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93994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5.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5年——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5年——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5年——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5年——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一轮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剖析(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标、考纲要求】,5.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入:课标和考纲要求,考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比较下列两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水文、地貌、 植被、土壤),并分析形成的原因。,番禺(广州)地区,西北内陆地区,VS,探究一,番禺(广州)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东南沿海,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河网稠密,水量丰富,肥沃冲 积平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气候,水文,地貌,植被,土壤,西北内陆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深居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流水地貌少见,风力地貌发育,温带荒漠,荒漠土,位置,本案例体现出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什么特点?,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大气、 水、岩石、生物、 土壤、地形等。,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才把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融合成自然综合体,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各要素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其途径: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并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举例说明: 植被要素与其他要素间如何相互作用?,水文,土壤,气候,地形,为植被生长提供水分,为植被生长提供养分,为植被生长提供光、热和水分,影响水热条件、影响植被,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岩石圈,涵养水源、减少径流量、降低

3、径流变化、减少含沙量,保土、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减少水土流失,增加空气温度和湿度、降低温差,保持水土,保护地貌形态,生物圈,地理环境:各要素有机的结合成一整体。,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地表水丰富 河流众多 有夏汛,富水力,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地貌,流水作用强烈 山、丘、盆、谷交错,红壤、黄壤 贫瘠,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小结,. 整体性: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通过各种循环,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详见复习资料书,岩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利于植物生长,气候,水文,生物生长旺盛,使土壤、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溶蚀力强,生物,岩石圈

4、,大气圈,生物圈,可溶,透水,流动,溶蚀,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裂隙空隙发育好,透水性好,由汪洋大海沉积形成,石灰岩广布,可溶性好,东、西、北地势高,西南部地势低,漓江纵贯全境,地形坡度大,地表水、地下水富集,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圈,有机物,稳定,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二氧化碳,太阳辐射,氧气,地下水,矿物质元素,(1)写出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式。 (2)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需要哪些地理要素参与?,大气,绿色植物,水圈、土壤、岩石圈,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下图反映了地理要素间的哪一功

5、能,A生产功能 B平衡功能 C消费功能 D选择功能,另一新功能平衡功能:通过物质、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 环境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探究2,命 题 探 究 命题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例1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说明厄尔尼诺的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答案 厄尔尼诺现象严重的年份,东南信风减弱,太平洋南赤道暖流也相应减弱,太平洋中、东部向西流动的暖性海水明显减少,甚至出现海水东流现象。这一异常现象, 一方面导致南

6、美太平洋沿岸海水上涌减弱甚至停止,水中营养物质大量减少; 另一方面使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升高。由于南美太平洋沿岸温度升高和海水营养物质减少,导致浮游生物骤减,鱼类与鸟类大量死亡。 同时,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对热带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带来严重影响。热带太平洋东岸地区因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气流活跃,降水增多,引发洪涝灾害;而热带太平洋西岸地区因暖性海水减弱,表层海水温度相对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导致旱灾。,说明厄尔尼诺的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厄尔尼诺的形成发展说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环流的改变,引起洋流的变化,从而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7、而洋流的改变,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又反作用于大气圈,引起降水异常。,2015厄尔尼诺现象将会对中国产生哪些重要的影响呢?南北方影响会有哪些差异呢?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的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接欧亚大陆腹地,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厄尔尼诺现象虽发生在距离我国比较遥远的东太平洋,并不对我国的天气气候产生强烈的直接影响,但它仍然会通过大气环流的变化来影响中国,以下是近年来汇总厄尔尼诺对中国天气气候总体影响,总共有四方面影响:,影响一、暖冬。 亚洲大陆受强大的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因而我国大部盛行来自高纬度的西北气流,常有寒潮和冷空气天气过境,气候寒冷而干燥。冬季风的强弱是导致我国冬季冷暖的直

8、接原因。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发生年的冬季,东亚极锋锋区位置往往较常年偏北,冷空气活动也偏北、偏弱,而南方暖气团势力相对较强。据统计,近50年80%的厄尔尼诺年中国出现了暖冬,1990年代厄尔尼诺频繁发生,中国连续出现暖冬。,影响二、南涝北旱 干旱和洪涝长江中下游暴雨我国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国家,降水主要集中在西南和东南季风盛行的夏季可以深入到内陆地区,产生丰沛的降水。我国东部的雨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向北推移的特点。如果副高在一个地方停留的时间过长或者过短,比常年偏强或者偏弱,都会造成我国东部地区旱涝异常。厄尔尼诺年的夏季,由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导至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增强;但西太平洋海温降

