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精梳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208592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精梳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第六章精梳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第六章精梳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第六章精梳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第六章精梳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精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精梳(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精梳,本章知识点: 1精梳的目的与要求及精梳机种类的划分。 2精梳准备工艺及特点。 3棉精梳机的工艺过程及运动配合。 4喂给长度、喂给方式、喂给系数、重复梳理次数、理论落率的概念。 5不同的喂给方式对精梳机梳理质量及落棉率的影响因素。 6锡林的作用机理及影响锡林梳理质量因素。 7对钳板的工艺要求及钳板的闭合定时。 8顶梳的作用机理及影响顶梳梳理效果的因素。 9分离纤维丛长度、接合长度、有效输出长度及接合率的含意。 10棉精梳机的分离罗拉顺转定时工艺确定原则。,第一节 概述 一、精梳工序的任务 当纺制高质量或特种纱线(如细特纱、刺绣线、轮胎帘子线等)时,因生条中含有的短纤维、杂质、疵点较

2、多,纤维的伸直度、平行度、分离度不够,因此,需要在梳棉与并条工序之间加入精梳工序。该工序的主要任务为: 排除生条中一定长度以下的短纤维,以提高纤维的平均长度和整齐度,改善成纱条干,减少纱线毛羽,提高纱线强力。 一般梳棉生条中的短纤维的含量在12%14%,当精梳工序的落棉率在13%16%时,可排除生条中的短绒为40%50%。,排除生条中残留的棉结、杂质、疵点,以减少细纱断头和成纱疵点,提高成纱的外观质量。可排除生条中的50%60%的杂质和10%20%的棉结。 使纤维进一步伸直、平行和分离,以利于提高纱线的强力、条干和光泽。 纤维伸直度由生条50%左右到精梳条85%95%。 通过喂入时的并合,使不

3、同条子中的纤维充分混和均匀并制成精梳条,以便下工序加工。 重量不匀率由生条为24精梳条0515。,精梳工序由精梳准备机械和精梳机 组成。 精梳机工作是周期性的,每一周期梳理一个须丛。梳理方式是先以钳板钳持喂入须丛的后端,由锡林梳理前端;再由分离钳口钳持梳理后的须丛前端,由顶梳梳理后端。 精梳纱的特点:强力高、条干匀、结杂少、光泽好。 需采用精梳加工的产品: 7.3tex(80英支)以下的超细特纱和强力大、光泽好的19.49.7tex (3060 英支)细特针织用纱;具有特种要求的轮胎帘子线、缝纫线、牛仔织物的纱线;质量要求较高的精梳涤棉织物的纱线(其中棉要经过精梳加工)。,二、精梳机分类 按精

4、梳机结构分 1、直型精梳机:适应加工细而较短的纤维,间歇式、周期性进行梳理工作,去除杂质、棉结、毛粒的效果较好,落纤率较低,产量也较低。目前,直型精梳机应用较多。 2、圆型精梳机 直型精梳机的分类 1、前摆式精梳机:拔取部分摆动。 2、后摆式精梳机:钳板喂入部分摆动。 3、前后摆式精梳机:拔取、钳板喂入部分都作摆动。,三、精梳的工艺过程 棉、毛型精梳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均是周期性地分别梳理纤维须丛的两端,再将梳理过的纤维与已梳理过又被分离罗拉倒入机内的纤维网接合,从而把新梳理好的纤维丛输出机外。 (一)棉型精梳机的工艺过程(动画51),第二节 精梳前准备,一、精梳准备的任务 生条直接在精梳机上

5、加工的缺陷: 落棉,纤维损伤。 锡林梳针的梳理阻力大,易损伤梳针,还会产生新的棉结。 故生条在喂入精梳机前应经过准备工序,预先制成适合精梳机加工的、质量优良的小卷。为此,精梳准备的任务为: 伸直平行纤维 利用精梳准备机械的牵伸作用以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减少纤维的损伤,降低落棉中长纤维的含量。 制成均匀的小卷 制成容量大、定量正确、卷绕紧密、边缘整齐、纵横向均匀的小卷(定量克/米),以便适应精梳机的加工。,一、棉纺精梳准备前准备 (一)棉精梳前准备工序道数的偶数准则 精梳机的梳理特点决定了当喂入精梳机的棉层内的纤维呈前弯钩状态时,易于被锡林梳直;而纤维呈后弯钩状态时,无法被锡林梳直。在被顶梳梳

