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舞醒狮文化传承问题的分析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7205278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舞醒狮文化传承问题的分析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舞醒狮文化传承问题的分析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舞醒狮文化传承问题的分析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舞醒狮文化传承问题的分析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舞醒狮文化传承问题的分析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舞醒狮文化传承问题的分析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舞醒狮文化传承问题的简要分析2012级旅游管理国际班 伍思醒 201230750219一、舞醒狮简介舞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是地道的广东民间舞,具有较多的武功高难技巧,神态矫健凶猛。舞醒狮明代时在广东出现,起源于南海县。在广东境内主要分布在佛山、遂溪、广州等县市。广东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广东醒狮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为广东特有的民间舞品牌。 舞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表演时,锣鼓擂响,舞狮人先打一阵南拳,这称为“开桩”,然后由两人扮演一头狮子耍舞,另一人头戴笑面“大头佛”,手执大葵扇引狮登场。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

2、舞醒狮的表演程序是:出洞、下山、过桥、饮水、采青、醉睡、醉醒、上山、玩球、大头佛戏狮,采青是高潮。采青分采高青和采地青。采地青又分水青、蟹青、桥底青、拆字青等。套路丰富,多姿多彩,技巧高,难度大。此外,还有狮子花灯、狮子吐球、大头佛引狮和近代发展起来的竟技性极强的高桩狮、梅花桩狮和狮子走钢丝等绝活。舞醒狮作为舞狮中的一种,至今仍然流传于广东以及广西两省的一些地方,舞狮在中国流传着很多不同的派系也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在中国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意义。其中舞醒狮就是在广东和广西两省,明清两朝和明国时期都很有名气的一种舞狮派系。舞醒狮要具备很高的级数要求和条件。到现在为止会舞醒狮的人已经不多。近年来,随着

3、经济社会发展,在高速增长的经济水平与不相适应的文化发展问题上出现了裂缝。越来越多的优秀民间传统风俗和技艺传承难以为继,不少甚至湮没在泡沫经济的繁华里,在岭南文化中,舞醒狮的传承问题俨然成为焦点。借此机会,简要分析有关“舞醒狮”传承成难题的原因以及提出几点相关建议:二、舞醒狮难以传承的原因1. 清贫生活的精神富足,对在物质充裕的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来说,很难获得共鸣。跟众多传统技艺传统文化一样,舞醒狮作为一项喜庆节日里的助兴节目,带给表演者跟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而非物质上的享受。前辈们基于对舞醒狮的肯定、认同以及继承责任,能够充分体验这种精神富足的感觉,物质享受欲淡泊。这与时代背景以及时代背景下

4、人们价值观念有很大关系。但反观今天,在这个物质充裕的时代里,年轻人的价值观念受到市场化的影响越来越大,追逐物质享受的年轻人难以接受舞醒狮的衣钵,通过舞醒狮的精神满足来保持向下传承的办法明显大有缺陷。2. 现代教育体系中缺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习俗的传承教育教育体系中,人文、科学两大模块里大部分知识来自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传统技艺的教育却严重缺失。这样的教育体系,淡化了传统文化的中国风味,传统技艺更是被排挤到教育的最边缘位置,当其以落后、不光彩等形象长期存在于学生的思想时,难以培养出有传承观念的学生。3. 文艺性表演有逐渐向市场性表演转化的趋势舞醒狮本为民间喜庆助兴节目,但近年来,越来越

5、的舞醒狮组织却逐渐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同时,政府大力倡导“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一味地将“非遗”作为功利性赚钱工具使用,也使得文化的色彩日益淡化。市场化未必是坏事,但过度市场化的后果只有一个,最核心的文艺性最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将会逐渐消失,甚至完全变味,荡然无存。4. 缺少传承的平台以及资金支持经济是基础,没有经济的支持就没有文化的传承!纵观舞醒狮的近代发展之路,难以发现舞醒狮被视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加以保护,政府部门也尚未正视这个问题,民间舞醒狮组织的存在大多只是通过民间自发筹集资金组建,缺乏支持舞醒狮事业持续稳定发展以及对外宣传培养接班人的资金支持,仅靠民间组织迟早难以为继!同时也在抑制着舞醒

6、狮的发展和传承。5. 固守一方的传统理念以及缺乏创新以适应时代要求其一,传统理念认为,舞醒狮属于岭南地区的特色地域文化,所以舞醒狮的发展一直以来仅限于南方。但文化需要传承就需要传播,仅仅局限于岭南地区的发展观念是必须摒弃的观念。其二,文化的传承需要创新,守旧不前固步自封的传承终会破产。只有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真正传承舞醒狮这项优秀民间技艺。三、对舞醒狮文化传承的建议1. 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政府部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舞醒狮的对内和对外宣传工作,可利用插播电视广告,组织民间义演,拍摄宣传片等途径,增加外界对舞醒狮的了解和认识。2. 传统技艺加入教学体系“舞狮”进课堂

7、,岭南地区的中小学可考虑将“舞醒狮”作为一门课程划入到教育体系中,从小培养学生重视、敬重以及传承舞醒狮的观念。同时,政府支持,民间配合,成立免费的醒狮培训班,组织各种有奖醒狮比赛,改变人们对舞醒狮文化一如既往的陈旧感,增加传承的渠道。3. 设立专门传承发展基金政府组织设立舞醒狮技艺的专门传承基金,用于保护其发展以及传承教育的开展,保证舞醒狮文化有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同时落实保护经费,作为业务部门的文化馆、文化站,要确保每年获得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以夯实整个保护工作的基础。4. 争取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争取把舞醒狮列入“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加以重视和保护,此举不仅可以保护舞醒狮民族文化遗产不被侵犯,确保舞醒狮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健康发展,激发广大群众的民族荣誉感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舞醒狮文化的吸引力,同时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有推动力。此外,国家应尽快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5. 改变传统观念,积极主动“走出去”改变舞醒狮仅存在于喜庆节日里的传统,积极把舞醒狮推上各种表演平台,把舞醒狮文化传播到岭南以外甚至海外去,努力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名片,增加其传承基础。6. 推陈出新,增加时代新元素在舞醒狮的发展和传承过程中,鼓励支持推陈出新,不断在技艺上增加时代新元素,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