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熟语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908380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5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确使用熟语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正确使用熟语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正确使用熟语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正确使用熟语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正确使用熟语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确使用熟语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使用熟语剖析(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编 语言文字应用,第一章 正确使用熟语,预热小练习,老师:“有口皆碑,怎么解释?”学生:“有口皆碑的意思就是说:凡是杯子,都有口,如茶杯、酒杯等。” 丈夫问妻子:“你已取得驾驶证,驾驶技术如何?”妻子回答:“我的驾驶技术已经一鸣惊人了!”丈夫:“想不到这么好!”妻子:“当我开车时,路人听见车鸣笛就纷纷躲避了。” 老师:“待人接物这个成语怎么解释?”学生:“就是待在家里,等待接受别人的礼物。”,以上人物因误用了“有口皆碑”“一鸣惊人”“待人接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造成了笑话,请解释这几个成语的正确意思。 _ _,答案: 有口皆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高尚的行为)人人称赞。

2、一鸣惊人:一声鸣叫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待人接物:指跟别人往来接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第 一 章,命题规律,真题再现,考点分解,规范演示,微写作,考点巩固练,考情考向探究篇,真题再现,1. (2014全国新课标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_的天职。 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B

3、.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 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熟语(主要是成语)的能力。所给的三个成语意思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每个成语所偏向的重点是有区别的。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句中“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很明显是从道义上来谈的,故应填“义不容辞”;句主要说的是“父亲们所承担的义务”,故应填“责无旁贷”;句主要强调的是“不推让”,应填“当仁不让”。,答案:C,1. (2013全国新课标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

4、一项是 ( ) A. 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B. 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C. 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小余心头郁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D. 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2. (2014全国新课标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_,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即使现有的产品畅销,也要_,抓紧技术储备与

5、新产品开发。 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_,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A. 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 未雨绸缪 B. 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 C. 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 防患未然 D. 未雨绸缪 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熟语(主要是成语)的能力。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微,指事物的苗头。渐,指事物的发展。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或预防。这三个成语的侧重点不同。句侧重于祸患的预防,句侧重于早做准备,句侧重于预防祸患的积累。,答案:B,3. (2013全国新课标卷I)下

6、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B. 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C. 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石火,让小余心头郁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起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D. 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解析:,A振振有词:贬义,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这与“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感情色彩不符。属褒贬误用。B浩如烟海:浩,广大;

7、烟海,茫茫大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用来形容中华典籍多,合适。C电光石火:闪电和燧石的火光。比喻事物转瞬即逝。这与要表达的“光明”的意思不符。属望文生义。D平分秋色:指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用于双方,与所表达的“几家”不符。属用错对象。,答案:B,4. (2012全国新课标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 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 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

8、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D. 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解析:,A芝兰玉树:指才德出众的优秀子弟。不能用于修饰人的外貌。B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使用正确。C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这里望文生义,误用为两人合力制伏惯偷,宜用“合力”。D从一而终:指女子只能从属一个丈夫,丈夫死了终身不得再嫁。这是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此处望文生义,宜用“始终如一”。,答案:B,命题规律,命题特点: 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俗语)、格言等。

9、高考重在“正确使用”能力的考查,但“正确使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的。 在选材等方面更加现代化和生活化,注重与社会现实的结合。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考查成语用的语句大多源自社会新闻热点,更多地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出地方特色,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时代性和针对性。 命题趋势: 新课标卷对熟语的考查往往有两种形式,一是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一是考查易错成语的辨析。设问形式一般为“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016年的高考会从这两种形式中选择一种进行考查。 新课标卷对熟语的考查,重点明确。一是熟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二是考查的误用

