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日本人的学习方法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107206318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日本人的学习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日本人的学习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日本人的学习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日本人的学习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日本人的学习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日本人的学习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日本人的学习方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本人的学习方法 汉代以前日本向中国学习主要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通过从赴日中国人那里得到先进的技术文明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了日本人的学习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借鉴作用哟 汉代以后日本开始派人到中国主动学习先进文化中国后汉时期日本进入奴隶社会并建立第一个奴隶制国家邪马台国(“邪马台”为日语“大和”的音译)根据魏志倭人传记载邪马台国“本以男子为王住七八十年我国打乱相攻伐历年乃共立一女子为王名曰卑弥呼事鬼道能惑众年已长大无夫婿有男弟佐治国”后汉末年中国在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卑弥呼多次派使节前往魏国风险“生口”(奴隶)、倭锦等供品对此魏明帝下诏书予以嘉勉称“汝所在逾远乃前世贡献是汝之忠孝我甚哀汝”还封卑弥呼为“亲

2、魏倭王”赐予金印紫绶以卑弥呼为起点中日两国从此开始出现官方往来 到了唐朝日本学习中国的热潮逐渐高涨当时的中国拥有辽阔的疆土国力鼎盛在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古代国际关系的中心呈现出万邦来朝的局面出于对中国大唐先进文化的仰慕和渴求为了求的推动本民族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治国经验日本曾在唐朝时期一次次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及僧人被通称为遣唐使其实早在隋朝时日本就开始派遣遣隋使但是次数和人员不多到了唐朝日本来华使节和留学生急剧增加其数量和频繁程度可谓空前绝后达到历史顶峰究其原因不仅是唐超开过之后国力空前鼎盛威名远播更重要的是日本的历史发展恰处于奴隶社会区趋于解体的社会变革时期当权者急需学习引入

3、中国当时还很先进的封建社会体制以加速本国的建设建立和强化中央集权 公元623年即唐超建立后不久访华归来的日本药师惠日等上奏皇帝说:“大唐国者法事备定珍国也长须达”惠日的上奏促使日本皇帝下定决心派出遣唐使并把派遣唐使一事视为事关国家兴衰的战略举措予以高度重视派遣的使团成员一般都是上层贵族和有学问造诣的人使团经费以及乘坐的船只都由朝廷拨付经费、专门督造经过几年精心准备公元630年日本第一个遣唐使团出访中国此后绵绵不绝先后达18次之多到唐朝后期日本已尽得唐文化的精髓逐渐失去了越海求学的热情同时出示中国所需要的巨额费用也使日本朝廷财政吃紧这样遣唐使的派出便无疾而终 遣唐使的经历如一首万行史诗反映了大和

4、民族强烈的求知欲和不畏艰险的冒险精神中日两国素有一衣带水之说以现代眼光来看不过四、五百海里的距离一两天的路程算不得遥远等谈不上艰险但是当时的日本虽为海洋国家造船航海技术却非常简陋据史料记载日本的使唐船舶不过是把大树锯成方木之后用铁片连在一起木缝之间塞上一种细草整个船舶既无铁钉固定更无桶油等物密封而且船底也不像是现代海船那样成V字形这种船舶防漏性能很差不能劈波斩浪一遇大风大浪很容易解体或倾覆不仅如此由于不了解海洋潮流和信风的规律还常常遭遇顶峰逆流导致迷航、翻船而且长期在海上漂泊还要忍受严酷的生存条件许多人由于饮食失调、酷热冷雨而换上疾病不治身亡所以每一次处世唐朝都是生死难料一入大海就像走向战场要

5、于惊涛骇浪搏斗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在18次使者中有6次遣唐使全军覆没葬身于大海有2次遭遇船难只有部分人侥幸回国航程之艰险可举日本古籍续日本纪关于第10次遣唐使遇难经过为证:公元777年日本第10次遣唐使团在完成出使任务后从中国长江口入海踏上回国的旅程搭乘使船的还有唐超派出的使节惹人注目的是船上还有一位名叫喜娘的少女客死中国的第9次遣唐使藤原清河和唐女所生在船航行到东海将近日本时突然遇到疾风大浪使团的三艘船舶沉没两艘包括中国使节在内的20多人葬身鱼腹喜娘及其余人员只得将船上物资全部抛入海中在海上漂流6天6夜粒米未进侥幸回到日本作为中日友好的结晶喜娘九死一生方回到亡父的故土收到包括日本皇帝在内的隆重欢

