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加氢2013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59462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115 大小: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催化加氢2013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催化加氢2013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催化加氢2013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催化加氢2013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催化加氢2013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催化加氢20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催化加氢2013(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加氢与脱氢过程,6.1 催化加氢概述,6.1.1 加氢反应类型 1.不饱和键加氢 烯烃加氢,乙烯反应速度最快。C原子数 ,加氢速度 。同C数有取代基的加氢速度慢,二烯烃无取代基双键先加氢。 2.芳烃加氢 芳烃加氢生成酯环化物;取代基越多,加氢越慢。 单独加氢: r烯烃 r炔烃 r芳烃, r二烯烃 r烯烃 共同存在: r炔烃 r二烯烃 r烯烃 r芳烃,催化加氢,3.含氧化合物加氢 醛、酮、酸、酯 醇 加氢能力:醛酮,酸酯 醇和酚加氢困难 4.含氮化合物加氢 CN,NO2 NH2 5.氢解 指加氢过程有裂解,产生小分子混合物。 酸、酯、醇、烷基芳烃加氢时可产生氢解。,催化加氢,加氢,加氢,

2、6.1.2 选择性加氢 1.同一化合物有2个可加氢官能团:不同官能团处加氢 如: 2.催化体系中有多个加氢物质:个别或几个物质加氢 如:裂解汽油加氢 3.炔烃或二烯烃加氢:加氢深度不同,催化加氢,6.1.3 应用举例 1.合成有机产品 甲醇、环己烷、己二胺 2.加氢精制 裂解气脱炔 裂解汽油精制 富氢中CO的转化,催化加氢,6.1.4 氢的性质与来源 1.性质 易燃 氢蚀(T300 ,P15MPa) Fe3C + 2H2 CH4 + 3Fe 2.制氢方法 电解法 天然气、轻油、石脑油制氢 3.副产氢及回收 (1)副产氢来源 (2)回收方法 变压吸附法 膜分离,催化加氢,6.2 加氢反应规律 6

3、.2.1 热力学分析 1.反应热效应 表61化合物的氢化热,催化加氢,2.化学平衡 (1)温度 H 0, T ,K P . 在较宽温度范围内K P很大, 几乎反应不可逆。 中温时K P很大,高温时K P ,热力学占主导地位。 低温时 K P较大,但在可用温度区间K P ,热力学不利,化学平衡成为关键因素。,催化加氢,(2)压力 但P影响不大可忽略 对于加氢反应, n0, P ,KN ,xE 2.加氢精制 裂解气脱炔 裂解汽油精制 富氢中CO的转化,催化加氢,(3)氢气比 A +H2 B H2 ,优点:X ,有利于移走反应热。 缺点:yB ,分离难,循环量大,能耗大。,催化加氢,6.2.2 动力

4、学方程和反应条件的影响 1.动力学方程 双曲线型: bi: 吸附系数 Pi: 分压 n: 吸附活性中心数 幂指数型:,催化加氢,2.反应条件的影响 (1)反应温度 a. 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不可逆反应:KP足够大,T , r , 考虑副反应、能耗、材质,选TOP 可逆反应: :动力学 T ,k1、k2 ,r1 、r2 ,催化加氢,:热力学 H0 0, T ,KP 低温时KP大,动力学占主导, T , r , 高温时KP小,热力学占主导, k2 , T , r , , rmax,催化加氢,可逆反应 T ,开始k1占主导地位( k1 , k1/k2 ),r ; 然后k1/k2占主导地位,r 。 动力

5、学 热力学 TOP,催化加氢,r,T,在Top温度下, r达到最大值。 Te:对应转化率x的平衡温度 开始转化率低, Top较高,随反应进行,转化率增加,为使r ,应使k2 ,需降低T。,催化加氢,催化加氢,催化加氢,b.温度对选择性的影响,T ,S ,因为副反应的活化能大。 如:,催化加氢,2.压力和氢量,液相加氢,PH2,r 。 气相加氢,与反应级数有关。 ,根据动力学方程要具体分析。 n 0,P ,r n 0, P ,r (个别) H2过量,PH2,r ,x ,催化加氢,一个反应物过量的原因,贵重稀有物质尽量反应掉 有害物质、后处理难分离物质反应掉(A、C难分离) 移走反应热 增加反应速

