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寒假作业调研试卷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0692113 上传时间:2017-10-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调研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调研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调研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调研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调研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调研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寒假作业调研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省扬高中 2012 届高三语文调研试卷时间:150 分钟 满分 16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熨帖(y) 晕车(yn ) 粘贴(zhn) 隽秀( jn )B撒网(s ) 老妪(y ) 裨益(b ) 祈祷( q)C契合(q) 混沌(hn) 洗濯(zhu) 粗犷( gung)D伉俪(kng) 笑靥(y ) 熟稔(rn ) 辟谣(p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我默念了一下射击要领,下定决心, “砰”地打响第一枪,眼睛情不自禁地眨了两下,身体也随之一震。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应

2、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C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D他一直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大家诚挚的劝慰,使他消除了顾虑,他这才说出了难言之隐的苦衷。3、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A1977 年 12 月 10 日,中国积聚了 10 年之久的 570 万考生走进高考考场,这在历史上是规模空前的。B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C我国在 2010 年里再次出台了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政策、调控政策和财政政策,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3、D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4、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魔术” 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 50 个字。(6 分)魔术这种杂技节目以不易被观众察觉的敏捷手法和手段,使物体在观众眼前出现奇妙的变化,或出现或消失,真可谓变化莫测。这种表演常常借助物理、化学的原理或某种特殊的装置表演各种物体(动物或水火等)迅速增减隐现的变化,令观众目不暇接,产生奇幻莫测的神秘感觉,魔术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2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竹溪逸民传宋 濂竹溪逸民者,幼治经,长诵百家言,造文蔚茂,

4、喜驰骋,声闻烨烨,起荐绅间,意功名可以赤手致。忽抵掌于几,曰:“人生百岁,能几旦暮?所难遂者,适意尔。他尚何恤哉?”乃戴青霞冠,披白鹿裘,不复与尘世接。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当明月高照,水光潋滟,共月争清辉,逸民辄腰短箫,乘小舫,荡漾空明中,箫声挟秋气为豪,直入无际,婉转若龙鸣深泓,绝可听。箫已,逸民扣舷歌曰:“吹玉箫兮弄明月,明月照兮头成雪,头成雪兮将奈何!白沤起兮冲素波!”人见之,叹曰:“是诚世外人也。欲常见且不可得,况狎而近之乎!”性嗜菊,种之满园,顾视若孩婴。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日入不倦。人让其留物,怒曰:“举世无知我,知我惟此花尔,一息自怡,尚可谓滞于物耶?”复爱梅。梅朵绿萼微

5、吐,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且大言曰:“知我者惟菊,菊已谢我去,幸汝梅继之;汝梅脱又谢去,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白鹤山盖溪上诸峰云。逸民年五十,益恬泊无所系,间私谓其友曰:“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其友疑其诞。逸民曰:“樵于水,志岂在薪?渔于山,志岂在鱼?是无所利也。无所利,乐矣。子以予果滞于梅与菊耶?”君子以其语近道,有类于古隐者。史官曰:昔者李白与孔巢父等六人隐居徂徕山,世仰之以为不可狎近,因号为“竹溪六逸”。寥寥七百年后而逸民亦以竹溪自名,若出一辙,岂闻风而兴起欤?纵曰其地或殊,人之众独有异,高风绝尘,照映后先,其安有不同者欤?士之沉酣声利而弗返者,盍亦知所

6、自警欤!夫自范蔚宗著后汉书以隐逸登诸史传,历代取法而莫之废者,其意又岂无所激欤?(选自宋文宪公全集,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意功名可以赤手致 意:料想B人让其留物 让:责备C汝梅脱又谢去 脱:凋落D间私谓其友曰 间:有时6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竹溪逸民志趣高雅、不同流俗行为的一组是(3 分)造文蔚茂,喜驰骋 戴青霞冠,披白鹿裘所居近大溪,篁竹翛翛然生 腰短箫,乘小舫,荡漾空明中黄花一开,独引觞对酌 我当上白鹤山采五芝耳A B C D3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逸民从小研读儒家经典,长大后学习诸子百家。某天忽然顿悟,觉得人生

