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_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201920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597 大小:7.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旅游地理_1_第1页
第1页 / 共597页
中国旅游地理_1_第2页
第2页 / 共597页
中国旅游地理_1_第3页
第3页 / 共597页
中国旅游地理_1_第4页
第4页 / 共597页
中国旅游地理_1_第5页
第5页 / 共5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旅游地理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旅游地理_1(5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编 杨 宇 主审 张 峰,高等职业教育 旅游与酒店管理类课程规划教材,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中国旅游地理,目录,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旅游资源 第三章 旅游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四章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 第五章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 第六章 皇城 首都 奥运游中央区(京津冀) 第七章 冰雪 森林 火山地貌游东北区(黑吉辽) 第八章 古都 古迹 名山游黄河中下游区(豫陕晋鲁) 第九章 峡谷 巨川 生态游长江中上游区(川渝鄂湘) 第十章 园林 水乡 都市游华东区(沪苏浙皖赣),第十一章 椰林 海岛 侨乡游岭南区(闽粤琼) 第十二章 石林 溶洞 民族游西南区(

2、滇黔桂) 第十三章 蓝天 白云 草原游塞北区(蒙) 第十四章 沙漠 绿洲 丝路游西北区(新甘宁) 第十五章 高原 雪域 宗教游青藏区(青藏) 第十六章 中西文化游港澳台区,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和学科性质 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任务,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旅游地理学是伴随着旅游及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而旅游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兴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游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度假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

3、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地理现象。 因此,简要的说,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二、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和学科性质,1、地理学科属性 现代地理学一般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门类。 前者以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为主,后者则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变化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由此可以说,整个地理学的理论与知识体系都可构成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基础,旅游地理学实际上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有鉴于旅游本是人类的一项社会文化活动,旅游业又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因此,采用地理学二分法,将旅游地理

4、学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比较符合实际。 2、应用学科属性 旅游地理学是适应大众旅游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应用学科。作为一门应用学科的研究课题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具体性和技术性,要为解决具体问题、满足实际需要服务。,旅游地理学不仅能够为整体性区域旅游开发与经营管理服务,而且能够为各旅游分支行业、企业的发展与布局以及具体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经营服务。同时,旅游地理学的理论与知识,甚至可以说对每个旅游者和旅游从业者个人都具有实用价值。 现代旅游作为一项日益蓬勃发展的大众化生活方式、社会化经济产业,决定了旅游地理学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这也正是其作为应用学科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3、边缘学科属

5、性 从旅游地理学的应用领域出发,其又可属地理学与旅游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旅游科学目前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学科群,旅游管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化学以及旅游地理学都是这个学科群中相互平行的姊妹学科。 旅游现象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必然与其平行的各旅游学科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同样,由于旅游活动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使得旅游地理的研究与众多学科的知识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学科,是关于“地”的理论。即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一切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的科学。 它对于地表的一切现象均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

6、即: 这是什么? 在哪里? 为什么在那里? 因此,地理学需要围绕以下问题有进行研究: 何处以及为什么会形成旅游地或客源地?,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任务,是哪些因素决定着旅游客源的方向和强度? 旅游现象将会对客源地和旅游接待地产生何种影响等等,这些便形成了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基本任务 旅游地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旅游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规律,并在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评价旅游资源,确定旅游环境容量,进行旅游流预测,分析旅游通道的可达性,综合评价区位和区域经济条件,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进行旅游区划,研究和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旅游地图以及分析旅游开发

7、的区域影响。从而促进旅游业发展、产生社会文化、经济、环境效益。 1、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 旅游资源是旅游的物质基础,发展旅游业首先要调查旅游资源,评价其开发利用前景,为旅游区、旅游点的布局和旅游设施的安排提供依据。,旅游地理学的任务之一是查明旅游资源情况: 包括资源的分类、分布、数量、质量、规模、密度级别、特点、成因及开发利用程度、价值、功能等; 另一方面,在凋查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评价。 2、旅游区的合理布局 旅游区是含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与旅游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通过旅游地理研究,合理规划旅游区域,使旅游地域系统各要素相互协调,并与地区整体发展达成综合平衡。 3、旅游者的地

8、域分布和空间移动规律 旅游者从客源地到目的地,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自然、文化、经济、社会政治、技术因素。 具体的还有个人收入、假期、教育水平、生活阶段、偏好,还有各地理要素或由它们构成的景观的吸引力。研究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可以了解客源市场的变化并进行预测。,4、旅游交通的空间布局 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交通在旅游业中的作用、特点和布局原则。并通过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对各类交通方式的特性、功能进行评价;合理布局旅游路线和交通方式,对旅游交通布局现状、发展趋势进行评价和预测;就有关旅游交通区划、布局条件进行分析和经济论证,促进旅游交通网的合理分布和运输合理化。 5、旅游环境保护 旅游业的发展一方面

