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时期讲义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71364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145 大小:7.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商周时期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夏商周时期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夏商周时期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夏商周时期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夏商周时期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夏商周时期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商周时期讲义(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一、夏(前2117世纪) 二、商(前1711世纪) 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 东周(前770年 前221年),夏商周简介,夏约前2070年-前160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自启建国,至桀灭亡,历14代,17王,约470年。 商朝(约前1600年-前1046年)自汤讫纣,历17代,31王,约554年,周分为西周和东周: 西周(约前1046年-前771年)自武王始,幽王至,历13王,275年。前期:武王至昭王;中期:共王至夷王;后期:厉王至幽王。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分三阶段:一、平王东迁-齐桓公称霸;二、北杏会盟-向戌弭兵;三、弭兵条

2、约-春秋结束。战国(前475年-前221年)三阶段:魏国强盛,东西对峙,秦统一六国。,一、早期国家的形成与 夏文化的探索,(一)夏朝的建立和发展 夏:自禹至桀传17君,14世,约471年。 禹死后,启废禅让,夺位,确立家天下的政治格局。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志中国文明的开端。 夏朝的国家机构: 1.夏王为最高统治者,王下设百官, 2.典章制度:夏礼,夏训 3.建军队,建监狱“夏台” 4.分九州,按地域统治,组织国民,治水社会?,美 卡尔魏特夫 著,(二)二里头文化 1953年,河南登封县玉村遗址,揭开夏代考古序幕。 1959年,河南偃师县发现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文化: 1.兵器、礼器出现 2

3、.青铜铸造技术达一定水平 3.陶制酒器甚多,说明当时粮食产量较高 4.二里头文化遗址反映阶级分化情况,二里头文化看作夏文化的依据: 1.地域:豫西、晋南 2.时间:与夏年代吻合 3.文化发展系列:上承河南龙山文化,下启早商文化 4.文化面貌:包含阶级压迫、国家建立及青铜器出现,夏,周,商, 夏商周彼此之间的横的关系,才是了解三代关系与三代发展的 关键。不仅是前仆后继的朝代继承关系,而且一直是同时的列 国之间的关系。 夏商周在文化上是一系的,亦即都是中国文化,但彼此之间有地 域性的差异。 张光直 在夏商周时代被认为是正统的国家只有一个。 谢维扬 诗经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周易革卦:

4、“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二、商朝的国家机构和阶级关系,(一)商的起源及发展 起源于东方,黄河下游的豫、鲁地区是商人活动中心 商朝自汤创立,至纣,共传31王,17世,约554年,其疆域西达陕西,北至河北,南至湖北。,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诸侯闻之,曰:“汤德至矣,及禽兽。” 史记殷本纪 汤居亳,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亳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

5、,葛伯率其民要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雠也。”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征而西夷怨,南面征而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如大旱之望雨也 孟子滕文公下,桀逃至鸣条(一说今河南中部,或今山西安邑),汤追之,又在鸣条展开了大战。桀再次被击败,被汤放逐于历山,与末喜氏同居,最后又跑到了南巢之山(今安徽巢县)并死于此处(淮南子修务训稍有不同,说汤“整兵鸣条,困夏南巢,谯以其过,放之历山”)。 鸣条之战,夏室覆灭,在方国部落的支持下汤在亳(今河南商丘)称“王”。,邹衡提出新的”郑“亳说:河南

6、郑州商城为成汤所居亳都 盘庚迁殷:奄(今山东曲阜)河南安阳小屯“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迎来了商朝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辉煌灿烂新时期 墓葬反映出阶级分化的情况:各级贵族构成的统治阶级(称“百姓”)与奴隶、平民,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绥爰有众,曰: 无戏怠,懋建大命。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罔罪尔众,尔无共怒,协比谗言予一人。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朕邦。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尔谓朕曷震动万民以迁?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乱越我家。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肆予冲人,非废厥谋,吊由灵,各非敢违卜,用宏兹贲。呜呼!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

7、尚皆隐哉!予其懋简相尔,念敬我众。朕不肩好货,敢恭生生,鞠人谋人之保居,叙钦。今我既羞告尔于朕志,若否?罔有弗钦,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式敷民德,永肩一心! 尚书 盘庚下,武丁中兴(前1250年-前1192年)表现: 1.治国,广集意见 2.重用贤臣 3.对外用兵,(二)商朝的国家机构 1.商王为最高统治者,实行兄终弟及制与传子制 2.官职分文职官、武职官、宗教官 3.征兵;兵种:步兵和车兵,车战为主 4.刑法完备:刑三百,五刑,在各地设监狱 5.统治格局分内服和外服 6.方国林立,实行班爵制度(侯、伯、子、男) 方国职责:朝贡,提供力役,奉命征伐,遵守法度,在地方上:建地方机构,组织军队,设

8、监狱,征赋税。,(三)商代社会阶级 统治阶级:由商王为首的贵族组成,贵族集团分同姓贵族与异姓贵族(“百姓”) 下层:奴隶,平民 商朝盛行人殉和人祭,三、西周的重要政治经济制度,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又自其表言之,则古圣人所以取天下及所以守之者,若无以异于后世之帝王;而自其里言之,则其制度文物与立制之本意,乃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其心术与规摹,迥非后世帝王所能梦见也。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殷周制度论,王国维先生(18771927),(一)西周的建立与巩固

