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病毒感染致病机理与中药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106896944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道病毒感染致病机理与中药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呼吸道病毒感染致病机理与中药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呼吸道病毒感染致病机理与中药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呼吸道病毒感染致病机理与中药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呼吸道病毒感染致病机理与中药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道病毒感染致病机理与中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道病毒感染致病机理与中药(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10/16,1,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及中药作用靶点的探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科 史利卿,2019/10/16,2,讨论主题,前言 呼吸道病毒感染致病机理的认识 治疗的目的和切入点 中西医治疗现状与分析 中药作用靶点的探讨 有关研究的思考 流感样病例中医证候学特点观察,2019/10/16,3,前 言,呼吸道病毒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全部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有90%-95%是由病毒所致。目前,细菌感染多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而病毒感染性疾病越来越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流感的发生呈现活跃态势,流感流行时常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而发生于2003年的“

2、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更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强烈关注,但有关该类疾病的研究包括流行病学、病因病理、诊断治疗、药物开发等多方面研究相对滞后,应当予以重视。,2019/10/16,4,致病机理的认识,基本认识: 一般认为呼吸道病毒感染致病机理有二: 其一是病毒侵入呼吸道后对呼吸器官的直接损伤; 其二是机体与侵入病毒相互作用产生病变,包括炎症反应,免疫损伤。 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症与免疫: 病毒感染后的直接损伤已为大家所熟知,而感染后炎症与免疫损伤的产生及其机理尤其是细胞因子在感染和炎症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引起关注。并有较多相关研究报道。,2019/10/16,5,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

3、症与免疫,实验研究 : 国外文献报道在腺病毒感染模型小鼠中,在肺部早期浸润阶段,肺中并无病毒的增殖,而小鼠肺中及血浆中均可检测到高效价的IL-1、IL-6、TNF-,表明肺部炎症可以在没有病毒增生的情况下产生1; 有研究表明流感病毒FM1鼠肺适应株感染小鼠后,导致气道和肺实质的损伤以及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发生。病毒本身和病毒感染而产生的细胞因子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炎症反应,且已肯定细胞因子起了重要作用2。,2019/10/16,6,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症与免疫,实验研究 : 纯化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可诱导巨噬细胞释放IL-1, TNF-3;全病毒可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L-1、IL-6、T

4、NF-4,刺激肺上皮细胞产生TNF-5 。因此,免疫细胞和感染的上皮细胞是病毒感染后前炎症因子的来源。 国内有关研究发现,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产生典型的呼吸器官炎症改变,而且病毒感染后小鼠血浆中某些细胞因子水平(尤其是TNF-明显变化)6、7 。,2019/10/16,7,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症与免疫,实验研究 炎症与细胞因子: IL-1、TNF-等炎症因子使局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补体、急性期蛋白等随血浆渗出;同时这些细胞因子可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及白细胞,使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增加,加强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8,使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单个核细胞外渗。适度的细胞因子产生,导致炎症反应,增强

5、了局部的抗感染免疫,但细胞因子的过量产生会导致严重的病理损伤。已有实验证实,流感病毒肺炎模型小鼠的肺部炎症病变程度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的水平一致,用TNF- 抗体治疗能减轻肺部炎症病变。,2019/10/16,8,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症与免疫,实验研究 IL-10是一种重要的抗炎因子,对促炎介质的释放有抑制作用,如IL-10可明显抑制内毒素血症时的发热反应,抑制IL-6、 IL-8、 TNF-的分泌及粒细胞聚集9,在广泛抑制上述炎症介质的同时,上调IL-1ra、sTNFR等2炎症介质10,有利于体内炎症因子及抗炎因子的平衡。,2019/10/16,9,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症与免

6、疫,临床研究 病毒感染与SIRS:近年来,由感染因素引发的炎性反应日益为人们重视,严重者可产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大多数学者认为SIRS的发生和几组细胞的激活和多种炎性介质的失控性释放有关,包括TNF、IL-1、IL-6、IL-8等11,病毒作为引发因素之一,与SIRS的发生密切相关。 另一项有关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表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中IL-1、IL-6、TNF-明显增高,治疗后降至正常,同时临床症状改善12。,2019/10/16,10,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症与免疫,临床研究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的病因基本明确为变异的冠状病毒感染所致,但发

7、病机制及致病机理尚不明确。随着临床与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少学者发现,病毒感染后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是其重要的致病机理。包括T淋巴细胞数量、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IL-1、IL-2、IL-6、IL-10、TNF-)等的变化。指出免疫过激引起的免疫损伤是重要的致病机理。糖皮质激素在SARS治疗中的主要作用可能为抑制机体过激的免疫反应,尤其是细胞免疫反应。,2019/10/16,11,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症与免疫,小结 呼吸道病毒感染过程中,其致病机理是非常复杂的,除了病毒的直接损伤外,免疫损伤也是其重要的致病机理。病毒的各种结构蛋白可在体内诱导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但是,病毒诱生的免疫应答除可引

8、起免疫保护作用外,还可引起一定的免疫病理损伤。 在感染过程中免疫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网络联系,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2019/10/16,12,致病机理认识的新进展-炎症与免疫,此外各类T细胞亚群在感染过程中也有其重要作用,Th1、Th2体内应答不平衡可能是某些病毒感染中的关键环节。Th1细胞分泌IL-2、IFN-等,激活CTL细胞、巨噬细胞,增强NK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免疫应答;Th2细胞分泌IL-4、IL-10等,促进体液免疫应答。Th1 、Th2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而相互抑制。,2019/10/16,13,治疗的目的和切入点,针对病毒病原的治疗抗病毒 针对致

