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7大手法经典教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97202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c7大手法经典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qc7大手法经典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qc7大手法经典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qc7大手法经典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qc7大手法经典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c7大手法经典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7大手法经典教材(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QC七大手法,查檢表 特性要因圖(魚骨圖石川圖) 柏拉圖 層別法 散布圖 直方圖 管制圖(推移圖),查 检 表,统计分析表,调查表,定义:利用表格或图示的方式,将数据收集的方法加以规范和系统化,以获取对问题的明确认识,日期,生产计划与实际日报表,项目,记录栏目,统计栏目,特点 : a)规格统一,使用简单方便; b)可提高整理数据之效率;,适应范围: 各种需分类收集数据情况下,案例一:缺陷项目调查表,分析:事先已对不良项目有明确的划分,通过列表,让现场操作员在工作进行之中,进行划记号(每一划代表1PC不良品)来简单记录所发现的不良品数量。,32,23,9,48,7,9,127,案例二:缺陷位置调

2、查表,分析:不仅关注产品所发生的不良数量,同时关注不良所处的位置而在产品示意图上,利用不同标识来记录所发生数量和所处位置的记录方式。,案例三:缺陷原因调查表,分析:将不良发生的相关方面给予不同的标识规定后,在相关的表单上记录的方法,特点是可在问题提出后,直接确定主要原因进行纠场操作员在工作进行之中进行纠正。,10月6日,10月7日,10月8日,案例四:特性检查表,分析:已将产品相关的项目和基准列出,使得记录的内容和判定更加直观。此表很适用于IPQC的过程控制和产品首件检验。,2.46,合格,0.33,案例五:操作检查表,分析:此表是将相关文件规定的内容进行更加详细和具体化的表现,具有点检表相似

3、的功能。适用于新产品首次生产、IPQC巡检和对新员工的操作考核之用。,电镀前的准备工作,6 电镀夹具是否配套,已配好,PH值达到要求,无异物,已除净,无须处理,专用,案例六:工序分布检查表,分析:对于了解计量型产品特性的分布情况能一目了然,在记录完成后能直接体现直方图同等效果。可利用坐标方格纸直接使用。,规格要求500.06,1)根据记录需要确定记录项目(必要时进行分层),并制成表单形式;,参考步骤:,2)按表单项目记录 原始数据;,必要时,在表单相关项目进行统计计 算,或绘制相应的图形表示;,“饼图”- 表示各项所占比例;,“柱状图”- 表示各项之间的比较(高低).,柏 拉 图,排列图,AB

4、C图,主次因素排列图图,意大利經濟學者V.Pareto(1848-1923) 於1897年分析其社會經濟結構,發現國民所得的大部分集中於少數人.於是將所得大小與擁有所得之關係以一定方程式表示,稱為柏拉法則,即“关鍵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由品管圈之創始人石川馨博士介紹用到品管圈活動中,亦屬品管七大手法之一.,一.柏拉圖的由來:,二.柏拉圖的结构:,5,4,3,2,1,1。项目轴X轴;,2。频数轴主Y轴;,5。累积不良率折线图形;,4。累积不良率轴次Y轴;,3。频数柱状图形;,(最大值为所有频数之和),(从左至右频数从多至少,最后“其它”为几项之和),(最大值为100%),三.柏拉圖的作用:,寻

5、找主要问题或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A,H,C,D,F,M,其它,A,H,C,D,F,M,其它,此3项占整个问题的80%左右,为主要控制对象。,此4项以上只占整个问题的20%左右。,关鍵的少数,次要的多数,四.柏拉圖的制作:,1)对需分析的数据,按项目分别求和统计,从上至下按大小顺序填入下表的“项目”和“频数”栏目,对于最后项目发生频数(次数)很少的项目合并成“其它”项填入下表;,某产品品检记录,按项目分别求和,按频数排序,2)计算各项目的单项百分比例;,合计,358,用每项的频数,除以,总频数;,150,358,41.9%,80 358 22.3%,72 358 20.1%,23 358 6.4