9、可以美化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另一方面也造成环境破坏和污染。 旅游地理学需要确定旅游的环境容量。把旅游活动的强度,旅游者的数量限制在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不遭破坏,旅游点不受污染,社会经济承受能力许可,以及不破坏旅游者游兴的范围内。另外,旅游地理学还研究旅游产品主产和消费过程对旅游区的环境污染。,6、旅游区划 旅游区是由若干旅游地、旅游景点组成的地域单元,旅游区划是旅游发展规划的依据。通过旅游地理研究,掌握实际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划。 7、旅游开发对区域的影响 旅游开发使旅游目的地区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诸方面发生变化,正确评价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对指导旅游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而成为旅游地理学

10、的一个研究任务。 8、区域旅游发展战略与旅游规划 旅游地理学从区域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出发。分析旅游环境容量、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需求要素,综合评价区位和区域经济条件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研究和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9、旅游地图 旅游地域系统在时间、空间上的现状与变化以地图的形式显示出来。形成旅游专题性质和功能的地图。主要为导游和旅游地理研究服务。旅游地图的类型功能、特点、各要素的表示方法、印制、整饰方法以及旅游地图的应用等是旅游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10旅游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旅游地理学是一门以旅游地域系统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属新兴的应用性边缘学科,正在逐渐

11、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第二章 旅游资源,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第三节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这一概念是随着旅游活动的发展而出现和变化的. 旅游资源的内涵非常丰富,在国外,旅游资源被称作旅游吸引物,是指旅游地吸引旅游者的所有因素的总和。 目前较为受到公认的是我国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公司1992 年提出的定义。 即: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这一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点:,第一节 旅游资源概念及分类,1.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是现代

12、旅游活动的基础 2.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 3.旅游资源能为旅游业所利用,进而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旅游资源常见的其它几种定义: 1.凡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均统称旅游资源。(旅游概论编写组1982) 2.凡能为人们提供旅游观赏、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人们之间友好往来和消磨闲暇时间的客体和劳务都可以称为旅游资源。(郭未喜,1985) 3.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并由此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和社会的实在物。(孙文昌,1989),4.旅游资源是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13、陈传康,1990) 5.旅游资源是指通过开发后能够吸引旅游者的客观存在物.就是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可以引起旅游者的兴趣并可加以利用的物质条件。(钱今昔,1993) 6.凡是自然力和人类社会造成的,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物质或精神的诸多因素,都可以视作旅游资源.(杨时进,1996) 7.旅游资源是指客观的存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而使旅游者为之向往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谢彦君,1999) 二、旅游资源的特性 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借以吸引旅游者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旅游开发必备的条件之一。,1.广域性 旅游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十分广泛,在地球上不同

14、的区域都有旅游资源的分布。几乎在地理圈范围内的各个区域都有旅游资源的存在。 2.区域性 各种旅游资源既是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同时他们的形成和存在又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随着环境的区域变化,旅游资源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例如热带风光、高山冰雪、沙漠驼铃、椰林竹楼、林海雪原等,均与不同的地理环境有关,不仅自然旅游资源如此,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布也同样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人们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为了求得自身较好的生存,便顺应自然、适应自然,因而作为人类创造出的各种人文景观、灿烂的文化,也受到一定的地理环境的影响,打下了一定的区域特征的烙印。,3.不可移动性 如前所述,各种旅游资源都

15、分布在与之相适应的地理环境和区域环境中,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区域特征,这也正是旅游资源个性特征的体现,而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是个性特征及内涵存在的必要条件。离开了必要的条件,他们的个性,特殊的内涵及吸引力也就消失或者大大降低。 例如,把秦兵马俑运到外地去展出,脱离当地环境,人们就难于感受到两千年前秦军兵强马壮、气势磅礴的阵容,以及秦始皇统帅百万大军叱咤风云,“横扫六合”、“北却匈奴”、“南平吴越”,统一中国的宏伟业绩。 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一般应在当地进行,即旅游基本上是旅游者移动到旅游资源地的活动,而不是把资源运到其他地方再加工利用。事实上,有不少旅游资源也难于迁移,例如风景名胜区、名山胜水、

16、森林雪山、海洋湖泊等。,4.重复使用性和易损性 绝大多数旅游资源都具有长期重复使用的价值。 例如自然山水风光、城镇风貌、文物古迹、园林建筑、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所形成的旅游产品,即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可供旅游者参观游览,只能带走各种印象和美感,但不能把这些旅游资源带走。因此它们可以长期供人们开发利用。 但必须指出,长期使用是相对的。旅游资源如果利用和保护不当,是很容易遭到破坏的,一经破坏,则难以恢复。 所以在开发利用中,要重视通过各种保护措施,一方面减少其自然的、人为的破坏,另一方面,为某些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存在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保护生态环境等,从而延长重复使用的期限。 5.文化属性 一般的旅游资源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即蕴藏着一定的科学性和自然的或社会的哲理。,正因为如此,旅游活动本身才成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人们通过观光、游览、参与、体验,可以得到各种知识和美的享受,丰富人们的知识,提高人们的智力水平,增加人们的美感。 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虽是其吸引游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要获得这种文化享受,往往与旅游者的文化修养、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