9、病机理的治疗免疫调节 针对临床症状的治疗对症治疗,2019/10/16,14,中西药治疗研究现状及分析,西医治疗:仍以对症治疗及抗病毒化学治疗为主。常用的抗病毒化学治疗药物主要有核苷类、金刚胺类以及神经胺酸酶抑制剂。对症治疗药物则多以解热镇痛药物为主要组成成分,如新康泰克等,只有“快克”等少数品种添加“金刚烷胺”等抗病毒成分。 从治疗学角度来看,病毒在细胞内增殖,药物在体液中不能发挥作用,必须进入细胞内才能有效;另外也必须在病毒体内初期阶段(发病48小时之内)使用才能有治疗作用,因此,抗病毒药物的临床效果有限。对症治疗则存在发热等临床症状反复、病程迁延、有一定副作用等不足。,2019/10/1

10、6,15,中西药治疗研究现状及分析,中医药治疗方面: 既往有长期的大量的临床经验,远至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始就有外感热病治疗的理法方药记载,近现代更是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属于中医外感热病范畴,呼吸道病毒属风热病邪;辩证治疗主要运用宣肺解表、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扶正祛邪几个法则;治疗药物包括中药复方、单味药、中药提取物等。常用中成药及中药针剂有感冒清热冲剂、柴胡饮冲剂、感冒退热冲剂、银翘散、抗病毒口服液、板兰根冲剂等,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报道较少1314。,2019/10/16,16,中西药治疗研究现状及分析,中药药效学机理研究: 众多研究表明,不少中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病毒

11、及免疫调节作用。其中免疫调节作用更为引人注目。其中瓜霜退热灵、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粉针剂、鱼腥草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均有药物抗病毒作用的研究报道1314。 免疫学研究表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后,产生典型的呼吸器官炎症改变,中药治疗后炎症减轻;而且病毒感染后小鼠血浆中炎性因子IL-1、TNF-水平升高,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减少,中药治疗后IL-1、TNF-显著下降,而IL-10活性水平增高15、16。提示中药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而产生疗效。,2019/10/16,17,中西药治疗研究现状及分析,存在的问题: 有关研究多见于儿科领域,而对成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重视不足。 基础研究与

12、临床研究存在脱节现象。 实验研究中,重视抗病毒,而较为忽视作为一个整体的病的研究。 偏重于对免疫功能增强作用的研究,而对该病过程中免疫病理损害的产生机理认识不足。,2019/10/16,18,中药作用靶点的探讨,呼吸道病毒感染临床治疗中,辨证运用宣肺解表、清热解毒等药物时,患者多于药后数小时汗出热退,几天内症状很快缓解,且无明显反复。若从病毒自然病程、病毒复制、产生炎症的过程来看,其作用之快,似乎不能主要以抗病毒作用解释;此外,病毒的严格活细胞寄生性特点使药物尤其是大分子物质为主要有效成分的中药制剂在体内难以达到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有效浓度;一项有关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表明,病毒

13、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中IL-1、IL-6、TNF-明显增高,中药治疗后降至正常,同时临床症状改善18 。提示中药可能更多地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而非直接抗病毒作用而产生疗效。,2019/10/16,19,有关研究思路的探讨,过去的研究中似乎更加重视药物的抗病毒作用,因此抗病毒治病成为当然的思维定式,中西药的研究重点也在于此。当前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呼吸道病毒感染(包括SARS病毒)的主要致病机制是什么?药物作用靶点在哪里? 既往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在呼吸道病毒感染过程中,由病毒引发的免疫紊乱及免疫病理损伤可能是其主要的致病机理。 基于此,认为今后在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包括SARS)

14、的研究中应当更加重视病毒感染后机体免疫紊乱状态的发生变化规律及其药物的影响;中药药效学研究的重点更应在此。,2019/10/16,20,流感样病例中医证候学特点观察,目的:观察流感样病例中医证候学分布特点及与体质因素的关系。 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回顾224例流感样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并分析其中医证候学资料,总结中医证候学分布特点及与体质因素的相关性。,2019/10/16,21,摘要,结果:224例流感样病例发病前多有与疾病发生相关的因素存在,如受凉、劳累、与发热病人接触及饮食等因素;发病前多出现“火热上炎”的表现;发病时普遍出现恶寒发热汗出、咽痛咽痒等邪犯肺卫之象;发病人群以正常型体质及阴虚

15、型体质为主,临床有典型的风寒或风热表现者,同时也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寒热错杂的表现。 结论:流感样病例发病前及发病时中医证候学分布特点明显、发病与体质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其证候学分布特点在预防及早期诊治时的重要意义。,2019/10/16,22,研究背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时行感冒 可引起全气道感染,同时又是慢性气流限制性疾病急性加重的重要感染性因素之一 属中医“外感热病”、“时行感冒” 范畴,中医中药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等优势,2019/10/16,23,大流行,散发,中等流行,发 病 机 理-西医学认识,2019/10/16,24,发 病 机 理-西医学认

16、识, 致病机理 流感病毒 人鼻粘膜纤毛上皮细胞 粘膜充血、水肿及浅表溃疡 纤毛上皮细胞损伤和脱 落 病毒及其产物入血 全身症状 毒性物质 炎性反应 免疫损伤,2019/10/16,25,临床资料,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处理指南(试行)(卫办疾控发2006108号) 发热(腋下温度38.0 ),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缺乏其他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特点:在流行季节,一个单位或地区同时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短时间期内本地区或邻近地区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多;或医院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多。 2、临床症状:出现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最高体温38,可伴有咽痛、干咳、流涕、流泪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实验室诊断: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重症者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