泪如雨。知谁语。落落江空岁暮。人间一梦今古。雷塘十里斜阳外,野草寒鸦无数。身世寓。聊尔耳、江山有恨谁堪付。冰心更芳。都说与梅花,参横月落,一醉且归去。 这首词作之中,“泪如雨、江山有恨、醉且归去”等词汇

11、均表现出作者的悲痛之情,对故国的怀念演变成深深地苦痛,这样的创作心理是南宋灭亡前这些词人所不具有的。3.2.2束缚与隐忍从一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来,遗民词人的创作没有那么的自由,历史上的宋南渡词人也曾体验过这样的遭遇,但他们对于痛苦的抒发是直接的,是不带掩藏的,而南宋遗民词人不同,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这与蒙元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南宋遗民词人在创作过程中带有恐惧心理,更因这种恐怖心理,使其创作存在束缚,使感情无法完整的表露在作品中。另一方面虽然感到恐惧但南宋遗民词人却从未屈服过,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将内心对故国的思念与内心的苦痛隐忍于心中。八声甘州张炎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

12、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这首词先友情后国恨,全文读来有深厚的哀痛之感,但也很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没有直接忘我的抒发出来,这正是因为惨痛的历史和无法复国的绝望使得作者的创作心理带有束缚,但作者仍然将对故国的思念悲痛隐藏在作品中,以示自己没有完全放弃,让读者更能体会到南宋遗民词人在残暴统治下的的束缚与隐忍3.3彰显时代特征的意向选择“宋末元初的遗民在选择生存方式的同时也选择了情感的表达形式,作为抒情文学体式之一

13、的词,便成为他们表情达意的主要工具。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词作为一种抒情性极强的问题,其意象的选择和营造与主题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形成了丰富的意象群。”8从李俊先生的文章中便知道南宋遗民词人的审美意象与遗民词人的创作主题是息息相关的,从上文中南宋遗民词人的创作主题和对具体诗词的分析,可以推到出这个群体使用意象群的特点。3.3.1“伤春”与“悲秋”的深化运用“春”“秋”意向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的时令性意向,而“伤春”与“悲秋”是南宋遗民词人创作中常用的基本意象,他们对“伤春”与“悲秋”有着更为深化的运用。首先,遗民词人的创作大部分都承载着悲戚的心绪,这种悲是与他们的遗民身份与处境相契合的;其次

14、,这种意象群被大部分遗民词人广泛使用;最后,遗民词人在“悲秋”题材上注入了新的情感内容,将“秋”构筑分成自然下的秋天、人生的秋天、心理感受上的秋天和历史进程中的秋天。这是南宋以其沉重的悲惨历史对词的发展的一种贡献。南宋遗民词人之中蒋捷对“秋”的意象分外看重,蒋捷与当时著名词人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著有竹山词,“翻开一部竹山词,我们不难发现其基调,其色彩都是属于秋的。”9这也与词人本身受亡国之恨影响悲痛难抑有关。 贺新郎秋晓蒋捷渺渺啼鸦了,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起搔首、窥星多少。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

15、枣。愁痕倚赖西风扫,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计无此、中年怀抱。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烟未敛,楚山杳。 蒋捷的这首贺新郎秋晓中出词名中带有秋字之外,词中还有三个秋字,全诗也描述出一幅秋天万物寂寥的景象,“与秋俱老”这句更是将自己与悲落的季节联系在一起,表达出内心的哀伤。这是对“悲秋”这一意像的生动运用此外,能表达悲痛的意象在遗民词人之中很受欢迎,如“雁”“窗”“梦”等,并且有许多新的意象被指意喻悲伤。3.3.2形成以“上元节”为中心的节日意象传统节日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汉民族千年来的民族风俗的重要体现,然而随着南宋的灭亡,异族的统治下传统的节日不再被重视且没有了往日的热闹景象,由此诸多传统节日在南宋遗民词人的创作中有了新的含义,成为表达南宋遗民词人在创作中表达内心情感的意向选择,其中由于上元节在南宋的地位最为重要,所以以上元节为意向的创作在南宋遗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