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ppt第二章运动系统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973971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5.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解剖ppt第二章运动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人体解剖ppt第二章运动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人体解剖ppt第二章运动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人体解剖ppt第二章运动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人体解剖ppt第二章运动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ppt第二章运动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ppt第二章运动系统(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运动系统,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运动系统。作用:运动、支持、保护。,人体骨骼的前面观和后面观,第一节 骨 骼,成人骨共有206块, 约占体重的20%。 一、骨 (一)骨的形态分类 长骨 短骨 扁骨 不规则骨,(二)骨的构造,骨松质,骨密质,骨髓,骨膜,(三)骨的化学成分,(四)骨的发生和生长 骨由幼稚的结缔组织发育而成。其发生方式有两种: 膜内成骨 软骨内成骨。,图示:膜内成骨,骨内成骨过程 中排为上排中段的横切面,小点示透明软骨,黑色 示钙化软骨基质,斜线示骨组织,长骨发生与生长 (1)(7)示软骨内成骨及长骨生长 (8)示软骨被骨取代过程,骨干骨密质形成和外形变化及骨骺发育示意图,

2、二、骨连接 骨与骨之间连接的结构称骨连接。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类。 直接连接是由相邻的骨之间借致密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直接连接。特点是活动幅度小或不能活动。 间接连接又称关节。由相邻的骨之间借结缔组织构成的囊相连。相对的骨面之间有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溶液。特点是活动幅度较大。,(一)关节的基本结构,2、关节囊 由致密结缔组织膜构成的囊。 纤维膜: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滑膜:由薄而柔润的疏松结缔组织膜构成,衬贴于纤维膜的内面, 包被着关节内除关节软骨、关节唇和关节盘以外的所有结构。,(二)关节的辅助结构,(三)关节的类型和运动,三、全身骨的分布概况与特征 全身206

3、块骨按其所在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四肢骨骼。 1、颅骨 29 2、躯干骨 51 3、四肢骨 126,(一)颅骨的特征 颅骨共有29块,除3对听小骨构成的听骨链外,由骨连接相连成颅。,颅分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骨共8块,筛骨,1、脑颅,面颅骨共15块,鼻骨,泪骨,颧骨,上颌骨,下颌骨,犁骨,2、面颅,颅底内面,筛板 筛孔,垂体窝,视神 经管,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枕骨 大孔,舌下神经管,颈静 脉孔,颅底外面,骨腭,颧弓,下颌窝,关节结节,茎乳孔,颈动脉 管外口,颈静 脉窝,(二)躯干骨的特征 躯干骨包括椎骨、肋骨、胸骨,借骨连接组成脊柱和胸廓。 1、脊柱 2、胸廓,椎骨,数目:

4、成人26块,幼儿34块 分部: 颈椎 胸椎 腰椎 骶骨 尾骨 一般形态 各部特征,椎骨一般形态,椎体 椎弓 突起,棘突 横突 上关节突 下关节突,各部椎骨特征,颈椎 胸椎 腰椎,横突孔,肋凹,棘突,骶骨和尾骨,岬,骶管 裂孔,骶角,胸骨,胸骨柄 胸骨体 剑突,胸骨角,颈静脉切迹,肋,肋和胸椎的连结胸肋关节,肋椎关节,胸廓的整体观,组成:胸肋关节、浮肋 形态:上口、下口、胸骨下角、肋间隙、胸腔 运动,胸骨和肋的连结,胸肋关节,四肢骨,上肢带骨 自由上肢骨,下肢带骨 自由下肢骨,上肢带骨,锁骨 肩胛骨,自由上肢骨1,桡骨,尺骨,桡骨,肱骨,自由上肢骨2,手骨 腕骨 掌骨 指骨,下肢带骨髋骨,自由下

5、肢骨1,股骨 髌骨 腓骨 胫骨,足 骨,自由下肢骨2,骨盆,组成:骶、尾骨及左右髋骨; 分部: 骨盆的性别差,大骨盆 小骨盆,足弓,纵弓,第二节 骨 骼 肌,一、骨骼肌的一般形态与作用 运动系统的肌肉一般都是骨骼肌,附于骨骼,受意识支配,故又称随意肌。 (一)肌的形态和分类 (二)肌的构造 (三)肌的起止和作用 (四)肌的配布,肌的形态和构造,形态: 长肌 短肌 阔肌 轮匝肌 构造: 肌腹 肌腱,(三)肌的起止和作用 肌至少跨过一个关节,肌肉收缩时牵动它所附着的骨产生运动。一般把肌附着在相对固定骨上的点叫起点,附着在相对活动骨上的点叫止点。起点多在身体的近侧,而止点在远侧。 (四)肌的配布 大

