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者薪酬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93262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营管理者薪酬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经营管理者薪酬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经营管理者薪酬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经营管理者薪酬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经营管理者薪酬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营管理者薪酬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营管理者薪酬剖析.(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章 经营管理者薪酬,第九章 经营管理者薪酬,【本章结构图】,第九章 经营管理者薪酬,【本章学习目标】,本章中您将学到: 经营管理者薪酬制度的历史沿革 经营管理者薪酬激励的原因 经营管理者薪酬的构成 经营管理者薪酬的四种模式 经营管理者薪酬确立的标准 经营管理者薪酬激励的主要形式:年薪制及其构成 经营管理者年薪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第九章 经营管理者薪酬,9.1 各国经营管理者薪酬制度的历史沿革,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机制问题,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它主要研究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下,对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营管理者阶层进行激励和约束的制度设计及有效性的制度安排问题。

2、薪酬激励设计问题也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把经营管理者从企业经营中获得的报酬与企业业绩相联系,使经营管理者在分享企业剩余收益的同时,分担部分经营风险,促使其努力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从而有效解决现代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但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薪酬激励机制影响较大,因而不同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薪酬激励所使用的方法也不同。本节以美国、日本和中国为例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薪酬激励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第九章 经营管理者薪酬,9.1.1 美国企业经营管理者薪酬激励模式 在美国,企业所有者的利益既取决于经营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他们的决策取向,所以设计薪酬激励机

3、制的目的是促使经营管理者与企业所有者的物质利益趋同。在执行薪酬激励报酬计划时要注意:既要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又要促使他们对企业的长期投入,避免短期行为。 美国企业为经营管理者精心设计了报酬和激励方法。在一些大企业中,经营管理者的收入主要由激励工资组成。 在所有的长期激励机制中,股票期权计划发展较快而且规模较大,同时出现了许多衍生产品,如储蓄股票参与计划(Saving stock Participation plan)、股票持有计划(Stock Ownership plan)、受限股票计划(Restricted Stock Plan)、延期支付计划(Deferred compensation

4、 Plan)、虚拟股票计划(phantom Stock Plan)、股票增值权(stock Appreciation Rights)等。薪酬体系中的福利计划所占比例不大,其中有两种较为普遍的计划:退休金计划和金色降落伞(Golden Parachutes)。,第九章 经营管理者薪酬,1952年美国辉瑞公司为了避免主管的现金薪酬被高额的所得税吃掉,在雇员中最早推行股票期权制度。但是,在它产生的很长时间内没有引起重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改革时,股票期权制度才引起普遍关注,但这种关注由于当时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不了了之。统计资料表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

5、初期,美国企业高层人员的薪酬还主要由现金构成,只有很少一部分是高层管理者持有的股票或股票期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一些企业授予高层管理者一定数量的本企业股票期权,期望将其利益同企业利益紧密结合。迪斯尼公司和华纳传媒公司是先驱者,公司经理股票期权在薪酬中的比例首次超过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至此,股票期权制度在美国得以推广。 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薪酬制度出现两种发展趋势:一些公司董事会的薪酬委员会开始授予经营管理者巨额股票期权;以百事可乐为代表的一些公司开始扩大股票期权计划的受益范围,所有职工都可以参加股票期权计划。,第九章 经营管理者薪酬,资料表明,居美国1994

6、1999年销售额榜首的100家公司CEO1998年的平均收入为1711.7万美元。其中,69.8%来自股票期权收益,17.8%来自基本工资。如下表所示,1998年收入最高的10位总裁股权收入均占总收入的90%以上。 1998年美国收入最高的10名公司总裁 单位:百万美元,资料来源:王志平,美国经理人队伍的开发及其启示,载经济研究参考,2000(76),表中比例为黄群慧重新计算所得。,第九章 经营管理者薪酬,9.1.2 日本企业经营管理者薪酬激励模式 日本经营管理者的薪酬主要包括基本工资、奖金、退休金和特殊福利,占总薪酬的比重分别为57.8%、21.1%、10%、11.1%。在日本经营管理者的薪

7、酬中没有股票期权,主要原因是日本商法1997年之前禁止使用。1997年之后逐渐增多,目前约有8%的上市公司使用股票期权,约占经营管理者年收入的10%。 一般而言,日本经营管理者的薪酬水平不及美国经营管理者,如下表所示。 1998年日本和美国企业内部各自级别与差距 单位:美元/月,资料来源:刘大卫,2000年工资的趋势,载经济展望,2000(2),第九章 经营管理者薪酬,日本经营管理者薪酬的激励效果相当强。原因如下:(1)终身雇佣制使劳动力市场流动性受到削弱,在忠诚企业的文化背景下,经常更换门庭会降低自身的忠诚信用度,这在日本是致命的打击;(2)日本的员工按照年功形成了序列式、相对稳定的人事结构

8、。在年功序列制下,只有不断地努力工作,才可能步步高升。若放弃逐渐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离开公司的代价很高;(3)公司经理要以个人财产为公司的贷款承担连带责任。 影响日本经营管理者薪酬的因素包括工龄、市场竞争、业绩和晋升等方面,一般员工晋升到中层经理之前,年功对收入起决定性作用;进入中层以后,个人的工资、奖金才依据其工作成绩和能力考核逐渐拉开差距,也就是说这时工资收入主要受晋升的影响。此外,随着职务的晋升,各种非现金报酬也会随之大量增加,如社会保险、退休保险、人寿保险、俱乐部会员资格、公司汽车等。 9.1.3 中国企业经营管理者薪酬激励模式 如何设置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薪酬激励机制,一直是我国国有企业改

