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讲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940554 上传时间:2019-10-17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7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10讲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第9、10讲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第9、10讲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第9、10讲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第9、10讲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10讲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10讲 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第二节 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 第三节 环境统计方法 第四节 环境与社会经济预测方法 第五节 环境审计方法 第六节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环境规划与管理中的综合分析方法,第一节 环境现状调查 与评价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和了解某区域环境现状,发现和识别主要环境问题,从而确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为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制订和实施创造条件。 环境现状调查要从信息情报的收集和分析入手,针对列出的调查清单逐项调查,发现问题并逐步深入,可以包括必要的现场监测、勘察以及征询专家意见等。环境评价包括自然环境评价、经济和社会评价、污染评价。,一

2、、环境现状调查内容,1、环境特征调查 (1)自然环境特征: 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地形地貌、土壤、特殊价值地区及生态环境(特别是生态敏感区或生态脆弱区)等。,1、环境特征调查,(2)社会环境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区域相关的经济现状 a.生产布局现状分析。生产布局是人类生产活动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它对区域环境产生直接和显著的影响。 b.生产力发展水平现状分析。生产力直接反映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则反映了人们征服、改造、控制和适应环境的能力。,1、环境特征调查,区域内相关的社会因素 a.社会人口状况分析。人通过生产和消费活动同环境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

3、系,它是和区域内的人口总数、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人口结构、年龄分布、城乡人口分布和行业人口分布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b.社会意识状况分析,规划区内人们的思想、道德、哲学、美学、文艺、宗教和风俗等社会意识形态,特别是当地人们的环境意识等方面的情况,并分析这些社会意识对区域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c.还包括社会制度和体制、体育等社会概况,并分析对区域环境所产生的影响。,1、环境特征调查,(3)环境污染因素调查 突出重大工业污染源调查和污染源综合调查。根据污染类型,进行单项调查,按污染物排放总量排队,由此确定评价区内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污染调查还应酌情包括乡镇企业污染评价和生活及面源污染分析等。污

4、染调查还应考察观存环境设施运行情况、已有环境工程的技术和效益,作为新规划工程项目的设计依据和参考。,2、生态调查,环境自净能力 土地开发利用情况 气象条件 绿地覆盖率 人口密度 经济密度 建设密度 能耗密度调查等。,3、污染源调查,工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 交通运输污染源 噪声污染源 放射性 电磁辐射污染源调查等。,4、环境质量调查 环境保护部门及工厂企业历年的环境质量报告和环境监测资料 5、环保措施效果调查 环保设施运行率、达标率和环保措施削减污染物效果以及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评价 6、环境管理现状调查 包括环境管理机构、环境保护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环境政策法规实施和环境监督实施情况等

5、。,二、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1. 收集资料法 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环境现状调查时,应首先通过此方法获得现有的各种有关资料,但此方法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能完全符合要求,需要其它方法补充。,二、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2. 现场调查法 可以针对使用者的需要,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以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这种方法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有时还可能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二、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3. 遥感的方法 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如一些大面积的森林、草原、荒漠、海洋等。此方法不十

6、分准确,不宜用于微观环境状况的调查,一般只用于辅助性调查。在环境现状调查中,使用此方法时,绝大多数情况不使用直接飞行拍摄的办法,只判读和分析已有的航空或卫星相片。,长白山遥感图片,三、环境评价,在环境规划中,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以及环境质量等三个方面。 评价是对被评价对象的优劣、好坏作定量或定性的描述,一般以定量描述为主。,1. 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1)自然环境评价 通过自然、社会、经济背景分析及社会、经济与环境的相关分析,确定当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确定环境区划和评估环境的承载能力。,三、环境评价,(2)社会经济评价,三、环境评价,三、环境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是

7、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其目的是正确认识规划区的环境质量现状、环境质量的地区差异和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环境质量评价突出超标问题,以明确环境污染的时空界域为主要环节,指出主要环境问题的原因和潜在的环境隐患等。,(3)环境质量评价,(4)污染源评价,突出重大工业污染源评价和污染源综合评价。根据污染类型,进行单项评价,按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排序,确定评价区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污染评价还应酌情包括乡镇企业污染评价和生活及面源污染分析等。,三、环境评价,2. 环境评价的主要方法,(1)自然环境评价方法 类比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定性和半定量的方法,一般有生态环境整体类比、生态因子类比、生态环境问

8、题类比等; 列表清单法:将各种生态环境因子分别列在同一表格的行与列里,逐点进行分析并以正负号、数字或其他符号表示起性质、强度等; 生态图法:即图形迭置法,是把两个以上的生态环境信息迭合在一张图上,构成复合图,用以表示生态环境变化的方向和程度;,三、环境评价,2. 环境评价的主要方法,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用的最多,必须建立表征生态环境因子特性的指标体系和确定评价标准,赋予各因子权重,然后建立评价函数曲线,得出综合评价指数值。例如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内梅罗指数、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格林大气指数、上海大气质量指数等; 景观生态学方法:通过空间结构分析和功能与稳定性分析评价生态环境质

