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217747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富阳市新登中学洪贺廷摘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最大课题。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从幼儿到大学到研究生教育的共同任务。”作为人类社会最为重要的交际方式,写作,在人安身立命、生存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帮助学生有效提升写作能力,使学生获得通向未来社会的通行证,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校自2002年5月加入“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行列参与研究与实验,至今已走过为期两年的漫漫征程。两年中,课题组从人发展的内质出发,以叶圣陶先生的“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就是模仿创造”为理论基础,

2、大胆提出“模仿创新”的创新写作教学理念,并遵从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不断探索课堂教学与写作教学新模式。终于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把握写作教学的真谛,冲出了传统“作文难”的怪圈,实现了课堂教学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即是我校开展“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的主要经验阐述。关键词 写作教学 创新写作 写作内质 创新能力一、问题的提出(一)文章写作的价值搦管为文,在我国历代都备受青睐。孔子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阳货),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

3、章之无穷。”(典论论文)。这些理性的阐发不仅道出了文章“美教化、善人伦”、“言志”、“尚用”的功能,安邦定国、治世平乱的作用,也充分显示了一个民族文明先进的程度。社会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文章更以其独特的魅力体现着它的价值:1.现代社会的重要交际方式什么叫文章?诸说纷纭,见仁见智。陈望道先生在1922年出版的专著作文法讲义中指明:“用文字传达意义的制作,就是文章。”这个定义简洁明了地揭示了文章的基本内涵和文章的基本功用利用书面语言形态表达思想、认识、情感,实现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20页)在人们的交流相互作用中

4、,国际争端,谈判桌上,文章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消弭战祸;商业贸易,“做天下文章”,可以打通渠道,广开财源;学术研讨,阐精释义,切磋琢磨,可以交流经验,以文会友;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也离不开用书面语言形态来交流交际,沟通思想,联络感情。现代社会尤其需要人们用书面语言严密地表达思想,准确地说明事物,有条理地表达宏观或者微观世界的种种复杂关系,可以说,书面表达能力的普遍运用,是人类交际的需要,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标志,是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象征。2.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素质,而具有一定的作文能力则是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

5、大纲第5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从传统的人才素质观来看,我国历来对人才的文化水平评价的标准是,读、写、算的能力。如果没有读、写、算的能力,就是文盲;具有起码的读、写、算的能力,才算是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如果读、写、算的能力较高,那么文化水平就高。“写”作为一种综合能力,不仅可以考察一个人的文字掌握量,还可以考察他的语言表达、提炼生活、构思谋篇乃至思想情操、品德情感,因此,将“写”作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衡量标准是有其道理的。从对受教育者的培养目标看,国外同样把“写”视为受教育者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中小学生必须具备“五把刀”即读、写、算、观察五种能力。“这五种最重

6、要的能力合起来,就构成一个总的能力,即:会不会学习。”(转引自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第15页,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五种能力合起来形成“会不会学习”的总能力,可见,“写”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真理性。从着眼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来看,“写”直接影响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尤其能带动和促进学生学好其他各门学科。在中学阶段,无论是学习政治、历史、地理、外语,还是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只要是把对问题的理解,学习的过程,取得的收获,如识记、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推论、演算、实验、证明、理解、鉴赏等,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就必须运用写作能力,没有写作能力是不能奏效的,也不能学好各门功课,

7、所以,写作能力对学生的智力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二)文章写作的现状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尺度,是现代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可是,自宋代专用经义取士,写作就只局限于经义文章,至明太祖制定八股,写作的内容要求“代圣人立言”,写作更成为一套僵化的模式,虽经清末民初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五四运动的嬗变,乃至新中国后多次教育教学改革,作为课程的写作依旧带着科举的印记,“摆脱不了八股的精神”(叶圣陶语)。具体表现为:1.写作目的异化。写作不是为了适应未来生活的需要,不是把它看作“因在现代做人,写作已经同衣食一样,是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一个项目” (叶圣陶语),而只把写作当作是应试的需要,写出的东西,

8、只是为了给老师看,给考官看。2.写作内容政治化、道德化,脱离丰富多彩的生活,缺乏鲜活灵动的思想和情感,缺少人文关怀。3.只写不做,把写作只当成文字功夫,只做纸面作业,不重视收集整理材料,不重视社会实践和动手操作。4.表达方法落后。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人们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影响到人们传统的表达方法,“今日读者的口味已经受到与阅读竞争的其他活动的影响,所有这些活动都影响到现代写作”(威廉W韦斯特提高写作技能)。以往我们的写作注重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注重要素的完整叙述,注重道德评判的议论,而这些在现代写作中都已经有了变化,比如表达方式的交替使用和融合、语言节律的跳跃等等。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

9、尺度,是现代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为什么会有以上现象发生?“主要是教育观念、教育体制上出了问题。”(杨振宁)主要是我们的作文教学脱离了写作应遵循的本质规律,具体表现为:一是把课文教学作为硬任务,把作文教学当作软任务,舍本逐末。对那些课文,认真教完教好,至于作文则认为多教几次,少做几次无关紧要。当然,这是和目前的应试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的。其结果,学生视写作为“副业”,视作文为“另类”。二是没有完整而系统的写作训练计划,教师盲目教学,随心所欲。今天觉得材料重要,便大抓特抓“积累;明天感到审题不能轻视,便舍材料而进行审题训练,朝三暮四,朝秦暮楚,不断地变换。学生无所适从,自然不会有浓厚的兴趣。三是

