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2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82150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13.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2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2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2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2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2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2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2剖析.(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南北交融、东西并汇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二节 概述 第二节 佛教美术 第三节 人物画的新发展 第四节 山水画的兴起 第五节 南朝陵墓雕塑 第六节 工艺美术,第二节 概述,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0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这个时期由220年曹丕承东汉汉献帝禅让,建立魏朝(曹魏)开始,到589年隋朝灭南朝陈而重新统一结束,共369年。可分为三国时期(以曹魏正统,蜀汉与孙吴并立)、西晋时期(与东晋合称晋朝)、东晋与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对立时期,共150年)。 六朝:位于江南,全部建都在建康(孙吴时为建

2、业,即今天的南京)的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国家又统称为六朝。 (南京是六朝古都,这六个朝代是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金陵)、陈六个政权曾在南京建都; 南京是十朝都会,则是除了前述六个政权外,还有南唐、明初、太平天国、民国时期把南京作为首都。 )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玄学的兴起、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严重的影响。在从魏至隋的三百余年间,以及在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过程中,上述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响,交相渗透的结果,使这一时期儒学的发展及孔子

3、的形象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也趋于复杂化(陈寅恪) 五胡十六国: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公元386年被鲜卑拓跋氏所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为止,五胡十六国:简称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蜀地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这一期间,中国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北方和西南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被统称为十六国。匈奴、鲜卑、羯胡、氐、羌被称为五胡。 八王之乱是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历时16年(2913

4、06)之久的战乱。战乱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因此史称“八王之乱”。 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死,惠帝即位。惠帝妻贾后想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外戚杨骏发生矛盾。291年贾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开始发生一连串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进行了大规模的混战,历时十六年之久。这次战乱,严重地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魏晋南北朝社会概况 1.社会动荡 2.佛教繁盛 3.中外文化、南北文化交流 4.玄学兴起,崇尚清淡,秀骨清像,佛教艺术 佛教美术 人物画、 山水画的兴起

5、 南朝陵墓雕塑,一、 佛教美术,按其类别,一般可以分为佛教壁画、佛教雕塑和佛教建筑三大类。在佛教初萌的魏晋南北朝,这三种美术形式集中体现于佛教石窟艺术之中。,1、佛教石窟壁画,新疆克孜尔石窟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数量最多, 最为精彩。,魏晋南北朝时期保存有壁画的石窟主要有:,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现有洞窟236个,其中有70余窟壁画保存完好。石窟壁画内容以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为主。壁画风格具有鲜明的西域特色。,新疆克孜尔石窟,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35公里处 。山峰的西南面为悬

6、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麦积山石窟壁画,敦煌是汉唐河西走廊交通要道的咽喉,东西文化艺术交汇之地。莫高窟开凿于敦煌东南约20公里的断崖上。前秦建元二年直至元代,历代均有建造。 敦煌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座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骗取、盗窃

7、,文物大量流失,其宝藏遭到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课外知识扩展,“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

8、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

9、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敦煌莫高窟,在早期壁画中,故事画占据了很大比重。故事画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宣传释迦牟尼生平事迹的佛传故事;二是宣扬与佛有关的度化事迹的因缘故事;三是讲述释迦牟尼成佛前从善积德的本生故事。莫高窟早期壁画中最富人间气息和艺术魅力的作品多为本生故事画。这些故事画通过生离死别、水淹火烧、狼吃虎啖、自刎投岩等悲剧性场面的描绘,将所谓“忍辱牺牲”、“施舍”等大慈大悲的主题思想形象地表现出来。,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壁画,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开凿于今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

10、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至今保存有492个窟,塑像2000余尊,壁画四万五千余平方米。其中特别灿烂辉煌的是北朝和隋唐时期的作品。这些丰富多彩的壁画,显示了中国古代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和伟大创造力。 莫高窟壁画中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主要题材包括具有情节性构图的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还有大量的菩萨、飞天、伎乐天、夜叉等形象。,佛传故事和佛本生故事 代表作品:尸毗王割肉贸鸽、王子舍身喂虎图、鹿王本生图等 经变故事:就是用绘画手段把佛经中文字描述的佛国乐土景象和各种故事,演变为可视的艺术形象,简称“经变”。 代表作品: 西方净土变,敦煌壁画题材,敦煌莫高窟壁画鹿王本生图,敦煌257窟的鹿王

11、本生图故事情节分别从左右两边向中间发展,以连续画幅的形式安排在长带形构图中,构思十分巧妙。画面以土红色涂地,分别将蓝、绿、黑、白、赭色错杂其间,具有浓丽、淳厚、热烈、质朴之美。,鹿王本生图,敦煌莫高窟壁画,三、石窟造像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造像中最重要、最能体现佛教艺术兴盛景象的,无疑是石窟造像。,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石窟造像,就其风格发展演变而言,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十六国时期为第1阶段;北魏孝文帝迁都以前为第2阶段;北魏迁都至正光末年(524)为第3阶段;东西魏至隋统一中国之前为第4阶段。 第1阶段以莫高窟、炳灵寺、麦积山诸窟中的造像为代表。 第2阶段(即北魏前期)以云冈石窟造像为代表。 第