6、度 增加选择性,催化加氢,A + B (过量) C,3.溶剂的影响 采用溶剂目的: (1)反应物与生成物有固体存在,使用溶剂可使分散均匀。 (2)稀释反应物,移走反应热,减小热效应。 结果: (1)改变物理性质传质、传热 (2)改变反应速度,反应选择性溶剂效应 注意:反应温度溶剂临界温度,催化加氢,6.2.3 催化剂 1.作用 不改变反应平衡,只改变反应速度,降低反应过程活化能 2.考核指标 活性、选择性、操作条件、寿命、抗毒性、成本,催化加氢,3.影响催化剂性能的主要因素 (1)化学组成 活性组分、助催化剂、载体 (2)结构 比表面、孔结构、晶型、表面性质 (3)制备工艺 共沉淀、浸渍、离子

7、交换、机械混合等 (4)活化与再生工艺,催化加氢,4.活化与再生 (1)活化 新催化剂在反应器中热处理,以疏松结构,调整活性物质相互状态,调变活性组分的原子形态。 条件:温度、气氛、空速、时间,催化加氢,(2)再生 活性下降原因 烧结催化剂,结构变化 活性组分流失、挥发 热失活 中毒 结焦 永久性失活 热失活 重金属吸附中毒 再生方法: 结焦再生:空气、水 氧化还原型催化剂:在一定气氛下再氧化、还原,催化加氢,5.加氢催化剂 (1)金属催化剂 Ni,Pd,Pt/载体 (2)骨架催化剂 Raney Ni 非晶态Ni (3)金属氧化物 Mo,Cr,Zn,Cu,Ni的氧化物 活性低,反应温度高,抗中

8、毒 (4)金属硫化物 抗中毒,活性低,反应温度更高 (5)金属络合物 活性高,选择性好,条件温和,但回收困难,催化加氢,6.3 合成甲醇 6.3.1 概述 1923年,BASF公司实现工业化生产,高压法 (T380 ,P=30MPa) 1966年,ISI, 低压法 1972年,ISI, 中压法 总生产能力4000万吨 1973年,Lurgi,低压法 产量和消耗仅次于乙烯、乙烷、苯。,催化加氢,6.3.2 合成甲醇基本原理 1.非均相催化反应过程 控制步骤为反应 2. 热效应分析 H0298 = - 90.8KJ/mol,T300 ,T , P低,T高时,H变化小,故选择20MPa, 30040

9、0 ,反应易控制。,3. 平衡常数 a. 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Kf只与温度有关 低温对反应有利,3.平衡常数 b. 压力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但P值影响不大 n20, P ,KN ,xE ,故应在高压下操作。,4.副反应 G0副 G0主 选择催化剂,抑制副反应。,6.3.3 生产方法 1.原料路线 天然气、石脑油、重油、渣油、焦炭、煤、含氢气及CO的废气 国外:天然气80 重油、渣油10 石脑油5 煤2 国内:以煤、重油为主,2.生产技术,3.操作条件 (1)催化剂 催化剂的活性低 操作温度高 加大压力 ZnO-Cr2O3,380 400,30MPa,活性低,有毒,机械强度和耐热性能好,寿命长

10、. CuO-ZnO-Al2O3,230 270,5-10MPa,活性高,容易S、 As 、Cl、Fe中毒,热稳定性差,易熔结。 活化CuO Cu ,采用N2升温 160 170 H2还原,(2)反应条件 温度: a.可逆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加,而平衡 常数下降,存在最适宜温度。 b.因催化剂种类及使用时间而异。 ZnO-Cr2O3: 380 400 CuO-ZnO-Al2O3:230 270,压力: P ,r Pf (T),T ,P ;T ,P 。 ZnO-Cr2O3:30 MPa CuO-ZnO-Al2O3:5 10MPa 中压法:230 350 ,10 15MPa, 空速: 低空

