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雷特》鉴赏课件共36张ppt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205138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雷特》鉴赏课件共36张ppt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雷特》鉴赏课件共36张ppt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雷特》鉴赏课件共36张ppt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雷特》鉴赏课件共36张ppt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雷特》鉴赏课件共36张ppt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雷特》鉴赏课件共36张ppt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第一单元第3课《哈姆雷特》鉴赏课件共36张ppt概要(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姆雷特鉴赏,一、莎士比亚的生平,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最光辉的代表,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艺术大师,欧洲文学史上四大文豪(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之一。,马克思誉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在过去的几千年人类历史中,最独领风骚者为成吉思汗,而最具才华者是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中部的斯特拉福镇一富裕市民家庭。幼年时就极为爱好戏剧。 18岁,与当地自耕农的女儿结婚。 1586年,随戏班子步行到伦敦,并找到一份为剧院骑马的观众照看马匹的差使。,一、莎士比亚的生平,27岁,历史剧亨利六世三部曲上演,大受观众欢迎,逐渐在伦敦戏剧界站稳脚跟。,

2、1594年,莎士比亚所属的剧团开始受宫廷大臣的庇护,称“宫廷大臣剧团”。 1599年,成为“环球剧院”的股东之一,并在家乡买了住房和土地。,莎士比亚故居,一、莎士比亚的生平,1613年,作为一个有钱的绅士衣绵还乡。 1616年,因病离开了人世,终年52岁。,一、莎士比亚的生平,二、莎士比亚的创作,从1590年开始文学生涯以来,莎士比亚创作了无数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只有37部剧本,一卷十四行诗集及两部长诗。,戏剧创作分为三个时期(按体裁可分为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四类): 1、历史剧、喜剧时期(15901600) 2、悲剧时期(16011607) 3、传奇剧时期(16081612),1、历史剧

3、和喜剧时期(1590-1600),9部历史剧 约翰王(1596) 四部曲之一:亨利六世(上、中、下部,15901591)与理查三世(1592) 四部曲之二:理查二世(1595)、亨利四世(上、下部,15971598)与亨利五世(1599),2、历史剧和喜剧时期(1590-1600),10部喜剧 错误的喜剧(1592) 驯悍记(1593) 仲夏夜之梦(1596,喜剧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 威尼斯商人(1597) 皆大欢喜(1600) 第十二夜(1600)等 悲喜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Hamlet) 奥瑟罗( Othello) 李尔王 (King Lear) 麦克白(Macbet

4、h) 著名悲剧: 雅典的泰门(Timon of Athens) 三部喜剧: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Troilus and Cressida) 终成眷属(Alls Well That Ends Well) 一报还一报(Measure for measure),2、悲剧时期(1601-1607),3、传奇剧时期(1608-1612),三部传奇剧: 辛白林(1609) 冬天的故事(1610) 暴风雨(1611) 最后一部历史剧: 亨利八世(1612),暴风雨被认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莎士比亚的“诗的遗嘱”。,三、哈姆雷特分析,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重要的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别林斯基称它是“戏剧诗人

5、之王的灿烂王冠上的一颗最光辉的钻石”。,哈姆莱特(丹麦王子) 克劳狄斯(丹麦国王) 王后(哈姆莱特之母) 波洛涅斯(御前大臣) 雷欧提斯(波洛涅斯之子) 奥菲利亚(波洛涅斯之女) 霍拉旭(哈姆雷特之友) 多森格兰兹(朝臣)吉尔登斯吞(朝臣) 奥斯克里(宫廷大臣) 福丁布拉斯(挪威王子),剧中人物,全剧简介,第一幕:老王鬼魂显现,告知哈姆莱特自己是被克劳狄斯害死的,这是复仇的缘起。 第二幕:国王克劳狄斯心怀鬼胎,派原为哈姆莱特之友的罗森格兰兹等人对他展开试探。,第三幕:克劳狄斯进一步利用哈姆莱特的恋人奥菲利娅对哈姆莱特试探的同时,哈姆莱特佯装疯癫,通过俳优,所演的戏证实了克劳狄斯的恶行,并为复仇

