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一线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7个人收入的分配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06910226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新一线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7个人收入的分配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7个人收入的分配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7个人收入的分配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7个人收入的分配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版新一线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7个人收入的分配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新一线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7个人收入的分配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新一线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7个人收入的分配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限时集训(七)个人收入的分配(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对亿万农民来说,这是一颗“定心丸”。农民承包集体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A按劳分配B按生产要素分配C按劳动要素分配 D按管理要素分配A农民承包集体土地,属于集体经济,故其收入属于按劳分配,A项正确。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这是由客观的经济条件决定的。这里的“客观条件”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我国经济成分中占主体地位我国社会主义初

2、级阶段多样化的经营方式A BC DC决定按劳分配的客观条件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故选C。3小张是某国企工程师,年工资收入60 000元,奖金12 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20 000元;其妻在一家私人企业工作,年收入50 000元;家有房出租,年收入40 000元。小张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A72 000元110 000元 B60 000元122 000元C122 000元60 000元 D72 000元60 000元A小张在国有企业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合在一起应为60 00012 0

3、0072 000元;小张所取得的个人专利转让收入、其妻在私营企业所获得的年收入、小张家的房屋出租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合在一起应为20 00050 00040 000110 000元,故本题选A。42018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 770元,同比增长7.9%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 142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79下降至2.77。材料告诉我们()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有了根本保障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步缩小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实现共享发展ABCDD由材料可知,城乡居民收入

4、提高,并且收入差距缩小,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共享发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正确;社会公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与题意无关;材料没有体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符合题意。5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实施这些举措的积极效应是()增加社会总供给,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释放消费潜力,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倒逼供给体系改革,形成经济增长与居民增收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A B C DD增加社会总供给,促进经济平稳运行与材料无关,故不符合题意

5、;材料强调的是从初次分配角度实现社会的公平,不是再分配,故错误;材料中的举措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总体消费水平,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同时总体消费水平提高,对商品的质量等会有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形成经济增长与居民增收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故正确。6有人说,收入分配的城乡差距、行业差距、职位差距三把“剪刀”,“剪掉”的是居民的幸福感,“剪出”的是不公平感。下列措施有利于改善这种状况的是()发挥收入分配对资源合理配置的拉动作用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增收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A B C DC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促进

6、收入分配公平的知识。说法错误,因为在市场经济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说法错误,因为盲目的增加货币供应量不仅解决不了收入差距问题,还会导致通货膨胀。72018年5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江苏省淮安市作为全省唯一的设区市被表彰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的市,在发展中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推出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这一激励政策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医务人员收入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A B C DC材料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无关,排除;说法错误,差别化收

7、入分配激励政策有利于促进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而不是再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正确。82018年,我国多地提出,要深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提高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金标准。这一决定有利于()完善分配政策,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居民收入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社会公平A B C DA提高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金标准,有利于完善分配政策,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社会公平,符合题意;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金属于社会保障分配,不属于初次分配,也不属于劳动所得

8、,与题意不符。92018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不少利好政策。绩效工资向一线医务人员倾斜,进一步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使1亿多人受益;拖欠农民工工资将被列入“黑名单”;失业保险金标准将上调。这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有利于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居民收入旨在通过初次分配,促进效率的提高旨在通过分配政策调整,促进社会公平A B C DD材料中一系列措施是保护劳动所得的体现,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体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与材料无关;材料举措并不完全是初次分配的体现,没有体现效率,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10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围绕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展开收入分

9、配制度改革。下列属于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是()效率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目标之一追求公平要把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把公平分配作为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A B C DC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知识。强调效率的重要性,没有涉及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故排除。说法错误,无论是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故排除。是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正确认识,故本题答案选C。11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与失业人员、带薪休假劳动者、医疗期员工等人员的收入紧密相联。截至4月25日,已有辽宁、新疆、江西、西藏、广西、上海、云南和山东8省份上调2018年最低工资标准。目前来

10、看,上海月最低工资已达2 420元,在各省市中最高。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增加低收入劳动者在再分配环节所获得的收入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充分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能增强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提高恩格尔系数A B C DB工资收入并不属于再分配环节所得的收入,不选;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确;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充分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正确;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并不会提高恩格尔系数,不选。122018年7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城乡居民医保年度重点工作进行统一部署,要求2019年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城乡居民医

11、保制度全面启动实施,巩固完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统筹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逐步扩大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量。推动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体现了再分配中的公平原则有利于构建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体现初次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A B C DA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体现了再分配中的公平原则,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中“初次分配”说法错误,城乡居民医保属于再分配。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经济政策方面会更加注重收入分配

12、问题、环境问题等,这些是从量到质的巨变,也是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要求。收入分配是不平衡产生的原因之一,未来将更加注重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的矛盾。结合材料,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收入分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解析:结合材料,根据主要矛盾的论述,结合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从发展生产、完善制度、初次分配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勤劳守法致富

13、,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互联网农业”下,土货变“网红”,不再烂在深山无人知;在“互联网物流”下,快递小哥送货效率显著提高;在“互联网金融”下,众筹模式的网络投资平台获利颇高,投资者也可从传统银行之外获得另一份收益;在“互联网人工智能”下,专业的细化催生了大量的高收入新兴岗位。有专家指出,我国正处在跨越中

14、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城乡之间、垄断行业与一般行业之间等收入差距较大,而“互联网”会改变这种居民收入分配格局,进而对我国经济产生深刻影响。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联系材料谈谈“互联网”是如何改变我国原有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并运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的知识,简要指出这一分配格局的改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解析:第一小问考查收入分配的有关知识,“互联网”激活了多种经济要素,可让更多群众获得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互联网”促进了低收入者增收,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缩小了收入差距,可推进形成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第二小问考查知识具体,属于意义类试题。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分析意义。意义类的解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语言组织要落脚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等句型。答案:(1)“互联网”激活了多种经济要素,可让更多群众获得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互联网”促进了低收入者增收,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缩小了收入差距,可推进形成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2)分配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纽带。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