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微型计算机概论讲解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970405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微型计算机概论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1章微型计算机概论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1章微型计算机概论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1章微型计算机概论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1章微型计算机概论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微型计算机概论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微型计算机概论讲解(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机原理及应用,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及自动化学院,第六章 可编程并/串行接口芯片,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构成,第二章 8086微处理器,第三章 8086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章 内存储器及接口的基本技术,第五章 输入输出基本技术,第七章 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目 录,第九章 计算机系统中的支持芯片,任课教师:黄丽雯 手机:13996320859 Email:cqhlw 课程信息发布及答疑:1) 精品课程网站 2) 网络教学平台 课程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 (考勤+平时作业+课程测试) 2)期末测试,任务:从应用角度出发,掌握微机组成原理、工作过程,软硬件设计方法, 学会设计和分析微机应用系

2、统的方法。,特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程技术课程,对培养开发PC机软件、硬件的实际 动手能力起着极大的作用。,内容: 一、原理: 1 掌握各类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以及运算 理解微处理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而了解微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理解常用接口芯片的工作原理 二、软件 1. 掌握8086CPU指令系统、伪指令 能完成常用问题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掌握ROM BIOS中断功能调用和DOS系统功能调用 I/O常用控制方式的程序设计方法 三、硬件 掌握微机中存储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理解微机系统中常用的输入/输出控制方式 掌握采用常用接口芯片的硬件系统设计与分析,参考资料 1孙德文等编著,微型计算机

3、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2潘名莲等编著,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电子科技大学 出版社 3周明德等编著,微机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 4. 周明德等编著,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与习题集 人民邮电大学出版社 教学计划 各单元教学内容目标及重点、难点,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构成 1.1 微型计算机系统相关概念 1.1.1 传统定义 1.1.2 微型计算机硬件主机和外设 1.2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总线结构 1.2.1 微处理器的典型结构 1.2.2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1.2.3 三类总线构成的微型计算机系统,教学内容(2学时) 微型计算机概述 介绍本课程的目的、具体内容、特点、要求及作用 微机发展

4、概述 微机发展历史、分类, 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微机的发展趋势 微机工作过程 微处理器,微计算机,微机系统的概念及关系; 微型计算机结构及工作过程分析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法 原码 反码 补码 BCD码 ASCII码 二进制数等 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本课程有一个基本了解,尤其对微型计算机的概念及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建立起微机系统的概念掌握微机系统的总线结构形式及微机内部内部信息传输过程 教学重点及难点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特点;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法,一、传统定义,运算器 控制器 寄存器组,内存储器 总线 输入输出输出 接口电路,外部设备 软件,微处理器(p),微型计算机(c),微型计算机系

5、统(cs),图1-1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1 微型计算机系统相关概念,1、名词解释 微处理器(Micro Processor ):利用微电子技术将 包括运算器、控制器的中央处理器的复杂电路集成 在一片大规模集成电路(LSI)芯片上,我们把这种 微缩的CPU称为p。 微计算机( Micro Computer):以微处理器为核心, 配上LSI的RAM、ROM、I/O接口的微型化的计算机 装置。 微型计算机系统( Micro Computer System):在微计 算机的配置上加上外围I/O设备和软件所构成的系统。 2、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结构特点: 1。软件硬件化。 2。采用总线结构,1. 计

6、算机的发展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称为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称为晶体管计算机,其主要逻辑元件采用的是晶体管。 第三代计算机的内存储器采用了半导体存储器,可靠性和存取速度有了明显的改善。 第四代计算机以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标志。 关于第五代计算机人们正在进行着多方面的探索。,微处理器的发展概况,2、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第一阶段(19711973):典型的微型机以Intel 4004和Intel 4040为基础。微处理器和存储器采用PMOS工艺,工作速度很慢。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不完整;存储器的容量很小,只有几百字节;没有操作系统,只有汇编语言。主要用于工业仪表、过程控制或计算器中。,第二

7、阶段(19731977):以8位微处理器为基础,典型的微处理器有Intel 8080/8085、Zilog公司的Z80及Motorola公司的MC6800。微处理器采用高密度 N-MOS工艺,具有较完整的指令系统和较强的功能。存储器容量达64KB,配有荧光屏显示器、键盘、软盘驱动器等设备,构成了独立的台式计算机。配有简单的操作系统(如CP/M)和高级语言。,第三阶段(19781981):以16位和准32位微处理器为基础,如Intel公司的8086、Motorola的MC68000和Zilog的Z8000。微处理器采用短沟道高性能H-MOS工艺。在体系结构方面吸纳了传统小型机甚至大型机的设计思想

8、,如虚拟存储和存储保护。,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80年代初,IBM公司推出开放式的IBM PC,这是微型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IBM PC采用Intel 80x86(当时为8086/8088、80286、80386)微处理器和Microsoft公司的MS DOS操作系统并公布了IBM PC的总线设计。,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技术的问世使微型机的体系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 1995.11 Intel Pentium Pro 封装了L2 Cache 1997.1 Pentium With MMX 1997.5 Pentium II 1999.3