6、理时,纤维会因前端不能到达分离钳口而被顶梳阻滞而进入落棉。因此,喂入精梳机的棉层内的纤维呈前弯钩状态时可减少可纺纤维的损失。 梳棉生条中后弯钩trailing hook纤维居多,占50以上。 每经过一道工序,纤维弯钩方向改变一次。 因此在梳棉与精梳之间准备工序按偶数配置,可使喂入精梳机的多数纤维呈前弯钩状。这样可提高精梳条中纤维的伸直平行度并可减少可纺纤维的损失。,(二)棉精梳前准备工序的设备 1、条卷机sliver lapper(动画53) 由喂入机构、牵伸机构及卷绕机构组成。 工艺过程:棉条2从机后导条台两侧导条架下的2024个棉条筒l中引出经导条辊5和压辊3引导,绕过导条钉转向90后在形

7、导条台4上平行排列,由导条罗拉6引入牵伸罗拉7 经1.11.4倍牵伸形成的棉层由紧压辊8压紧后由棉卷罗拉10卷绕在筒管上制成小卷9。 筒管由棉卷罗拉的表面摩擦传动,两侧由夹盘夹紧并对精梳小卷加压以增大卷绕密度。满卷后、由落卷机构将小卷落下,换上空筒继续生产。 一台条卷机可配46台精梳机。,棉条筒;棉条;压辊;型导条台; 导条辊;导条罗拉;牵伸罗拉;紧压辊; 小卷;棉卷罗拉。,2、并卷机ribbon lapper 工艺过程:六只精梳小卷1放在并卷机后面的棉卷罗拉2上,小卷退解后,分别经导卷罗拉3进入牵伸装置4,牵伸后的棉网通过光滑的曲面导板5转向90,在输棉平台上实现六层棉网叠合,并经输出罗拉6

8、进入紧压罗拉7将棉层压紧,再由棉卷罗拉8卷成精梳小卷9。,精梳小卷;棉卷罗拉;导卷罗拉; 牵伸装置;曲面导板;输出罗拉; 紧压罗拉;棉卷罗拉;精梳小卷,3、条并卷联合机combined sliver and ribbon lapper(见动画55) 工艺过程: 喂入机构由三部分构成,每部分各有1620根棉条从棉条筒1中引出,经导条罗拉2喂入,棉层经牵伸装置3牵伸后成为棉网,牵伸后的棉网经过光滑的曲面导板4转向90,在输棉平台上三层棉网并合后,经输出罗拉进入紧压罗拉5,再由棉卷罗拉7卷成精梳小卷6。,棉条筒;导条罗拉;牵伸装置;曲面导板; 紧压罗拉;精梳小卷;棉卷罗拉。,(三)棉精梳准备工艺流程

9、 条卷工艺 预并条机条卷机 特点:机器占地面积,结构简单,便于管理和维修;牵伸倍数 ,小卷内纤维的伸直平行不够,且因采用棉条并合方式成卷,小卷有条痕,横向均匀度差,精梳落棉 。 并卷工艺 条卷机并卷机 特点:小卷成形良好,层次清晰,且横向均匀度好,有利于梳理时钳板的握持,落棉率 ;适于纺特细特纱。 条并卷工艺 预并条机条并卷联合机 特点:小卷并合次数多,成卷质量好,小卷的重量不匀率 ,有利于提高精梳机的产量和节约用棉。但纺长绒棉时,因牵伸倍数易发生粘卷;且此种流程占地面积。,第三节 精梳基本原理 一、精梳的工作原理 握持梳理。 直型精梳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都是周期性地分别梳理纤维须丛的两端,其

10、头端由锡林梳理,而其后端由顶梳被动梳理,梳理过的纤维丛与分离罗拉倒入机内的纤维网接合(搭接),再将纤维网输出机外。,二、精梳机的运动周期 精梳机的给棉、梳理和分离接合过程是间歇的,为了连续进行生产,精梳机上各运动机件间必须密切配合。这种配合关系在棉精梳机上是由装在动力分配轴上的分度指示盘指示和调整的。 分度盘与锡林同步转动。沿其圆周等分为40等分,每一等分为9,称为一分度。精梳机的钳板前、后往复运动一次(或锡林转一圈),称为一个运动周期或称为一钳次。 精梳机的一个运动周期可分为锡林梳理、分离前准备、分离接合(伴随顶梳梳理尾端)、锡林梳理前准备四个阶段 (一)棉型精梳机工作的四个阶段,1、锡林梳

11、理阶段 从锡林第一排梳针刺入须丛时开始,到最后一排梳针越过钳口而离开须丛的时期。 上、下钳板紧闭,钳制喂入的纤维须丛。喂入须丛在上钳板的作用下,头端向下伸出;此时,精梳锡林第一排梳针正好接触须丛并开始梳理,上、下钳板先退后进,给棉罗拉不转,分离罗拉静止,顶梳同上、下钳板一起先退后进,但不与须丛接触。,2、分离前的准备阶段 指锡林末排梳针脱离棉丛(梳理结束)时开始,到棉丛头端到达分离钳口时结束(开始分离)。 上、下钳板继续前摆,接近分离罗拉并逐渐开启;锡林梳理结束;给棉罗拉开始给棉(对前进给棉而言);分离罗拉由静止开始倒转,将上一个工作周期梳理过的纤维须丛尾端倒入机内内,以备与本次梳理后的纤维须

