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高一学生学习方法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107202608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新高一学生学习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新高一学生学习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新高一学生学习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年新高一学生学习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新高一学生学习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新高一学生学习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高一学生学习方法 初中成绩优秀、高中却大幅退步对于自己从初三升入高一后普通出现的两极分化情况不少学生认为是“老师讲的内容有很多在初中时根本没学过”、“高中学的内容比初中难太多”、“老师讲课方法跟初中不一样”等原因造成的学生的抱怨恰恰体现了师生之间缺少交流初中的教学、命题没有考虑初高中衔接等问题那么新高一生如何去把握初高各科学习的衔接问题呢? 如何应对初升高衔接 物理 1.高一物理放慢进度 高中物理最重要、最困难、最基础的部分在高一的力学部分高一物理基础没打好就会直接影响到高二、高三物理学习因此要学好高中物理高一须放慢进度适当降低要求打好基础同时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2.学物理多联想实例 初进高

2、中学习的学生感到学起来会很困难不容易想象因此学生要善用直观法多做一些实验多联系一些实例便于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掌握物理概念建立物理模型 数学 1.强化逻辑推理能力 刚升入高中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不强不善于运用代数法解题往往只会死记公式对公式应用的条件、范围不太注意在学习时应注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调整学习方法 升入高中后常出现学生课堂上听得懂课本也看得明白但一解题就出错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深不透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较弱所以学生在强化物理概念、规律的同时对每一道习题都要认真完成实在解不出来可以相互讨论讨论未果再找教师请教 生物 一、科学课对高中生物的积极影响 学生兴趣浓厚学

3、习过程中一般比较主动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相当一部分学生还能设计一些活动方案和实验靠自己解决问题表达交流的能力较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科知识掌握不系统专业术语使用不规范 科学课打破学科体系加之教材有些零乱有关生物学方面的知识有的重复出现有的缺失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不系统、不连贯此外一些学生是由非生物专业老师所教一些生物学专业术语使用不准确 2.对分科学习不适应 由于科学课学生活动多对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讲解、描述比较淡化而高中生物课程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多初中学生进入高中不容易适应具体表现在:对学科体系不适应、对学习方式不适应(初中教材文字少图片多高中教材以

4、文字叙述为主)、对认识事物的角度不适应(初中多宏观、高中多微观) 三、如何顺利衔接 1.多读、多记学会做课堂笔记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要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2.不仅要关注实验结果更要关注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 3.多一些与其他同学或老师一起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拓宽知识面培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 主要衔接难点 1.教材跨度大高一年级化学教学应适当降低起点要求近几年高中化学对知识的深度要求有所降低因此老师不应随意拔高知识以免加重学生负担造成两极分化 2.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中区分度最好、内容最重要的部分而实验又是初中科学课中较薄弱的环节因此高

5、中生要加强基本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 3.初中比较注重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注重学习内容与生产、生活和前沿科技相联系而高中化学内容多、要求高、理论性强在趣味性方面相对弱化 需要衔接的主要知识点 1.化学用语:加强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和表述的规范性;补充了解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的区别;增加电离方程式书写;要补充理解He、F、Ne、Ar 2.基本概念和原理:补充用电离理论建立酸、碱、盐的概念;会归纳酸、碱、盐溶解性的规律;加强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运用 3.元素化合物知识:了解碳的还原性内容;加强对常见酸、碱、盐、氧化物的性质、用途及转化关系的规律的理解;增加对氢气的物理性质与实验室制法的了解 4.化学计算:加强对化学计算规范性和计算能力的培养 5.化学实验:加强对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补充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补充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style=mso-spacerun:yes;font-family:宋体;line-height:150%;color:rgb(0,0,0);font-size:14.0000pt;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