6、误杀了正在偷听的弄臣波洛涅斯。,第四幕:克劳狄斯为除后患,迫哈姆莱特去英国,欲借英王之手将他,杀死,反被哈姆莱特抓住机会,假英王之手杀死了派去监视他的朝臣,返回丹麦。,第五幕:奥菲利娅忧伤而死,其兄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比剑。哈姆莱特在王后误服毒酒而死、雷欧提斯当众揭露国王害人阴谋后,将国王杀死,自己也中剑而亡。,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一段复仇的故事。,回国奔丧 发现叔叔继位、母亲改嫁 遇到父亲亡魂,得知真相 装疯卖傻,迷惑敌人 排演戏中戏,确认凶手 误杀波洛涅斯,规劝母亲 大难不死,逃回丹麦 奥菲利亚溺水而死,雷欧提斯复仇 叔叔毒计密谋 哈、雷二人相约比剑 母亲误饮毒酒,哈、雷二人中毒剑 哈姆雷特杀

7、死叔叔 大臣以军礼安葬哈姆雷特,剧本主题,剧本通过对宫廷王室颠倒混乱、腐朽不堪的描述,揭示了封建王朝与新兴的资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新兴的资产阶级尚处于萌芽状态,推翻封建大厦的时机还未成熟。它真实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现实社会的矛盾,突出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理想的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哈姆雷特出身王室,却深受人文主义教育,具有全新的世界观。 他不仅具有人文主义的远大理想,而且博学多才,文武双全,具有文艺复兴时期“巨人”的特点。,正如奥菲利娅所说,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目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人物形

8、象,哈姆雷特的另一性格特征:犹豫、延宕(拖延) 。但他并未失去行动的能力,特别是在为父报仇这点上他是有所行动的。 阿尼克斯特(苏联文学批评家)认为:“哈姆雷特不仅长于思考,但也不短于行动,而且他是全剧中最积极主动的行动者。”,哈姆雷特最突出、最根本的性格特征是忧郁、深沉,但这并非他的天性。 哈姆雷特也曾是一个乐观向上、无忧无虑的青年,一位“快乐王子”。但冷酷的现实给了他一连串的打击,让王子陷入了深深的忧郁和思索中。,人物形象,在神与人的问题上,摒弃教会陈腐观念,充分肯定了人性,高唱“人”的赞歌。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打破封建等级制度观念,指出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希望以友爱平等来替代尊卑贵贱。 在

9、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但绝不否定王权,并希望开明君主来治理国家。 崇尚科学,尊重理智。他为父报仇,行动上进行认真思考,勇于探索,而不是盲目听信和盲目行动。,“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全新世界观,父王在世之际,哈姆雷特地位至尊,人们对他总是笑脸相迎,所以他性格达观,心情舒畅。 他给奥菲莉娅的信:你可以怀疑星辰的发光,你可以怀疑日月的运行,你可以疑心真理会说谎,决不要怀疑我的爱情。,快乐王子,冷酷的现实给了哈姆雷特一连串的打击:英明有为的父王突然驾崩,久受

10、崇敬的母后匆匆改嫁,理当由他继承的王位又被叔父篡夺,同窗成了敌人的密探,过去对克劳狄斯扮鬼脸的人,现在极力阿谀奉承。,“脆弱啊,你的名字就叫女人!”他一声沉重的感叹已经不再是只对他的母亲,而是对所有的女人,所有的人,可见他的绝望和苦痛。,忧郁王子,在危机关头,忧郁的王子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而在他的富于哲理的思索中,闪烁出了思想家的光辉。,“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这段独白表面上是谈生与死的,但实际上是思考,在深重的人生灾难面前如何做人的问题,是忍受顺从还是反抗斗争的问题。他思考的