12、丛头端搭接;顶梳继续前摆,但末插入须丛梳理。,3、分离、接合与顶梳梳理阶段 从棉丛到达分离钳口时开始,到钳板到达最前位置时结束。 上、下钳板前摆开口增大,并继续前摆,同时将锡林梳理过的须丛送入分离钳口;顶梳向前摆,插入须丛梳理,将棉结、杂质及短绒阻留在顶梳后面的须丛中,在下一个工作循环中被锡林梳针带走;分离罗拉继续顺转,将钳板送来的纤维牵引出来,叠合在原来的棉网尾端,实现分离接合;给棉罗拉继续给棉直到给棉结束。,4、锡林梳理前的准备阶段 从分离结束开始,到锡林梳理开始为止。 上、下钳板后摆并逐渐闭合;锡林第一排针逐渐接近钳板钳口下方,准备梳理;给棉罗拉停止给棉;分离罗拉继续顺转输出棉网,并逐渐

13、趋向静止;顶梳向后摆动,逐渐脱离须丛,短纤维、棉结和杂质脱离顶梳梳针,顶梳梳针变清晰,准备下次梳理,而精梳锡林已运转到位,准备下一个工作周期。,SXFl269A型精梳机各主要件的运动配合:锡林梳理阶段为344分度;分离前的准备阶段为418分度;分离接合阶段为1824分度;锡林梳理前的准备阶段为2434分度。精梳机的种类不同,各个工作阶段的分度不同;同一种精梳机的各个工作阶段的分度数,采用的工艺不同也略有差别。,三、精梳机的工艺作用分析 精梳机的落纤率与梳理质量好坏均与喂给长度、喂给方式、分离隔距等因素有关。 (一)喂给长度(给棉长度)A 定义:每钳次喂入到工作区的纤维丛长度。,Z2-喂入变换齿

14、轮(给棉棘轮齿数),每钳次只转过一齿。 D给棉罗拉直径。 A,梳理负荷大,梳理质量低,产量高。 一般,加工长度长、定量轻、质量好的纤维丛时,A可长,以便在保证精梳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产量,如果对产品质量要求高时,则应减少喂入长度。,(二)喂给系数 喂(给)棉系数 前进给棉喂棉系数:在前进给棉过程中,把顶梳插入棉丛前的喂棉长度与给棉长度的比值称为喂(给)棉系数。 式中:X顶梳插入前给棉罗拉的喂棉长度(mm); A给棉长度()。 顶梳插入棉丛越早或给棉开始越迟时,则X越小,K也越小,表示棉丛在顶梳后涌皱越多。 0K 1,后退给棉喂给系数(给棉系数) 棉丛的涌皱受到钳板闭合的影响,钳板闭合后给出的棉

15、层将涌皱在钳唇的后面。 式中:X/钳板闭合前给棉罗拉的喂棉长度 A给棉长度。 钳板闭合越早或开始给棉越迟,X/,K/,涌皱在钳板钳口后的棉层长度,钳板后退时受锡林梳理的棉丛长度。其值在0,1区间内。,(三)棉型精梳机给棉过程分析 1、前进给棉过程分析 分离结束时,钳板处于最前位置,钳板钳口外须丛的垂直投影长度为 B,而顶梳后涌皱的须丛长度为A-X=(1-k)A。 钳板由最前后退,上钳板逐渐闭合而迫使须丛离开顶梳,顶梳后涌皱的须丛挺直,故钳板闭口时钳口外的须丛长度为B+(1-k)A。 锡林梳针到达钳口下方插入须丛进行梳理。未被钳口握持而被锡林梳入落棉的最长纤维长度为 L1= B+(1-k)A。

16、B+(1-k)A是钳口外握持的有可能接受锡林梳理的须丛长度。因钳板咬合线与锡林针尖间有一段锡林梳理不到的须丛长度,称为死隙长度a,因此,钳口外实际受梳的须丛长度为H= B+(1-k)A-a。,钳板向前逐渐开启,当须丛到达分离钳口时开始分离(虚线部分表示被分离的纤维),此时顶梳插入须丛。因在顶梳插入前又喂入了长度为 KA须丛,此时钳口外的须丛长度为: B+(1-k)A+KA=B+A。又因分离罗拉每钳次都分离出长度为 A的须丛,故进入棉网的最短纤维长度为: L2=L1-A= B+(1-k)A-A=B-KA。 分离时给棉罗拉仍在给棉,给棉量为A-X,因受到顶梳的阻碍,棉层再一次涌皱在顶梳的后面而回复到第一个过程。此后每一循环重复以上过程。,2、后退给棉过程分析(图511) 分离结束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