7、短暂,应该做最适合自己心意的事,自此不再接近俗世。B逸民视菊花、梅花为人生知己,对菊花、梅花的喜爱近乎痴狂,而时人并不真正理解他,甚至认为他沉溺于外物。C到了知天命之年,逸民对尘俗更加淡泊,认为没有功利色彩的人生是快乐的。君子认为他的观点近于道,和古代的隐士相似。D作者认为古代史学家之所以都把隐逸者写入史传,是因为士人沉迷于名利难以自拔,希望以此激励人们淡泊名利。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是诚世外人也。欲常见且不可得,况狎而近之乎!(4 分)赤脚踏雪中,若温,见辄凝视,移时目不瞬。(3 分)吾于世味愈孤矣,将渔于山樵于水矣。(3 分)三、古诗词鉴赏(10 分)9.阅读下面这

8、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望蓟门(唐)祖咏燕台一去客心惊, 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注:蓟门:即蓟门关,古时北京东面防卫门户之一,在今河北省境内。笳鼓:笳声、鼓声,借指军乐。从全诗看,“客心惊”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作答。(3 分)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 分)全诗紧扣“望”字展开,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 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金樽清酒斗十千,_ 。(李白行路难)耳得之而为声,_,_ ,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我腾跃而上

9、,_ , _ ,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陛下亦宜自谋,_ ,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4心事浩渺连广宇,_。(鲁迅无题)古之学者为己,_。(荀子劝学)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故乡的芦花李笙清在滩涂上看芦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那种骑着牛背走在湖堤上看一望无垠的芦花的感觉,至今仍然令人回味无穷。柳笛声中,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芦苇迎风招展,雪一样的芦花便如旗帜般潮涌浪卷;宁静中,仿佛有涛声隐约,忍不住牧牛进入那片芦苇花海,任由苇絮芦花轻拂脸颊,然后折一根长长的芦苇顶在头上,自己就俨然成了芦苇王子。 如今滩涂上的苇林稀了,那种飘雪的壮观

10、景象我是难以找到了,但是一蓬一蓬的芦苇依然顽强地生长在那些肥沃的滩涂上、河床边,它们惊人的生命力,来自于那深深下扎的芦根。 我常常将芦花看作是水乡的女人,她们是我的祖母和母亲,还有更多系着围裙下河下湖的女人。水乡的湖从来不曾干涸。每到涨潮时节,纵横交错的河床满了,水会漫过岸边的芦苇,一路流淌,直到扎进湖里。而到了枯水季节,湖水会经过一孔孔涵闸,给这些河道注入生命之水,也滋润着河道两边丛生的芦苇。 芦苇拔节的季节,正是麦地出苗的时候,这时候的水乡是清闲的,河边往往是最热闹的地方。男人们会光着膀子修理渔具,将那些终年漂在水上的船抬到岸上,晒干后,顶着日头,一遍遍地给船体上桐油。织网是女人的活计,树

11、阴下,那些穿花似的巧手忽上忽下,令人眼花缭乱。一级一级的石板台阶,一个一个的水埠头,女人的嬉闹声里,常常掺杂着汉子粗粗的嗓门,泥土一样朴实。间或有水鸟扑愣愣地从岸边的芦苇丛中飞出,引起一串更响亮的笑声。当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渐渐停息下来,女人们会就着河水洗发,会将清清的水面当作妆镜,欣赏一番自己的容颜,一朵红云会腾上脸来。 当湖风温暖地沿着苇荡穿行的日子,芦花开始出穗,男人们开始下湖忙活。这时候的女人也忙碌起来,她们像莲花一样开放在近湖和堰塘里,一个个小小的木桶,一根根细长的竹篙,让女人们融入到一片诗意之中。草帽下,那些淌着汗水的脸,总是笑意嫣然,挥手间,沾满菱角叶。在我的水乡,采菱一般是女人的专

