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儿怎么保健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182692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危儿怎么保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危儿怎么保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危儿怎么保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危儿怎么保健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危儿怎么保健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危儿怎么保健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危儿怎么保健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 危 儿 保 健,昆明军海脑科医院 西安中际脑病医院 沈阳万佳癫痫医院 广州协佳癫痫医院,高危因素: 在胎儿期或新生儿期对胎儿或新生儿的身心发育(尤其是脑发育)有不良影响的因素称为高危因素。,高危儿和高危因素,高 危 儿:在胎儿期或新生儿期,有些胎儿或新生儿的身心发育,尤其是脑发育受到危险因素的影响,这样的新生儿称为高危儿。,高 危 因 素,胎儿期(产前)危险因素 分娩期(产时) 危险因素 新生儿期(产后)危险因素,胎儿期高危因素,遗传因素 妊娠早期出血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宫内感染 多见的是孕期TORCH感染 孕期X射线、同位素、工业污染物(如铅、汞)、辐射、药物等有害物质,母亲疾病 胎儿

2、发育迟缓、多胎妊娠、胎儿宫内窘迫、脐带绕颈等情况,可导致胎儿发育不良或缺血缺氧。 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离、胎盘功能不良等因素均可造成胎儿宫内缺氧。,分娩期高危因素,新生儿窒息 难产 剖宫产 产伤,新生儿期高危因素,早产或低出生体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在诸多高危因素中,以胎儿期(产前)因素为最多,其次是出生时(产时)因素。 不少产时因素如新生儿窒息也与产前高危因素有因果关系。,高危儿的潜在危险,由于各种危险因素,可能导致脑发育不良、缺氧缺血性损伤或产伤而产生脑损伤。,绝大多数高危儿能完全健康地生长发育,约8%9%发生脑损伤。,生后23

3、个月、甚至更长些时候:中枢协调性障碍,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等. 学龄前期、学龄期:行为偏离、精神发育异常等。,出生时或在新生儿早期,如产时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可以单独存在,也能有24种并存.不仅伤害身心健康,还是造成小儿伤残的主要病因。,目前还不能在胎儿期或出生时或新生儿早期预测各种高危因素对婴儿的危害,也无法正确判断高危儿是否存在脑损伤及其程度。,对每一例高危儿都应该进行进行高危儿保健 !,高危儿保健,高危儿保健: 对高危儿在新生儿期和日后的发育 期中进行的医疗保健 包括: 高危儿的监测 早期医学干预 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目的: 是促进高危儿健康成长,减少由于脑损伤所

4、致的疾病和残障的发生。,高 危 儿 监 测,一、 产科和新生儿科的检查,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测定 保健护理(如婴儿抚触), 告知家属在家中观察、护理的要点, 指导定期检查的时间和地点,生后30天,妇幼保健院(所),二、定期检查与脑损伤筛查,6个月内每个月检查一次 6个月后每23个月检查一次 发现异常情况可增加次数,检查内容: 健康体检常规检查 脑损伤进行检查:运动发育、神经 反射、姿势、肌张力和感知觉等,1、视、听感觉检查 (1)视反应检查 正常:1个月能追视90(左右各45), 23个月追视超过90 34个月追视并转头180(左右各90) 异常:不能注视,不能追视或追视、转头 范围过小

5、,简易高危儿筛查法,(2)听反应检查 正常: 13个月听声有反应(如瞬目、皱眉、转动头部) 4个月小儿头可转向声音的一侧。 异常:对声音无反应,4个月后不能头转向声源。,(3)人脸反应 正常: 1个月能追视90 23个月追视超过90 3个月后追视并转头180(左右各90) 异常:不能注视或无反应,追视范围小,2、拉起抬头检查 正常: 新生儿拉起时,头完全后垂,在拉成坐位时能竖头5秒钟 23个月头仅轻微后垂,坐位时能竖头15秒以上 4个月拉起时头不再后垂,头与躯干呈直线抬起, 坐位时竖头稳,能左右转头看。 异常: 1个月不能竖头 23个月小儿明显后垂,竖头不起 4个月仍头后垂。,3、俯卧位抬头与

6、手支撑检查,将小儿置俯卧位, 正常: 1个月小儿尚不能抬头 2个月小儿能抬头45 3个月小儿能肘支撑,胸部离开床面,抬头超过45 4个月小儿能手支撑,抬头90并能左右转头 异常: 2个月不能将头抬起片刻 3个月不能肘支撑并抬头 4个月手不能支撑,抬头不稳,4、肌张力检查 检查上、下肢关节活动度,进行肌张力评定,正常张力 被动活动肢体时,没有阻力突然增高或降低的感觉 高 张 力 肌肉张力增高,高于正常休息状态下的肌肉张力 低 张 力 肌肉张力降低,低于正常休息状态下的肌肉张力 张力障碍 肌肉张力紊乱,或高或低,无规律地交替出现,(1) 内收肌角 检查时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两膝关节,使其下肢

7、保持伸直位,然后缓缓地将两下肢向两侧展开到最大限度,观察测量两大腿之间的角度。 (2)腘窝角 小儿仰卧位,屈曲大腿呈膝胸位,然后展开小腿使其尽量伸直,注意臀部不要离开床面,测量小腿与大腿之间的夹角。,(3) 足背屈角 小儿仰卧位,屈曲髋、膝关节,检查者以拇指抵小儿足底,其他手指握住小腿与足跟,将足向小腿方向背屈,测量足背与小腿前面的角度。正常1岁以内小儿在6070之间,小于此角度表明肌张力偏低,大于此角度表明肌张力增高。 ( 4)跟耳征 小儿仰卧位,扶小儿足部几同侧耳的方向习题牵拉,臀部不离开桌面,测量足跟与髋关节的连线与桌面的角度。,(5) 围巾征检查 观察上肢肌张力可作围巾征检查。检查者一

