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数据链路层讲义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054039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数据链路层讲义(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2、点对点协议PPP 3、信道共享技术 4、局域网技术,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链路(link):一条无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点。 规程:控制数据传输的一些基本要求,协议。 数据链路(data link) :在相邻节点间的数据线路基础上,建立的具有数据传输格式(帧)和传输控制功能的逻辑通路。 链路物理链路,数据链路:逻辑链路。,第一节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2、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两种类型: 点对点信道: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方式。 广播信道: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须使用共享信道协议来协调主机

2、的数据发送。,第一节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2、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数据链路层的最主要功能是:通过一些数据 链路层协议(链路控制规程),在不可靠的链路 上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具体有: 链路管理: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释放。 成帧/拆帧:发方组装帧、收方拆卸帧。,第一节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2、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帧同步(定界):收方应从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确区分帧(头、尾),在出现差错时,可实现差错帧重传以及帧顺序控制(丢帧、重复帧处理)。 差错控制:采用编码技术,满足计算机通信要求极低的比特差错率。一般有两类编码技术: 前向纠错:收方能够自动改正有差错的数据帧。 差错检测:收方可以检测出收到的帧有

3、差错,通常采取丢弃后不处理或重传两种策略。,第一节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2、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流量控制:根据收方信息调整发方发送速率,以适应接收能力。 寻址控制:在多点链路上传输帧,标识/识别帧的源/宿节点。保证帧到达正确目的站。 透明传输:当数据的比特模式与某控制信息的比特模式完全一样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区分,在这样的机制下才可实现透明传输。,第一节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3、数据链路层的服务 数据链路层向网络层提供三种不同类型的服务: 无确认、无连接的服务。对帧的差错、丢失不作处理,适用线路差错率低的网络,如:传输实时的语音、图象数据。 有确认、无连接的服务。各帧独立发送,对收到帧进行确

4、认,出现出错和丢失进行帧重发。 面向连接的服务。双方节点事先建立连接,各帧有顺序编号,收方检错、确认,重发出错和丢失帧。,第一节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点对点协议PPP,1、面向比特的链路控制规程 HDLC 面向字符的控制规程:IMP-IMP协议(ARPANET)和BSC协议(IBM)。 面向比特的规程:1974年,IBM公司提出体系结构SNA,在其链路层采用SDLC,ANSI将其修改为ADCCP,ISO将其修改为HDLC。随后的LAP及LAPB。,第二节 点对点协议PPP,2、两种链路配置和三种操作方式 两种链路配置:非平衡和平衡 非平衡:点对点和多点工作。由一个主站和一个或多个次站

5、组成,主站发出帧为命令帧和次站发出帧为响应帧,主站为核心控制整个链路。 平衡:点对点工作。由两个复合站组成,复合站:具有主站与次站功能,可以发送命令帧和响应帧,双方均可控制链路。,第二节 点对点协议PPP,2、两种链路配置和三种操作方式 两种链路配置的三种情形:,第二节 点对点协议PPP,2、两种链路配置和三种操作方式 三种操作方式: 正常响应方式NRM:只有主站才能向次站传输数据,主站向次站发出命令帧轮询时,次站才能以响应帧的形式回答主站。 异步响应方式ARM:次站可以主动向主站传输数据,而不必等待主站的命令帧,次站可以主动发送响应帧。 异步平衡方式ABM:每个复合站可以平等传输数据,而不需

6、要得到对方的允许。,第二节 点对点协议PPP,3、PPP协议 用户接入Internet的一般方法: 拨号电话线接入; 专线接入。 以上需要数据链路层协议,使用较多的有: 串行线路网际协议SLIP:简单面向字符协议; 点对点协议PPP:面向字节的且支持面向比特同步链路以及支持异步链路。,第二节 点对点协议PPP,3、PPP协议,用户主机,Modem,Modem,路由器,路由器,专线DDN,访问服务器,拨号主机-访问服务器:,路由器-路由器:,第二节 点对点协议PPP,4、PPP协议的组成 点对点协议PPP有三个部分: 成帧/拆帧,差错检测 提供“链路控制协议”LCP,用来建立、配置和测试数据链路

