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备考的方法范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107209092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备考的方法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中考备考的方法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中考备考的方法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年中考备考的方法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年中考备考的方法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中考备考的方法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备考的方法范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备考的方法范文 初中的最大考生就是中考了是初中生升入高考一个重要考生考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高中的一切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提供三个中考备考的方法帮助各位考生更好的进行中考复习备考 中考备考的方法【1】 一、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的推进带来了教与学的新变化 新课程以现代教学理念为出发点以新课标为依据按学生认知规律构建知识体系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科学精神着力于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3,4班共93个学生知识及智力情况不一 不仅班与班之间有差距同一个班的学生也分为好几个层次 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全面照顾力求使每一位同学在上课过程中都能够听的懂、听得清 针对这一点本人将尤

2、为注意分层教学和合理地安排作业分层次分阶段地布置任务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获 三、教学方法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九年级的内容跨度大线索多所以理清线索抓住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 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形成科学发展史观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以问题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智能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起点是问题如何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本学期课堂教学中我着重要研究的方向 每一堂课提出的问题必须从教学目标的分类开始由浅入深思维有易到难从思维的广度、深度到灵活度螺旋上升 3.以多媒体教学为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学校硬件设施得以改

3、善的契机尽可能多地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辅助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4.注重学科间知识的融合与渗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突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学内容 在宏观上应保持合理的综合结构;在微观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学科知识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 5.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真正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通过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挑战的教学;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

4、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6.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 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以能力目标为主导 中考备考的方法【2】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为中心以大纲为导向以训练为主线精心组织夯实基础面向全体重点突破 二、时间安排 复习采取分阶段、分课时进行为了使新旧知识能相互沟通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而形成知识网络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我们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复习的方法复习分三轮进行: 第一轮复习(授完新课至第二次模拟考试约8周时间)以教材为主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复习形式为系统复习

5、重点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复习做到章节过关、单元过关、打实基础、循序渐进、不留死角并进行适当的模拟训练保证复习效果 第二轮复习(第二次模拟考试至五月底约5周时间)为专题复习重点加强综合知识的归纳、综合能力的培养渗透中招模拟练习 重点解决第一阶段中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和综合应用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总揽教材、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的基础上相应地提高要求进行系统整理消化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抓住重点加深理解防止简单的重复反对面面俱到 第三轮复习(六月初至中考前约3周时间)以综合练习为主考前指导与适应性训练相结合查漏补缺巩固提高 本轮侧重培养学生审题解题能力同时要在教师指

6、导下进行综合练习和模拟测试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并重主要目的是适应中考要求提高应试技巧 三、复习方略 第一解读历史学科考试说明明确新课标和中考考试评价要求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和复习指导思想 在复习教学中我们按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进行复习 复习课继续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意识 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每堂课真正体现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活起来让历史人物站起来这一教学理念 做到教学设计问题化设计问题生活化解决问题民主化学习过程情感化、构建知识网络化 通过不断地磨合和训练引领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第二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学会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和拓展知识学生必须掌握好课

7、本的基础知识夯实基础以不变应万变 我们要求对基础知识不能死记但要记死 对每一课、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历史知识要做到随手拈来运用时得心应手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对历史基本事实的掌握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们将无从评价历史人物、无从联系历史事件解答一切历史问题都成了空谈 所以要让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形成对知识准确的记忆做到知识点的要点化、线索化、条例化、网络化 第三、密切联系时政关注热点和焦点问题 复习时要重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注意历史的时代性重视历史的史鉴作用 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国家及世界重大的纪念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时政问题做到学以致用能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比较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不

8、回避热点是中考历史命题的原则目的是缩短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以训练学生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第四、进行适当的学习方法、解题方法指导和训练 1.师生要重视对考试标准上所提供的题例和样卷、近几年中考试题的研究 从中体会到中考考(命题思路)研究试题是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此基础上精选试题强化模拟训练 2.在复习中教师应积极创设一些新情境、新材料、新切入的好题让学生在全新视角中观察历史问题以活化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学会理清答题思路和方法 在审题过程中指导学生要审题型和要求、审关键词、审时空范围然后确定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 4.重视理解

