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盆景艺术02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63977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6.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盆景艺术02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扬州盆景艺术02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扬州盆景艺术02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扬州盆景艺术02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扬州盆景艺术02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州盆景艺术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盆景艺术02(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宝应县氾水高级中学 吉沐成,扬州盆景艺术,岭南派盆景,川派盆景,苏派盆景,扬派盆景,海派盆景,徽派盆景,盆景的风格与流派,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地理因素不同,文化风情有异,盆景流派也异彩纷呈。总的来说,由于存在树木盆景、山石盆景、树石盆景的三大类,在划分盆景的流派时也是各自划分。三者当中,树木盆景的流派成型最早,内容也最丰富。就树木盆景而言,在1981年国家城市建设总局科研成果-中国盆景艺术的研究中,对我国树木盆景的主要流派作了概述。它们是: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派,以成都为代表的川派,以江苏省苏州为代表的苏派,以江苏省扬州为代表的扬派,以上海为代表的海派。一时被称为中国树木盆景之“五大流派

2、”。 除了上述主要流派之外,还有不少重要流派颇值一 书,如历史悠久的通派盆景(以江苏省的南通、如皋为代表)、徽派盆景(以安徽省歙县为代表),大气磅薄的浙江盆景,形神别具的湖北盆景以及以榕著称的福建盆景、以柽柳见长的中州盆景、以果树闻名的徐州盆景,还有风格雄浑苍劲的台湾盆景等,均有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 就山水盆景而言,由于它是自然山水景色的缩影,移天缩地,小中见大,富有诗情画意。山水盆景的创作,既离不开师法自然,又少不了参照画意。尽管各地所取石种有所不同,但反映的客体内容以及表现形式、加工方法等基本类似,故一般不作流派论。,扬派盆景艺术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以扬州为中心的扬派盆景,包括嘉州、泰州、

3、兴化、高邮、南通、如皋、盐城等地,由于地处江苏北部,故又统称苏北派。 扬派盆景技艺唐、宋时已有制作,至清代,扬州广筑园林,大兴盆景,有“家家有花园,户户养盆景”之说,并形成流派。1949年,扬派盆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50年初,扬州曾调36盆松柏盆景送北京中南海,1973年扬派盆景与岭南派、川派、苏派、海派盆景被国家城建总局园林绿化局列为全国树桩盆景五大流派。扬派盆景技艺精湛,尤以观叶类的松、柏、榆、杨(瓜子黄杨)别树一帜,具有层次分明、严整平稳、富有工笔细描装饰美的地方特色,饮誉海内外。,扬派盆景艺术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扬派盆景技艺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也是技艺与文化的结合,技艺赋予其形,文

4、化赋予其魂。完整意义上的扬派盆景技艺,包含创作理念、制作技艺、养护管理三个部分。在创作理念方面,扬派盆景受扬州地域文化的影响很大,追求细腻精致,崇尚雄秀兼备。在制作技艺方面,扬派盆景以“棕丝精扎细剪”为核心技艺。在养护管理方面,扬派盆景遵循科学的原则,把握好浇水、施肥、修剪、换土、放置五个环节。 扬派盆景是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它融“诗、书、画、技”为一体,堪称中国盆景艺术的代表作。“层次分明,严整平稳”的风格和“一寸三弯”的剪扎技艺,至今仍然是扬派盆景区别于中国其他各派盆景的最显著特征。扬派盆景既端庄大气,又工笔细描,飘逸、清秀、古雅、写意,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和深远的意境。扬派盆景与扬州园

5、林有着许多共同的个性,都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扬派采用棕丝“精扎细剪”的造型方法,特别讲究功力深厚和自幼培养,形成“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的审美标准。,扬派在树木造型上以规则型为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云片”。云片是用棕丝剪扎法,将枝叶扎成平整的薄片。一般顶片的形状为圆型,中下片多为掌形,有如蓝天中层云簇涌之概。云片最初是仿效自然界树木的形象,也吸取了山水画中苍松翠柏的远景姿态,它不求细节的描绘,而注重树冠的总体构图形象,装饰性很强,给人以优美清秀的感觉。云片的大小与多少应以树形及植株大小而定,大者如缸口,小者如碗口,约1-9片。云片1-3层的称“台式”,多层的称“巧云式”。云

