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干旱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111210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5.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洪涝、干旱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洪涝、干旱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洪涝、干旱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洪涝、干旱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洪涝、干旱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洪涝、干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洪涝、干旱(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 象 灾 害,洪涝,洪 涝,旱 灾,台风,寒潮,寒潮,沙 尘 暴,【学习目标】 1.了解气象灾害的概念。 2.分析暴雨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重要性。 3.掌握我国常发且危害严重的几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形成机制 【重点、难点】 分析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概念及类型: 气象灾害是发生在地球大气圈里的各种变化为主要致灾因子所引发的自然灾害。 主要气象灾害:,洪涝 干旱 台风 寒潮,另外:沙尘暴、干热风、焚风、雪灾、冷冻、风灾、冰雹、浓雾等,资料1:我国从19501980年的38年间,每年都出现旱 涝和台风等多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 水灾5.8次,

2、登陆的热带气旋6.9个。,资料2: 同一种灾害常连年连季出现,如1951年 1980年我国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和伏秋连旱的年份有 14次。,资料3: 1972年4月1522日从辽宁到广东共16个省、 自治区先后出现冰雹、大风、雷雨等灾害。,资料4:台风每年在我国登陆平均8个,台风深入内陆可 造成华北等地的暴雨,暴雨山洪还会引发山体崩塌滑坡、 泥石流等灾害,每年造成经济损失高达几十亿元,光铁 道部门每年用于整治险阻工程费用多达10亿元。,气象灾害的特点,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灾情重,持续时间长,群发性,连锁反应,一、洪涝灾害,1.概念: 由于江河洪水泛滥或因长期降雨,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

3、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很多情况下,两者同时出现。,融雪洪水,冰凌洪水,风暴潮洪水,2.危害: 对经济: 洪涝灾害对水利设施、农业、交通运输、城市和工业造成直接的破坏和经济损失; 对社会: 通过对耕地、人口死亡、灾民流离、疫病暴发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 对生态环境: 通过对耕地、水系和水环境的破坏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损失程度: 洪灾的严重程度既与灾害本身的强度有关,也与区域的人口、经济发展程度有关。洪水发生的区域,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损失就越严重。,资料:1998年夏,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2000亿元,3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洪涝灾害的发生是多种自然因素和人

4、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自然因素:,气象因素:长时间连续降水或短时间的大暴雨,暴雨洪水,汇水速度,排水速度,流域 内的 地面 坡度,流域 内的 土壤 植被,河谷的顺直、通畅 程度、纵向坡度,洪水,水文因素:,地形因素:,平原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2)人文因素: 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修筑堤坝、城市化等社会经济活动对于洪水的发生、发展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洪涝的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 修建分洪区开挖入海河道,(1)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 (2)控制乱砍乱伐,提高森林覆盖率 (3)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的管理体制 (4)

5、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 (5)加强水利建设和减灾科研的投入,【知识窗】 课本27页 “个人如何应对水灾” (洪水前、洪水中、洪水后),我国的洪涝灾害,【探究活动】,1.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特点:,(1)时间分布特点: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各地的洪涝灾害基本上多发于夏秋季节,尤其是集中在夏季。,(2)空间分布特点: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表现为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丘陵多,山地高原少。,2.暴雨洪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 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暴雨成因: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发生时间: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

6、北推移。,我国暴雨洪水分布的特点,主要集中在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松花江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其次是四川盆地、关中地区以及云贵高原的部分地区。,【思考】我国东部季风区暴雨洪水灾害多发的成因?,自然原因:洪涝灾害的形成与气候、地貌和水文等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均有关系。其中气候因素是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因素。 气候上:在季风环流的影响下,中国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69月的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可占全年的降水量的60%80,且多集中在几次暴雨过程中。 地形上:东部季风区,平原地形多,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因此容易形成特大洪涝灾害。,人为原因:人类的不恰当的经济活

7、动也会增加洪涝灾害的风险性,如围湖造田,滥伐森林,阻塞河湖水库,在下游低洼地过渡开发等,造成排水不畅。,二、干旱灾害,1、干旱:是指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旱灾: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明显少于正常年份而导致的灾害。,2.危害: 一是因为气温高、湿度低、土壤水分不能满足作物的需要,使作物正常生长受到抑制,从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二是因为降水少、蒸发强,地表径流减少,造成水上航运中断、水力发电量少、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城市和工业用水短缺。,此外,干旱还可能引发饥荒、难民潮以及火灾、土地退化等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从全球范围看,干旱和与之相伴随的饥荒是造成死亡人