9、量状况; 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法:常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又称多层次权重分析决策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2. 环境评价的主要方法,生物生产力评价法:用三个基本生物学参数-生物生长量、生物量和物种量来表示,可评价生态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 其他评价方法:还有多因子数量分析法、回归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等。 生态环境评价方法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新的方法还在不断出现,但不管采取什么方法,其可靠性最终取决于对生态环境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获取可靠的资料数据,仔细分析生态环境的特点、本质和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评价成功的关键。,2. 环境评价的主要方法,(2)社会经济评

10、价方法 社会经济评价的关键是选择评价的标准和指标化的方法。 由于社会经济问题比较复杂,不易形成统一的看法,目前尚无统一评价标准,一般是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者所选择的总的战略目标,结合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来确定。,2. 环境评价的主要方法,(3)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环境质量评价分为单环境要素评价、单要素综合评价和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评价的方法很多,这里重点介绍指数评价方法。某污染物在环境中监测值与标准值的比值,称为该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指数,该表示污染物的超过环境质量标准的倍数。,2. 环境评价的主要方法,(4)污染源评价方法 在确定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评价中多选用排放量和毒性这两个指标作为评价主要污

11、染物的指标。 在多种污染物比较分析中,在数学上可采用标准化法,将不同种类、不同量纲的一组值进行标准化,使之可相互比较,主要方法有排毒指数法、环境污染能力潜在指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等,这里主要介绍等标污染负荷法,第二节 环境目标和指标体系,一、环境目标 1. 概念 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与管理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环境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和社会上满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环境目标对人类活动的指导作用。环境目标应具有一般发展目标的共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协调,并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和先进性。,2. 类型,3

12、. 确定环境目标的原则 确定环境目标必须以规划区环境特征、性质和功能为基础,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依据,满足人们生存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现有技术经济条件,并可以时空分解和量化。 4. 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和预测,确定出环境目标后,还要对目标进行可达性分析,并及时反馈回来对目标进行修改完善,以使目标准确可行。 通常包括环境保护投资分析、技术力量分析、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和其它分析等。,健康长江指标体系出台,早期的河流健康评价主要采取指示物种法,但这种方法不足以反映河流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特别是不能反映人水之间的互动关系,更为科学的方法是采取指标体系法。根据健康长江评价目

13、标和实际需要,提出了由总目标层、系统层、状态层和要素层级构成的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健康长江指标体系出台,总目标层是指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系统层是指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系统、防洪安全保障系统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系统。状态层是指在系统层下设置水土资源与水环境状况、河流完整性与稳定性、水生物多样性、蓄泄能力、服务能力5个状态层。要素层是指采用可以获得的定量指标或定性指标反映长江的健康状况,定量指标有河道生态需水量满足程度、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水土流失比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率、湿地保留率、优良河势保持率、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防洪工程措施完善率、防洪非工程措施完善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万元GDP用水

14、、饮水安全保证率、城镇供水保证率、灌溉保证率、水能资源利用率、通航水深保证率等16个,定性指标有珍稀水生动物存活状况、水系连通性2个。,健康长江指标体系出台,根据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可以定量指标直接给出标准值或标准值范围,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大于80(饮用水源区大于95),湿地保留率20左右,水资源利用率30左右,水能资源利用率60左右等;对难以准确定量表达的指标,可以进行定性描述,如水系连通性可描述好、较好、较差。,二、环境规划与管理指标和类型,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指标体系是指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需的数据指标总体,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

15、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环境规划与管理类型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指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污染治理水平和效益指标、排污费征收和使用情况指标以及其它相关指标 。,二、环境规划与管理指标和类型,1、环境质量指标 表征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和生活环境(如安静)的质量状况,一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基本衡量尺度。,2、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单位产品排污量:它反映经济和环境管理的综合水平; 区域污染负荷:它反映了区域污染负荷的平均水平、环境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该区域的污染程度; 污染物排放削减率或递增率:它是某污染物在规划期前后值的相对变化; 物料耗用指数:它反映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和潜在污染能力。,二、环境规划与管理指标和类型,3、环境污染治理水平和效益指标 处理率:它是已处理的废水、废气量占需要处理的废水、废气量的百分比; 达标率:它是达到排放标准的废水、废气量占需要处理的废水、废气量的百分比; 综合利用率:它是综合利用的废物量占排放废物的百分比; 竣工率:它是规划期内已竣工投产的污染治理项目数占计划安排的污染治理项目总数的百分比; “三同时”执行率:已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的新建、扩建、改建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数占应执行“三同时”规定的项目总数的百分比。,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