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绿建及能源管理讲义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030862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23.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口绿建及能源管理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港口绿建及能源管理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港口绿建及能源管理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港口绿建及能源管理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港口绿建及能源管理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港口绿建及能源管理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港口绿建及能源管理讲义(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港口绿色建筑 能源信息化管理,主要内容,政策法规,室外环境规划设计技术,1,3,5,节能与新能源利用技术,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6,室内环境设计与优化,4,7,能源管理和能耗监测技术,绿色建筑概论,2,主要内容,政策法规,1,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第三章第五节中关于“公共机构节能”篇中“加强能源消费计量和监测管理”的要求。第六十六条国家运用财税、价格等政策,支持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节能办法。 交通行业实施节约能源法细则交体发306号 第十九条 交通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计量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加强能源计量管理,配备准确可靠的能源计量器具,对能耗设

2、备实现严格的计量管理。 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第十四条“公共机构应当实行能源消费计量制度,区分用能种类、用能系统实行能源消费分户、分类、分项计量,并对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纠正用能浪费现象”。,政策法规,十二五规划纲要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构建绿色交通,要求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运行组织模式和流程

3、,节约能源,减少排放。 关于印发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指导意见和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交政法发53号 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是深化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战略任务必须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大新能源使用比例,提高行业总体用能效率,使交通运输行业逐步改变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主要内容,绿色建筑概论,2,7,何为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出现标志着传统的建筑设计摆脱了仅仅对建筑的美学、空间利用、形式结构、色彩结构、色彩等方面的考虑,逐渐地走向

4、从生态的角度来看待建筑,这意味着建筑不仅被作为非生命元素来看待,而更被视为生态循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份。,8,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介绍,标识按阶段分类: 1、绿色建筑设计标识 2、绿色建筑标识,施工图通过审查,建筑竣工验收,运营满一年,标识按星级分类: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和“绿色建筑标识”均分为三个等级: 一星级 二星级 三星级,9,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特点标志,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概况,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图表,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报批),国家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报批中)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审查中)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报批中) 绿色商店建筑评价

5、标准(在编) 绿色宾馆建筑评价标准(启动) 既有建筑改造绿色评价标准 (在编) 学会标准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在编),1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的修订工作正在进行,最新的征求意见稿有如下变化:,从分项评价体系框架改为打分制,引入权重,更科学地体现各项指标。,量化比重指标有所提高。,增加了创新项作为加分项,鼓励利用新技术以及体现地方特色。,将施工内容扩展,列为专篇,以强调建造过程的绿色。,具有一定的引导性。,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试行),国家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技术细则(试行)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

6、规划设计部分)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营使用部分) 绿色超高层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12年)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2010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878-2013 行业标准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 229-2010 学会标准 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2011年发布) 绿色商店建筑评价标准(2011年发布) 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香港特区版) 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待发布) 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待发布),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建星级评定,16,计划启动编制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铁路客站建筑评价

7、标准 绿色城区评价标准 绿色小城镇评价标准 还将计划编制分气候区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预计在两三年时间可以 形成中国绿色建筑全方位的一个标准体系。,17,绿色建筑标识评定情况,截止2013年年底,全国已评1260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其中一星级418项,二星级530项,三星级312项。 2013年评审通过518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其中公共建筑221项,住宅建筑287项,工业建筑10项;设计标识项目468项,运营标识项目50项。,绿色建筑发展趋势,试点为主,有技术堆砌 “西瓜型”绿色建筑,2010年之前,2015年之前,2015年以后,浅绿阶段,绿色理念深入设计过程 因地制宜原则广泛运用 注

8、重运行实效,深绿阶段,绿色从建筑向城市发展 以全寿命周期评价绿色 社会普遍接受绿色理念,泛绿阶段,18,中国建筑能耗占比,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到2013年,中国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41%。 “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亿平方米,而到年末的城镇新建建筑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绿色建筑发展趋势,20,绿色建筑顺应社会的自然发展趋势,预计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在城镇化的浪潮中更突显重要。,绿色建筑从单体向区域发展,从城市向村镇发展,从产品到产业发展。,北京、深圳等城市于2013年开始新建建筑全面实行绿色建筑。,判断:“十三五”期间实现一星级建筑变为强制性,政府投资的公益

9、性建筑强制成为绿色建筑。,中国绿色建筑标识评定情况,项目地区分布(2012): 除甘肃、青海、贵州及西藏以外各省自治区及直辖市都有获得标识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在30个以上地区、数量在10-30个的地区以及数量不足10个的地区各占1/3,其中江苏、广东、上海等三个沿海地区的数量遥遥领先,而2012年各地标识项目数量增速普遍加快,山东、河北、湖北、浙江、北京、福建等地增速明显。,2013年各省市绿建评价标识项目数量统计,2008-2013.03各省市绿建评价标识项目数量统计,21,绿色港口,生产型码头 节能技术应用绿色港口,绿色港口等级划分,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指标,25,主要内容,室外环境规划设