6、%,20 358 5.6%,5 358 1.4%,8 358 2.2%,与此类推,求出总频数,3)依次求出各项目对应的累计百分比,最后一项应为100%;,41. 9%,64. 2%,84. 4%,90. 8%,96. 4%,97. 8%,100. 0%,等于本项不良率,等于上项与本项不良率之和,等于上项累计不良率与本项不良率之和,等于100%,与此类推,4)绘画,画出项目X轴,画出频数主Y轴,对照主Y轴,将频数用柱形图表示;,画出累计不良率次Y轴,100%处与主Y轴频数总数位置相同;,对照次Y轴,将累计不良率描点后从左至右依次连成折线;,150,80,72,23,20,5,8,41.9%,64

7、.2%,84.4%,90.8%,96.4%,97.8%,100%,五.柏拉圖的分析:,1。从次Y轴80%(或左右)刻度向内画一水平线;,ABC3类分析方法,3。在垂直线左边的项目, 则为主要项目主要或关键问题之项目。,2。从水平线与折线相交点处,向下作垂直线;,特性要因图,因果图 鱼骨图,定义:一种能一目了然的表示结果(特性)与(影响特性的要因)原因之影响情形或两者间关系之图形.,目的:通过图形的绘制来展开影响结果的各种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寻求主要原因.,适应范围:品质纠正、预防和改善过程中均适应,展开类型(1): 按五大要素,展开类型(2): 按工序项目,钻孔,下料,扩孔,磨孔,铰孔,刀痕,刀

8、具材料,刀具磨损,牌号,成份,乳化剂,研磨剂,刀具刃度,技术,孔 粗 糙 度 达 不 到 要 求,乳化剂,技术,车,走偏,展开类型(3): 按原因罗列,工具头 间隙大,铁屑清 除干净,油泵压力 不足,刀具 硬度低,比例界限 范围大,量具失检,控制治炼,阀芯磨损,磨刀退火,油泵渗漏,材料选用不当,孔 粗 糙 度 达 不 到 要 求,吃刀深度 不一致,工人技术,润滑油 配比不准,测量 误差大,机床振动,间隔过大,作图步骤:,2) 确定与问题相关的方面(人、机、料、法、环)或过程或主要在原因;,3) 从问题这个结果出发,依靠与会人员集思广益,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列明所有可能的原因项目;,4) 根椐所

9、列明的项目,加以比较讨论或以与会人员投票方式,确定问题的主要原因(作适当标识)为止。,1) 明确问题的内容;,方法,環境,機器,人員,原物料,变形?,案例分析:,冲床,能力不足,杂事多,作业不规范,如 何 提 高 换 线 调 整 效 率 ?,调整方法不统一,设备,老化,漏油,损坏,不规范,未保养,损坏,机器,其它,方法,人,调整不当,偷懒,怕累,怕麻烦,凭经验,技术不足,意识差,新人,经验少,心情不好,冲床调度不够,设备不足,架料机损坏,判断错误,材质差,材厚不一,用错,材料,送距,太长,太短,收料机,感应不灵,不通电,脱料,太迟,太早,时机不当,未教育,夹料,太松,无标准,太紧,5,6,4,

10、3,2,1,7,1.结果的描述应是“为何”,而不应是“如何”;,2.主要因素应加框表示;,5.主观原因展开意义不大;,4.没有原因项目,何来展开;,6.此项应归属“机器”方面;,3.使用箭头符号;,7.此项与“机器”无包含关系;,9,8,8.选定项目应为最底层内容;,9.划水平线与60度斜线;,冲床,能力不足,杂事多,凭经验,为 何 换 线 调 整 效 率 低 ?,调整方法 不统一,X设备,老化,漏油,损坏,不规范,未保养,损坏,机器,其它,方法,人,调整不当,技术不足,意识差,新人,经验少,冲床调度不够,设备不足,架料机损坏,判断错误,材质差,材厚不一,用错,材料,送距,太长,太短,收料机,