10、理论指导与写作实践脱节。有的教师讲写作,大讲特讲理论方法,在难得的几堂写作指导课上,从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呼应、如何交代到如何照应、如何结尾口若悬河,学生只能获得抽象的理论,根本激发不起写作的欲望。而另外一些老师讲写作则将作文理论指导视为点缀,只注重写作数量的多和写作速度的快,讲方法时只做简单的介绍,便要学生接二连三地写个不停,倒了学生的胃口,引了学生的烦心。四是训练形式呆板,缺乏创新意识。不少教师挖空心思出个文题,然后讨论构思,然后写作,然后讲评,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结果是学生会做此不会写彼文,也产生不了写作欲望。五是作文批改专制与滞后。写文章的目的是言志说理,对一个问题应仁者见仁,智者

11、见智。但很多老师,“责任心”很强,对学生习作全批全改,精批细改,不但指出技法问题,对观点、内容、表达等方面,也按自己的意志“改正”。这样,学生抒写真情实感的积极性受挫,只好违心地写一些虚假的、做作的文章。归结起来一句话:当今的作文教学,学生写作文缺乏创新,教师教作文同样缺乏创新。于是,在众多作文教学思想与理念之中,经反复推敲论证,我们选择了“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践”。二、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一)“创新”的内涵何谓“创新”(Innovation)?国际上对创新的研究起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Schumpeter)提出的创新理论,1912年,他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创新”概念。

12、随后,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其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对创新作出进一步地阐释,他认为:“创新是大胆开拓的具体手段。凡是能改变已有资源的财富创新潜力的行为,就是创新。”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98页)对“创新”一词的注解有二: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造性:新意。宿迁学院师范部仲焱先生认为:创新是指在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等一切领域、一切层面上淘汰落后的思想、事物,创造先进的、有价值的思想和事物的活动和过程。创新不单纯是一种技术过程,它是一种激情,是一种不满足现状的追求,是一种态度和实践。创新能为人们的创造性实践确立稳定的价值取向。创新的内涵是突破和超越,是否定和发展。真正的创新应具有

13、如下特点:第一,创新是对常规的突破和超越。第一次和新颖性是它最突出的个性。第二,创新是一种人类的合目的性的活动。任何创新活动都蕴涵和体现一定主体的目的性、自觉能动性、价值指向性,是在人的自觉仪式指导下完成的。(创新意识及其作用)深入探讨“创新”的内涵可知:“创新”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创新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而狭义的创新具有多个侧面、多种层次,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看法。在人的发展与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无论广义的“创新”还是狭义的“创新”,其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1.创新,是每一个人天生就有的潜质,是人类永恒的活动,是人类本性和本质力量的最高表现。“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

14、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人之所以最高,就在于人是以主体性的方式存在的,他能够超出他所属的那个物种所给予他的限制, 而表现出与动物根本不同的创造性特征:人只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不仅能够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超越一定的有限的存在而获得短暂的满足,而且能够在获得短暂的满足之后,仍然继续其超越有限的壮举,为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寻找终极的理由,为自己的生活设计更完美的理想。”(庞学光论教育之超越,教育研究1998年第11期)2.创新,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打开鲁道夫吕贝而特所著的工业化史,我们就会发现:自人猿揖别,到宇航初捷,人类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创新。现代文明所建

15、树的一切,无一不是创新的功绩。1733年,“飞梭”发明,纺织机的工作能力提高;1760年梳棉机制成,卡伦铁厂建立,这是苏格兰重要的军工厂和制铁业发源地;1768年,瓦特蒸汽机首次作为高炉鼓风机动力;为第一次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1833年,电磁电报发明;1966年发电机制成;1878年,电动机发明,导致了电气化时代的出现。1883年,汽轮机制成;1894年,卡尔本茨开始系列生产第一代“费洛”牌汽车;为人类交通运输开辟了新阶段;1942年,第一座原子核反应堆在芝加哥建成;1945年,原子弹爆炸;1947年,第一台商业电子计算机制成每一项技术创新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新产业,促进了社会

16、的进步。因为有创新,中国人才修筑起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因为有创新,埃及人才建造成永世辉煌的金字塔;因为有创新,以色列人才在布满石头的土地上种出世界一流的庄稼;因为有创新,美国人才驾宇宙飞船登上月宫取回“一片月光”。3.创新,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翼健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创造“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课题试评一文中曾说:“语文教学的灵魂是什么?是创造。教育本身就是人的创造物,但它与人其他创造物的本质不同,在于更集中地表现了人作为世间万物最高、最伟大的存在者所独具的创造性,更直接地反映了人对超越自我的渴望与追求,也为实现这种超越做出了更充分有力的准备。因而,教育承担着创造的使命,而且只有创造,教育才能不断得以发展,才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