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叶足虫 (溶)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107176776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叶足虫 (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八章 叶足虫 (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八章 叶足虫 (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八章 叶足虫 (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八章 叶足虫 (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 叶足虫 (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叶足虫 (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虫为原始的、具有生命活动全部功能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形状多样,可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 体积微小,大小因虫种而异,可从2um至200um不等,需借助于显微镜油镜才能看清。 其基本构造由胞膜、胞质和胞核三部分组成。,第五节 原虫,原虫的生物学地位,属原生动物亚界(Protozoa) 单细胞真核生物(与细菌的区别) 形态学结构类似于高等动物的一个细胞 生理学上具备多细胞动物的一切生理功能,原虫的种类及与人类疾病的关系,能寄生于人体,与医学有关的原生动物称“医学原虫”,约有40多种 医学原虫分属于原生动物亚界的三个门 肉足鞭毛门(Sarcomastigophora) 动鞭纲(Zoomastig

2、ophorea): 鞭毛虫 叶足纲(Loposea): 阿米巴原虫 顶复门(Apicomplexa): 孢子虫 纤毛门(Ciliophora): 纤毛虫,原虫的形态特点,细胞膜(表膜):质膜、复合膜 结构:由单位膜构成 功能:维持外形,参与摄食、排泄、感觉、运动 细胞表被:由类脂或蛋白结合多糖分子形成,也称“糖萼” 细胞质:由基质、细胞器、内含物组成 外质:凝胶状,参与摄食、呼吸、运动、排泄的主要场所 内质:溶胶状,代谢与生理活动中心 细胞器及内含物 细胞核(空泡核/实质核):主宰虫体生长/繁殖与遗传的中枢,原虫的形态特点,细胞器 普通细胞器: 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溶酶体等 特殊细胞

3、器 运动细胞器:伪足、鞭毛、纤毛、波动膜、吸盘 营养细胞器:胞口、胞咽、胞肛等 侵袭细胞器:顶端复合体、丝状伪足等 内含物 营养贮存小体、代谢产物、共生物等,原虫的生长发育,运动: 滋养体(trophozoite) 包囊(cyst)与卵囊(oocyst) 摄食与营养:体表渗透、吞噬作用、胞口取食 生殖 无性生殖(二分裂生殖、出芽生殖、裂体增殖) 有性生殖(接合生殖、配子生殖) 生活史类型 人际传播型:滋养体滋养体、包囊滋养体包囊 循环传播型:脊椎动物之间传播 虫媒传播型:由节肢动物传播,医学原虫的致病,与寄生部位和原虫的侵袭力有关 致病特点 在宿主体内的个体增殖 原虫的侵袭力组织向性、虫株毒力

4、 宿主机体的抵抗力 宿主的免疫反应性损害免疫病理 机会致病性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又称为痢疾阿米巴,主要寄生于人体结肠腔内,在一定条件下可侵入肠壁组织或其他器官组织分别引起肠阿米巴病与肠外阿米巴病。,第五节 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 histolytica,1.滋养体 (1)大滋养体(组织型)(致病阶段) (2)小滋养体(肠腔型) 2.包囊(四核包囊为感染阶段),【形态】,溶组织内阿米巴,溶组织内阿米巴是一个包含两种在形态学难于区分而致病力不同的种群复合体。,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trophozoite),大滋养体,伪足运动,三色染色,溶组织内阿米巴,(铁苏木素染色),溶组织内阿

5、米巴,染色质颗粒,红细胞,核仁,细胞核,大滋养体,小滋养体,大滋养体和小滋养体形态比较,溶组织内阿米巴,2.包囊,(1)未成熟包囊,单核包囊,双核包囊,(2)成熟包囊(感染阶段),即四核包囊,,一般见不到营养物质。,含营养物质拟染色体与糖原团。,溶组织内阿米巴,细胞核,拟染色体,糖原团,布氏嗜碘阿米巴,哈氏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生活史过程模式图,溶组织内阿米巴,四核包囊,肠腔型小滋养体,肠腔型小滋养体,组织型大滋养体,组织型大滋养体,包囊,经口感染,在小肠下段脱囊,(结肠下段),侵入组织,二分裂增殖,二分裂增殖,【生活史】,1.生活史过程,随粪便排出体外(发育),随水样便排出体外(死亡),随

6、脓血便排出 体外(死亡),溶组织内阿米巴,2.生活史要点 基本生活史过程 包囊 小滋养体 包囊 (简单,不需要中间宿主) 寄生部位 结肠腔、肠壁或其他组织 感染阶段 四核包囊 感染方式 经口感染 繁殖方式 二分裂法增殖 致病阶段 大滋养体,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性】 1. 致病机制,溶组织内阿米巴,虫株毒力:数量、虫株种类,宿主功能状态,细菌的协同作用,(1)不同的虫株与毒力: 毒力弱的虫株:不易侵入组织(带虫者) 毒力强的虫株:,伪足的机械运动 分泌的蛋白溶解酶,粘附、溶解、吞噬宿主细胞,溶组织内阿米巴,(2)宿主的生理状态: 宿主生理机能改变: 营养不良、感染、 外伤大 出血、肠功能紊乱、

