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发展史504元代书法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96001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1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发展史504元代书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书法发展史504元代书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书法发展史504元代书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书法发展史504元代书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书法发展史504元代书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法发展史504元代书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发展史504元代书法(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04复古思潮影响下的元代书法,一、元代的复古主义思潮 二、赵孟頫 三、元代前期复兴晋代书风的中坚 四、赵派书家群 五、隐士书家,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贵族,借助马背上的骁勇,迅速崛起,统一蒙古族各部落,创立了蒙古国。数十年间灭西夏,又向西北扩展,征服俄罗斯与中亚、西亚,紧接着侵入长城关内。1234午,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与南宋联合灭了金国,占据了黄河流域的中原大地,并开始大兵压境向南进军。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元世祖),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结束了三百年来国内各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元朝扩大了疆域,比之

2、汉唐更为辽阔。在长达90余年的时间里.元帝国南北统一,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频繁,经济文化等获得了很大的 发展。,一、元代的复古主义思潮,元代的复古是对“二王”的继承。这次复古具有全面性,涉及到篆、隶、章草,尤其在章草上取得了很大成就,是元代书法风格中放射光彩的一页。 (一)元代的复古主义思潮产生的原因 (二)元代的复古主义思潮的历史功绩 (三)元代的复古主义思潮的局限性,复古主义思潮产生的原因,1、书法艺术发展的规律 2、统治阶级的重视和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 3、蒙古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所致。 4、赵孟頫的出现,使元代初期的书风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1、书法艺术发展的规律,从书法艺术发展的规

3、律看,在一定条件下,“新”会变成“旧”,而“旧”也会变成为“新”。 宋代的“尚意”书风,以“法”为前提,以“逸”为基调,又有奔放、萧散、奇丽、清朗的各种情境,令人振奋。然而,南宋中期以后,书家皆热衷于效仿尚意大家们的体势风格,忽视了“法”。因此,在缺乏制约的情况下,书家对线条的理解显得粗糙与肤浅,对形式趣味的理解日趋狭窄,时风渐渐转化为流弊到了宋末元初书坛,时弊已呈积重难返之势,原本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尚意书风成为定式,演变为滥调陈词。,2、元朝统治者对汉文化的重视,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元世祖不善书,却为了他的子孙能在这块汉文化的土地

4、上坐稳江山,而令太子裕宗向指定的名儒学习书法,临写的大字珍藏于东观。其后英宗、文宗、顺帝都研习书法,文宗书受赵孟頫影响宗晋人,顺帝之子则书学虞世南。 尤其是元文宗于天历二年建立了奎章阁,由学士虞集撰奎章阁记,集历代法书名画作为内府收藏。元文宗还命柯九思为奎章阁鉴书博士,并在奎章阁集中了一批重要的书家,如虞集、揭傒斯、康里巎巎等,元朝将各族人分为四等,蒙古人为一等,色目人(指西域人)为二等,汉人(指女真人和原金统治下的北方汉人、契丹人)为三等,南人(指淮水以南原南宋人)为四等, 因此汉族人民及汉族士大夫地位卑下,思想十分痛苦。尽 管元仁宗采纳了汉族儒士建议,重开科举制度,但因此走入仕途的儒生,依

5、然很少。国家各级政权主要掌握在蒙古贵族手上,汉人入仕者仅为附庸。这给士人们心理上刻下深深的阴影。为了生存,他们可以有所屈从,但若像宋人那样主动地去寻找文化发展的契机,显然无论在环境、时代、文化等心态上都缺乏必有的条件。 元代书家在社会状态的急剧变化、蒙古游牧民族控制社会文化的状态下,那些优游林下的晋人萧散风韵、宋人洒脱的格调皆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唐人那堂皇的胸襟也一概不存在这样一个文化上暂时倒退的时代,书法不可能独出其外,不可能以进取来作为目标,而只能以复古为目标。,4 赵孟頫的出现,使元代初期的书风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在赵孟頫之前,北方书家多宗颜鲁公,学习苏、米的人也不在少数。但自从赵氏书风