6、多数肌都成群分布在关节的周围。其配布形式取决于关节的运动。一般屈肌位于关节的前方,伸肌位于关节后方,内收肌位于关节的内侧,外展肌位于关节的外侧。,二、全身骨骼肌的分布概况,躯干肌,背肌 斜方肌 背阔肌 竖脊肌 胸肌 胸上肢肌:胸大肌 胸固有肌:肋间肌 膈 腹肌,背肌,斜方肌 背阔肌 竖脊肌,胸腰筋膜,胸腰筋膜,胸大肌,肋间肌,与膈肌配合,参与呼吸运动,三者共称为呼吸肌。,膈,位置 作用 三个裂孔,主动脉裂孔 食管裂孔 腔静脉孔,三个裂孔,腹肌,前外侧群 后群 腹直肌鞘 白线 腹筋膜 腹股沟管,腹直肌 腹外斜肌 腹股沟韧带 腹内斜肌 腹横肌,前外侧群,腹直肌鞘,腹股沟管,男性:精索 女性:子宫圆

7、韧带,头颈肌,头肌 咀嚼肌 表情肌 颈肌 胸锁乳突肌,面肌 枕额肌 眼轮匝肌 颊肌 口轮匝肌 咀嚼肌 咬肌 颞肌 翼内肌 翼外肌,头肌,颞肌,翼外肌 翼内肌,单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屈,脸转向对侧;双侧收缩使头后仰;,胸锁乳突肌,上肢肌,肩肌 臂肌 前臂肌 手肌,三角肌 外展肩关节 冈上肌 冈下肌 旋外肩关节 小圆肌 大圆肌 内收旋内 肩胛下肌,肩肌,臂肌,肱二头肌(前群)屈肘、屈肩。 肱三头肌(后群)伸肘、伸肩。,前臂肌,前群:屈肘,屈腕,屈指,使前臂旋前。 后群:伸肘,伸腕,伸指,使前臂旋后。,手肌,外侧群(鱼际):运动拇指。 内侧群(小鱼际):运动小指。 中间群: 蚓状肌: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

8、节。 骨间肌:掌侧肌收,背侧肌展。,下肢肌,髋肌 大腿肌 前群 后群 内侧群 小腿肌 前群 外侧群 后群 足肌,前群: 后群:,髋肌,髂腰肌(髂肌和腰大肌)-使髋关节前屈和旋外; 臀小肌和臀中肌:外展髋关节; 梨状肌:使大腿旋外,将坐骨大孔分为梨状肌上、下孔; 臀大肌:伸髋,使髋旋外;外上象限为肌肉注射部位。,前群,缝匠肌 股四头肌,屈髋,屈膝。 伸膝,屈髋。,后群,股二头肌 半腱肌 半膜肌,三者的共同作用:伸髋,屈膝。,内侧群,共5块肌, 使大腿内收,又叫内收肌群。,前群、外侧群,前群 胫骨前肌:伸踝关节,使足内翻; 拇长伸肌:伸踝关节,伸拇趾; 趾长伸肌:伸踝关节,伸25趾。 外侧群 腓骨

9、长肌、腓骨短肌:外翻足。,后群,浅层 深层,趾长屈肌:屈踝关节,屈25趾; 胫骨后肌:屈踝关节,使足内翻; 拇长屈肌:屈踝关节,屈拇趾。,小腿三头肌(内、外侧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屈踝关节(跖屈),屈膝关节;,三、肌肉收缩的能量代谢 骨骼肌收缩所需能量全部来源于ATP的分解释放,1/3用于作功,2/3转化为热能。若肌纤维从血液中摄取营养成分或线粒体中产生ATP的速度来不及补充ATP的消耗时,启动肌纤维中存贮的磷酸肌酸供能。,能量来源:ATP分解为ADP释放能量,ADP再磷酸化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以下途径: 1.磷酸肌酸途径 2.糖原分解途径:糖原酶解生成丙酮酸和乳酸,释放能量,合成ATP或CP贮能

10、;生理意义:糖酵解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糖酵解生成ATP的速度是食物有氧氧化的2.5倍,但代谢产物的堆积使其最多只能维持肌肉收缩1min。 3.氧化代谢途径:氧化分解细胞内营养物质释放能量合成ATP,肌肉收缩95%能量来源于此;肌肉活动2-4小时,一半能量由糖原氧化分解提供,更长时间主要由脂肪供能。,肌肉收缩的疲劳 由于持久的活动而引起肌肉工作能力逐渐减弱甚至停顿的现象,称为疲劳。 疲劳的原因很多,离体肌肉的疲劳可能是由于代谢原料,如肌糖原和磷酸化合物的消耗或代谢产物的堆积所造成的,此种疲劳称为收缩性疲劳;也可能是由于神经肌肉接点的疲劳,称为传递性疲劳;在完整的机体内,骨骼肌受中枢神经系统支配,疲劳首先发生在中枢的,称为中枢性疲劳。,肌肉疲劳的因素主要和肌肉内部化学架构的改变有关,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肌肉内乳酸的聚积。 酸碱浓度的改变。 神经细胞内钾离子的减少。 神经脉冲的传导速度变慢。 细胞内ATP能量的减少。 糖原储量降低。 肌球蛋白和钙离子的结合变慢。 连接桥的滑动循环变慢。 有时肌浆膜受到破坏。,适宜的收缩节律和负荷,可以使疲劳延缓发生。合理的休息可以消除疲劳,恢复工作能力。经常进行劳动和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肌肉的耐劳性,从而培养持久工作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