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规划方案

上传人:QQ15****706 文档编号:107050895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DOC 页数:133 大小:6.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化校园规划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数字化校园规划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数字化校园规划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数字化校园规划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数字化校园规划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字化校园规划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化校园规划方案(1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字化校园规划方案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校园规划方案计算机工程系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6月27日131目 录第1章数字化校园的总体设计11.1设计原则11.1.1先进性原则11.1.2可靠性和安全性11.1.3开放性和互操作性11.1.4系统的实用性11.1.5可扩充性和升级能力21.1.6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21.1.7建立基于标准的数据交互21.2总体架构设计21.2.1数字化校园总体架构41.2.2系统(SOA)架构的部署61.2.3SOA架构解决方案的特点61.2.4开发采用的技术路线61.3基于SOA架构的数据集成(交换)的实现81.3.1ESB的工作原理81.3.2消息MQ9第2章

2、统一信息门户平台122.1门户平台逻辑结构122.2建设内容13第3章统一身份认证143.1统一身份认证的建设内容143.1.1目前现状143.1.2统一身份认证建设内容143.2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设计原则14第4章数据中心174.1数据中心架构核心作用174.1.1功能模块184.1.2数据整合184.2数据交换实现原理19第5章数据存贮解决方案205.1前言205.2方案概述205.3需求分析205.3.1重要数据存在的隐患205.3.2需求归纳215.4方案设计原则215.5可扩展性原则225.6系统总体设计结构图225.7系统的总体结构说明22第6章网络教学平台设计246.1系统体系结

3、构246.2系统功能分析246.2.1教师教学系统与学生学习系统256.2.2教学管理系统25第7章精品课程服务平台267.1精品课程申报267.2精品课程评审26第8章在线备课系统27第9章教务管理系统289.1学生注册289.2信息维护299.3成绩管理309.3.1功能模块309.3.2主要功能实现309.4教学运行319.4.1教学任务319.4.2排课、教学资源329.5教材管理349.6教务管理管理子系统业务功能描述359.7课堂教学质量管理39第10章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4310.1思想教育管理4310.2评奖评优4310.3学生资助4410.4军训管理4510.5对外交流管理4

4、510.6勤工助学管理4510.7心理健康管理4610.8违纪处分管理4610.9就业管理46第11章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平台建设48第12章体育运动网络管理系统49第13章迎评管理系统50第14章档案管理系统5114.1管理维护5114.2档案借阅管理5114.3公共检索5114.4系统管理51第15章干部组织管理系统5215.1系统功能5215.2系统特点52第16章财务管理系统53第17章人事管理系统5417.1综述5417.2产品特色5417.3功能模块图56第18章校企合作服务平台59第19章科研管理信息系统6119.1综述6119.2功能模块6219.3具体功能62第20章学报网络化平

5、台建设6420.1网络化平台建设的目的6420.2学术期刊网络化平台应包含的内容6420.2.1作者服务的网络化 自动化6520.2.2为审稿人提供同行评议的网络化平台6520.2.3为编委、主编提供网络化办公平台6520.2.4为读者提供易查、易用、更主动的服务平台6520.2.5编辑办公的网络化、自动化6520.3学术期刊网络化平台实例66第21章实训室与设备管理系统6721.1实训室管理系统6721.1.1实训室综合信息管理6821.1.2使用信息管理6821.1.3外部数据管理6821.1.4实训预约管理6821.2设备管理系统6821.2.1设备计划管理6921.2.2设备采购管理6

6、921.2.3设备验收管理6921.2.4设备账务管理7021.2.5设备维修管理7021.2.6设备异动管理7021.2.7设备处置管理7021.2.8设备清查管理7121.2.9设备利用管理71第22章后勤管理信息系统7222.1行政后勤设备管理系统7222.2资产维修管理系统7222.3房屋管理系统72第23章协同办公系统7323.1设计原则7523.2系统功能描述76第24章校友管理82第25章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8325.1系统实现的目标8325.2功能模型8325.2.1未婚青年信息系统8325.2.2已婚妇女信息系统8325.2.3计划生育工作系统8325.2.4计生信息变更管理

7、系统8325.2.5报表数据汇总系统8425.2.6综合查询打印系统8425.2.7已婚男单信息系统8425.2.8流动人口信息系统8425.2.9内部调动信息系统8425.2.10奖励惩罚信息系统8425.2.11群众需求信息系统8425.2.12电子政务公告8425.2.13系统管理子系统85第26章思想政治教育86第27章校园一卡通系统8727.1前言8727.2项目背景及需求8727.3总体设计目标8727.4一卡通平台介绍8827.5应用子系统9027.5.1人员管理9127.5.2卡证管理9127.5.3门禁管理92第28章视频会议系统95第29章校园安全与视频监控系统9629.1

