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拔高-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7134430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X 页数:83 大小:4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拔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拔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拔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拔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拔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拔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拔高-课件(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专题拔高,三大热考命题主线,十大全新押题视角,专题 针对练(一),三大热考命题主线,古代中国专制主义制度的演变,主线一,知识主线 1.战国时期萌芽:(1)理论上,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张。(2)实践上,各国变法,重点是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秦朝创立:(1)内容:皇帝制,三公九卿制。(2)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3)意义:巩固统治,促进经济发展。,3.西汉巩固: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王国的威胁;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4.隋唐完善:(1)内容:三省

2、六部制和科举制。(2)特点:分散了丞相和中央机构的权力。丞相职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把尚书省的权力分给六部,防止专权。科举制使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其机构运转更加灵活。 5.北宋加强: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组建禁军并由皇帝直接控制。其特点是削弱地方权力和剥夺大将的兵权,财权、行政权和兵权收归中央,由皇帝直接控制。,6.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设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地区。 7.明清极度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设三司;清增设军机处。,真题优练 1.(2014江苏高考,节选)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

3、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用人的特点,并分析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新思路) 答案 特点:重用出身较低的文人做近臣,让他们参议朝政、诘难朝中重臣。 目的:分散削弱

4、朝中权臣特别是丞相的权力,加强君权专制。,答案,(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祎之不认可“敕书”的理由,这反映出唐代中央三省运行制度具有怎样的作用?(新思路) 答案 理由:“敕书”未经中书省、门下省审议而由武则天直接发出,与中央权力运作体制不符。 作用:一方面各部门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决策失误,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答案,总结提升 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三大特点 (1)君主专制:一方面,在政治上的体现是帝位终身制、皇位世袭制,渗透着宗法制的原则。另一方面,皇权至上,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于一身,从而保证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2)中央集权制:最根本的特点是地方

5、政府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政令。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3)官僚政治:这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派生物。一方面,中国官僚政治的特点是官为君设,即所有官员都要听命于皇帝,从而赋予官僚政治浓厚的人治而非法治色彩。另一方面是从选拔官员的程序、内容和对象,以及对官员的监察来看都是与皇帝意志相统一的。,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主线二,知识主线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 (1)分封制:盛行于西周,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 (2)郡县制:春秋后期开始出现。秦统一全国后,郡县制推行到全国。郡县制的实行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3)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的同

6、时又兼有封国制,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4)行省制度:元朝创立,该制度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真题优练 2.(2015全国高考)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解析答案,解析 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对地方进行垂直管理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材料体现了汉宣帝高度重视郡太守的作用,而郡太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所以A项正确; 材料强

7、调的是郡太守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没有提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故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汉宣帝的观念而非汉代地方行政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故排除C项; D项内容在材料中未提及。 答案 A,3.(2015海南高考)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解析 由题干材料可知,秦始皇否定了分封诸侯的主张,设置郡守等官职,与周代以来“分封建邦”的分封制有很大不同,故A项正确; B项与材料主旨相悖; C、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A,解析答案,总结提升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1)在郡县制的发展过程中,中央一直强

8、化对地方的监督和制约,而地方则要求有充分的独立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存在。历代统治者总是采取调整地方机构和限制地方权力的措施以加强集权统治,这种情况到封建社会后期更加明显。地方行政受到多方面限制,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这种情况在宋明两代尤为突出。,(2)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自秦朝实施郡县制度以来,逐渐发展和完善。这一制度,组织系统庞大,结构严密,它们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中西方官吏遴选与人才选拔制度的演变与区别,主线三,知识主线 1.古代中国:

9、西周以血统为基础实行世卿世禄制;汉代按才能和德行实行察举制;唐朝按考试成绩实行科举制。逐渐打破血缘关系的束缚,按才能德行和考试成绩任用官员,体现了公平和社会进步。 2.近代中国:清末洋务运动的教育改革;1905年废除科举制;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改革等,一方面体现了制度本身的文明和进步;另一方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变革和进步。,3.古代雅典:早期的寡头政治;梭伦的财产等级制度,打破血缘关系,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克利斯提尼的地域选举制;伯里克利的权利开放,同时雅典民主政治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4.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吸收了古代中国官吏制度(科举)的精华。,真题优练 4.(2012

