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第四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之注射剂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167057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43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剂学-第四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之注射剂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药剂学-第四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之注射剂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药剂学-第四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之注射剂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药剂学-第四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之注射剂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药剂学-第四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之注射剂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剂学-第四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之注射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剂学-第四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之注射剂(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射剂,概述 注射剂处方组成 注射剂的制备 注射剂的质量检查 混悬型注射剂和乳剂型注射剂 典型注射剂处方与制备工艺分析,注射剂(injections)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制剂。 优点:吸收快,作用迅速 剂量准确,作用可靠 适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适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缺点:使用不便 注射疼痛 制造过程复杂、车间设备和包装要求高 成本较高,概述,(一)、注射剂的分类,1.按分散系统分类 溶液型注射剂 易溶性药物制成溶液型注射剂,溶剂可用水、油或其他非水溶剂。(大多为水溶液) 混悬型注射剂 难溶性药物可制成水或油的混悬液。此类注射剂有延长药效作用,油性混悬液更具有这种作用。这一

2、类注射剂一般仅供肌内注射。 乳状型注射剂 水中难溶性液体药物可制成乳浊型注射剂。 供注射用的一般为O/W型。 注射用无菌粉末 亦称粉针剂,为药物的无菌粉末或疏松的冻干块状物,临用前加溶剂溶解或混悬后注射。,2.按注射体积分类 小体积注射剂 每次注射体积在150 ml之间。常用规格为1、2、5、10、20、50ml 大体积注射剂 即输液,每次注射体积在100 ml数千毫升之间。常用规格为100、250、500ml。 3.按剂型的物态分类 液体注射剂 也称注射液 ,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注入体内的无菌液体制剂。包括水溶液、油溶液、水或油混悬液、乳状液。小体积水溶液注射剂俗称“水针”或“小水针”。

3、 注射用粉末 即粉剂 注射用浓溶液 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供临用前稀释后静脉滴注用的无菌浓溶液。,(二)、注射剂的给药途径,1.静脉注射:分为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 推注用量为550 ml,而滴注用量可多达数千毫升,常用水溶液,近年来临床使用O/W静脉脂肪乳剂及含有药物的脂质体等静脉注射剂,粒径小于1 m, 以免造成毛细血管栓塞。凡能导致红细胞溶解或使蛋白质沉淀的药物均不宜静脉注射。静脉注射的药物溶液必须调节至与血浆等渗或微高渗状态,并不得加抑菌剂。,2.脊椎腔注射:由于脊椎神经组织分布较为稠密且脊椎液循环较慢,因此,注入体积应小于10 ml ,只能用药物水溶液,pH 58之间,渗透压必须调节至

4、与脊椎液相等且不得加抑菌剂 。 3. 肌内注射:注射部位大多为臀肌及上臂三角肌,注射体积为15ml。由于存在吸收过程,起效比静脉注射慢,但持续时间却较长。除水溶液、油溶液、乳浊液或混悬液均可肌内注射。可加入适宜的抑菌剂。,4.皮下注射 注射于真皮与肌肉之间的皮下组织,注射体积12ml。此部位药物吸收更趋缓慢,皮下注射主要是水溶液。 5.皮内注射 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注射体积小于0.2ml,皮内注射常用于疾病诊断、脱敏治疗及过敏试验。主要为水溶液。 6.动脉内注射 注入靶区动脉末端,如诊断用的动脉造影剂、肝动脉栓塞剂等 7. 心内注射、关节内注射、滑膜腔内组设、穴位注射及鞘内注射等。,静脉注射

5、iv、 肌内注射im、 皮下注射sc、 皮内注射ic,,注射剂处方组成,注射剂处方主要由主药、溶剂、附加剂组成。 (一)注射用原料的要求 设备注射剂需使用可注射用的原料药,与口服制剂的原料相比,注射用原料药质量标准要求更高。 (二)常用注射用溶剂 1.注射用水(详见之后注射剂制备中注射剂的水处理) 2.注射用油 常用大豆油、茶油、麻油等植物油。(药典对对其碘值、皂化值、酸值等有明确规定) 3.其他注射用溶剂 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甘油、二甲基乙酰胺,(三)注射剂主要的附加剂 注射剂除主药外,可适当加入其他物质以增强主药的安全性、稳定性及有效性,这些药物统称为注射剂的附加剂。 选用附加剂的原则

6、: 在有效浓度是对机体无毒;与主药物配伍禁忌;不影响主药疗效;对产品含量测定不产生干扰 常用的附加剂有: (1)pH调节及缓冲液(2)增溶剂、润湿剂与乳化剂(3)助悬剂(4)抗氧剂(5)金属离子螯合剂(6)抑菌剂(7)等渗调节剂(8)止痛剂(9)粉针填充剂(10)蛋白质药物保护剂,注射剂的制备,注射剂的水处理 注射剂容器的处理 注射剂的配制 注射剂的灌装与封口 注射剂的灭菌与检漏 注射剂的灯检,(一)注射剂的水处理 纯化水一般用于注射剂容器的初期清洗;注射用水主要用于注射液的配制和注射剂容器的最后清洗。 注射用水的制备流程: 1.流程一:原水多介质过滤碳滤精滤超滤一级反渗透二级反渗透多效蒸馏注