12、3阶段(即北魏后期)以洛阳龙门宾阳洞造像为代表。 第4阶段以河北响堂山、山西天龙山等处石窟的北齐造像为代表。,一佛二菩萨像(局部) 炳灵寺第169窟 西秦,云冈第20窟大佛 北魏,龙门宾阳中洞主佛 北魏,响堂山佛像 北魏,第二节 绘画艺术 -人物画,魏晋前期绘画概况 秦汉绘画多是为了统治者的政治统治进行宣传和道德说教的作用。绘画作品遗在世的多是雕塑、漆画、帛画、画像砖、画像石和墓室壁画等。但秦汉历经后期经济发展绘画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在对外交流中,不断的吸收域外艺术的新因素.因此,秦汉绘画在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及技法方面,均教战国绘画有了巨大的丰富提高和拓展,呈现出一派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繁荣

13、景象。 多以写实为主,人物画描绘细致画面显得厚拙、淳朴没有后代的绘画作品华丽繁杂的感觉。,河南洛阳卜千秋夫妇墓壁画升仙图之朱雀 西汉,乐舞百戏 内蒙古和林格尔墓壁画(局部) 东汉,荆轲刺秦王 山东嘉祥县武梁祠画像石(拓片局部) 东汉,时 代 简 介,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2.魏晋时期人物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美术发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和过渡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美术自身的各个方面都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 魏晋南北朝玄学兴起并成为显学,实质上是自战国、秦汉以来各种哲学思想对世界本质探求的继续和深入。经过战国秦汉以来的哲学思辩,中国的思维模式已实际上成为一种无本体终极的思想。 魏

14、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兴盛,除了动乱时代人之心灵慰济的需要,另外也是玄学思维模式作用的必然结果。玄学的“有”“无”之间的思维模式从原理上消除了不同思想、不同哲学之间身份认同上的障碍“万物皆自有无之间”。,曹不兴,中国美术史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二节 绘画艺术代表画家,1,被称为“佛画之祖”,是文献记载中知名最早的佛像画家。 。孙吴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在黄武年间(222-229年)享有很大的声誉,善画龙、虎、马及人物,有落墨为蝇等传奇故事,其佛画成就对后世影响很大,相传其所画龙头令谢赫叹服不已。有落墨为蝇传说 (传说有一次,孙权命曹不兴画一个屏风,曹误落墨点,因绘成蝇,权以为真,举

15、手弹之。)曹不兴画人物衣服布纹疏朗,有“曹衣出水”之称。 佛教在东汉时候传入中国,但主要在中原地区,到三国时,由僧人支谦和康僧会先后传入江南。 相传康僧会远游至吴,孙权为之建造建初寺,并令之设像行道。曹不兴看到西方佛像,便据以绘之,由此,佛像便盛传天下。这是中国佛像绘画最早的作品,曹不兴也成为我国最早的佛像画家。三国时期的绘画,因政治动荡、社会混乱而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就。绘画内容在此时亦是由礼教宣传过渡到宗教宣传的时期。画家也由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转移到长江流域。曹不兴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画家渐渐多了起来。,山溪雨霁图,传说他为孙权画屏风时,误落笔墨,他便顺手绘之成蝇。孙权以为是蝇子飞到了画上,

16、便举手弹之。可以想象,曹不兴善于写生的艺术,已达到了极为纯熟的程度。孙权赤乌元年(228年)冬十月,孙权游青溪,看到一条赤龙由天而降,凌波而行。因此,便让曹不兴绘其形状。因绘得成功而得到孙权的赞赏,到宋文帝时,还常用这条赤龙求雨。当时大臣谢赫在秘阁中见到了曹不兴所画的龙头,还自认为是真龙降临。可见其画作之妙。曹不兴最擅长的是人物画,他曾把五十尺绢连在一起,画一人像,心明手快,运笔而成。人物头、脸、手、足、胸腹、肩背,无一毫失误。曹不兴是文献记载中知名最早的佛像画家。佛教在东汉时候传入中国,但主要在中原地区,到三国时,由僧人支谦和康僧会先后传入江南。相传康僧会远游至吴,孙权为之建造建初寺,并令之设像行道。曹不兴看到西方佛像,便据以绘之,由此,佛像便盛传天下。这是中国佛像绘画最早的作品,曹不兴也成为我国最早的佛像画家。三国时期的绘画,因政治动荡、社会混乱而没有取得更大的成就。绘画内容在此时亦是由礼教宣传过渡到宗教宣传的时期。画家也由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转移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