6、迎写就中日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但遣唐使旅途之艰辛由此可见一斑绝大多数遣唐使都有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往往能前赴后继不绝于途因此当时日本人往往把遣唐使出行视为英雄所为、悲壮之旅每当任命遣唐使时皇帝都要率文武大臣举行召见、赐节刀等仪式然后赐宴赋诗践行例如日本孝谦女皇帝时期给遣唐使践行时上至女皇下至大臣都赋诗话别其中一首写到“此行唐国去事毕自归来威武英雄业平安奉酒杯”遣唐事业之伟溢于言表这些遣唐使回国之后带回大量唐朝的文化典籍、科学技术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些遣唐使还得到日本朝廷的重用进入权利中枢极大地推动了日本的封建改革其中遣唐使吉备真备作为遣唐使中的翘楚回国后不久被孝谦女皇所赏识受

7、命教育皇族礼记、汉书成为女皇的宠臣对儒教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不避艰险到中国的日本使者和留学生唐帝国基本上持欢迎态度对日本使节和留学生都赏赐甚厚个别日本人来华后还长期旅居甚至归化了中国比如名载史册的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中国名叫晁衡)学成后就不愿回国留在大唐因才华卓著身为唐玄宗所器重得以随侍唐太子左右最后竟官至二品由于唐帝国对待异族能想太宗所言“爱之如一”由于日本遣唐使的艰苦努力使这一时期的中日关系一度达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彼以好来废关驰禁”的境界但是客观地说日本派遣遣唐使并非完全是为了学习还抱有重要的外交目的想通过使唐为处于中国的良好关系提高日本在亚洲特别是在东北亚的国际地

8、位因此在出使过程中日本对其外交地位非常重视公元753年唐玄宗在大明宫接见各个藩国使臣时司礼官在安排座次时一度把新罗使节排在日本之上结果日本遣唐副使大伴古麻吕提出严重抗议称“自古至今新罗之朝贡日本国已久而今列东畔上我反在其下义不合得”直到司礼官接受日本的要求与新罗对调座次之后方才罢休不仅如此日本还企图通过出使唐帝国采用外交手段扩大其在朝鲜半岛的势力和影响比如日本在派遣第四次遣唐使时正积极支持朝鲜半岛的百济和高句丽侵略与唐结好的新罗并企图通过使唐离间唐帝国与新罗的关系实现其控制朝鲜半岛的企图不料被唐朝政府看清了底细这次遣唐使团不仅例外地没得到款待反而收到警告:“国家来年必有海东之政汝等倭客不得东归

9、”结果被羁留在长安两年知道唐超出兵消灭百济控制了朝鲜半岛局势以后才被释放回国 中国在唐朝之后国家出现“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先朝建立的册封体制逐渐趋于松散日本在对华交往方面态度比较消极很少再向中国派出官方使节公元960年大宋王朝建立中国逐渐实现统一稳定开始积极整饬修复与周边小国的册封体制1072年宋神宗接见日本民间访华僧人赖缘并托其向日本皇帝捎去书信表达欲与日本通好之意对于宋神宗的亲笔书信日本朝野颇为震动争论犹豫一番之后才回应中国方面的善意重开两国的正式交往但是这种交往的规模已不能和盛唐时期相提并论不仅人数少(整个宋朝期间只有20多人)而且来华的都是僧人所以才有“入宋僧”直说和唐朝时形成鲜明对比

