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男女平等 (1)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901056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促进男女平等 (1)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促进男女平等 (1)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促进男女平等 (1)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促进男女平等 (1)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促进男女平等 (1)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促进男女平等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男女平等 (1)(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主讲人:中华女子学院 李明舜教授,法学教授,现任中华女子学院党委书记兼任全国妇联人才开发培训中心主任 一、主要社会兼职 北京市立法咨询专家; 北京、江苏省、安徽省、四川省、天津市政策法规性别平等咨询评估委员会特邀委员;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人权研究会i理事;中国社工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 西南政法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法律讲堂等栏目特邀嘉宾。 二、主要研究领域 妇女人权婚姻家庭继承法学。 三、参与立法活动 2001年参与了婚姻法修改; 2002年参与了民法典。亲属编的起草; 2

2、003-2005年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修改专家组成员。 2007-2008年婚姻家庭咨询师国家标准制定专家组成员。 2013至今,全国妇联起草反家庭暴力法专家组组长。 现承担全国社科基金项目“公权力干预家庭暴力适度性研究”主持人; 教育部、全国妇联家庭教育立法调研项目负责人。 财政部家庭教育立法调研项目负责人。 四、主要研究成果 出版妇女权益法律保障研究、婚姻法中的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妇女法研究等著作40余部; 发表多重视角下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制定反家庭暴力法的几点思考等论文30多篇。 五、主要获奖事项 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妇女研究会第二届优秀成果一等奖 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

3、人、 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反家暴杰出贡献奖。,主要内容:,第一个问题: 厘清基本概念是社会组织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 工作前提; 第二个问题:理清基本关系是社会组织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 的工作基础; 第三个问题: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促进社会性别主流化需 要法治思维 第四个问题:构建性别平等评估机制是落实男女平等宪法要 求的有效手段;,第一个问题: 厘清基本概念是社会组织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工作前提; 关于男女平等 关于社会性别概念; 关于社会性别角色定型; 关于社会性别主流化; 关于社会性别分析 关于性别平等 关于性别影响评估 关于机制,关于男女平等,基本含义; (1)女性应该享有与男性平等的人

4、格和尊严,反对任何基于性别的偏见和歧视。 (2)女性与男性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家庭等各个方面均享有权利和机会的平等。 (3)男女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享受发展结果的平等。,(二)男女平等的历史进程,(三)男女平等是一项基本国策,基本国策是一个国家为解决带有普遍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而确定的总政策,在整个政策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规定、制约和引导着一般的具体法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并为相关领域的政策协调提供依据。它的适用范围宽、稳定程度强,能够长时期起指导作用。,(三)男女平等是一项基本国策 “男女平等”是国策特指的适用范畴和目标指向。 “基本国策”规定了男女平等政策的地位、性质和功能。 内涵主

5、要在于: 在承认和尊重性别差异的前提下追求男女平等; 将保障女性实现发展的权利放到突出位置; 给予女性必要的政策倾斜与特殊权益保障; 重视女性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鼓励女性在与男性的合作与协调发展中实现平等; 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解决女性发展与男女平等问题;,(四)理解男女平等还需要 “打破二元对立,建立良性互动”, “摒弃零和博弈,追求互利共赢”, “既要借鉴国际经验,又要做出国际贡献”,(五)理解男女平等需要需要打破男性中心文化桎梏;绝非是女性向男性单项看齐,也不是简单的双向看齐,而是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平等开启理想; 平等激发活力; 平等促进发展;

6、,男女平等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但要实践这个最简单的道理,却需要付出最艰苦的努力,也需要做出最深刻的理论阐述。,、关于社会性别概念,社会性别(gender)是相对于生理性别(sex)而产生的一个概念。它产生于70年代初的国际妇女运动,80年代后逐渐被联合国采用,是近年来国际上分析男女平等的重要概念。,关于社会性别,社会性别的提出,对西方的妇女研究有重大的促进和发展。 其一,社会性别的提出是对生理性别的批判,提出了男、女应从社会、文化的背景去理解的问题 其二,社会性别的提出,强调“后天”对“先天”影响,指出社会制度、法律、价值观对妇女的歧视而造成政治、文化、经济上的压迫。 其三,实现男女平等的道路

7、有待于建设一个平等的社会制度,创造一个平等的文化。,男女生物性之比较,生理差异与社会性别差异,2、关于社会性别角色和社会性别角色定型,社会性别角色是指两性实际上做的活动。例如,男孩帮助父亲从事田野劳动,女孩帮助母亲打理家务。 社会性别角色在每个社会中被固定和强化了,变成人们的一种社会期待,一种性别的人只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这就是社会性别角色定型。这种社会性别角色定型往往是不自觉的。,社会性别观念的形成是一个社会化过程,社会性别常常在社会制度(如文化、资源分配、经济体制等)中以及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得到传递和巩固。社会性别角色和意识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和行为限制了男女两性生存和

8、发展的空间。,社会性别差异和关系是能够变化的,这些差异和关系会因各种具体社会形态和文化形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且会随时间发生变化。,3、关于社会性别主流化,由来: 社会性别主流化、也称把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纳入社会发展和决策的主流的提法,最早集中反映在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中。,3、关于社会性别主流化,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将性别观点纳入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主流,被联合国确定为促进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在处理提高妇女地位的机制问题时,各国政府和其他行动者应提倡一项积极鲜明的政策,将性别观点纳入所有政策和方案的主流,以便在做出决定以前分析对妇女和男子各有什么影响”。 第四次世