9、融会贯通 只有理解了的记忆才能持久只有融会贯通才能在考试时明晰问题的内在逻辑联系 注重知识的整合知识间的迁移、联系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第五、加强考前心理素质的辅导有利于轻松应考提高考试成绩 要想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不仅取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出色的解题能力还取决于考前良好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以及临场的最佳发挥因此我们在考前注意引导学生调整好心态轻松应考:考试时胆要大心要静 坚定必胜信念这是至关重要的 乒坛名将邓亚萍曾说过:平时练技术比赛看心理 仔细审题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解题是正确答题的关键 要正确理解题意和要求将试题有效信息反馈到课本中然后正确选择 要善于给自己减轻压力:人易我易我不

10、大意人难我难我不心烦 中考备考的方法【3】 一、备考指导思想 我们的中考备考工作要在高效课堂自主学习的总体理念指引下本着“求真务实以生为本”的原则要从“早”、“紧”、“严”、“细”、“实”、“好”六字上下功夫贯彻落实“三要”精神即一要齐抓共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二要统筹兼顾既要夯实学生基础又要搜集中考信息研究命题趋势重视尖子生提高同时更要注重后进生的转化;三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学生学习与思想教育两手抓严格要求与人文关怀两手都要硬 调动一切有利的积极因素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做好20xx年的中招备考工作努力实现我校20xx年全面第一的中考目标 二、中考目标 在县教育局

11、20xx年期末考试成绩统计中我们有五科全县第一分别是语文、英语、政治、物理、地理;数学第二名距第一名差2分;历史第3名距离第一名差3分;化学第2名距第一名差11分;生物第3名距离第一名差1分 总分进入全县前10名的我们学校没有前100名的有7个前300名的有17个上去年彭中分数线的有77个 1、综合评价第一 2、各科实考成绩第一 3、各阶层学生奋斗目标任务分配:县前10名1个分在九(2)班;县前100名10个其中每个班分别分配名额为九(1)2个九(2)3个九(3)4个九(4)1个;前县300名20个九(1)4个九(2)7个九(3)7个九(4)2个;上彭中线97个九(1)25个九(2)23个九(

12、3)26个九(4)23个 届时我们将依据此目标进行班主任的奖金分配 三、中考备考领导小组 1、组长: 2、副组长: 3、组员:九年级全体教师 四、具体措施 (一)、全面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分类型制定学生复习计划 教师要根据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的检测情况把我们的学生分出四类基本学生:尖子生(640分以上)、学困生(每科的后5名)、目标生(450分以上)、临界生(430449分) 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在本周内制订出四类的学生的名单和培辅计划并交到教务处教务处将根据此计划来跟踪老师们的辅导情况 九年级全体科任教师要清楚各班确定的培优对象对本学科比较薄弱的培优生要利用课余时间(每天晚下午放学的半个小时或

13、晚自习)加强辅导使之平衡发展 同时顾及全面努力提高中等生转化学困生做到以点带面争取全面提高 1、注重培养尖子生和目标生(上彭中分数线学生) (1)培优工作以班级为单位各班锁定最具潜力的10名左右的学生分科进行培优 (2)制定尖子生的培养措施对尖子生的培养要做到对象落实、教师落实、时间落实、措施落实 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引导他们不断超越自我 (3)根据学科实际加强薄弱项目的教学争取全面提高复习效果 2、动态帮扶“临界生” (1)对“临界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爱心 从身体、生活、学习、思想各方面多予关心 对他们有“压”更要有爱、有导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亮点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充满关怀和支持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使他们看到希望 (2)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抓课堂听课、作业、基础测试等环节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缩小与尖子生的成绩差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