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性态分析概述..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79006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性态分析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成本性态分析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成本性态分析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成本性态分析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成本性态分析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本性态分析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性态分析概述..(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二章 成本性态分析,第一节 成本及其按职能的分类 第二节 成本习性及成本按习性的分类 第三节 混合成本及其分解,2,学习目标,掌握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概念、性质; 掌握混合成本及其种类和相关范围; 掌握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以及成本性态分析在管理中的应用。,3,“我刚刚得知我们的质量成本占部门销售收入的20%,我还了解到发生质量成本是因为劣质产品。我认为20%的比例太高了。我一直想要投入资金,以使质量进一步提高,而不是因为我们的产品质量太低。 Rick,我还有什么没提到的?”电气用具部经理Patricia Femandze问道:“我们该如何提高效率?”,情景案例,他是部门经理Patrici

2、a,我是主计长RICK,4,部门主计长Rick Anderson沉思了一下,然后回答。 Rick:“Patricia,我最近参加了一些研讨会,发现管理费用和提高效率与管理好我们内部的作业有相当大的关系。但要管理作业,我首先要了解作业成本是如何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你可以想一想我们的返工作业。当我们通过检查发现劣质电气用具时,我们把它拆开返工,让它可以正常使用。一些成本,如所用设备的折旧费,并不因为返工的产品增多而变化,但是其他成本,如材料和动力确实会随着返工产品的增加而上升。还有一些成本,只有当作业产量有较大变化时才会发生变化。”,要分清成本性态,如何提高效率,5,patricia:“你讲得很

3、有意义。但是了解这一成本习性怎么能帮助我们提高效率呢?” Rick:“这很简单!如果返工作业的成本是返工产品产量的函数,那么你在管理费用时,就只要注意导致返工成本发生的因素,也就是返工产品数就行了。如果我们可以找到减少次品数量的方法,那么返工作业的成本就应该下降,整体效率就会提高。事实上,了解耗用资源的成本是如何随作业产量变化而变化,这非常有意义,可以说至关重要。例如,我们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预防生产出次品,减少返工。如果增加的预防成本低于减少的返工成本的减少,那么我们就应该增加我们的预防作业。”,减少 返工,成本性态与效率的关系,6,1假定该部门不再需要这么多的返工作业,那么这种作业的资

4、源消费是否以相同的比例减少?资源消费和资源使用有差别吗? 2假定已知返工作业的总成本和返工的产品数,是否可以知道总成本的变化部分和固定部分各是多少?了解固定成本习性和变动成本习性很重要吗? 3管理在确定成本习性中的作用是什么? 4除了情景案例中提到的原因之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其他原因能使管理者了解成本习性变得很重要?,思考题,7,第二章知识脉络图,成本 (按经济职能/用途分类),生产成本(制造成本),期间费用(非制造成本),缺陷,成本 (按性态分类),变动成本 混合成本 固定成本,半固定成本 半变动成本 延伸的变动成本,分解,分解,8,管理会计被称为“用于企业决策的会计”或直接称为“决策会计”,

5、不同的决策决定了不同的信息需求,而任何与会计相关的决策都离不开相应的成本信息,也就是说企业管理当局决策的多样化直接导致了成本信息的多样化,即所谓的“不同目标,不同成本”。 这样,一些新的成本概念出现了,人们按照决策的不同需要也有了对成本的一些非传统性的分类。,第一节 成本分类,9,一、成本按经济用途的分类,10,也称生产成本,是指为制造(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支出,即“生产经营成本”。 制造成本可根据其具体的经济用途分为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其他制造费用三类。 值得注意的是:生产方式的改变和改进对上述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制造费用的划分及三者的构成有直接的影响。 如生产的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会导

6、致上述意义上的制造费用在生产成本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增大;再如生产的专业化分工的加深会导致制造费用的形象更加“直接化”。,(一)制造成本(生产成本),11,也称期间成本或期间费用,通常可分为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其共同特点是其成本支出可以使企业整体受益,但难以描述这项支出与特定产品之间的关系。,(二)非制造成本(期间费用),12,成本性态也称成本习性,是指成本的总额对业务总量(产量或销售量)的依存关系。 按成本性态可以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一)固定成本 1固定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 是指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固定成本总额虽不受

7、业务总量变动的影响,但若站在单位业务量所负担固定成本多寡的角度来考察,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固定成本与产量成反比关系,即产量的增加会导致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的下降,反之亦然。,二、成本按性态的分类,13,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其专用生产设备的月折旧额为10 000元,该设备最大加工能力为4 000件/月。当该设备分别生产1 000件、2 000件、3 000件和4 000件时,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固定成本如表21。,例2-1,14,从上例中可以看出,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固定成本与产量呈反比关系,即产量的增加会导致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下降,反之亦然。我们若以F表示固定成本,m表示业务量,a表示单位业务量所负

8、担的固定成本,则上述关系(即固定成本的性态)可以通过a=F/m这样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来表达。,总额,单位产品,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固定成本,业务总量,成本,成本,业务总量,固定成本的性态模型,15,固定成本的分类,16,在给固定成本定义时冠以“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的定语,也就是说固定成本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或者说是有范围的。这种限定条件或者说范围在管理会计中叫作“相关范围”,表现为一定的期间范围和一定的空间范围。 如2012年江大租旅游公司的车接送教职工,每辆车年固定租金是5000元,每天只能接送一次,下图显示了年租金的相关范围。另外,年与年之间的租金可能会发生变