7、免疫机能下降等。 (3)细菌的影响: 肠内细菌的存在(如大肠杆菌)有助于溶组织内阿米巴入侵组织。,2. 病理特点,阿米巴性肠组织溃疡,烧瓶样溃疡:,(1)肠壁,溶组织内阿米巴,肠内好发部位,回盲部,结肠弯曲部,乙状结肠,急性阿米巴痢疾 与 急性菌痢的鉴别,流行病学 散发 流行性 腹痛腹泻 轻10余次/日 重,数十次 腹部症状 右下腹 左下腹 全身症状 不发热 高热 大便性状 多, 果酱样,腥臭 少,红白冻子,无臭 粪便镜检 红细胞多于脓细胞 脓细胞多于红细胞 大滋养体 脓细胞 、巨噬细胞 夏科雷登氏结晶 肠上皮细胞 粪便培养 滋养体 痢疾杆菌 肠镜检查 溃疡散在、点状 溃疡成片,肝、肺、脑脓肿

8、 腹膜炎 皮肤和生殖系统炎症,(2)肠外,溶组织内阿米巴,阿米巴肿,肝脓肿病理切片,3. 临床类型,无症状带虫者 肠阿米巴病,急性阿米巴痢疾 慢性迁延性阿米巴肠炎 粪便为果酱样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肠外阿米病 阿米巴肝、肺、脑脓肿,第五节 原虫,结肠黏膜溃疡,阿米巴肝脓肿,【诊断】,生理盐水涂片法 查滋养体 碘液染色法 查包囊,1.病原学检查,粪检滋养体、包囊应注意的问题,取材 粘液脓血部分 保持虫体活性 ,保温、避免混入化学性物质(尿液、器皿),半小时内送检、治疗前送检。,粪检包囊阴性结果时,应间隔23天再查一次。,(1)粪便检查,溶组织内阿米巴,2.免疫学检查 适用范围 肠外阿米巴病的诊

9、断; 常用方法 ELISA IFA IHA等方法检测抗体,3.分子生物学检查 DNA探针与PCR技术,(2)活组织检查 结肠镜检、脓腔穿刺检查滋养体。 (3)人工培养,溶组织内阿米巴,高倍镜下可见数个阿米巴滋养体(箭示),其周组织坏死,呈无结构淡伊红染,阿米巴滋养体有明显的吞噬现象。下方为肌肉组织,坏死不明显(+示)。,切片取之溃疡底及边缘交界处。光镜下阿米巴滋养体体积较大单核细胞大,圆形或椭圆形,胞浆嗜碱性。有的胞浆内有空泡,胞核小而圆,隐约可见。阿米巴滋养体与周围组织之间有空晕(黑箭示),可能为组织被溶解所致。肠壁小静脉腔内也见有滋养体侵入(绿箭示)因而可并发肠外阿米巴病。,示肝右叶单个脓

10、肿,阿米巴肝脓肿CT检查,1.流行分布 多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与人群经济状况、卫生条件及饮食习惯等有关。我国的感染率南方高于北方、农村高于城市。,【流行与防治】,2.流行因素 (1)传染源外排包囊数量大; (2)包囊抵抗力强; (3)传播方式多样:水源污染、食物污染、蝇蟑螂等媒介节肢动物携带。,溶组织内阿米巴,3.防治 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加强粪便管理和水源保护 消灭蝇、蟑螂等媒介节肢动物 治疗药物 首选甲硝唑,溶组织内阿米巴,阿米巴课堂习题,1、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阶段 A 一核包囊 B 二核包囊 C 四核包囊 D 八核包囊 2、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好发部位 A 小肠 B 结肠 C 脾

11、脏 D肺脏,3、 最可能检出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的检验物是( ) A.成形粪便 B.粘液脓血便 C.脓血痰液 D.肝穿刺液 E.尿液 4 .最常见的肠外阿米巴病是: A.脑脓肿 B.肝脓肿 C.肺脓肿 D.脾脓肿 E.皮肤脓肿,5、 急性阿米巴病最常见的病原诊断方法是( ) A.生理盐水涂片找粪内活动的滋养体 B.生理盐水涂片找粪内包囊 C.血清学检查 D.组织切片检查 E.乙状结肠镜检查,7目前,治疗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是( ) A. 海群生 B. 丙硫咪唑 C. 吡喹酮 D. 甲硝唑,8痢疾阿米巴小滋养体,哪项描述是错的( ) A 形态不规则,多变 B 内质含许多细菌 C 伪足短小,运动不活泼 D 内外质界限不清 E 生活于肠腔中 9痢疾阿米巴生活史中对人体致病的时期( ) A 单核包囊 B 大滋养体 C 小滋养体 D 四核包囊 E 大滋养体+小滋养体,10关于原虫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外形多样,圆、卵圆、梨形或新月形等 B 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C 结构有胞膜、胞质和胞核三部分 D 运动方式有伪足运动、鞭毛运动、纤毛运动等 E 以有性生殖方式繁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