8、手托住小儿头颈背部呈半卧位,另一手将小儿手通过前胸拉向对侧肩部,使上臂绕颈部,观察小儿肘部位置, 正常新生儿肘不过躯体中线 46个月小儿可越过路线 肌张力增高时则肘达不到路线位置, 肌张力降低时小儿手臂可围绕颈部, 像围巾围住颈部一样,5、异常姿势检查 由于肌张力增高和原始反射持续存在,脑损伤患儿可存在一些异常姿势。常见异常姿势有: 持续头背屈 : 23个月后仰卧位拉起时头明显后垂 紧 握 拳: 34个月后仍紧握拳不松开 拇指内收 34个月后拇指紧贴手掌,不能外展 3个月后俯卧位不能抬头(头低臀高位) 或抬头时向一侧歪斜,上肢内收内旋或屈曲: 4个月后(俯卧位时)仍不能用肘支撑体重 角弓反张:

9、 头后仰,上肢硬性后伸,下肢强直伸展; 两下肢硬性伸直或内收、交叉 尖 足 : (6个月后) 扶小儿腋下直立,当抱起再放下时,两 足尖着地,足跟不能落地。 异常的坐位姿势: 如后倾坐位、伸腿坐位和双膝关节屈曲,臀部坐在小腿上的跪坐位(又称W字形跪位姿势),六、反射异常 1、拥抱反射 0-3个月不出现,6个月不消失为异常; 2、握持反射 3个月不消失,手经常握拳为异常; 3、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4个月不消失为异常 4、保护性反射不出现 拉坐头调正反应(3个月后拉坐时头与躯干呈同一水平), 降落伞反应 正常10个月小儿呈阳性反应 上肢坐位保护反应 6个月前方保护,8个月侧方保护, 1012个月能

10、作出向后方伸手的保护动作。,高危儿的家庭监护,(一).生活护理,注意保暖,尤其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 衣着和包裹不要过紧,母乳喂养是最好的食品 母乳不足,应及时添加牛奶 合理的添加辅食,(二).喂 养,(三) 预防疾病,做好日常的清洁卫生外,减少亲朋好友探视 预防性服药,弥补母乳成分的不足,生后半月起服用维生素AD滴剂 钙剂,每日补充100200mg; 维生素K1,每1020天补充23mg(口服或肌注) 维生素B1和B6,每日补充各510mg,(四).脑损伤的监测,1、肌张力过高(似乎很有力,颈及背部后倾) 2、肌张力过低(下肢无力,腰背无力,颈部无力) 3、动作发育迟缓,满月头竖不起 3个月不

11、能抬头 4个月紧握拳头,拇指内收 4-5个月幅坐,竖抱时腰背部无力支撑 5个月俯卧位,手臂不能支撑身体 6个月扶立时,足尖落地 4个月不能测翻身,6个月不能全翻身 8个月不能独坐,4、应答能力迟缓 5、头、手、下肢频繁抖动,满月时,完全清醒状态下,无注视 2个月,引逗无应答 2-3个月,无喉音无笑声,双眼无跟踪 7个月,不能发ba,ma声 整日哭闹,烦躁不安 很安静,很少哭很少笑,早 期 医 学干 预,早期干预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通过各种积极的感觉(官)刺激,丰富环境的教育训练活动,它是针对有孕期或有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如果把这种有组织有目的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针对正常的儿童,我们称之为早期教育.

12、,早期干预的类型 A 直接针对婴儿的个别训练 B 指导家长进行间接训练 C 直接训练+间接训练 相结合。,由儿童家长专业人员之间构成的“评估指导发展评估”的循环互动发展的“微环境”, 及时发现问题,尽早干预.,监测体格发育指标 行为发育的评估(诊断性) 完成评估报告和确定下一个目标任务 指导家长实施干预方法,具体步骤,体 操 根据婴幼儿主、被动操设计的不同年龄阶段婴幼儿的体操,以增强高危儿体质,增强高危儿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促进其神经系统的发育。,1-6个月 被 动 操 6-12个月 主 动 操 1-1.5岁 幼儿辅助操 1.5-2岁 幼儿模仿操 2-3岁 幼儿摇铃操,功

13、 能 操 根据婴幼儿神经心理发育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促进心理发育的功能操,训练感知觉,促进语言、运动、认知及社交能力的发展。,0-3个月 视、听觉训练 3-6个月 视、听觉训练, 抓握训练 6-12个月 抓握训练,坐、爬、站、走大运动训练 1-1.5岁 认识自我,判断,注意力,训练腿部力量 1.5-2岁 对应能力,控制能力,语言,训练平衡能力 2-2.5岁 观察力,模仿能力,想象能力,精细动作 2.5-3岁 观察力,识别能力,协调平衡技能,早期干预的原则,从初生起就有计划、有目的地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规律,结合个体差异,略为超前地进行感官刺激和训练,促进其语言、运动、认知及社交能力的发展,同时要进行个性品质的培养,要 求 有一个完善的早期干预的计划或大纲 正确的评估方法 掌握儿童行为发育进程 个体化,几点体会,1.干预开始时间越早效果越好,重在关键期。 2.父母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早期干预的效果,为 了保持早期干预的效果,要让孩子父母理解并 积极参与。使家长成为合格的启蒙老师。 3.对高危儿要有一个乐观的态度,教育家长不能 丧失信心,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康复。 4.精细动作的发育更依赖于环境的刺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