10、类型一般集中在望文生义、误用对象、褒贬不当、不合语境等方面。考查的熟语一般在社会生活中较为常见,运用较为广泛;语言材料多选自时新报刊,能与时俱进。这些仍将是2016年高考的命题趋势。,考点分解,1. 成语,知识储备,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型词组或短语。成语主要有以下来源: (1)寓言、神话故事的缩写。如“叶公好龙”“滥竽充数”“亡羊补牢”“画蛇添足”“掩耳盗铃”“揠苗助长”“点石成金”“精卫填海”等。,知识题型透视篇,(2)历史事件的概括。如“完璧归赵”“卧薪尝胆”“怒发冲冠”“夜郎自大”“图穷匕见”等。 (3)古诗文语句的摘抄。如“温故知新”“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老骥伏

11、枥”“举一反三”“雪中送炭”“走马观花”“门庭若市”“锦上添花”等。 (4)历代俗语的演变。如“张冠李戴”“七上八下”“三长两短”“趁热打铁”等。,2. 谚语 谚语(包括格言)是一种固定语句,它不是一个词。有的谚语近乎成语,但不像四字格式那么整齐,往往包含更多的单位。很多谚语是句子,但是固定的就这么一个,不能类推。有的结构特殊,不能照一般的句子格式加以分析。汉语里,谚语以及和它近似的歇后语、惯用语之类的有很多,从作用上看,这些都属于语言的建筑材料,因此,可以认为是汉语语汇的组成部分。谚语用通俗易懂的话反映某种道理,这些道理往往是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经验总结。谚语流传在民间,内容健康的谚语具有传授

12、经验和教育劝诫的作用。 谚语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自然和农业生产的,如农谚、气象谚等;一类是有关社会生活的。,3. 歇后语 歇后语也是流传在人民群众口头上的一种固定的语句。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后一部分是意义或解释。或者可以说,歇后语就像一个谜语,前一部分是谜面,后一部分是谜底。使用时,往往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的意思让别人去体会、猜测。 歇后语可以分为两类:喻意歇后语和谐音歇后语。喻意歇后语的前一部分是比喻(有的用传说故事或历史故事),后一部分是说明。两部分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意义联系,或是形象类推,或是逻辑推论。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谐音歇后语是在

13、喻意歇后语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如: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4. 惯用语 惯用语是一种比喻定型化的具有抽象整体意义的词组。结构简括,形象生动,含义准确,出现频率高,用处广。如“掺沙子”“穿小鞋”“演双簧”等。惯用语是熟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特点鲜明。首先,它在用法上是整体的,意义上是单一的,宜从字面意义转化为较深刻的抽象意义,不能望文生义。如“踢皮球”,本指以脚踢球的运动方式,后喻指不负责任地互相推来推去。其次,它在形式上多为三字格,结构上多为动宾形式。另外,还有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和并列结构等。如“碰钉子”“和稀泥”“纸老虎”“鬼画符”“天晓得”“丁是丁,卯是卯

14、”等。当然它也有灵活性的特点,尤其是动宾形式的惯用语,有的中间就能嵌入其他成分,如“敲(别人)竹杠”“泼(他的)冷水”等。,考点1 对望文生义的熟语的考查 “望文生义”误用有个特点,表面上看放在原文中很贴切,但那只是照字面理解。很多熟语有转义、比喻义。判断这种误用类型的方法只有一个:必须理解该熟语的实质意义。所以,做题时对那些一眼看去放在原文中按字面意思理解很贴切的熟语要格外留心。,例1请分析加点熟语使用错误的原因。,题目: 1. (2014全国大纲卷)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参考答案: 风声鹤唳:把风

15、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作敌人的叫阵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疑惧。此处简单理解成“风的吹拂、鹤的啼叫”,属望文生义。,2. (2014全国大纲卷)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参考答案: 叹为观止:指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停止。此处用“叹为观止”表示票价高得让普通人无法享受艺术大餐,止步于高票价前,明显属于望文生义。,3. (2014浙江卷)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参考答案: 大而化之:形容做事情疏忽大意,马马虎虎。易误解为放大了才能化解,此处属于望文生义。,4. (2013全国新课标卷)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参考答案: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