6、的风靡,一股向晋人学习的复古潮流占据了整个朝野,即连由金入元的的鲜于枢,也力主归宗二王,并受到赵氏本人的浸染。古典主义的书风因赵氏的提倡,笼罩了整个元代,继而延续至明代中期。我们将书法史上的这一转折,看成是一次重要变革。,元代的复古主义思潮的历史功绩,1、首先是它矫正了南宋以来尚意书风的末流而造成的时弊。它所起的调整历史的作用功不可没。 2 、导致了古老的章草艺术的复兴,并产生出了新的格调。,1、矫正了南宋以来尚意书风末流造成的时弊,起到调整历史的作用,从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来看,元代出现的复古主义思潮是书法史上纯粹的复古运动。北宋米芾曾经有过复古的思想,但其目的是“集古成新”,其创作实践无论从

7、精神意志或书写技巧都完全形成了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家的新风范。而元代的复古无论在思想或创作实践上皆完全以晋唐为旨归,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复古运动。这个复古运动在书法史上是不可或缺的过程。,赵孟頫的复古,具有全面展开和重点突出两大特点。 一是他对篆、隶、草、行、真书无所不工。赵孟頫本人置身于一个优雅的处境,这为他的努力提供了必需的条件,他的价值就在于他恰当地利用了这些条件去回归王羲之。他的行草书尽可能典型地追随着王羲之时代的技巧意识和优雅的风格、格调及气息。文人士大夫大抵专攻楷行而少兼篆隶书而赵孟頫却六体皆佳,其篆书兼大、小篆,草书包括章、今二体,而又善作大字真书,更精于小楷,是一位书史上少见的全能书

8、家,被元史称为“篆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 董其昌说:“余年十八学晋人书,得其形模,便目无吴兴。今老矣,始知吴兴书法之妙。”,二是赵孟頫的书法重点突出用笔的重要意义。他在兰亭十三跋中指出;“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右军字势,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齐、粱间人,结字非不古,而乏俊气,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终不可失也。”这一观点,在元代以来一直成为书法史上的著名论断。赵孟頫突出笔法的结果,使晋唐法度,尤其是二王法度经两宋时期一度被疏远以后得到重新重视,恢复了书法技巧应用的深度。从以上两点看,他所起的调整作用是功不可没的。,2

9、 复古主义思潮的另一历史意义是导致了章草艺术的复兴,并产生了新的格调。,在元代的复古书风中,章草之所以能复兴并产生新风貌,不仅因为其是草书中的古体还因为其体势、笔法可与今草和真书、行书相通。它本来即是今草书的前书,具备了可以相融互合的条件赵孟頫对章草的努力钻研和身体力行的拟古实践,对当时书坛同样起着示范作用和引导作用。他学章草,主要依据当时流传下来的所谓皇象的急就章、索靖月仪帖和张芝的八月帖等。这些刻本只保存其形保留其用笔势态之大概,其抑扬顿挫、出锋、入锋的微妙变化无法体现。因此,元人写章草不可能像今天这样,能看到大量汉代及魏晋简牍中的章草真迹,只能根据自己的揣摩、理解去效仿,这就必然地掺入了

10、行书和今草的笔势与笔法。所以,赵孟頫等人所书的章草书的偏旁及其结体和典型的点画形态如波磔等仍为章草模式,可其精神、趣味已少章草本有的古意。视野的局限性,反倒成就了古体新风,这也是不期然而然的结果。,元代复古主义思潮的局限性,1、元朝的复古主义思潮表现为被动的摹仿、保守,失却唐人尊王法而能出新法的创造精神,形成了元代复古主义书家们效仿二王法度的书法面目基本上的大同小异,又形成新的弊病。 2、元代的复古之风较之唐人缺雄放之气,较之北宋少奇逸之趣。,二、元代书坛领袖赵孟頫,1、赵孟頫生平 2、书法作品 3、赵孟頫的书学理论 4、赵孟頫书法的影响,1、生平,(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

11、,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赵孟頫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他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度过。他的父亲官至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善诗文,富收藏,给赵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赵孟頫十一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家境每况愈下,度日维艰。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恃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赵孟頫等十余人,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赵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见,元世祖赞赏其才貌,惊呼为“神仙中人”,给予种种礼遇,被任命为从五品官阶的兵部郎中,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 (