9、,有邰氏之女姜嫄生“弃”,号曰“后稷”; 弃四世孙公刘迁居于豳(bin); 古公亶父迁居到岐山下的周原; 周文王徙都“丰”; 周武王建都于镐京(“宗周”西都),正式建立西周王朝; 周公旦营建东都洛邑(“成周”),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 孟子尽心下 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前交趾,后幽都,师起容关至浦水,士亿有余万。然皆倒矢而射,傍戟而战。武王左操黄钺,右执白旄以麾之,则瓦解而走,遂土崩而下 淮南子泰族,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 逸周书世俘载武王战果(据顾颉刚

10、校定本): 馘 177 779人 俘 300 230人 灭国 99,服国 562 狩猎动物 10 223头 缴获玉 180 000块,周公曰:呜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惟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呜呼,曷其奈何弗敬?相古先民有夏,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今相有殷,天迪格保,面稽天若,今时既坠厥命。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其丕能諴于小民,今休。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碞! 尚书召诰 周公说:唉,皇天上帝把他的大儿子也就是这个大国殷所授的天命收回了,现在把天命授给了王!王承受了天命,说到吉庆是无穷尽的,说到忧虑也是无穷尽的。唉,王啊,你怎么可以不加警惕呢?我们看看前人夏代,原

11、先是受到老天爷的信任和保佑的,后来因为违背了天道,也就丧失了天命。我们就今再看看殷代,原先也是受到老天爷的信任和保佑的,后来因为违背了天道,也就把天命丧失了。唉,王啊,你虽然年轻,却是上帝的大儿子啊!你能够使小民跟你和谐,上帝就会保佑你了。王不要轻看这些小民啊,王心里应该时时警惕着,小民是很可怕的啊!,(二)分封制 分封对象:同姓贵族,异姓亲戚,元老重臣,古代圣王后裔 封国职责:1、实行王室政令,随时报告 2、随王出征 3、朝觐述职 4、交纳贡品,派人为王室服役 分封制作用: 1、加强对四方疆土的控制,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 2、密切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边远

12、地区的开发。 弊端:这种制度带有武装殖民的性质,本身蕴含分裂割据的因素,到春秋时期形成诸侯割据,(三)宗法制 宗法制是处理宗族内部成员间的亲疏、等级和世袭权利的制度。 内容:制定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不同等级,嫡长子继承制,通行于百姓贵族间,是分封制实行的理论基础,与分封制结合,产生公、侯、伯、子、男等爵位,构成贵族等级制度。 作用:1、避免贵族子孙之间的矛盾冲突 2、确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3、强化政权,加强西周统治,周以上千八百諸侯,其長伯為君,次仲、叔、季為卿大夫,支屬為士、庶子,皆世官位。 漢舊儀 王曰:嗚呼,念之哉,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孫,皆聽朕言 尚書呂刑 克明

13、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尚書堯典,(四)礼乐制 西周时礼乐制发展的鼎盛时期 西周礼仪: 五类-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丧服制度,仪礼十七篇 1.士冠礼 2.士昏礼 3.士相见礼 4.乡饮酒礼 5.乡射礼 6.燕礼 7.大射礼 8.聘礼 9.公食大夫礼 10.觐礼 11.丧服 12.士丧礼 13.既夕 14.士虞礼 15.特牲馈食礼 16.少牢馈食礼 17.有司彻,仪礼:大约成书于春秋时期的礼仪职业手册。早期五经中的礼经专指此书。 周礼:原名周官,一部理想化的官制著作,分天、地、春、夏、秋、冬六部分。或以为“周公致太平之书”,或以为“六国阴谋之书”,或以为西

14、汉刘歆为佐王莽篡位伪造之书。 礼记:战国至秦汉儒家所作礼制资料汇编,共49篇。或记制度,或述思想,内容较杂。后代五经中的礼经指此书。,(五)井田制 性质:国家土地所有制 内容:土地不能随意买卖,分公田、私田,公田收获交国家,私田收获归公社成员,四、商周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农业 1、商代 农具以石器为主 农作物品种繁多 农业技术发展,施肥技术 2、西周 农业生产工具进步 农业技术有了明显进步:休耕制,人工灌溉 农作物种类多,(二)手工业 商代特点:分工细,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门类繁多 1、青铜器:礼器,兵器 2、制陶业,主要陶系是灰陶,晚商出现白陶 3、骨器制造业:装制品、工具、武器

15、4、玉器制造:礼器和贵族饰品 西周: 官府设工正、陶正、车正,出现“工商食官” 青铜铸造业发达,数量明显增加,掌握焊接技术, 品种趋向轻巧,简朴,实用 制陶技术,釉陶技术的改进,出现陶瓦 制车技术,形制精巧,应用广泛,种类增加,商代手工业,最能反映商代特点和工艺水平的是青铜铸造业。 司母戊鼎的铸造为铜锡合金,比列符合科学要求,反映出商代青铜制造业的高技术水平。 商代青铜种类繁多,多为礼器和兵器。,(三)商业 商代:出现专事商业的商人 货币:贝 西周:贵族经营商业,国家设专职官吏管理市场 货币:以“朋”为单位的贝,铜(金)也被用作交换的手段,五、西周的衰亡与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一)西周中后期社

16、会矛盾的加剧 1、土地所有制的变化:“田里不鬻”的格局被打破,出 现土地赠送、赔偿、交换、抵押和典当的现象。西周中后期,土地国有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2、社会矛盾激化 形式:贵族内部之间 平民与贵族之间 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与贵族之间 3、与周边矛盾的尖锐化 较早发生军事冲突的是南方的“荆楚”,“昭王南征而不复”,自此,周失去对南方的控制 西方地区犬戎诸部,(二)从国人暴动到西周灭亡 公元前841年,周公、召公临时主持政事,称“共和行政” 国人暴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武装暴动,它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根基,从此,西周统治江河日下,加速了西周的灭亡。 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于彘。宣王即位,励精图治,史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