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毕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07186770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毕文军 杨英 马会清 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066004摘要:针对目前我院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的现状,结合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要求,分析了该专业建设取得的成就与存在问题。关键词:体育服务与管理 建设 探索 实践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的体育运动将会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同步迈进,群众体育不断掀起新高潮。同时,体育产业也迎来了自己的蓬勃发展期,体育人才的大战也要进行。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的多样化,更有能力成为时尚体育项目的专门人才,成为群众体育的核心人才、服务型人才以及支持型人才。我院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自2005年开始招生,经过5年的办学

2、对本专业建设有了一些体会和认识。一、准确定位,形成特色,制订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和规格,明确了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构建了专业要求的课程体系,规定了各教学环节的配置及其内容。它既是组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制订各项配套教学文件的依据。在我院申办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之初,全国没有一所院校开设此专业,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没有任何借鉴,我们首先聘请有行业管理部门领导和体育场馆管理者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对本专业建设进行论证。同时对体育场馆、健身俱乐部酒店康体部等单位进行了走访调查,分析研究确定了我院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应结合学校“

3、就业导向、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办学标准要求,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密切跟踪地区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跟进行业技术的发展,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针对职业岗位特点实施教学计划,注重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构建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个性发展需要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不同需要,制定多个人才培养方案和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办法。重点从基本素质、专业技能、专题讲座三方面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老师讲授中,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将一些不需用的课程内容加以削减;同时向学生传授道德、礼仪、安全、健康、法律等基本素质和

4、修养的有关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针对我系职专层次的学生加强专业技能基本平台建设,包括主干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训、实习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聘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为加深或拓展专业方向为目标的专题讲座,开拓学生视野。二、专业教学坚持“适应发展、积极探索、适时改革、不断进取”的原则 1、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制订教学计划。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思想与业务、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健康的关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2、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制订教学计划。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课程内容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教学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

5、应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学习的基础。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制订教学计划。做到理论与实践、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与生产实践,实训课程单独设置,以使学生得到比较系统的专业技能训练。4、贯彻产学结合思想制订教学计划。面向市场和经济建设,从实际出发,主动适应地方建设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产学结合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业参与,与企业共同制订和实施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妥善安排。5、体现整体优化制订教学计划。从提高综合素质出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

6、力为主线,立足教学过程全局,对教学内容选择配置、有效组合和合理排序,实现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上有所侧重,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和特点。三、加强专业建设,完善培养模式,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1、 讲练结合,少讲多练教学方法不能独立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外,它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密切相关,在各种教学手段的辅助下,教学方法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因些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操作,采取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少讲多练,讲练的周期宜短,讲授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讲授中也不能满堂灌,特别是多媒体教室中老师对着屏幕,相对于传统的授课方式,和学生交流较困

7、难,如果老师只顾自己讲课,学生在下面可能会开小差,因此,老师在授课中要多和学生交流,讲完一个问题可以让同学上来操作,这样一来可以检查学生接受的情况,二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防止某些同学开小差。2跟踪学生成绩,加强过程管理我们的学生都是体育生,自觉性纪律性较差,如果不加强平时成绩的管理,好多学生不到考试不着急,但到了最后着急也晚了,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加强平时的考勤和上课纪律的管理以外,特别注重平时成绩的管理,在每学完一章我们都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试成绩不好的同学老师跟踪,让他继续练习,练好了再测,直到成绩满意为止,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测试只是一个手段,只要我们把学习过程抓好了,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8、。在近几年的等级考试中,我们教学中加强过程管理,在辅导时跟踪学生成绩,通过测试,成绩好的同学管理可以松一些,把注意力着重放在成绩不好的同学身上,练练测测,反复进行,直到成绩满意为3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考试也叫教育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一个检验,它既是检验,也是导向。考试的方式应该多样化和全程化,高职高专教学的重点是操作,因此考试方式也应以实训操作和口试为主。对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作业、课堂提问、阶段性的测试都要记入平时成绩。学生学习都有一定的惰性,阶段性的考试是一个很好的督促方式,每学完一个章节让学生在业余时间完成一个综合性的作业,在课堂上则进行阶段性的测试,测试的时间可以是一个

9、时间段,不必完全统一,用考试系统随机组题,不受时间的限制,学生感觉有把握了可以找老师进行测试,测试成绩不好的同学可以继续练习,练好了再找老师测试,如此反复进行。在这里测试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反复测试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每一个阶段性的测试都达到80-90分,说明重点知识和技能学生都掌握了,期末考试自然也不在话下。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应用型人才教育特色实践1 校内基地打基础,以各个单项健身指导和体育营销等基本技能为主,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特色结合学院体育俱乐部培养学生的指导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岗位进行训练。2 与合作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与秦皇岛环美奥瑞特健身俱乐部、

10、北京浩沙健身俱乐部、石家庄超越健身俱乐部、耀华英派斯健身俱乐部、金色河畔高尔夫等多家企业联合办学,主要针对健身指导和体育营销等环节,使学生开阔眼界,增加视野;3技能证书与毕业证结合,实行双证书或多证书教育。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社区体育指导、体育场地管理能力的技能培训。在完成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在我校的“职业技能鉴定所”的便利条件,使学生获得国家劳动部门技能等级证书和上岗证。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采用培训(养)的方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高职学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注重提高理论课教师指导实验、实习的能力;为

11、实践指导教师的理论深造积极创造条件。采用自身培养与送到相关院校或企业进修相结合,引进人才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使多数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根据教学需求进行实战培训,从企业招聘有丰富经验、组织能力强的人员充实教师队伍的兼职教师,五、不足之处和今后发展思路1积极参与教材建设。围绕培养目标的要求,分别对相关课程的各个环节提出建议和要求,课程改革是一系统工程,必须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合理组合;百花齐放的多样性形式大力推进电子教案、挂图、多媒体课件、音像制品等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加大精品校本教材的建设力度;2、创新与特色:(1)紧扣体育产业的发展脉搏,根据企业对体育产业人才的要求,

12、确定培养目标。(2)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注重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3)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采用培训(养)的方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4)坚持“学、产、研”相结合,坚持“多证书”教学。(5)能力培养强调应用性,技能培训强调适用性、理论教学强调针对性,教学管理强调操作性,教学文件强调规范性。体育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我们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不断的探索,才能使教学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13、。参考文献:1张强; 王增忠; 屠正国 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J.山西建筑 2006,(04) 2赵婷婷,吴蕾蕾,樊文强. 大学本科学科专业设置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对本科毕业生的网上调查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5,(01) 3张尔琦. 略谈高等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6,(04 4 李小昱, 王为, 张终. 探索和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J. 高等农业教育, 2005,(04)姓名:毕文军 性别:男 出生日期:76.6 籍贯:河北省秦皇岛市 职务: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办公室主任 职称:讲师 学历:硕士 地址:河北大街西段104号体育部 邮编:066004 手机:13091345001 研究方向:教学理论姓名:杨英 性别:女 出生日期:59.3 籍贯:吉林省长春市 职务: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主任 职称:副教授 学历:本科 地址:河北大街西段104号体育部 邮编:066004 手机:03358907591研究方向:教学理论姓名:马会清 性别:女 出生日期:77.10贯:河北省唐山市 职称:讲师 学历:硕士 地址:河北大街西段104号体育部 邮编:066004 手机:13933587050研究方向:教学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