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课件12(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190545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课件12(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课件12(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课件12(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课件12(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课件12(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课件12(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课件12(人教版必修4)(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一框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第九课),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第九课第一框),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第九课四大“方法论”),唯物辩证 法的三大 规律,联系的观点(第七课) 发展的观点(第八课),对立统一规律(根本规律)(第九课第一框) 质、量互变规律(基本规律)(第八课第二框) 否定之否定规律(基本规律)(第十课第一框),知识目标,识记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基本特点。 理解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观与书本知识、权威思想的关系,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2、与创新意识的关系。,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用辩证否定观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和形成自己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能力。,坚信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意识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问题组,1.辩证否定观的内涵? 2.辩证否定观的特点是什么? 3.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什么?扬弃即抛弃吗? 4.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 5.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精神的内涵及方法论?,从神一到神七承载光荣与梦想,神舟一号:横空出世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中国第一艘不载人的试验飞船神舟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3、,用21小时绕地球飞行14圈。 神舟二号:全新亮相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神舟二号发射,7天绕地球飞行108圈。它是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也可以说是载人飞船的“最完整版本”,中国航天员离上天的日子更近了。 神三神四:百折不挠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神舟三号发射升空。9个月后的12月30日0时40分,神舟四号在低温严寒条件下发射成功。 这两次任务,飞船均在轨运行7天,绕地球飞行108圈。,神舟五号:神州圆梦 历史将铭记那一刻: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杨利伟21个小时23分钟、绕地球飞行14圈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

4、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这一刻,距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3年零329天,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仅11年零25天。 神舟六号:掀新篇章 2005年10月12日9时,神舟六号成功发射,在轨运行5天,共绕地球飞行77圈,费俊龙、聂海胜在返回舱和轨道舱内按计划完成了一系列科学试验。 作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承载体,神六在太空完美演绎了“中国制造”。 神舟七号:重大跨越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乘坐神七进入太空,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它实现了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意义重大。,问题1: 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次新发展和前一阶段之间是什

5、么关系?我国航天事业是如何实现每一次新发展的?,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四号,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克服 保留 增添,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因素,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旧事物中没有、符合客观规律的 因素,旧事物 新事物,发展,联系,辩证的否定,事物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辨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什么是辨证的否定?,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否定的主体:事物本身。,理解一:,思考(1)种子要能发芽有什么条件? (2)种子(内因-自身)与阳光、水、土壤等(外力、外因)哪一方更重要? (3)新芽是对种子的否

6、定 在这里旧事物是 ,新事物是 。,种子,新芽,例,辩证的否定,辩证的否定,辨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否定的特点。,理解二:,代替扬场的风车 : 清除渣滓,保留谷实,辨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 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 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 因素。它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阶段性和 连续性的统一。,理解三:,辩证的否定是既有肯定,又有否定。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辩证否定着重“辩证”二字,这句话是我们理解“辩证”二字突破口。,理解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

7、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这是因为: (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保持其性质和现状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和向它事物转化的方面。,阅读与感悟:,(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并战胜了肯定方面时,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事物自身的否定,旧事物变成了新事物。,(1)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肯定方面是维持事物的存在、保持事物的性质和现状的方面,即肯定一事物是该事物而不是它事物的方面。例如,在资本主义

8、社会中,资产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它极力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现状,所以它是属于肯定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和向它事物转化的方面。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它要求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竭力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所以它是属于否定的方面。,阅读与感悟:,有人认为:否定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拒或毁灭,是借助于外力作用实现事物的变化。如把虫子踩死,就是否定了虫子;大风催折了庄稼,就是风否定了庄稼。 把否定理解为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什么否定观?,答:上述观点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

9、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例如,麦粒的辩证否定,是萌芽、生长。如果磨面,食用就不是辩证的否定。,课堂练习:种子发育为植物是( ) A事物的量变过程 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 C外力作用的否定 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答案:B 解析:种子发育为植物,是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故B项正确。不是外力作用的否定,所以C项错误。这一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不是量变的过程,故A项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因为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扬弃”的过程,是否定之中有肯定,不是一刀两断。,思考:,广州刚解放,在讨论如何搞社会主义时,有人提出把旧社会的纪念堂改建为社会主义的纪念堂!你认为这种否定观对吗?,不对!这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旧社会