9、革的重点。,第九章 经营管理者薪酬,中国20多年改革的历史也是薪酬激励机制变革演进的历史。中国经营管理者薪酬制度的改革与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紧密相关,始终坚持市场取向,紧随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向前推进,放弃了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探索建立与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管理者薪酬激励模式。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新建立了按贡献大小安排收入分配的思想,导入了可变薪酬奖金制度。19791984年,以邓小平1978年3月关于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谈话和人民日报同年5月发表的贯彻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土义原则特约评论员文章为标志,基本完成了按劳分配原则在思想上和理论上的拨乱反正。在实践上,1978年,国家恢复了奖励工

10、资和计件工资制度。1979年国家依据劳动态度、技术高低、贡献大小并以贡献大小为主给部分职工包括经营管理者调资。1983年,企业调资首次同经济效益相结合,强调与职工的劳动成果挂钩,这是对多年来“大锅饭”分配体制的有力冲击。,第九章 经营管理者薪酬,第二阶段,国有企业普遍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19851991年,结合第二步利改税,突出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工资改革着眼于打破“大锅饭”,在全国推行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进行以岗位技能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内部分配改革。党的十二大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分配制度实现了重新构建,按劳分配外的各种合法收入得到承认和保护。国务院1984年颁布 “承包管理

11、条例”,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工资收入的管理方式进行改革,1986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进一步规定,“凡全面完成任期年度目标的经营管理者个人收入可以高出职工收入的1到3倍,做出突出贡献的还可以再高一些。”1986年原劳动人事部在无锡召开的工资改革会议提出把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收入与企业经营成果挂钩。198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和1992年关于改进完善全面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分配办法的意见又明确规定,企业连续三年全面上交任务,并实现企业财产增值的,要对厂长或者厂级领导给予奖励,从而把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与其工作业绩进一步联系在一起。这几个文件直到现

12、在仍是确定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的主要政策依据。,第九章 经营管理者薪酬,第三阶段,进一步扩大并落实企业内部分配自主权。19921998年,国有企业开始转换经营机制,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在继续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的基础上做出了重大发展:企业收入分配制度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从而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分配的市场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国家依法保护法人和居民的一切合法收入和财产,鼓励城乡居民储蓄和投资,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我国第一次使用“生产要素分配”概念,并使其合法化。 1994年9月多

13、部委联合发布的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奖惩办法提出厂长(经理)奖惩应遵循以下原则:责、权、利相统一,按照赋予厂长(经理)责任的大小进行考核和奖惩;先考核、后奖惩,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和制度,按照考核的结果进行奖惩;考核的重点是经营成果;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考核的内容包括了经营成果和企业经营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奖励包括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惩罚包括行政处罚和经济惩罚。,第九章 经营管理者薪酬,由此可见,前三个阶段逐渐向纵深发展的工资改革是,适应了同期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但没有触及深层次问题,没有从适应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层面系统改革分配制度。 第四阶段,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从

14、1999年开始,企业进行了第四次工资改革。这一阶段既是前三个阶段的延续,又是开拓和发展。中央在总结1992年以来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再次重视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第一次从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根本转换经营机制的高度来确立工资收入分配改革任务,突破了前三个阶段放权、调整分配关系、改变分配方法等浅层认识的局限,立足于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把握住企业工资收入分配改革的根本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简单的薪酬激励不能适应经营管理者的需求和企业竞争、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出台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分配原则,各地对经营管理者收入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探索。从199

15、2年开始,无锡、上海、深圳等地在部分企业实行年薪制,调动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从1997年开始,上海、武汉、浙江、天津、北京等地的一些企业对股权激励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实行期股期权制。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对这些探索给予了肯定。,第九章 经营管理者薪酬,9.1.4 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薪酬激励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物质激励措施,美国最强,中国最弱,不同国家的经营管理者持有态度也不同,如美国人比较看重股票期权激励和收入差距的激励,而中国人比较看重在职消费,其次是奖金和固定工资,最后才是股票期权、补充保险和收入差距。具体比较见下表。 美、日、中三国经营管理者对待薪酬激励态度比较,注:

16、 A为物质激励项目在各个国家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收入中的比重; B为各国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对上述项目的重要性排序,最强的为5,最弱的为l; 资料来源:陈佳贵等,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与约束理论、实证与政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中国经营管理者万人大调查,载中国经济时报,1999-4-22日。,第九章 经营管理者薪酬,尽管各国对经营管理者的薪酬激励所采用的办法不同,薪酬激励的侧重点不同,但他们用薪酬激励经营管理者的原因却有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1. 制度原因两权分离 1923年,凡勃伦(Veblem)发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趋势,1932年伯利和米恩斯(Berle&Means)通过对美国最大200家公司的调查,证实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事实,突破了传统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假设,从激励角度对新古典主义厂商理论进行了挑战。这一命题后来被“经理革命”所验证,钱德勒曾指出,当多单位工商企业的规模和经营多样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经理将越来越职业化,企业的管理就同它的所有权分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