9、Pentium III,微型计算机的分类 按组装形式和系统规模划分: 1、单片机(微控制器、嵌入式计算机)集成在一块芯片中 Intel MCS-51、MCS-96等 2、单板机 安装在一块印制板上 TP-801、TP-86 3、个人计算机 IBM-PC系列机,二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主机和外围设备,微机系统各部件经集成技术整合,功能和组成有较大改变 1. Cache和虚拟存储器概念的引入,形成存储器的体系结构; 2. CPU功能部件扩展: FPU(FloatingPoint Unit 浮点处理器) 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 MMU(Memory Management Unit 存储管理部件)

10、MMX(Multi Media eXtension 多媒体扩展) 3. 各种新总线、芯片组和新I/O接口技术出现及发展,一、微处理器的典型结构,图1-4a 微处理器的典型结构,1.2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总线结构,微处理器,程序计数器 PC,指令寄存器 IR,处理器状态字PSW,堆栈指示器 SP,指令译码器 ID,I/O 控制逻辑,工作寄存器,地址寄存器,数据寄存器,ALU,控制器,图1-4b 微处理器的功能模块,微处理器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三大部分,一般被集 成在一个大规模集成芯片上,如8088、80x86等等,它是计算机的核 心部件,具有计算、控制、数据传送、指令译码及执行等重要功能,

11、 它直接决定了计算机的主要性能. ALU 运算器的核心部件是算逻单元ALU,所有的算术运算, 逻辑运算和移位操作都是由ALU完成的. 控制器 CPU的指挥机关,完成指令的读入、寄存、译码和执行。 程序计数器 PC 用于保存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 指令寄存器 IR 保存从存储器中读入的当前要执行的指令。 指令译码器 ID 对指令寄存器 IR中保存的指令进行译码分析。 堆栈指示器 SP 对堆栈进行操作时提供地址。 处理器状态字PSW 暂存处理器当前的状态。, 工作寄存器组 暂存寻址和计算过程的信息. 地址寄存器 地址寄存器用于操作数的寻址。 数据寄存器 数据寄存器用来暂存操作数和中间运算结果。

12、 I/O控制逻辑 包括CPU中输入/输出操作有关的逻辑,其作 用是处理输入/输出的操作。,二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数据信息、控制信息在计算机各部件之间流动,图 1-5 典型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结构框图,1.存储器 用于存放程序代码及有关数据.,图1-2a 内存储器的结构,02,00100110,例:(02h)00100110B,存储器由若干存储单元、地址译码器及相应的控制电路组成。 存储单元的内容:存储器由若干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可存放 8 位二进制信息 (通常也用两位十六进制数表示),这就是它们的内容。 存储单元的地址:为区分不同的单元,对这些单元分别编了号,这些编号即它 们的地址。 存储器的

13、读写操作:存储器中的不同存储单元,是由地址总线上送来的地址, 经过存储器中的地址译码器译码,选中该单元,然后根据 控制总线上的控制命令,进行相应的读些操作 2.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由于外部设备如键盘、显示器、软盘、硬盘、打印机等,在数据格式、运行速度等方面与 CPU 不匹配,故在连接时,需通过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使外部设备与之相连。 3.总线 总线是微型计算机中模块到模块之间传输信息的通道,是各种公共信息 线的集合,采用总线结构便于部件和设备的扩充。,三 用三类总线构成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对微机而言,总线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片内总线这种总线是微处理器的内总线,在微处理器内用来连接ALU、CU和 寄存

14、器组等逻辑功能单元。这种总线没有具体标准,由芯片生产厂 家自己确定。 片间总线微处理器、存储器芯片、I/O接口芯片等之间的连接总线。片间总 线通常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内总线 内总线是微型计算机系统内连接各插件板的总线。 内总线有不同的总线标准,如 S-100总线(IEEE-696标),STD总线 , IBM-PC(ISA、ESA、VSA、PCI)总线标准等,采用不同总线 标准的功能板无法连接在 一起。 外总线 用于微型计算机系统之间或者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通 信。外总线技术已经很成熟,各种应用要求皆有标准可遵循。 如并行总线IEEE-488标准,串行总线RS-232标准等

15、。, 片间总线可分为地址、控制、数据总线: 地址总线:用于传送 CPU 要访问的存储单元的地址或 I/O 端口 地址, 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了 CPU 可以直接寻址的 地址范围。 控制总线:用来传送控制信号。 数据总线:用于 CPU 与存储器、 CPU 与外设之间传送信息。,四类总线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1-6 微型计算机的总线结构, 片间总线可分为地址、控制、数据总线: 地址总线:用于传送 CPU 要访问的存储单元的地址或 I/O 端口 地址, 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了 CPU 可以直接寻址的 地址范围。 控制总线:用来传送控制信号。 数据总线:用于 CPU 与存储器、 CPU 与外设之间传送信息。,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与运算(复习) 数据分类 数值数据、字符数据 数据表示 字符数据的表示:ASCII码、汉字内码 数值数据的表示: 1)原码、反码、补码 2)BCD码,数的表示可采用原码,反码,补码等。在计算机中,数的表示为2进制补码形式。 原码:用最高位表示符号位,0正1负。其余位表示数的绝对值。 如56的原码表示为:,00111000,-56的原码表示为:,10111000,反码:用最高位表示符号位,0正1负。正数的反码与其原码相同,而负数的反码为其原码取反(除符号位)。 如56的反码表示为:,00111000,-56的反码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