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效能感对幸福感的影响 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693310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职业效能感对幸福感的影响 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校教师职业效能感对幸福感的影响 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校教师职业效能感对幸福感的影响 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校教师职业效能感对幸福感的影响 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校教师职业效能感对幸福感的影响 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职业效能感对幸福感的影响 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职业效能感对幸福感的影响 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校教师职业效能感对幸福感的影响:职业倦怠的中介作用 *翟瑞 沈潘艳 顾倩 余麟 陈幼平摘要:目的 探讨职业效能感与幸福感的关系以及职业倦怠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方法 使用职业倦怠量表、职业效能感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507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高校教师职业效能感各因素的分值均高于理论平均分(均 p0.05),其余各因素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01)。由此可知对于高校教师而言,职业效能感最高为育人威信,其次为教学素养和知识素养,再次为科研素养,最后为稳定自尊。将职业效能感各个因素的分值与各因素理论平均分3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发现,育人威信、教学能力、科研素养、知识素养

2、、稳定自尊的分值均显著高于理论平均分(均 P0.001)。在507名被调查对象中,有335名(66.07%)教师职业倦怠的平均分为2-3分,属于存在一定程度职业倦怠的人群;有81名(15.98%)教师职业倦怠的平均分为3分以上,属于职业倦怠比较严重的人群。将职业倦怠各维度的平均分与理论平均分2进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三个维度的平均分均显著高于理论平均分(均 P0.001),其中情感枯竭最为严重,其次为低成就感,最后为去个性化。表1:职业倦怠、职业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的描述性统计表平均数 标准差 与理论平均分的 t检验低成就感 2.39 0.65 13.35*情感枯竭 2.59 0.61 21

3、.81*去个性化 2.28 0.63 9.88*职业倦怠 2.43 0.49 19.67*育人威信 4.11 0.74 33.94*教学能力 3.95 0.90 23.64*科研素养 3.59 0.72 18.27*知识素养 3.96 0.81 26.58*稳定自尊 3.33 1.00 7.49*职业效能感 3.74 0.48 34.84*主观幸福感 109.08 13.513.2职业倦怠、职业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关系及中介效应分析表2:职业倦怠、主观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职业倦怠 职业效能感职业效能感 -0.369*主观幸福感 -0.378* 0.231*从表2可以看出,职业倦怠、

4、职业效能感、主观幸福感三者两两之间相关显著。职业倦怠,职业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满足中介效应检验的前提条件。在此根据中介效应检验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分析 8,共分为三步。第一步,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职业效能感为预测变量,所得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231( P0.001),可解释因变量5.3的变异;第二步,以职业倦怠为因变量,职业效能感为预测变量,所得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69( P0.001),可解释因变量13.6的变异;第三步,职业效能感和职业倦怠同时进入回归方程,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力,可联合解释因变量15.2的变异。职业效能感和职业倦怠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

5、106和-0.338,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P0.05, P0.001)。职业效能感的回归系数由之前的0.231降低为0.106,表明对于高校教师而言,职业倦怠在职业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3.99(-0.338-0.369/0.23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见表3和图1。表3:职业倦怠的中介效应检验预测方程 R2 F B t第一步 职业效能感 幸福感 0.053 28.523* 0.231 5.341*第二步 职业效能感 职业倦怠 0.136 79.705* -0.369 -8.928*第三步 职业效能感+职业倦怠 幸福感 0.152 45.307* 0.1

6、06a 2.408 a *-0.338b -7.670 b *注: a 为职业效能感的回归系数和 t值, b 为自我和谐的回归系数和 t 值。下同。图1:职业倦怠的中介模型示意图4讨论0.106*-0.338 *-0.369*职业倦怠职业效能感 幸福感研究发现,高校教师职业效能感各个维度的分值均高于理论平均分,这表明相对而言,高校教师职业效能感还是比较高的。但是研究也同时发现,就职业效能感几个维度来说,除了稳定自尊外,科研素养的效能感值最低,这表明相对于育人威信,教学和知识方面的效能感而言,高校教师在科研方面的效能感相对较低。这一结果基本符合当前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对于很多高校教师来说,来自科

7、研方面的压力远远大于来自教学方面的压力,很多老师感觉教学得心应手,但科研却举步维艰 9-10。研究发现,有82.05的高校教师都存在职业倦怠,其中有15.98的教师存在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三个维度的平均分均高于理论平均分,其中情感枯竭最为严重。这些结果都表明,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这一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 11-12。仅就工作方面而言,高校教师不仅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还要完成更有繁重的科研任务;对于中青年教师来说,还要承受个人学历,职称提升等方面的压力。虽然高校的劳动付出多,劳动强度大,但收入待遇并不高,却承受着来自社会的高期望。这些都导致高校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相

8、关分析发现,职业效能感、职业倦怠、主观幸福感三者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职业倦怠与职业效能感之间、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职业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与其他研究的研究结果一致 13-14。中介效应分析表明,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在职业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也就是说,职业效能感并不直接对幸福感起作用,而是通过职业倦怠对幸福感产生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发现存在这样的教师,虽然他工作各个方面都非常出色,具有很强的职业效能感,但却倦怠严重,感到自己被工作挖空了,这样的教师其实幸福感并不强。因此,想要提高高校教师的幸福感,单单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效能感是远

9、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有效措施降低其职业效能感,只有双管齐下,才有可能真正提高高校教师的幸福感。参考文献:1Diener E . S ubjective well- being J .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84(3): 542-575.2宋爱芬. 高校教师的成就目标, 职业效能感和职业紧张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3师玉生, 安桂花, 张素. 小学教师心理契约与个人教学效能感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4 (1).4张萍, 葛明贵. 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分析J. 教学与管理, 2013 (4

10、): 22-24.5Maslach C, Jackson S E. 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81, 2(2): 99-113.6杜媛. 甘肃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研究D. 兰州大学, 2008.7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83868温忠麟, 侯杰泰.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 心理学报, 2004, 36:614-6209李宝斌, 许晓东. 高校教师评价中教学科研失衡的实证与反思J. 高等工程教

11、育研究, 2011 (2): 76-81.10曹如军. 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 问题与对策J. 教育发展研究, 2011 (1): 52-55.11崔向军, 马洋纳, 朱小茼.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19(5): 561-562.12石海梅, 杨文博, 于海琴. 高校教师工作特征, 组织公平感与支持感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J. 心理研究, 2013, 6(6):66-70.13王希华, 庞亮. 高校教师幸福感, 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J. 集美大学学报, 2011, 12(4): 19-22.14林贵东, 陈丽霞. 高校教师工作幸福感, 工作压力, 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2009, 30(1): 25-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