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综合模拟题一答案及评分标准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07100303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9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综合模拟题一答案及评分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综合模拟题一答案及评分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综合模拟题一答案及评分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综合模拟题一答案及评分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教育综合模拟题一答案及评分标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教育综合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教育综合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科目代码:(科目代码:333) 一、名词解释(每题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分,共 6 题,共题,共 30 分)分) 1.1.鸿都门学鸿都门学 【参考答案】 鸿都门学创办于汉灵帝,校址在洛阳的鸿都门而得名。(1 分)性质上属于一种研究文学 艺术的专门学校。在政治上代表宦官集团的利益,受到官僚集团的猛烈抨击。内容上研究辞 赋、字画等。(1 分) 首先,打破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以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诗、赋、书画作为教育内容;(1 分)其次,它是一种专门学校,为后代专门学校的发展提供经验;(1 分)同时,也

2、是世界上 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1 分) 2.2.中体西用中体西用 【参考答案】 “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称,是洋务派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基本 原则,也是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1 分)1861 年,冯桂芬在采西学议中提出,(1 分)1892 年,郑观应在西学篇,(1 分)直到 1898 年春,张之洞撰成劝学篇,围绕“旧学为 体,新学为用”的主旨集中阐述,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2 分) 3.3.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 【参考答案】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必须走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前面,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2 分)维 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真实

3、发展水平和在成人指导下 或与他人合作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3 分) 4.4.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 【参考答案】 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 它可以使学生警觉自己在注意和理解 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找出来加以修改。(3 分)元认知策略是与认知策略共同起作用 的。(1 分)认知策略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元认知策略则监控认知的运用。(1 分) 5.5.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法 【参考答案】 苏格拉底法又称问答法、产婆术(助产术),是苏格拉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以 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育方法。在他看来,教师教学的过程就像是助产婆把胎 儿从母亲的肚子里

4、接生出来一样, 即思想之接生过程。 所以称为产婆术。 “苏格拉底教学法” 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1 分)讽刺是指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 过巧妙的连续诘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观点的混乱和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是指 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归纳是指从各种具 体事物中找到事物一般共性和本质。 定义是指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 得到关于事物的普 遍概念。(3 分)苏格拉底法不将现成的结论强加于对方,而是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 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达到正确的结论;问和答的对方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讨论,受 教的一方必须独立思考,不能

5、生吞活剥地背诵别人的结论;问答法不是万能的教学方法,它 只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和适度的范围内运用。如:受教者须有探求真理、追求知识的愿望和 热情; 受教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事实和知识。 这种方法不能机械地搬 用于幼年儿童。(1 分) 6.6.道尔顿制道尔顿制 【参考答案】 道尔顿制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创始的一种个别教 学制度。(1 分) 主要观点: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 学习;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 学习之用;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既可增强学生学

6、习的动力,也可使学生管 理简单化;道尔顿制的两个重要原则是自由与合作。要使儿童自由学习,允许他们根据自己 的需要安排学习,养成独立工作的能力。它还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培养学生 的社会意识。(4 分) 20 世纪 20 年代,道尔顿制在许多国家如英国、苏联流行一时,产生过较大影响。道尔 顿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于强调个别差异, 对教师要求过高, 以及在实施时易导致放任自流, 并且,将教室完全改为实验室也不太实际。 二、简答题(每题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分,共 4 题,共题,共 40 分)分) 1.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参考答案】 (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

7、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 分) 政治社会化是指引导人们接受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 形成适应于一定社会政治制度 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认同感,以及积极参与政治、监督政治的政治习惯与能力的过程。这一过 程对年轻一代尤为重要, 是确保把他们培养成为国家公民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主要是通过教 育进行的。(1 分) (2)教育通过造就政治管理人才,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2 分) 古代教育十分重视培养政治人才。现代社会强调法治,更加重视政治人才的培养。许多 国家设立了专门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系科。社会越发展,对政治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 越高,通过教育选拔、培养政治管理人才就显得

8、越重要。(1 分)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1 分) 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主要取决于该国的政体,但也与国民的文化素质密切相关。 一个国家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国民的文化素质越高,其国民就越能认识民主的价值, 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就越能履行民主的权利。 而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 政治独裁、 宗教迷信和官僚主义则是比较容易推行的。 (1 分) (4)教育还是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的重要力量。(1 分) 学校是知识分子和青少年集中的地方,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言论、行动、讲演、文 章、学校的教材和刊物等,来宣传一定的思想,造就一定的舆论,借以影响群众,为一

