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共28张ppt)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209863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共28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共28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共28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共28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共28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共28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共28张ppt)(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单元知识体系,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纲展示 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一) 分配制度,1、生产决定分配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

2、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拓展: (1)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所得属于按劳分配所得,而农民通过流转土地所得是以土地要素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 (2)公有制经济单位中职工的按劳分配收入形式主要有工资、奖金和津贴。公有制经济单位职工从其单位所得到的福利性收入(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则不属于按劳分配。 (3)不能认为“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4)按生产要素分配不是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特有的分配原则,在公有制企业中除了按劳分配,也要健全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2)

3、原因: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意义: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地位: 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这是由公有制主体地位决定的。,3.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内容: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按资本要素分配: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

4、易收入等。 按劳动要素分配: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按技术、信息等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信息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的收入(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等)。 按土地要素分配:凭借土地取得的收入(土地的租金、出让金、房租等)。 (2)意义: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拓展:1、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收入 劳动

5、收入: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非劳动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按土地要素分配的收入,如出租土地、房屋等收入,转移性收入,如养老金等。 剥削收入:私营企业主和外资经济中的资本家获取的剩余价值。 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国家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拓展2、科技人员的分配形式属于哪种分配形式,应作具体分析 (1)公有制企

6、业中科技人员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是按劳分配,还有非按劳分配的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 (2)股份制企业中,科技人员凭技术向企业投资入股,获得相应的股份收入,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收入。 (3)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科技人员受雇于私营企业主和外商,其所得工资、奖金和津贴是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 (4)科技人员自办科技实体、自办公司,其科研成果或技术专利归自己所有,通过转让成果或专利所获得的收入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收入。,拓展3、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区别,一是性质不同。按劳分配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后,按照提供给社会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而按劳

7、动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以劳动作为商品而进行交换的一种分配形式。 二是前提和基础不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对分配的客观要求,是公有制在分配领域的实现;而按劳动要素分配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产生于生产要素个人所有的基础上,是市场经济在分配领域的实现。 三是分配尺度不同。按劳分配的尺度是劳动,即按个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而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尺度实质上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拓展4、正确区分分配制度、分配政策和分配方式 分配制度: 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8、分配政策: 是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倡导先富帮后富,同时政府要对收入分配加以调节,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典例,(15江苏卷6)据统计,2014年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40%来自房地产,17%来自银行理财,16%来自存款,12%来自股票,其他来自信托、基金、保险等。对该经济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体现按生产要素分配 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 A. B. C. D. 甲在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利用空闲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1万元;购买股票,年终

9、分得红利1万元;出租住房,年收入1万元。甲一年的劳动收入为 A. 4万元 B. 5万元 C. 6万元 D. 7万元,B,B,(二) 效率与公平,1.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公平的含义: 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一般包括起点公平(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教材所讲的公平主要是讲结果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2)收入分配公平 含义: 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 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维护收入分配公平的经济意义,A从效率与

10、公平关系角度: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B从分配与消费角度: 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有利于引导生产,扩大内需。 C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角度: 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D从科学发展观角度: 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要求。 E从经济发展方式角度: 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A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

11、生产 (物质基础、生产、效率) B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制度保证) C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提高“两比重”实现“两同步”),D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12、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E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建立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兼顾效率与公平。,典例,(15山东卷25)国务院决定,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下列选项中,对国务院的这一决定理解正确的是: A.提高医疗补助标准,优化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B.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D.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城乡

13、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水平,C,2. 兼顾效率与公平,(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二者也有矛盾的一面,表现为: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效率,有可能带来收入差距的拉大,违背公平的目标;如果过分强调公平,则不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阻碍效率的提高。所以,在经济生活中,二者不可偏废。,(2)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

14、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拓展:(1)基尼系数 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重要指标,因由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提出而得名。系数值越大,表明收入分配的不平均程度越高;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接近平均。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3至0.4之间表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偏大。,典例,(15广东卷25)基尼系数是判断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该系数介于01之间,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表明收入差距越大。国际上通常把0.40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2010-2014年,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分别是0.481、0.477、0.474、0.4

15、73和0.469.对比下图,不考虑各国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推断出: 近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且高于图中发展中国家 法国收入再分配政策对贫富差距的调整效果比英国更明显 中国应运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强化再分配功能 发达国家依赖以市场为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公平 A. B. C. D.,B,拓展:(2) “三看法”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一看分配的领域: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二看分配的主体:初次分配主要是企业,再次分配主要是国家。 三看分配的手段:初次分配主要是对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再分配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税收调整等手段进行。,经营性收入是指纳税人通过经常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取得的收益。 工资性收入就是指以工资形式发生的收入。 转移性收入就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等。,核心知识: 一个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个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两个重要举措:实现社会公平的两个重要措施 两种重要分配方式:按劳分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