11、结果是决定采取积极对抗的态度,不仅要为父报仇而且要担起“重整乾坤”的重任。,忧郁王子,哈姆雷特陷入了深感任务的艰巨与自己的力量不足的困恼之中。他不断寻找完成任务的途径却又难于找到,于他悲愤地喊出了:“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一方面表达了他作为王子要为父报仇的坚定决心和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要负起重整乾坤的气魄;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面临黑暗现实,对所负责任的悲愁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黑格尔的评论很有见地:“他所犹豫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怎么做。”,延宕王子,如何认识哈姆雷特的延宕问题?他是不是一个“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他对生与死的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

12、之前,他已经在行动。首先是装疯试探。其次是授意戏子们演出贡扎古之死,并特意在其中加进一段台词。最后,他与敌人同归于尽。这一切都说明哈姆雷特自始至终都没有停止行动。,行动王子,总结哈姆雷特形象:,1.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是一个具有先进思想和美好品德的青年,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形象。 (1)对世界和人生都有一套与传统的教会观念不同的新的看法。对“人”的看法。对人与人的关系。 (2)不但抱有美好的理想,而且多才多世,品格高尚,一向光明磊落,诚恳待人。 2.哈姆莱特的忧郁与延宕 。 (1)忧郁:现实与理想相悖。 (2)延宕:改变现实,改造社会,力不从心。,客观原因:哈姆雷特所处的时代还没有提供先进

13、分子必然胜利的条件,敌我力量的对比还过于悬殊,这就造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主观原因: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自身有着不可克服的局限性。,首先,脱离人民而孤军作战,势单力薄注定失败。(关键因素),造成哈姆雷特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其次,片面夸大思想的力量,而忽视实践的作用。,再次,患得患失,顾虑重重,妨碍了果敢地行动。,最后,性格弱点和落后观念束缚了他的思想和行动。,思考与探讨,关于哈姆雷特的“犹豫、延宕”,犹豫:犹豫并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破灭时所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在犹豫的同时,哈姆莱特变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 延宕:有其

14、更深刻的社会原因,那就是在复仇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要重整乾坤。在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前,哈姆莱特想要行动,但又不知如何行动,这就造成了他行动的拖延。(主观) 延宕的另一个原因是恶势力过于强大,而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众、反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后终于被恶势力吞没。哈姆莱特的悲剧已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客观),思考与探讨,弗洛伊德说:“哈姆雷特能做出所有的事,却对一位杀掉他父亲、篡其王位、夺其母后的人无能为力,那是因为这人所做出的正是他自己已经潜抑良久的童年欲望。于是对仇人的恨意被良心的自谴不安所取代,良心告诉他

15、,他自己实际上比这杀父娶母的凶手好不了多少。” 弗洛伊德进一步说:“哈姆雷特的遭遇其实是影射莎翁自己的心理。而且,由勃兰兑斯对莎翁的研究报告指出,这剧本是在莎翁的父亲死后不久所写的。这可以说,就是莎翁在哀挽父亲时,他的被潜抑的感情得到机会复苏。”,思考与探讨,历代评论家都有关于哈姆雷特长于思考而短于行动的议论,甚至歌德也认为他缺乏行动的能力。,名 家 观 点,“从天性上说,哈姆莱特是一个强有力的人,他精力充沛,灵魂伟大,他在软弱时也是伟大而强有力的,因为一个精神强大的人,即使跌倒,也比一个软弱的人奋起的时候高明。” 别林斯基,哈姆莱特挑着理性的灯笼在寻找大写的人。 苏联阿尼克斯特,“一个美丽、纯洁、高贵而道德高尚的人,他没有坚强的精力使他成为英雄,却在一个重担下毁灭,每个责任对它都是神圣的,这个责任却是太沉重他是怎样地徘徊、辗转、恐惧、进退维谷,总是触景生情,总是回忆过去,最后几乎失却他面前的目。” 歌德,“哈姆莱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又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莱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莱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 雨果,“哈姆莱特不单只是个悲剧英雄,而且是一个多思想的少年。” 梁实秋,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