10、江苏高考,节选)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史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

11、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所学,材料一中“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指何制度?对比科举制,“前此选举”有何局限性?(新思路),答案,答案 制度:世官制、军功授爵、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局限性:权操于上,民意无从体现;不可能选拔真正的人才;朋党之争、徇私舞弊严重,不利于中央集权。,(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综合功能。(原题) 答案 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的正统主流地位;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答案,总结提升 全面客观地评价科举制的影响,返回,十大全新押题视角,考向1 社会热点现实生活中的历史印记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12、,我国某些省区新生儿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预计至2020年全国将有两千多万人面临择偶难题。从源头考虑,上述观念的形成当首推 ( ),1,2,3,4,5,6,7,8,9,10,A.中央集权制的存在 B.对宗法血缘关系的重视 C.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 D.古代法律不完善的误导 解析 备选项只有“宗法血缘关系”与题干中“观念因素”的要求一致,故选B项。 答案 B,1,2,3,4,5,6,7,8,9,10,解析答案,考向2 新史观社会史观的现实解读 陕西黄帝陵素有“天下第一陵”之称,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铸魂、聚心的民族精神家园,是炎黄子孙朝圣地,由此还形成了海内外同胞每年谒陵祭祖的清明公祭、重阳公祭的惯例

13、。对此现象解读不恰当的是 ( ),1,2,3,4,5,6,7,8,9,10,A.体现了讲文明、讲传承的文化理念 B.展示了凝聚中华民族,放射中国温度的力量 C.反映了宗法血缘亲情历史观的积极影响 D.表明了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文化影响内涵 解析 贵族政治(分封制)取代官僚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史实,说法本身存在错误。 答案 D,1,2,3,4,5,6,7,8,9,10,解析答案,考向3 史学热点古代政治中的权力制衡 对中央权力部门进行改革,让权力相互制约,在阳光下运行,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中国中央政治机构改革“中国梦”的内涵之一。下列我国历史上的政治现象与上

14、述文明发展主流趋势不一致的是 ( ) A.秦代三公九卿明确了权力部门的分工 B.唐代三省六部使相权被分散削弱 C.宋代“二府三司”使各权力部门相互制约 D.元代行省制度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1,2,3,4,5,6,7,8,9,10,解析答案,解析 “中央机构改革”是材料论述的中心,而行省是地方行政区划方面的内容,与材料信息冲突,故选D。 答案 D,1,2,3,4,5,6,7,8,9,10,考向4 史学热点古代政治智慧 李克强总理强调“政府有权也不可任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指明了历代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从秦汉起,中国政府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政府体系内部的权力制

15、衡问题。隋唐解决“政府有权也不可任性”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 ) A.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打破了世家对官场的垄断 D.推动了丞相制度走向解体,1,2,3,4,5,6,7,8,9,10,解析答案,解析 隋唐解决“政府有权也不可任性”的历史举措是三省六部制,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权制衡,一方面保障了君权的加强,同时也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故选A。 答案 A,1,2,3,4,5,6,7,8,9,10,考向5 历史价值观中外历史上对公平公正的社会追求 中国梦人民的梦:“社会文明程度取决于阳光能否照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这是古今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之一,这也是公平公正

16、中国梦内涵的重要组成。”以下历史现象能够较好地体现以上理念的是 ( ) A.西周按血缘嫡庶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B.雅典依据财产多寡分享不同的政治权利 C.唐代依据考试成绩好坏选拔人才的制度创新 D.美国体现“制约与平衡”原则的权力结构分配,1,2,3,4,5,6,7,8,9,10,解析答案,解析 “阳光照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公平公正”是材料隐含的核心主旨,比较备选项,A、B两项特权色彩浓郁,D项解决的是中央政府机关之间的权力分配,只有C项内容与题干主旨最接近。 答案 C,1,2,3,4,5,6,7,8,9,10,考向6 主干知识古代选官制度变迁 “官无德则法不善、官无德则法不行、官德倡则法治兴,当官当守官德。”中国古代强调官德在治国理政中的主导作用,留下的官德思想和相关制度丰富而成熟,体现着历代执政者对治国方略的判断取舍。我国古代较好体现这一治国方略的选官制度是 (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