8、数最多的灾害。我国因干旱造成的损失约占气象灾害损失的一半左右。,3.旱灾的特点:,旱灾是一种渐发性的自然灾害,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4.干旱灾害的发生机制由气候条件控制 降水分配的不均匀性是干旱发生的基本原因,主要表现在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和年际变化不均。 在正常的干季和少雨年,如果遇到特殊的天气条件,就可能演变成旱灾。,5.干旱的防御措施: 改善干旱地区农业生态环境。 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采取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兴修水利工程。 加强预警机制、加强预报。,我国的旱灾,(1)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

9、其中以华北地区旱灾最为严重。,(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我国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旱灾类型和灾情特点。 干旱区年年干旱,属荒漠景观,几乎很少出现旱灾; 半干旱区常常“十年九旱”; 旱灾区主要分布在常年雨水较多、干旱程度较低的广大东部季风区。,我国干旱灾害分布的主要特点: 地区分布: 全国各地均可发生旱灾,但发生频率相 差悬殊,全国以黄淮海地区干旱频率最高。 时间分布: 南北差异明显,淮河以北地区以春旱为 主;长江中下游地区以以夏秋季连旱居多; 华南地区则常发生秋冬连旱。,1、我国两大区域旱灾特点及 原因: (1)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 旱地区,旱灾的发生频次大多 为 以下,受灾程度 , 原因是:,

10、读“我国旱灾频次分布图”,回答问题:,答案: 从自然原因看,虽然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气候干燥; 但就社会经济条件看,由于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因此旱灾并不严重 。,10%,低,1、我国两大区域旱灾特点及 原因: (2)在我国东部湿润、半湿 润地区,旱灾的发生频次大多 为 以上,受灾程度 , 原因是:,读“我国旱灾频次分布图”,回答问题:,答案: 自然原因:该区降水量多,但降水的年内、年际变化大,有着强烈的致灾因子; 社会经济原因:该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工农业发达,经济密度大,旱灾灾情严重。,10%,高,读“我国旱灾频次分布图”,回答问题:,2、我国旱灾多发中心 (1)我国有四个旱灾多发中

11、心,旱灾频次达30%以上,请填出它们的名称: A 平原 B 平原 C 流域 D 地区,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珠江,西南,读“我国旱灾频次分布图”,回答问题:,(2)从旱灾的发生季节看,我 国四大旱灾中心有所不同: 我国受灾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的A平原旱灾多发生在每年的 季 ( 月到 月),称为“ 旱”,成因是:,答案: 自然原因:春季锋面雨带还未到达,降水少; 气温开始回升,蒸发旺盛; 社会经济原因:春季农作物开始播种、生长,需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春,3,5,读“我国旱灾频次分布图”,回答问题:,B地区的旱灾多发生在每年的 季 ( 月到 月)

12、,俗称“ 旱”,此时如受台风影响,则可缓解旱情。 B地区旱灾的成因是:,答案:梅雨过后,锋面雨带北移,此处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蒸发旺盛,形成伏旱。,夏,伏,7,8,我国四大旱灾中心的多发季节: 黄淮海平原以春旱为主; 长江中下游平原为盛夏伏旱为主; 珠江流域以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 西南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旱灾和洪涝灾害在时间上交替发生,我国的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海河流域等地区是主要的旱涝交替地区。,1、时间上的关系: 想一想: 我国黄河流域每年的旱灾一般多发生在 季,洪涝灾害一般多发生在 季节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灾一般多发生在 月,洪涝灾害一般多发生在

13、 月。,夏,春,7,8,6,7,三、旱涝关系,2、空间上的关系:,由上题可知:锋面雨带移动与我国旱涝灾害之间的关系是:,异常年份,夏季风势力强时,锋面雨带向北推移速度快,会造成我国北涝南旱; 异常年份,夏季风势力弱时,锋面雨带向北推移速度慢,会造成我国南涝北旱,我国的旱涝灾害在空间上呈现出交错分布的特点,三、旱涝关系,(3)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的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加重了农牧业灾情。 我国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特别是北方耕地多、城市和人口密集,但水资源少,造成北方城市十分缺水。,探究活动:,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我国大部分地

14、区受季风控制,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极易发生持续性干旱。 人为原因:华北地区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污染浪费严重。,探究活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干旱对人类造成了损害,才称旱灾,如果干旱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旱灾。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雨水不多,年年干旱或“十年九旱”,但由于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因此旱灾并不是最严重的地区。,1、A B B A C 6、C C B C A

15、11、D C D B D,16、(1)连续性暴雨 短时间大暴雨 (2)黄淮海 长江中下游 珠江 四川 (3)广东 福建 浙江 (4)东部季风 夏季风 (5)江河 黄淮海 综合利用 整治,17(1)区。 依据: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2)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 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于燥少雨,(1)区 依据: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 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07 山东卷)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3分)。,(3)说明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3分)。,(2)分析、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4分),(2)区:a.春季降水少;b.升温快,蒸发旺盛。 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