10、灭亡,新社会的建立,应该对其进行吸取保留和改造,并把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辩证的否定。而全盘否定是形而上学的否定。,(如:在经济上,在法律上),如果简单地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结果将是什么?,肯定一切事物将没有发展,或者发展受到阻碍 否定一切事物将失去联系,无法实现发展,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辨证否定观,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结合以上观点,能否归纳概括出辨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有什么根本不同?,辨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事物的发展就是肯定与

11、否定的对立统一。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认为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即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就割裂了事物的联系,使事物发展中断。,阅读与感悟,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相关链接:注意扬弃与抛弃的区别:(1)新事物否定旧事物决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既肯定又否定,即克服又保留,是扬弃。(2)把扬弃理解成简单的抛弃,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实际上是否定了事物的发展,犯了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这在实践中是有害的。,辩 证 的 否 定,一、什么是辩证否定观 1、辩

12、证否定的主体: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 2、事物辩证否定的特点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3、辩证否定的实质:扬弃。,归纳与总结,所谓扬弃,反过来说,既不是简单的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的否定一切。正过来说,而是既肯定,又否定。,课堂练习:没有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生物就不会进化。人类就不会出现;没有新的社会形态对旧的社会形态的否定,社会就不能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发展,都是新旧事物的相继更替。否定意味着新旧事物的决裂,旧事物向新事的转折。这段话主要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 ) A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的环节 B量变的过程C克服和保留的统一 D事物联系的环节,答案:A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否定的作用,

13、通过否定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故A项符合题意,应选。B、C、D项虽然观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舍去。,课堂练习:庄子刻意中说:“吹啕呼吸,吐故纳新。”成语“吐故纳新”由此形成。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原理的( )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对立统一原理 D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答案:B 解析:“吐故纳新”的本意是指人体呼吸,吐出碳酸气,吸进新鲜空气,正好符合:哲学上辩证否定原理。A、C、D项均不符合题意。与此成语意义相一致的还有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破旧立新等成语。,课堂: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我们也必须采取有分析、有选择地吸收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是全盘照搬,也不是一概排

14、斥;既反对崇洋,也反对排外。我们采取这样的态度,其哲学理论依据是A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 B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观点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 D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点,答案:D 解析:我们对待外来文化,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是辩证否定观的一个具体表现,故D项正确。A、B、c项虽然观点表述正确,但都不能恰当地体现题干的要求,与题意不符,不能入选。,为什么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能够突破传统疗法,提高烧伤治愈率? 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课堂探究,探究提示:(1)因为我国某烧伤治疗小组不迷信权威意见,坚持独立思考,刻苦攻关

15、,在重新研究和分析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采用了与传统的包扎疗法相反的暴露疗法,从而大大提高了烧伤治愈率。 (2)这一事例体现的哲理是:辩证的否定观。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是肯定和否定、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这种对待事物采取“扬弃”的态度,就是辩证的否定观。,(2)方法论: 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有创新意识: 第一:必须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第二: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上”指“上级精神”、“权威观点”; “书”指书本上的知识和前人、他人的经验; “实”指变化着的客

16、观实际、客观事物,课堂练习: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看,新制度必然代替旧制度。新的社会形态必然代替旧的社会形态。从哲学上说,新社会对旧社会的否定是( ) 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一个质变的过程 彻底砸烂旧社会的一切 “扬弃”社会发展的中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A B C D 答案:D 解析:新制度代替旧制度,是一种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是质变过程,是肯定和否定、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是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中断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故正确,应选D。是一种错误的、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应舍去。,故事司马光砸缸,考题:把梳子卖给和尚,有什么办法把梳子卖给和尚,介绍故事的具体内容:这是某公司招聘人才时出的一道考题,在数千人的应聘者中只有四人留下答题,请你就“把梳子卖给和尚”这事谈感想.,第一位推销员空手而归,说和尚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