9、低,大气对流活动减弱,却使副高位置偏南。受环流形势的影响,冷空气活动比较偏南,加之夏季风偏弱,暖湿气流北上势力不强,因此冷暖空气交汇产生的季风雨带也随之偏南,从而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雨以至发生洪涝,黄河及华北一带少雨并形成干旱。据历史数据统计,近50年来的大多数厄尔尼诺年中国夏季主要雨带都出现在淮河以南地区。在厄尔尼诺的秋冬季,我国东部容易出现北少南多的降水分布型。,影响三、东北冷夏,粮食减产。 厄尔尼诺与我国东北夏季温度也有一定的关系。统计表明,在厄尔尼诺年的夏季,我国东北地区冷空气活动势力往往加强,导至我国东北夏季气温异常偏低,形成低温冷害,造成粮食减产。1951年以来,东北地区曾多次出现夏

10、季低温冷害,不过,厄尔尼诺和东北冷夏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厄尔尼诺极强的1997年,东北夏季反而异常偏高,说明厄尔尼诺可能并不是东北冷夏的唯一影响因素。,影响四、台风减少、热带风暴偏少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是全球热带水域上生成热带气旋最多、发展最强的地区,我国也是受热带气旋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热带风暴伴随着狂风暴雨常常给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但是在我国南方伏旱季节,它又是南方降水的重要来源。西北太平洋大部分热带气旋都是热带辐合带的低云或者云团发展起来的,而在厄尔尼诺年赤道东太平洋变暖时,热带西北太平洋则变冷,大气稳定度增加,不利于积云对流在热带太平洋地区的

11、发展,热带风暴和台风的数量也就相应的会减少,登陆我国的数量也会比常年偏少。,表解厄尔尼诺现象, 命题点二 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例2 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据此回答(1)(2)题。 (1)海洋“生物泵”作用的影响可能是( ) A加快洋流流速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缓解全球变暖 (2)材料中体现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是( ) 循环功能 转化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A B C D,D,D,解析 (1)D (2)D 第(1)题,此题关键是对海洋“生物泵”作用的理解。该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

12、行调节,可能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则该作用可能缓解全球变暖。第(2)题,海洋浮游植物使大气中CO2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反映了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可以产生的平衡功能。,(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例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有哪些,探究3,植被繁茂 山清水秀,植被破坏 泥沙俱下 千沟万壑,青山绿水 生机盎然,植被繁茂 山清水秀,植被破坏 泥沙俱下 千沟万壑,青山绿水 生机盎然,思考: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黄河中上游植被破坏对当地自然地环境所

13、产生的影响?,由于人类的砍伐活动,黄河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水土流失加剧,降水减少、干旱加剧,支离玻碎、千沟万壑,含沙量增加、季节变化加大,土层变薄、肥力下降,“牵一发而动全身”,思考: 1、用地理语言“九曲黄河万里沙”的成因 2、地上悬河对下游地区的影响,黄河上、中游植被破坏,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加剧,黄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河道泄洪能力下降,河床抬升,洪涝,下游地区,中上游地区,土壤盐碱化,地下水位升高,治理前,治理后,思考: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历史演化过程给人们以什么启示?,(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理环境中的某一地理要素的变

14、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面为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滥伐森林引起整个生态环境失调的例子。,(3)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域的发展变化,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就非常明显,示意如下:,【思考探究】河流径流量减少对河流下游有何影响? 提示: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咸潮;土壤盐碱化;水质变差,河口生态环境破坏等等。 一般情况下,河流上游植被破坏,对下游、中游的河床和湖泊以及下游三角洲有何影响? 提示:上游植被破坏严重,会引起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中游河床和湖泊淤积,导致河床抬升和

15、湖泊蓄洪能力降低,易引发洪涝灾害;河流入海口泥沙淤积,河口三角洲面积不断增加。,在半干旱绿洲地区,若上游引水过度,会对下游带来哪些影响? 提示:上游引水过度,会导致中下游水量减少,下游植被缺水死亡,加剧土地荒漠化的发生;或下游湖泊因注入水源减少而萎缩,周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相互渗透,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新功能,表现1,表现2,知识整合,表现3,一个区域环 境的变化会 影响到其他 地区,感受高考,(2011年福建卷)37.(37分)图14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

16、响。(13分),【特别提示】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 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本题通过科罗拉多河径流量减少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应从大气、水、生物、土壤、地形地貌等地理要素分析:,水径流量减少,下渗水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水质变差 土壤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来水来沙的减少,沿岸土地肥力下降 地形地貌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河口三角洲生长缓慢;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海岸后退 生物来水来沙的减少,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 大气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最后使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