12、1292)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在济南路总管任上,元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为此,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頫便借病乞归,返回阔别多年的故乡吴兴。赵孟頫在江南闲居四年,无官一身轻,闲情逸致与鲜于枢、仇远、戴表元、邓文原等四方才士聚于西子湖畔,谈艺论道,挥毫遣兴,过着与世无争的宁静生活。大德三年 (1299),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土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官位虽无升迁,但此职不需离开江南,与文化界联系密切,相对儒雅而闲适,比较适合赵孟頫的旨趣,他一直干了十一年。,至大三年(1310),赵孟頫的命运发生了变化。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对他发生了兴趣

13、,拜赵孟頫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次年五月,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是为仁宗。他登基后不久,立即将赵孟頫升为从二品的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延祜三年(1316),元仁宗又将赵孟頫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至此,赵氏政治地位达到了一生中的顶峰。由于仁宗的青睐和赵氏艺术的出类拔萃,赵孟頫晚年名声显赫,“官居一品,名满天下”。,赵孟頫书法名冠一代,影响后世。一年冬天对赵孟頫行弟子礼的柳贯留宿在赵家,寒夜漫长,两人谈论书法,赵孟頫一时兴来,试笔濡墨背临颜真卿,柳公权,李邕、徐浩四人的字帖,临写完后,叫人拿来四人的真迹一个字一个字地对照,不仅转折向背,没有不相似的地方,而且神采飞扬,得

14、真迹的神髓,有些地方甚至超过真迹 。 柳贯惊赞再三,问:“是什么原因能达到这种程度?” 赵孟頫回答说:“只不过是临熟罢了”。 宋谦曾十分推崇地说:“赵孟頫留心书法甚勤,王羲之、王献之帖每临必数百遍,悉知其用笔之意,所以盛名充塞海内。”,董其昌亦以钦佩的口吻说:“赵孟頫能背临十三家书,无毫发不似真,背临已属不易,写十三家书而能惟妙惟肖更是难能,非一般人所能为。” 赵孟頫临写千字文有二体、四体、六体多种自称20多年来临习背写千字文数以百计仅智永的千字文就有五百纸,达到与之俱化的地步。 足见赵孟颖在勤奋刻苦地临摹基础上学一家像一家赵孟頫还称自己“日书万字”,元代大书画家黄公望惊叹地说:“如果不是亲眼

15、所见,恐怕谁也不会相信”。明代大书家董其昌对此公然折服,说:“我不能如此落笔如风,以此要让赵子昂一筹。”,赵孟頫一家夫妻、父子均善于书法美谈,其夫人管道升工书善画,书画绝妙,穷尽天趣。元仁宗慕其名,曾命她书写千字文。敕玉工磨玉轴,送秘书监装裱收藏。又命赵孟頫书写六体千字文六卷,其子赵雍书写千字文一卷,一同装帖收藏,元仁宗看了大加赞赏。颇为得意地说:“让后世知道我朝有善书妇人,且一家人皆能书;此亦奇事也。”,2、书法作品,大楷 小楷 行草 章草,大楷,赵孟頫的楷书成就很高,他和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他的楷书碑称之为“赵体”,影响极为深远。他的楷书一改中唐以后的楷书习气,绝去

16、颜、柳的顿挫华饰现象,在当时极具新意。 其大楷书碑吸收李邕书碑的方法,既得流美风韵,又存遒健骨气,在晋人的韵味之外,又具有唐人的法度,正是他的大楷既为晋人所无,又迥异于唐人的独特之处。 传世大楷作品有;湖州妙严寺记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胆巴碑、仇锷墓碑铭稿等。,湖州妙严寺记,玄妙观重修 三门记,小楷,他的小楷也极具特色。因为他“平生善以笔砚作佛事,所书佛道经文当不下数十百本。”且“著纸如飞”,所以用笔极为娴熟。 他的小楷初学钟繇、后于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王献之的洛神賦下力尤多,结体妍丽飘逸,用笔遒劲,深得晋人神髓。 对于他小楷的成就,世人颇为称颂。元鲜于枢在跋其小楷过秦论中说:“子昂篆、隶、真、行、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道德经,汉汲黯传局部,行草书,赵孟頫的行草书被公认为成就最大,对后世的影响也以行草为最深。在他的学书道路上,始终是以二王为本的。他学宋高宗、学智永都是为了追溯二王,他继承了王羲之中正平和一路书风。 传世行草书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