9、化。,2,新相关范围,20000,10000,原相关范围,4,固定成本,业务量(线路),.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17,变动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 是指在一定的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如直接材料费、产品包装费、按件计酬的工人工资、推销佣金以及按加工量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等,均属于变动成本。,(二)变动成本,18,假定例21中单位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为20元。当产量分别为1 000件、2 000件、3 000件和4 000件时,材料的总成本和单位产品的材料成本如表2-2。,例2-2,19,若以v表示变动成本总额、m表示业务量、b表示单位变动成本,则变动成本的性态

10、可以通过v=bm这样一个数学模型来表达。,20,变动成本 的分类 (按“变动性” 大小),酌量性变动成本: 企业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约束性变动成本: 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 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按产量计酬的工人薪金 销售佣金 (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算的),直接材料成本,.变动成本的分类,21,.含义:是指那些“混合”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不同性质的成本。 .分类,(三)混合成本,混合成本 (发生的 具体情况),半变动成本:企业的公用事业费,如电费、水费、电话费。,半固定成本:企业工资费用中 化验员、质检员的工资, 受开工班次影响的设备动力费, 按订单进行批量生产

11、并按开机次数 计算的联动设备的折旧费等,延伸变动成本:当企业实行计时工资制时, 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工资总额和加班工资,22,第三节 混合成本的分解,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只是经济生活中诸多成本性态的两种极端类型,多数成本是以混合成本的形式存在的,需要将其进一步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混合成本 的分解,历史成本法,高低点法 散布图法 回归直线法,账户分析法,工程分析法,23,历史成本法的基本做法就是根据以往若干时期(若干月或若干年)的数据所表现出来的实际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来描述成本的性态,并以此来确定决策所需要的未来成本数据。,一、历史成本法,1.高低点法,其基本做法是以某一期间内最

12、高业务量(即高点)的混合成本与最低业务量(即低点)的混合成本的差数,除以最高与最低业务量的差数,以确定业务量的成本变量(即单位业务量的变动成本额),进而确定混合成本中的变动成本部分和固定成本部分。,24,假定某企业去年12个月的产量和电费支出的有关数据如表2-3。,例2-3,25,去年产量最高在12月份,为1 200件,相应电费为2 900元;产量最低在2月份,为600件,相应电费为1 700元,按前面的运算过程进行计算如下:,或: a=2 900-21 200=500元) a=1 700-2600=500(元) 以上计算表明,该企业电费这项混合成本属固定成本的为5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每件2

13、元。以数学模型来描述为: y=500+2x,26,2.散布图法 其基本原理与高低点法一样,也认为混合成本的性态可以被近似地描述为y=a+bx,区别在于a和b是通过坐标图而非通过方程式计算得到的。 基本做法就是在坐标图中,以横轴代表业务量x,以纵轴代表混合成本y,将各种业务量水平下的混合成本逐一标在坐标图上,然后通过目测,在各成本点之间画出一条反映成本变动平均趋势的直线(理论上这条直线距各成本点之间的离差平方和最小)。这条直线与纵轴的交点就是固定成本,斜率则是单位变动成本。,27,以例2-3的数据为基础,28,3回归直线法 散布图法是通过目测的结果来勾画混合成本性态的,恐怕可以勾画出多条反映成本

14、性态的直线来,而且很难判断哪一条直线描述得更为准确。 回归直线法运用最小平方法的原理,对所观测到的全部数据加以计算,从而勾画出最能代表平均成本水平的直线,这条通过回归分析而得到的直线就称为回归直线,它的截距就是固定成本a,斜率就是单位变动成本b,这种分解方法也就称作回归直线法y=a+bx。又因为回归直线可以使各观测点的数据与直线相应各点误差的平方和最小,所以这种分解方法又称为最小平方法。,29,设,为,对应的观测值;,为,回归直线的截距,b为回归直线的斜率,,为回归直线,对应的,值,Q为方差。,30,要求估计 满足,为避免正负偏差抵消可要求偏差平方和达到最小。,由于Q(a,b)是一个非负二次型

15、,对a、b的偏导数存在,因而 可以通过令a、b的偏导数来求,有,整理,,31,a和b的求解,或,,32,下面用例2-3所给的资料具体说明回归直线法对混合成本如何进行分解。,例2-4,33,例2-4,34,1.含义: 账户分析法是根据各个成本、费用账户(包括明细账户)的内容,直接判断其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从而确定其成本性态的一种成本分解方法。 2.方法 基本做法是根据各有关成本账户的具体内容,判断其特征是更接近于固定成本,还是更接近于变动成本,进而直接将其确定为固定成本或变动成本。具体如下:,二、账户分析法,35,(1)“管理费用”账内大部分项目发生额的大小在正常产量范围内与产量变动没有关系

16、,至少没有明显关系,那么就将管理费用全部视为固定成本; (2)“制造费用”账中的车间管理部门办公费、按折旧年限计算的设备折旧费等虽与产量的关系较“管理费用”密切一些,但基本特征仍属“固定”,所以也应被视为固定成本;“制造费用”账内的燃料动力费、维修费等,虽然不似直接材料费那样与产量成正比例变动,但其发生额的大小与产量变动的关系很明显,因而可以将其视为变动成本。,36,假设某企业的某一生产车间作为分析对象。某月份的成本数据如表2-5。,例2-5,37,如果该车间只生产单一产品,那么本月发生的320 000元费用将全部构成该产品的成本。如生产多种产品,假定上述属于共同费用性质的数据,是在合理地进行了分配的基础上得到的,有关成本的分解过程如表2-6。,38,39,1.含义:是运用工业工程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影响各有关成本项目数额大小的每个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直接估算出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成本分解方法。 2.基本步骤: 确定研究的成本项目; 对导致成本形成的生产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