9、界妇女大会行动纲领,关于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定义,1997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通过一致结论,即:把性别问题纳入主流是一个过程,它对任何领域各个层面上的任何一个计划行动,包括立法、政策或项目计划对妇女和男人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它是一个战略,把妇女和男人的关注、经历作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中设计、执行、跟踪、评估政策和项目计划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考虑,以使妇女和男人能平等受益,不平等不再延续下去。它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社会性别平等。,4、社会性别分析,社会性别分析方法是保证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手段和工具。,社会性别分析主要包括,、收集分类数据,即分性别数据; 、识别基于劳动分工、获取和控制资源和利益造成

10、的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性别差异; 、了解男孩和女孩、男人和女人关于知识和技能、工作条件、社会保护、家庭责任、经济政治决策的需求、限制和机会; 、识别在更大环境(法律和社会文化)下的机会与限制; 、检查现有的制度和机制实现和促进性别平等的能力。,5、关于性别影响评估,概念:落实社会性别主流化的一项工具,评估政策法规是否直接或间接对女性或男性有不同影响,藉以调整这些政策法规,确保消弭因性别不同造成的差异性影响。 时间:该项评估可贯穿政策法规的研拟起草制定、执行过程、结果;最为有效和理想的实行阶段是政策的形成初期,即政策审议阶段; 方法:运用性别统计资料和性别分析方法,据以发展形成政策或修正现有政策法规

11、之不足,以回应不同性别的不同需求。,7、机制,第二个问题:理清基本关系是社会组织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工作基础;,二,(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与妇女权益保障法妇女发展纲要的关系,(二)妇女人权和妇女合法权益的区别,(三)正确认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和 维护妇女权益的联系和区别,(四)性别平等与男女平等,主要内容:,第三个问题: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促进社会性别主流化需要法治思维 一、法治思维的前提是让法治成为信仰; 二、法治思维是一种底线思维; 三、法治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主要内容:,今日之中国来自久远的历史时空,一部中国史自从有朝代更迭记录以来,是一部人治史,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大特点,乃至人治思维

12、深深植根于国人的文化基因之中。在古代社会这种治理方式曾使中华民族几度辉煌,却始终走不出治乱循环的历史周期。进入近现代社会以来这一特点成了文化短板,导致中华民族迟迟不能进入民主与法制轨道。在现代化进程中几度跌扑举步维艰,直到改革开放之初人治仍在法治之前,不得现代治理之要义。,主要内容:,信奉法治就必须打破我国礼法的传统 中国历史悠久,拥有五千年文明,号称礼仪之邦。古代社会与国家管理方式既非法制社会,也非通常人们认定的人治社会,而是礼法社会。礼法是礼制与法律相结合的概念,融入哲学家的思想,法学家的智慧和政治家的实践。 儒家主张礼治,以差别性的行为规范即礼作为维持社会、政治秩序的工具,主要内容:,中

13、国的礼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规定人与人的之间的关系礼法,来维护一个稳定的社会统治秩序,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其成功之处是在于用较小的投资换来了较大规模的领土和人口,通过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主要内容:,曲礼曰: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分争辩讼,非礼不决。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宪学事师,非礼不亲。 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主要内容:,礼制:情-理-法 人无礼则不生,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治, 礼以婚礼为根本。 君子以礼求之, 淑女以礼待之, 夫妇以

14、礼成之,主要内容:,荀子(见荀况)云:“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 “国之命在礼”。 礼记云:“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礼记云:“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 孔子说:“为国以礼”;晏婴说:“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左传引君子曰:“礼经国家,定社稷”;,主要内容:,自从民国以来,中国的礼仪制度在不断变得简单化、人性化,吸收了西方一些可以借鉴的模式。“礼”,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需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已经脱离了原先为封建时期森严的等级制度服务的本质,而是维系社会良好风气的道德规范。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不再受到“礼”的约束,甚至把儒家文化等一味地看成是陈

15、腐的,而把西方文明看成是完美无缺的。实际上,我们所鄙弃的只是“礼”中的糟粕,对于儒家文化中占据相当分量的高尚的东西,我们还是要继承并发扬;而在另一个方面,西方的文明也不见得完全像我们所见所闻的那样人性。随着中国的一步步发展,“礼”无与伦比的魅力必将会再度大放异彩,使世界眼中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开放的民族,而中国当然就是一个文明、开放的国度。可以说,中国的形象,将会因为“礼”而更加亮丽,清新。,主要内容:,坚持法治思维破除礼制思维 礼制 法治 差别、等级 平等 服从、专制 民主 统治 治理,主要内容:,一、法治思维的前提是让法治成为信仰;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

16、 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 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 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主要内容:,法治: 是法治的观念、意识、价值、理念,精神; 权利义务相统一的法律意识。 法治与人治是根本相对立的,是不同的治国理念。人治强调个人权力在法律之上,而法治理念正好与其相反。要法治就不要人治,要人治就没有法治。但要强调,国家依靠法治并不是不要依靠人的力量和人的作用,因为再好的法律与制度都需要人来实现与执行。但是,不可以将“人的作用”与“人治”相等同,两者是根本不同的概念。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法治包含两个部分,即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是两者的统一体。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法办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