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重阳节的来历及风俗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107162301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重阳节的来历及风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重阳节的来历及风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重阳节的来历及风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重阳节的来历及风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重阳节的来历及风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重阳节的来历及风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重阳节的来历及风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阳节的来历及风俗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们的重阳节重阳节是来的呢重阳节有些风俗?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资料一起来看一下吧 重阳节的来历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2、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重阳节的来历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 在古代蒙昧的古人对火总有莫名的恐惧因而也常常敬畏和祭拜火神并认为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 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

3、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

4、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重阳节的来历其三: 重阳节的起源据说是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她身边的侍女也受到牵连并被赶出皇宫流落到民间嫁给了一个贫民由于她在宫中每年都过重阳节节日期间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以求长寿所以嫁人之后她在这一天还是照着宫里的规矩过重阳节人们听说后纷纷效仿于是这种习俗在民间就广为流传了 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赏菊 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

5、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 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

6、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而茶肆尤盛”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 南朝时

7、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o-font-kerning:0.0000p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