6、片的安排,疏密有致,高低相宜,散布四面八方,层次分明。云片极平整,如将满盘清水置于其上,也无外溢之虑。根据中国画“枝无寸直”的画理,云片中的每根枝条一般都扎成很细密的蛇形弯曲,最密者每寸枝内能有三弯,且叶叶俱平而仰,平行而列,称“一寸三弯”。扬派的树木造型并不都用云片,云片主要见于松、柏、榆、杨等树种。与云片相适应的树木主干大多扎成螺旋弯曲状,势如游龙,变化多端,给人以曲线美,惯称“游龙弯”。扎的云片都放在弯的凸出面上,与弯曲的主干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显出了树木的苍古与清秀。 “疙瘩式”,是扬派在树木造型上的又一特点。即在树木幼小的时候将主干基部打一个死结,或绕一圆圈,成疙瘩形状,从而显出苍古

7、和奇特。“疙瘩式”多用于观花类的梅花和碧桃,松柏类及其它树种也常采用。,扬派盆景艺术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扬州盆景以观叶类的松、柏、榆、黄杨(瓜子黄杨)为代表树种。其它惯用的树种还有五针松、罗汉松、地柏、六月雪、银杏、梅、虎刺和金银花等。扬派的树木盆景中,有以山石散布在盆中作配件的,惯称“点石”。植物有山石作对比和衬托,往往使数寸或盈尺的树木,显出参天的气势,增添了诗情画意。 在用盆方而,扬派习惯上用宜光紫砂陶盆,盆的形状以马槽形、四方干筒形、方斗形和金钟形等。山石除用本地出产的斧劈石外,还使用外省的沙积石、芦管石、英德石等。,扬派盆景艺术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扬派盆景艺术代表性人物与代表性作品,

8、扬派盆景技艺可查考的历代代表性人物有万觐棠、王寿山、万瑞铭、陆春富、丁锦圣等。当代扬派盆景艺术大师、盆景理论研究专家有徐晓白、韦金笙、赵庆泉、林凤书等。扬派盆景技艺的代表性作品有巧云、云中绘石、鹤立衔芝、腾云、铁骨峥嵘、行云、饮马图、八骏图、古木清池等。扬派盆景技艺当今代表性人物是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赵庆泉,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第二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林凤书。,万觐棠(19041986),江苏泰州人,扬派盆景万氏第五代传人。 万觐棠先生在盆景世家熏陶下, 12 岁随父万阳春学习扬派盆景剪扎技艺,吸取苏(州)常(熟)派盆景、通(州)如(皋

9、)派盆景之长,融化在祖传剪扎技艺之中,他应用人工造型与自然形态相结合手法,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并创立万家花园,从事扬派盆景剪扎和生产。 新中国成立后,曾在泰州泰山公园、南京玄武湖公园从事盆景剪扎工作。1963年受聘扬州瘦西湖公园,主持盆景工作精心培育珍存古老盆景,并带徒传艺,为 1984年筹建扬州盆景园奠定基础。优越的工作环境,使他的技艺得到了充分发挥,也使扬派盆景有了飞跃发展。 万觐棠先生的 70年艺术实践在科技人员帮助下,总结出创作扬派盆景“层次分明、严整平稳”。具有工艺细描装饰美地方风格的剪扎技艺11种棕法,为继承扬派盆景作出重大贡献。他创作的作品技艺精湛、风格独特,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

10、览。他创作的黄杨盆景 巧云 ,荣获第一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一等奖。万觐棠是我国著名盆景老艺人。1989 年 9月,被建设部城建司、中国园林学会、中国花卉盆景协会联会授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荣誉称号。,王寿山,1909-1988年,江苏省泰兴市人,曾任泰州市盆景园负责人,工程师,江苏省花卉盆景协会常务理事,泰州市花卉盆景协会副理事长。 王寿山先生出生于盆景世家,民国初年,其父王景苏在泰兴租地开设森茂花园。王寿山10岁正式随父学艺,为王氏第五代传人,到20岁时,其剪扎技艺已相当娴熟。1932年春,由泰兴迁至泰州,并在泰州八字桥南公有林地创建“景园”。 新中国成立后,王寿山全身心投入泰州“海陵盆景园”

11、建设,带徒传艺,潜心钻研盆景艺术,与书画界交往甚密,如饥似渴地从书法绘画中吸取艺术营养,融汇到盆景艺术中,多次到深山老林挖掘古老树桩,并利用自然树桩,结合“云片”剪扎技艺,创作晴空浮云、岭上轻云、高山云层、静云等云片式盆景佳作,剪扎的“云片”片薄如纸,潇洒飘逸,富有诗情画意,并多次采用“提根式”、“过桥式”布局,突出桩景主题。60余年盆景艺术实践经验,使他总结创新剪扎技艺9种棕法,形成了“层次分明,严整平稳”,具有“铁笔细描”装饰美的扬派风格。 王寿山创作的作品技艺精湛,风格独特,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屡获大奖。,盘龙剑锋 在1982年江苏省盆景展览会上王大师的作品 盘龙剑锋获得优胜奖。,云