10、的是这一时期主要是中国采取主动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指南针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出航日本的冒险性缩短了航行时间(仅需一个星期就可到达日本)因此虽然两国官方往来较少但中国民间商人为利所驱不断漂洋过海来往中日之间开展贸易宋朝达官贵人在使用欣赏日货之余对日本的风土人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宋代诗人梅尧臣、欧阳修等都有关于日本的诗词传世比如欧阳修在日本刀歌中曾咏到:“百工五种与之居住至今器玩皆精巧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辞藻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不仅夸奖了日本的产品精美而且赞叹其人民文化水平高还保存了不少在中国已失传的古籍公元983年宋太宗赵光义在召见日本入宋僧时听说日本

11、皇帝乃“万世一系”便大为赞叹觉得日本真好不像中国隔不了几代就不知皇权又落谁家从这一时期以遣宋使为渠道的中日官方交往可以看出两国关系已发生微妙变化作为文明宗师的中国以基本完成“传道、授业”的任务;日本对华夏虽然仍抱有敬慕之心但学习热情大减在民间交往中对于来日经商的中国商人日本官方起初还给予接待到后来就不再过问;更有甚者这些商人有时还要受到日方的欺诈以至于有人因日本政府长期拖欠货款竟饿死在异国 纵观中日之间的古代交流具有明显的师徒关系特征日本学习中国、了解中国甚多而中国却一直扮演老师的角色很少向日本学习什么对这个东瀛邻国的了解长期限于“海上三仙山”甚至到了清代中期中国有的学者竟然还以为日本只是位于

12、台湾以南附近的几个岛屿其认识之荒谬令人慨叹因此在漫长的中日古代交流史中日本文化反哺中华的例子是在少得可怜为弥补某种缺憾作者特举出折扇的来历以慰读者 折扇直到今天还是中国人盛夏纳凉的工具其优点不仅在于可以开合、方便携带扇面上还可以随人所好饰以字画使人在纳凉的同时添以儒雅之风因此在古代只有文人、士绅有闲阶层才使用折扇以与市井相区别我国古代很多文人画家都曾吸收日本的画扇技巧在扇面作画方面下过工夫使得题扇成为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详察历史就会发现中国人使用折扇确实宋代以后的事情此前中国只有蒲扇、羽扇、团扇这些扇子都不能开合到了宋朝日本入宋僧出使中国时层作为礼物送给宋太宗时称蝙蝠扇又叫聚头扇、倭

13、扇但是折扇并没有在中国很快传开偶尔有人在手还会因使用倭人之物遭到耻笑到了明代中日官方交流渠道开通后日本使节出使中国时再度以供品向明朝仿制这样上行下效折扇终于在中国流行起来明朝一位大臣还曾赋诗夸奖折扇的好处称赞其“随时舒卷足称意一寸机关可量”,“香山写入画图中金鳌腾空怒涛卷”“无穷变化不可量俯仰神仙知是谁”从现代眼光来看诗人的用辞虽然似乎有些夸张但是我们从中不难体会当时世人初次接触这一新事物时的兴奋心情其高兴劲儿足可以和80年代中国人刚刚买了一台日本空调时的心情相比 折扇的精巧虽然一度引起文人骚客的吟咏但在中国士人看来毕竟属于淫巧之列所以直到清末甲午战争以前许多中国人仍以“老师”的眼光小视这个“

14、东瀛小国”认为甲午之战不过是“狮搏兔”在甲午之败尝到切肤之痛之后中国的士大夫们才对这个“教”了近两千年的“学生”刮目相看把日本视为学习西方文化的窗口不少人放下架子纷纷到日本留学、考察中日之间的“师徒”关系由此逆转通过甲午战争日本人对中国由尊敬一变为蔑视曾经被日本奉为“国学”的儒学几乎销声匿迹对中国的称呼由“唐”、“中华”一变而为极富侮辱性的“支那”而那些为寻求国家自强之道赴日求学的中国学子们在日本总是备受歧视总之面对东渡求学的中华学子日本人心胸狭窄的民族性格被发挥到了极至和两千年来中国接纳日本遣隋使、遣唐使、入宋僧时的那种宽容和热情形成鲜明对比 le=mso-spacerun:yes;font-family:宋体;line-height:150%;color:rgb(0,0,0);font-size:14.0000pt;mso-f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