8、前言9629.2用户需求及分析9629.3设计综述9729.3.1数字网络监控系统的选择9729.3.2数字网络监控系统全新的设计理念9829.3.3数字网络监控系统与传统模拟监控系统的比较10029.4方案的具体实现10329.4.1前端监控子系统10429.4.2视频传输子系统10529.4.3终端控制子系统106第30章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11130.1概述11130.2产品特点11130.3移动手机图书馆解决方案11230.4特点112第31章网络安全系统11331.1概述11331.2设计思想11331.3系统总体结构11431.4监测设备部署11431.5产品功能11531.5.1网

9、络行为审计11531.5.2常用协议审计11531.5.3常用通讯软件审计11531.5.4常用游戏软件审计11631.5.5常用邮件收发审计11631.5.6常用下载软件审计11631.6敏感信息审计11631.6.1常用协议敏感协议审计11631.6.2常用通讯软件敏感信息审计11731.7虚拟身份审计11731.8管理与安全功能11831.8.1多角色管理11831.8.2多用户管理11831.8.3实时响应报警11831.8.4数据导出存储11831.8.5集中控制管理11831.9数据处理功能11931.9.1数据查询分析11931.9.2数据关联11931.10杀毒软件11931.

10、10.1清除70万种木马11931.10.2账号保险柜11931.10.3主动防御119第32章网络流量监控系统12032.1现状分析12032.2系统实现的功能12032.2.1支持对多种P2P应用及其传统网络应用的分析、识别12032.2.2基于P2P应用的多种网络带宽管理策略12132.2.3流量统计与分析12132.2.4远程管理和维护12232.2.5多级权限管理功能12232.2.6账户锁定保护功能12232.2.7独立、强大的日志功能12232.2.8快速的P2P协议、应用分析响应机制12232.2.9支持ByPass功能12332.2.10支持配置参数的导处和导入功能12332

11、.2.11支持状态监控功能123第33章校园网远程接入管理系统124第34章邮件系统12534.1邮件系统拓扑结构12534.2邮件系统的功能126第1章 数字化校园的总体设计1.1 设计原则数字化校园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保证系统规划不但满足现阶段的需要也能长期支持未来的系统扩展。1.1.1 先进性原则系统设计既要采用超前思维、先进技术和系统工程方法,又要注意项目的合理性,技术的可行性,方法的正确性。不但能反映当今的先进技术和理念,而且具有发展潜力,能保证未来若干年内占主导地位。先进性与成熟性并重,考虑到近年来的应用发展特点,把先进性放在重要位置。1.1.2 可靠性和安全性数据和

12、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一个应用系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对于信息系统来说,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必须把这一原则作为极为重要因素考虑。数据交换、业务集成和信息展现所处理、传送和管理的信息,可能涉及到不同部门和系统的秘密或敏感信息,此类信息处理和传递的任何环节如果出现漏洞,其损失将是巨大的。因此,系统的安全性将是十分重要的原则。其次,数据交换、业务集成和信息展现承受着大批量的关键性数据的流转、交换和存储,系统的可靠性将是系统建设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1.1.3 开放性和互操作性信息系统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信息交换,因此在系统建设中采用的各硬件产品和软件支撑平台必须符合开放性原则,符合当前国际标准或者

13、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学院标准。为适应学院应用系统不断拓展的需要,应用平台应是一个开放的且符合业界主流技术标准的系统平台,并使网络的硬件环境,通信环境,软件环境,操作平台之间的相互依赖小。1.1.4 系统的实用性主要技术和产品必须具有成熟、稳定、实用的特点,实用性放在首位,既要便于用户使用,又要便于系统管理。1.1.5 可扩充性和升级能力为适应应用不断拓展的需要,应用平台的软硬件环境必须有良好的可扩充性。1.1.6 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整个应用平台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较为复杂的系统,为了便于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要求所选产品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另外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还包括对平台自身。1.1.7 建立基于标准的数据交互由于学院信息种类比较多,涉及的数据和信息格式比较繁杂,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规范来约束,在内部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时候就会由于格式表述的不统一带来巨大的消耗。整合平台上定义的各种内部信息交换格式应该基于统一的标准,通过标准定义的接口对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