12、中桧柏 桧柏高60厘米,宽128厘米,植于长方型明代产紫砂盆内。在一硕大桧柏老桩上萌生一主干,采用扬派滚弯技术盎然向上形成三朵云片,老桩枯朽碳化为石,似云中伸出神笔绘之,故定名为 云中绘柏。此作品获1985年(上海)第一届中国盆景展一等奖。,这是 一 盆典型 的“扬州风格”的海陵盆景,据记载桩景移植于盆中已逾150年。 桩景系用刺柏按-寸三弯扎片技法“精扎细剪”而成,功力之深厚,令人叹为观止,真可谓一寸三弯夸绝技,枝枝叶叶见精神。一大片圆形扁平叶片着生于老干之上。叶片形状有如灵芝,主干下部粗壮,犹如鹤的身躯,上部细长,犹如鹤的颈部,整个盆景形成鹤立衔芝之态。苍古的树桩选择了清代莲瓣大红袍紫砂盆

13、,盆的大小与桩景比例适中,相得益彰。一桩二盆三几架构成了完美的艺术形象。 1987年在北京首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荣获最佳创作奖。,巧云飞渡 “巧云飞渡”盆景采用黄杨树种,以扎为主,以剪为辅。盆中培养与地上培养交替生长;用不同粗细的棕丝,因枝制宜地运用各种棕法(扎法),将枝叶扎成平整的“云片”;每一片内的小枝,扎成若干弯曲,弯弯相套,枝不搭枝;同时修剪枝片中向上或向下生出的枝叶,如此一而再,再而三,方造出虬枝盘曲,片云欲出,错落有致,隽秀空灵的景观。四片枝盘分割出三个空间,给人以空灵、深远的视觉效果;树身的临空横斜又富飞动之势。,龙马精神 上图所示为早期“龙马精神”的原貌,作品给人一种似一匹草原奔驰

14、的青年骏马,放纵,动势逼人,无论其“年功”与造型的深度都未达到更高的层次。而“龙马精神”的现貌(如图6),此时的作品则似一匹中年骏马,少了一份狂放不羁而多了一份成熟的稳重,无论是枝片和主干的苍老程度都更胜一筹,主干部分的舍利与存活部分(水线)形成鲜明的对比,其动势与枝片的平稳达到较好的对比与统一的效果,动中寓静,静中寓动,两者完美统一,其配盆的颜色与枝叶的翠绿给人眼前一亮感觉的同时又不觉得突兀,又一和和谐的统一在一起。取名龙马精神,实亦龙马精神。是王寿山老先生的遗作。,“鹿苑” 它高55厘米,有六七十年的树龄。此盆景是王寿山大师根据其根部形态,博采众家之长,集扬派盆景传统之技法,扬长避短,独具

15、匠心,推陈出新,精心培育而成。它以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使树桩体现出一种象形美。其形体虽小,但造型像一只头角峥嵘,站立眺望的麋鹿,头顶盘旋的虬枝,卷曲一丛青葱的绿叶,姿态可掬,情趣盎然。观其形,似像非像,神态自然,静中有动,十分可爱。人们赞曰:“动静相生态可求,杈丫双角正回头。海陵自古多麋鹿,曾向吴王苑内游。”此作品在武汉第三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会上荣获优秀作品奖。,赵庆泉:盆景事业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赵庆泉,1949年生,江苏省扬州市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园林专业高级工程师,国际盆景协会(BCI)国际盆景大师,世界盆景友好联盟(WBFF)国际顾问,现就职于扬州瘦西湖风景区盆景博物馆。曾多次参加国际性

16、盆景大会,并赴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作中国盆景讲座和示范表演。2001年,他的盆景作品三角枫被美国国家盆栽和盆景博物馆收藏。2009年,在波多黎各举行的第六届世界盆景大会上,他被授予“推动盆景走向世界奖”。 出版专著:中国盆景造型艺术分析、盆景:神奇的世界(英文版)、赵庆泉盆景艺术、中国水旱盆景等十多部。,作品以榔榆为主景,以水面、旱地和龟纹石为次景,着重表现原始而纯真的自然美,意在呼唤人类增强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的意识,该作品获得了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大奖。,作品营造了夕阳余辉下古树参天、溪流潺潺、樵夫归来的自然景观,描绘出“山光物态弄夕阳,隐隐飞桥隔烟野”的人间野趣。该作品获92荷兰国际园艺大展银奖。,这是一幅名副其实的立体画。盆中水面、坡地、树木、山石皆备,主次分明,虚实呼应。“六月雪”蔚然成林,龟纹石浑实敦厚,坡地之间一泓溪水流向远方,骏马或立或卧,疏落有致,整个盆景达到了统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