7、的连接 提供“网络控制协议”NCP,支持多种不同的网络层协议,如IP,IPX,DECnet等 PPP是一种具有多协议装帧机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适用于DDN专线、SONET光纤高速线路。,第二节 点对点协议PPP,点对点协议PPP:由IETF制定。 PPP的帧格式如:,协议字段:0x0021-分组是网络层下交数据; 0xC021用于协商本层控制协议LCP和NCP产生的数据。,SOH,EOT,第二节 点对点协议PPP,PPP的典型工作过程:主机拨号接入ISP访问服务器 主机拨号,同访问服务器建立物理连接; 双方交换装载LCP分组的帧,用于协商链路参数; 双方交换装载NCP分组的帧,用于配置网络层;

8、 主机成为因特网上的临时主机,接收或发送数据; 双方交换装载NCP分组的帧,用于释放网络层的配置; 双方交换装载LCP分组的帧,用于释放链路连接; 双方释放物理连接。,第三节 信道共享技术,多个用户同时与一个主机相连,为提高信道利用率,采用信道共享技术。从层次上看,该问题属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内容。,多点接入技术: 受控接入是指各个用户不能任意接入信道而必须服从一定的控制。分为集中式控制(轮询)和分散式控制(令牌环)。 随机接入是指所有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随机发送信息。冲突(collision)的解决是接入技术的核心问题。如ALOHA等。 信道共享技术的重要指标:时延、吞吐量。,第三节 信道共享

9、技术,多个用户共享信道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 使用集中器或复用器: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波分复用(WDM)、码分复用(CDMA)。 多点接入技术:受控接入、随机接入。受控接入:轮叫轮询、传递轮询。随机接入:ALOHA 、CSMA、CSMA/CD。,第三节 信道共享技术,1、纯ALOHA 问题:网络通信量较小,用户自由发送数据 产生冲突的概率不大,通过协议较好地处理冲突。 工作原理:各站自由发送数据帧,冲突后等 待一段随机时间后重发;若再发生冲突,则再等 待一段随机时间,直到重发成功。,第三节 信道共享技术,1、纯ALOHA 性能分析:一个帧若想发送成功,必须在帧发送前后各一段时

10、间T0(帧发送时间)内,没有其他帧发送。 吞吐量S:帧在发送时间T0内成功发送的平均帧数。0S1,当S=1时,帧接连成功发送。通常以S衡量信道利用率。 网络负载G:在T0内总共发送的平均帧数。GS,显然:S=GP。P为一个帧发送成功的概率。G=0.5时,S=0.184。,第三节 信道共享技术,2、时隙ALOHA(S-ALOHA),第三节 信道共享技术,2、时隙ALOHA(S-ALOHA) 时隙ALOHA基本工作原理:将时间划分为一段等长的时隙(slot),不论帧在何时产生,只能在每个时隙发送出去。 时隙ALOHA性能 分析:S=Ge-G,当G=1时,S=e-1=0.368。,第三节 信道共享技

11、术,第三节 信道共享技术,什么是CSMA CSMA的三种策略 非坚持的CSMA 1-坚持的CSMA p -坚持的CSMA CSMA/CD及其工作原理,第三节 信道共享技术,什么是CSMA,目的:减少冲突,提高吞吐量,CSM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来源:由ALOHA改进而产生的一种协议,改进:附加了硬件装置每个站都能在发送数据前监听信道是否空闲,什么是CSMA CSMA的三种策略 非坚持的CSMA 1-坚持的CSMA p -坚持的CSMA CSMA/CD及其工作原理,第三节 信道共享技术,非坚持的CSMA 若监测到信道空闲:立即发送;