9、定的 政治、经济服务。(1 分) 2.2.简述在学校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创造力。简述在学校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创造力。(评分标准每条 2 分,每条当中至少答 2 个小点,答全五条即可得满分) 【参考答案】 (1)营造鼓励创造的环境 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学校环境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创造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应 倡导民主式的教育和管理。应改革考试制度,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应增加自主 选择课程的机会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应为学生提供创造性人物的榜样。 (2)培养创造性的教师队伍 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则需要创造型教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使教师 形成理解并鼓励学生创造的思维。 要教给教师必

10、要的创造技法和思维策略。 教师应不断 学习关于创造性的心理学知识,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3)培育创造意识,激发创造动机 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几点:破除创新的神秘感,使每个人都敢于创新,从而树立学生创 新的自信心;激发创造热情;磨砺创造意志;培养创造勇气。 (4)发展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加大思维的 “前 进跨度”,培养思维的跳跃能力;加大思维的“联想跨度”,养成学生敢于把习惯上认为 毫不相干的、表面上看来微不足道的问题联系起来或进行移植;加大“转换跨度”,引导 学生敢于否定原来的设想,善于打破固有的思路;给学生大胆探索与推测

11、的机会。 (5)开设创造课程,教给创造技法 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 在创造性课程的教学中, 注重教给学生基本的创造 技巧与方法是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促进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创造技法有:头脑风暴法; 系统探求法;联想类比法;组合创新法;对立思考法;转换思考法。 (6)塑造创造性人格 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是培养创造性的重要内 容。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心理学家提出的建议有:保护好奇心;解除对错误的恐 惧心理;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此外,自信与乐观、忍耐与有恒心、合作、严谨等也是 创造性人格培养的重要方面。 3.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参

12、考答案】 (1)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一般来说,教育目的总是由人提出来的,它在形式上是主观的;但人们提出的教育目的 却有其现实的社会根源,它的内容是客观的。 社会依据: 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观点与制度的制 约。(4 分,每一点得 1 分) 个人依据: 教育目的的制订要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 但不影响教育目的的性质和 方向。(2 分) (2)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2 分)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 依据自身对人的 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理解而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 (3)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

13、我们选择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 论基础,为我国教育目的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2 分) 4.4.简述德育的疏导原则。简述德育的疏导原则。 【参考答案】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 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也称为循循善诱原则。(4 分)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讲明道理,疏通思想;(2 分) 第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2 分) 第三,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2 分) 三、论述题(每题三、论述题(每题 20 分,共分,共 4 题,共题,共 80 分)分) 1.1.蔡元培的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及其

14、对北大的改革措施。原则及其对北大的改革措施。 【参考答案】 “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是他办北大的基本原则,成为他发展高等教育的 指导思想。蔡元培认为,大学之大,就体现在“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上。他主张学术、言 论、思想自由,反对学术上的门户之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也体现在教师的聘用上, “学诣第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一原则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繁荣,确立了 大学学术研究的宗旨,奠定了中国大学教育的基本格调。(2 分)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官僚习气浓重,学生入学多为升官发财,重文轻理,尤 重法科。(1 分)蔡元培极力改变当时的不良习气,主要措施有: 1抱定宗旨,改

15、变校风(1 分) 第一,改变学生的观念。要求学生“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抱定宗旨是首 要的,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1 分) 第二,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蔡元培在教师聘任上采取“学诣”第一的 原则。(1 分) 第三,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1 分) 第四,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成立了各种学生组织以培养学生兴趣。尚自然,展个 性。(1 分) 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1 分) a.“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是他办北大的基本原则。大学之大,“囊括大 典,网罗众家”。(1 分) b.他主张学术、言论、思想自由,反对学术上的门户

16、之见。(1 分) c.“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也体现在教师的聘用上“学诣第一”。(1 分) d.“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学术的繁荣,确立了大学学术研究的宗 旨,奠定了中国大学教育的基本格调。(1 分) 提倡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1 分) 主张大学应该由真正懂学术者来管理, 改变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 学校成立了最高立法 和权利机构评议会、教授会来管理各门教学。(1 分) 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1 分) 第一,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1 分) 第二,沟通文理,废科设系。(1 分) 第三,改年级制为选科制。(1 分) 2.2.试述教学原则中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试述教学原则中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参考答案】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 并 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8 分) 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基本要求是: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4 分) 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