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时期优抚工作的思考和建议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7185579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做好新时期优抚工作的思考和建议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做好新时期优抚工作的思考和建议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做好新时期优抚工作的思考和建议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做好新时期优抚工作的思考和建议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做好新时期优抚工作的思考和建议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做好新时期优抚工作的思考和建议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好新时期优抚工作的思考和建议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做好新时期优抚工作的思考和建议我国现行的优抚保障体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在计划经济时期以及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初期对保障优抚对象权益、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传统的优抚保障体制的基本内容、保障模式、运行机制,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难以很好地维护优抚对象的权益。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优抚保障工作,是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一、工作现状我国现行优抚工作实行的是“国家、社会、群众”三结合的优抚制度,在国家抚恤的基础上,发挥社会和群众力量,依靠全社会共同做好优抚工作,保障优抚对象的抚恤优待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使抚恤优待标准与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2、(一)抚恤优待政策得到落实。多年来,国家给予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逐年提高,我区也结合实际,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优待自然增长机制,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二)优抚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各地民政部门均为重点优抚对象参加医疗保险,目前*市重点优抚对象参保已达100%。同时,还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和优抚对象医疗补助体系,对患重病且生活困难的优抚对象实行救助,以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保证其生活质量。(三)大力开展“解三难”工作,为重点优抚对象解决实际问题。在足额发放抚恤补助和实行优抚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对依靠定补生活仍有困难的重点优抚对象,民政部门优先为其办理低保,或给予一定金额

3、的临时救助;把优抚对象“住房难”问题当做重点问题解决。近年来,市本级财政及市民政局从福彩公益金中都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解决优抚对象的“三难”问题, (四)光荣院建设不断加强。光荣院是重点优抚对象集中供养的场所,其管理与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集中供养优抚对象的生活质量。我市现有光荣院3所,分别是灵山县、浦北县和钦南区。这3所光荣院都是和社会福利院合作办院,只有灵山县光荣院有6名优抚对象入住,浦北县、钦南区光荣院没有优抚对象入住。入住光荣院的优抚对象在光荣院中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个别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偏低。 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在全国水平不高,特别是在乡老复员军人、带病回

4、乡退伍军人等生活补助标准相对来说更低。如目前建国后在乡老复员军人抚恤补助标准为13480元,平均每月为1123元;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的补助标准为6300元,平均每月为525元。这只是作为生活补助,但目前在乡的老复员军人均已是七、八十岁的高龄,大多已没有劳动能力,有的还疾病缠身,此项生活补助基本上可以说是他们主要的收入。由于自身的医疗费用支出较大,加之现在的物价水平等因素致使他们生活拮据。在乡老复员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的配偶一般都无工作单位、年龄均偏大,生活、医疗不能够完全保障,尤其是生活方面还要依赖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金、定期生活补助,无形中降低了重点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二)优抚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还存

5、在着不足。目前我国大多地区都建立了优抚医疗保障制度,为优抚对象参加了医疗保险,但还没有实行“一站式”结算服务,优抚对象医疗费报销难和报销比例偏低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三)彻底解决“住房难”问题难度大。优抚对象“住房难”问题是优抚工作中的重点问题,也是各级政府始终关注的民生问题。多年来,民政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多措并举、完善政策、重点突破,已解决了绝大多数重点优抚对象住房问题,但仍有优抚对象还住在老屋旧屋。原因是有的老优抚对象由子女轮流供养,无固定住所,导致出现了改造房屋后仍然居住破旧房屋的状况;还有个别老优抚对象,为了孙子结婚,自愿让出改造新房,居住到破旧房屋中。(四)基层优抚经费支付压力

6、较大。按规定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医疗补助、优抚事业单位建设经费等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人管理、专帐核算、社会化发放。优抚经费中的抚恤补助项目部分由中央全额担负,其余部分由中央、省级、市级、县(区)级财政按照比例负担。大部分医疗资金、优抚对象取暖补贴、抚恤补助自然增长资金、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等资金基本上是由县(区)财政担负大部分或全部担负的,由于地方各市、县(区)区财政资金都很紧张,负担优抚对象的医疗费用确实有困难。三、工作措施及建议(一)强化责任,提高组织保障。各级领导干部应从巩固国防、支持部队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做好优抚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把优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强化大局观念和服务意

7、识,在工作理念上,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在工作部署上,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在工作方式上,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真正做到优抚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二)建立健全经费投入与管理机制,提高优抚保障质量。加大优抚资金投入是关键,要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筹资机制,仅靠政府投入不够的,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探索多种投融资渠道,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关爱、关心革命功臣,支持优抚工作,为广大优抚对象献爱心。建立优抚专项基金,用于解决优抚对象的特殊困难。(三)加大为优抚对象排忧解难的力度,实现为民解困。要积极提高优抚医疗保障水平。着眼解决优抚对象“就诊就医难、垫付费用难、结

8、算报销难”等问题,大力推行优抚医疗“一站式”医疗即时结算服务方式。在制定落实优抚医疗保障政策措施、将重点优抚对象全部纳入社会医疗保险范围的基础上,依托县(区)、乡镇(社区)医院和村(屯)卫生室,合理设立定点优抚医疗机构,建立优抚医疗服务网络,力求实现优抚对象“小病不出村、就近能住院、大病能转诊”;进一步完善优抚对象医疗健康信息档案、完善优抚对象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结算报销程序。(四)建立新的优抚服务网络,加强精神保障。一是发挥社会其他组织的作用,动员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优抚保障工作,为优抚对象提供服务,帮助优抚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形成社会化服务网络,实现优抚保障社会化。如建立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开展扎实有效的志愿服务活动。根据优抚对象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等多方面、多形式的长期志愿服务,物质保障与精神保障相结合,从而更加有效地为他们解决生活难题,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安慰,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全社会对他们的关心,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二是建立和完善优抚对象康复疗养长效机制。每年有计划地定期组织在乡老复员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实施慢性病治疗和康复疗养,真正实现优抚对象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颐享天年。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