12、利,说笑之间,她们的纤纤十指飞快地摘着水面上的菱角,熟练得就像在做纳鞋底一样的针线活,不一会儿。木桶就满了,女人们将木桶划到岸边,麻利地用筐篓装好,然后舀干木桶里的水,又轻盈地划进菱花丛中。一趟趟下来,岸边的菱角成了小山,女人的衣服开始湿透,会显出好看的曲线。偶尔有汉子心疼婆娘,也划着木桶采菱,他们笨拙的姿势往往引来女人的笑声,有时木桶翻了,男人和菱角一起滑落到水里,这时候,女人的笑声会更加恣意。 5芦苇长得更高的时候,芦花开始在风中怒放,秋风中,那银白如絮的芦花飘逸柔情。男人们开始频繁地出湖,而女人们的扁舟会像蜜蜂一样轻灵地穿行在荷叶林中。那些莲花凋谢的荷杆上,已挂满熟透的莲蓬。每当扁舟划过

13、,女人唇边的渔歌,夹杂着莲蓬与荷梗断裂的脆响,这时候的女人,就像迎风飘拂的芦花一样美丽动人。 和家乡众多的女人一样,母亲的那双勤劳的手,除了摘菱采莲和忙她那永远也做不完的针线活外,还会用芦苇编织很多东西。夕阳下,母亲坐在院子里。用锋利的篾刀将芦苇去皮,劈成篾条,编织成苇帘、苇席、苇篮和苇篓等用品,连圈养鸭子的篱笆和菜地的栅栏都是用一根根的芦苇夹成。有时候坐在小凳上,看着母亲那双灵巧的手上下翻飞,每每出神。等到我上中学时,一个外地商人在当地办起苇编厂,那些取之不尽的芦苇被水乡的女人编成果篮、笔筒等精关的工艺品,竟成了一项创收的渠道。再后来,镇上办起了造纸厂,芦苇被大量收购,水乡的芦苇面积开始减少

14、,那种芦花如海的景象不多见了。如今,祖母早已过世,母亲也已不再是当年的采莲女,但家乡的芦花仍然一年又一年地花开花谢,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让我再一次徜徉在芦苇花海,走进那种难得的宁静淡泊之中。 11试分析本文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4 分)12这篇散文第五段重点描写了水乡女子采菱角的情景,请分析这段文字的表达特色。(6 分)13. 文章结尾说 “家乡的芦花仍然一年又一年地花开花谢,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 (4 分)14. 从标题看,文章应着重写故乡的芦苇,实际上,文章更多地回忆了故乡的人和事。作者是如何将芦苇与

15、人事巧妙地联系起来的?(6 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7 题。绝顶聪明与额外愚蠢陈子展郑板桥有一句常常爱说的话:“难得糊涂。”我曾藏过他写的这四个字的横幅,对于他那种篆隶兼行的字,字里面所含的意义,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郑老先生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他要装糊涂,自然不免几分做作。但在一般仅有世俗之见的读书人看来,他有官不做,有财不发,有福不享,偏靠卖画卖字过活,老死江湖,又未免额外愚蠢了。偶然和周谷城先生论到当代人物,他以为绝顶聪明的人,同时额外愚蠢。话是好像矛盾,其实有大道理在。不过这个道理懂得的怕不见得十分多,就是懂得,未必有人会自己承认自己额外愚蠢。倒是自命绝顶聪明的人太多,每每把人家看做额外愚蠢,此所以人人自命6什么天才什么才子,个个被人骂做什么低能儿什么傻子什么笨伯等等也。老子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他还教训孔子道:“良贾深藏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他要孔圣人去掉一点骄气。孔子毕竟是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