12、若监测到信道忙:放弃监听一段随机时间,1-坚持的CSMA 若监测到信道空闲:立即发送; 若监测到信道忙:坚持监听,p -坚持的CSMA 若监测到信道空闲:以概率p发送; 若监测到信道忙:坚持监听,什么是CSMA CSMA的三种策略 非坚持的CSMA 1-坚持的CSMA p -坚持的CSMA CSMA/CD及其工作原理,第三节 信道共享技术,CSMA/CD及其工作原理,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发阻塞信号,随机延迟后重发,CSM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先听后发

13、,问题:多节点同时发送数据引起冲突。,先听后发,解决方案:传输前监听电缆上是否有信号存在 (检测电缆电压)。,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发阻塞信号,问题:传输时延可能导致冲突。,信道空闲!,监听,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发阻塞信号,解决方案:边发送边监听,若有冲突,冲突双 方停止发送,发阻塞信号。,冲突检测时间2:为端到端的传输时延 最小帧长:区分有效帧和短的无效帧。,随机延迟后重发,问题:冲突停止后,如何避免重传的再次冲突?,随机延迟后重发,解决方案:各站根据一定的退避算法,随机延迟 一段时间。,T: 已冲突I次的数据帧再发送的延迟时间 I: 冲突次数,每冲突一次,I值加1 2:数据在电缆上传输往返一

14、次所需时间,二进制退避算法,T = 2 2 I-1,总结,低负载时网络基本无时延,高负载时网络效率下降很多。,算法简单,易于实现,第四节 局域网概述,1、局域网的主要技术特点 局域网的技术是当前计算机网络研究与应用 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目前技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从应用的角度看,局域网主要的技术特点有以下几点: 局域网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适用于有限范围内的计算机、终端与各类信息处理设备联网的需求;,第四节 局域网概述,1、局域网的主要技术特点 局域网具有高数据传输率(10100Mbps)、 低误码率的高质量的数据传输环境; 局域网一般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 护和扩展; 局域网从介质访问

15、控制方法的角度可分为两类: 共享介质局域网与交换局域网;,第四节 局域网概述,2、局域网的技术特点由三方面决定: 拓扑结构 传输介质 介质访问方式,第四节 局域网概述,拓扑结构:影响网络性能和介质访问技术, 是分析和设计局域网的重要环节。分类: 星形 环形 总线形 树形,第四节 局域网概述,传输介质: 双绞线(3类10Mb/s、 5类100Mb/s) 同轴电缆(基带、宽带) 光缆(单模、多模),第四节 局域网概述,介质访问方式: 固定式接入(带宽资源进行固定分配,如 FDM、TDM) 集中式接入(主控中心动态分配带宽资源, 如轮询) 分布式接入(各站点具有同等接入策略, CSMA/CD、ALO

16、HA、TOKEN RING、 TOKEN BUS),1、IEEE 802参考模型 80年2月,IEEE制定和公布局域网标准IEEE 802 ,ANSI接收为美国标准,ISO作为国际标准。,第五节 局域网体系结构,LLC子层,第五节 局域网体系结构,2、IEEE 802 标准,第五节 局域网体系结构,2、IEEE 802 标准 802.1:概述、体系结构和网络互连,以及网 络管理和性能测量; 802.2:逻辑链路控制。高层协议与任何一种 局域网MAC子层的接口; 802.3:CSMA/CD。定义CSMA/CD总线网 的MAC子层和物理层的规约; 802.4:令牌总线网。定义令牌总线网的MAC 子层和物理层的规约; 802.5:令牌环网。定义令牌环网的MAC子层 和物理层的规约;,第五节 局域网体系结构,2、IEEE 802 标准 802.6:城域网MAN。定义城域网的MAC子 层和物理层的规约; 802.7:宽带技术; 802.8:光纤技术; 802.9:综合话音数据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