10、计技术,3,26,日照环境模拟分析及优化,规划 依据,根据当地建筑物推荐朝向、建筑结构、建筑层高及连云港当地日照情况,规划 目的,增加建筑物日照时间(大寒日有效日照小时数2小时),提高室内舒适性;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本项目周边无居住建筑,可不考虑对居住产生的日照影响,优化设 计方法,采用Sunlight软件进行建模分析,分析方法:日照整点瞬时阴影分析法、主客体阴影范围分析法、平面等时线分析法、点日照分析法,满足标 准要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连云港市高层建筑日照分析管理暂行规定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年版),27,日照环境模拟分析及优化,模拟实例

11、:,某大型公建日照分析模型,日照整点瞬时阴影分析图,28,日照环境模拟分析及优化,模拟实例:,平面等时线分析,主客体范围分析,点日照分析,29,模拟优化分析: 采用CFD软件对室外风环境进行模拟分析及优化,保证建筑的建设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不出现漩涡和死角,实现人行区距地面1.5m高度处风速要5m/s,风速放大系数2。 推荐应用技术: 根据计算机模拟结果,在风速偏大的局部区域,如临海部位,设置防风墙、板、防风绿化带等,有效减小风速及风速放大系数,保证人行走舒适性。,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及优化,项目地域特点: 连云港市处于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带,由于受海洋的调节,气候

12、类型为湿润的季风气候。主导风向及次多风向以N-NE和SE为主,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但在春、秋过渡季节,主导风向不是非常突出。,30,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及优化,模拟实例:,某大型公建风环境分析模型,夏季、冬季、过渡季主导风向工况风速矢量图及云图,31,热岛效应模拟分析及优化,项目地域特点: 项目位于主港区墟沟西泊位区69号泊位西侧与海滨大道之间港湾内,总规划用地面积74873,其中水域面积19278,项目绿地率15%。项目自身的植被绿化及水体的冷却效应已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热岛效应。,模拟优化分析: 采用CFD软件对项目进行建模分析,分析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分布云图,在热岛强度较大的部

13、位进行重点优化,如进行透水地面铺装、局部点缀绿化、屋顶绿化、高反射率的浅色涂料应用等,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在美化环境的同时缓解热岛效应(低于1.5),调节微气候。,透水地面铺装,屋顶绿化,32,热岛效应模拟分析及优化,模拟实例:,某大型公建热岛分析网格图,CFD计算的收敛曲线,各工况1.5m处温度云图,33,室外场地声环境模拟分析及优化,推荐技术措施: (1)做环评的同时进行场地周边的噪声现状监测; (2)存在超标情况时,采取相应降噪措施,如采取隔声屏障、吸声材料、绿化带等衰减噪声。,项目地域特点: 项目临海,室外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海运交通噪声、停车场噪声、人员嘈杂声、设备运转噪声等。 项目声环境

14、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的4a规定。, 绿色建材降噪点,34,室外场地声环境模拟分析及优化,35,规划设计要点: 1)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2)采用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植物群落,且每100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 3)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或镂空率40%的植草砖,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阳,使室外的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5% 。 4)考虑实施屋顶绿化,在美化环境的同时,有效环境规划区热岛效应。,室外绿地系统规划设计,36,主要内容,室内环境设计与优化,4,37,自

15、然采光技术,项目特点:存在进深较大的空间,室内采光不均 解决措施:中庭天窗采光技术 实施途径:玻璃采光顶,进深大的建筑采取侧窗采光方式不能满足房间深处的采光要求,宜在屋顶开设天窗采光。由于天窗安装位置和数量不受墙面限制,因此能在工作面上形成较高而均匀的照度,并且不易形成直接眩光。,扭壳组成的天窗,扁壳组成的天窗,薄壳组成的天窗,锯齿形天窗,台阶形天窗,树状玻璃顶,38,自然采光技术,项目特点:存在进深较大的空间,室内采光不均 解决措施:中庭天窗采光技术 实施途径:玻璃采光顶,进深大的建筑采取侧窗采光方式不能满足房间深处的采光要求,宜在屋顶开设天窗采光。由于天窗安装位置和数量不受墙面限制,因此能

16、在工作面上形成较高而均匀的照度,并且不易形成直接眩光。,39,自然采光技术,项目特点:存在地下无窗空间,或存在进深较大,无中庭区域 解决措施:光导管技术 实施途径:天然光导光管系统(主要包括收集器、传送系统、照明末端),目前在国内外应用的主要有四种系统: 一、镜面反光和传光的阳光采光系统; 二、镜面采光、反光和导光管传光的阳光系统; 三、平面镜和棱镜组合的阳光系统; 四、棱镜面采光和光导纤维传光的阳光系统; 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地下空间面积大,覆土层较厚,建议采用反射式导光管系统。,导光管安装示意,通过利用天然导光技术,可以将天然光引入地下或无窗建筑,并通过与人工照明的有机结合将不仅可以大大节省空间用电,降低运营费用还可以提高地下空间的光环境质量。,40,自然采光技术,光导管布置原则,(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