7、射用水 2.流程二:原水多介质过滤碳滤精滤超滤一级反渗透离子交换多效蒸馏注射用水 3.流程三:原水多介质过滤碳滤精滤超滤电渗透离子交换多效蒸馏注射用水,(二)注射剂容器的处理 注射剂容器一般是指硬质中性玻璃制成的安瓿或容器,也有塑料容器。,1.安瓿的分类 (1)安瓿的式样 注射剂容器:有颈安瓿、粉末安瓿等 安瓿规格:1、2、5、10、20ml等。 国标GB2637-1995规定水针剂使用的安瓿一律为曲颈易折安瓿。 易折安瓿分为色环易折安瓿和点刻痕易折安瓿。,(2)安瓿的颜色 多为无色,对需要避光的药物采用琥珀色(琥珀色安瓿含氧 化铁,若产品中含有的成分能被铁离子催化,则不能使用琥 珀色玻璃容器

8、) (3)安瓿的材质 分为玻璃安瓿和塑料安瓿 玻璃安瓿分为中性硼硅玻璃安瓿和低硼硅玻璃安瓿,2.安瓿的质量检查 物理检查:外观、尺寸、应力、清洁度、热稳定性等。 化学检查:玻璃容器的耐酸、碱性和中性检查。 相容性试验:证明药物与容器之间无相互作用或对注射器的质量无影响方可使用,如当安瓿材料变更或新研制的注射剂的安瓿选用时就应该进行相容性实验。,3.安瓿的洗涤 洗涤方法: (1)甩水洗涤法:三次,适用于 5ml以下的安瓿 (2)加压喷射气水洗涤法(洗涤质量比甩水洗涤发高) 冲洗顺序一般为:气-水-气-水 (4-8次), 特别适用于大安瓿的洗涤 最后一次洗涤用水:微孔滤膜精滤的注射用水,4.安瓿的

9、干燥与灭菌 一般置于120-140干燥;用于盛装无菌分装药 物或低温灭菌药物的安瓿则必须170180干燥 灭菌1h以上。(灭菌好的安瓿存放不应超过24小 时),(三)注射剂的配制 (1)配制用具与处理 用具的材料:玻璃、耐酸碱搪瓷、不锈钢、聚乙烯等化学稳定的材料 大量生产时常用装有搅拌器的夹层锅配液 (2)配液方法 浓配法:配制药物浓溶液过滤 稀释 稀配法:一次配置成所需浓度的药物溶液过滤 对于不易滤清的药液则加活性碳: 助滤 吸附:除热原、脱色、除杂质(注意对药物也有吸附作用),(四)注射剂的灌装与封口 (1)注射剂的滤过 一般采用二级过滤,先将药液用常规的滤器进行预过滤,再使用微孔滤膜过滤

10、 (2)注射剂的灌封 分为灌注药液和封口两步。灌注后立即封口,以免污染。 灌注药液:剂量准确、药液不粘瓶、不污染 增加装量 封口方法分为拉封和顶封(目前已规定必须用拉封) 封口时要求不漏气、颈端圆整光滑、无焦头、尖头、鼓泡,(五)注射剂的灭菌与检漏 (1)灭菌 采用终端灭菌工艺,首选过度灭菌法(F012),如产品不能耐受住过度杀灭的条件,可考虑残存概率法(8F012),但均应保证产品灭菌后的SAL不大于10-6。 注射剂从配制到灭菌,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一般为12h)完成。 灭菌效果与灭菌温度及时间相关,但由于药物稳定性相矛盾,所以在灭菌时要注意这两个方面。 (2)检漏 一般对于灭菌柜内抽真空冲

11、入有色水对安瓿进行检 漏。,(六)注射剂的灯检 主要是检查注射液中有无微粒、小白点、纤维、玻屑等异物,其结果应符合规定。可用目力检查(灯检),也可用光散射全自动可见异物检测仪检查。目力检测法是在一定光照射(1000-4000xl)和不反光的黑色和白色背景下进行。,注射剂的质量检查,(1)PH测定 (2)可见异物 (3)不溶性微粒 (4)无菌 (5)细菌内毒素和热原 (6)其他检查,混悬型注射剂和乳剂型注射剂,(一)混悬型注射剂 (1)混悬型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除溶液型注射剂的某些基本要求外,根据混悬型注射剂的质量要求,颗粒粒径大小有要求;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混悬型注射剂不得用于静

12、脉注射或椎管注射。 (2)混悬型注射剂的制备方法 分散法 结晶法 (3)混悬型注射剂的制备注意事项 选用合适的晶型 选择适宜的助悬剂和表面活性剂,(二)乳剂型注射剂 (1)乳剂型的质量要求 除符合注射剂的一般要求外,乳剂型注射剂应稳定,不得有相分离现象,乳滴粒径大小有要求;应能耐受热压灭菌,在灭菌和储存期间应能保持各成分稳定不变,粒子大小不得超限。 (2)乳剂型注射剂的制备方法 湿胶法较多 (3)乳剂型注射剂的稳定性 是乳剂型注射剂突出的问题,包括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包括分层、破裂、转相、絮凝等。,典型注射剂处方与设备工艺分析,利巴韦林注射液 处方 利巴韦林 100g 氯化钠9g 10%枸橼酸 适量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制法将氯化钠加适量注射用水配制为2%到10%的浓溶液,搅拌溶解,加药用炭总量2/3的药用炭煮沸10分钟后,罐内浓溶液冷却至50-60摄氏度,加入利巴韦林搅拌溶解,用10%枸橼酸液调节ph值至4.0到6.0,经钛棒脱炭、微孔膜过滤后,灌装。115,30分钟灭菌。 用途利巴韦林又名病毒挫,三氮唑核苷等,是广谱抗效的抗病毒药物,目前广泛应用于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常用剂型有注射剂、片剂、口服液、气雾剂等。利巴韦林注射液临床上主要用于疾病性肺炎、支气管炎,一般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每毫升含1ml的溶液后缓慢静脉滴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