11、感应不灵,不通电,脱料,太迟,太早,时机不当,未教育,夹料,太松,无标准,太紧,工作,案例分析纠正结果:,层 別 法,分类法,定义:一种按性质、来源、影响等方面,按其分类列明,并将每类隶层关系逐项向下层展开的过程.,目的:为了把性质不同的数据和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分析清楚,找到问题症结所在,以便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适应范围:可按其性质、来源、 影响等进行分类的情 况下均适应 。,原则:,A。分层要结合生产实际情况进行, 目的不同,分层的方法和粗细 程度不同。,B。分层要合理,要按相同的层次 进行组合分层,以便使问题暴 露的更清楚。,1) 明确主题之方面,进行步骤:,2)确定相关项目的 内容

12、与隶属关系;,。,机床 设备,机器,工夹刀具,车床,冲床,磨床,铣床,工具,夹具,刀具,。,。,。,资料:,操作人员: 按个人分,按现场分,按班次分,按经验分;,其他: 按发生情况分,按发生位置分等。,材料: 按供应单位分,按品种分,按进厂批分;,加工方法: 按不同的加工、装配、测量、检验等方法分, 按工作条件分;,时间: 按上、下午分,按年、月、日分,按季节分;,环境: 按气象情况分,按室内环境分,按电场、磁场影响分;,机床设备: 按机器分,按工夹刀具分;,散 布 图,相关图,相关分析图,定义:一种通过采集两个变量相关一组原始数据后,在坐标系描出点,并从点的分布趋势中进行线性分析的图表.,目

13、的:通过相关分析能找到两个变量的相互关系,为分析品质问题提供便利,从而查出问题的本质之所在。,适应范围:计量型数据分析 。,方法/步骤 :,确定两个变量(X,Y),在坐标系中描点 ;,根据所有点的分布趋势确定回归直线 ;,依据回归直线的斜率(相关系数r值)判定结果 ;,确立主变量(X)的取值范围和档位值,并收集(或试验)X值情况下的Y值;,温度(X)与压力(Y),及相关关系表达主题;,案例 :,压力随温度变化的相关性,14 15 23 20 27 25 29 32,45lr1,X (温度)与Y (压力)之间存在一定线性关系,X与Y完全成线性相关,完全正相关,完全负相关,r1,r-1,等于45,

14、X与Y之间存在一定线性关系,-lr1,不等于45,X与Y没有线性关系(不相关),r0 (回归直线平行于x轴),直 方 图,频数分布图,Histogram,定义:用横坐标标注质量特性的测量值的分组值,纵坐标标注频数值,各组的频数用直方柱的高度表示,这样就作出了直方图;,目的: 显示数据的 波动状态;,适应范围: 一般用于: 数据整理;,直观地传达有关过程情况的信息;,决定在何处集中力量进行改进 .,研究质量分布;,调查工序能力。,分析用直方图进行步骤:,(3)将取整值对照下表即可确定组数,这时取整值对应的测量单位倍数的数值即为组距,(1)从数据中选出最大值和最小值,这时应去掉相差悬殊的异常数据,(2)用测量单位的1、2、5倍除以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极差), 并将所有得值取整数.,例1:某零件的一个长度尺寸的测量值(mm)共100个,测量单位为0.01mm,数据为100,取组数为9是合理的,即组距为0.02,以上例子中,最大值为42.44,最小值为42.27,极差=42.44-42.27=0.17mm 为了求出组距,可用0.01mm的1、2、5的倍数除以极差0.17mm. 0.170.01=17 0.170.02=8.5(取整数为9) 0.170.05=3.4(取整数为3),(4)完成下列频数表,(4-1)计算平均数X 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