11、速:促进副反应,降低甲醇选择性和生产能力 高空速:抑制副反应,加高反应器生产能力和甲醇纯度;太高空速,甲醇浓度太低,难分离。 ZnO-Cr2O3: 20000-40000h-1 CuO-ZnO-Al2O3:10000h-1, 原料气组成 a.氢气过量 H2/CO 2.23.0 抑制Fe(CO)5在催化剂表面沉积而造成的失活 导热 加快反应速度 b. 适量的CO2( 5%) 降低热点温度,抑制二甲醚生成。 c.惰性气体 CH4、Ar PCO、PH2 ,使x。,4.反应器结构 (1)设计要求 a. 维持适宜反应温度,确保优化确定的转化率、选择性和空速。避免催化剂烧结,关键是移走反应热,避免飞温。

12、b. 使反应器的生产能力尽可能大 c. 结构简单,便于装卸,(2)反应器类型 根据移走热量的操作方式:等温式、绝热式 根据冷却方式:直接冷却激冷式 间接冷却列管式 a. 冷激式绝热反应器(ICI、MGC) 优点:简单、空筒、装卸方便 缺点:床层阻力大、能耗大、有压力损失、反应速度减小,b.列管等温反应器 可调节蒸汽压力控制壳程温度,径向温度均匀,循环气量小,节能,(3)材质 因氢蚀及Fe(CO)5,选用Ni-Cr钢,1Cr18Ni9Ti,5.工艺流程 (1)造气 合成气 (2)压缩 入口压缩机(新鲜气),循环气压缩机(补充 压头损失) (3)合成 反应器及控温和控压系统 (4)分离精制,水蒸汽

13、 O2 天然气 压缩 脱硫 水蒸汽转化 二次转化反应 甲醇产品 合成甲醇工艺 脱碳 变换反应,天然气路线合成甲醇,Ni/Al2O3,中高变,低变,(一次转化),高压 Zn-Cr,低压 Cu-Zn-Al2O3,Fe-Cr-K2O,Cu-Zn-Al2O3,6.3.4 技术及应用的开发进展 1.国外技术进展 (1)传统ICI、Lurgi的技术改造,回收热能,降低能耗 (2)新型反应器,提高转化率 (3)新型催化剂,延长寿命,提高热稳定性 (4)新合成技术 低温合成甲醇 甲烷合成甲醇,催化加氢,2.应用发展非化工用途 (1)燃料 直接作燃料 甲醇汽油混合燃料 合成MTBE,提高汽油辛烷值 (2)甲醇蛋

14、白 经生化反应,生成单细胞蛋白,催化加氢,(3)甲醇化学: 乙烯 碳酸二甲酯(DMC) 甲酸 甲酸甲酯 草酸乙二醇,催化加氢,6.4 合成氨 6.4.1 概述 1.历史 (1)1905年,德建成世界上第1套氰化法合成氨装置,催化加氢,(2)1911年,BASF公司研究成功以Fe为活性组分的合成氨催化剂 (3)1913年,德Oppau,30t NH3/日 (4)1917年,德Leuna, 90t NH3/日,催化加氢,合成氨与诺贝尔奖,弗里茨哈伯,德国化学家,哈伯法合成氨发明人,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合成氨,1931年诺贝尔化学奖 高压化学合成技术,卡尔博施,德国工业化学家,实现氨的工业生产,格哈德埃特尔,德国化学家,揭示合成氨过程机理,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 表面化学,其它成就:CO在金属表面催化转化为CO2的机理,其它成就:电化学,物理化学,其它成就:合成甲醇,氨制硝酸,水煤气变换制氢,2.原料 (1)二次大战结束前,煤为原料 (2) 1980 1985 1990 焦炭、煤 5.5% 6.5% 13.5% 天然气 71.5% 71.0% 77.0% 石脑油 15.0% 13.0% 6.0% 重油 7.5% 8.5% 3.0% (3) 优先考虑天然气、油田气,然后是石脑油、重油。,催化加氢,3.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