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职消防队业务理论知识-初起火灾扑救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95831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7.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职消防队业务理论知识-初起火灾扑救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专职消防队业务理论知识-初起火灾扑救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专职消防队业务理论知识-初起火灾扑救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专职消防队业务理论知识-初起火灾扑救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专职消防队业务理论知识-初起火灾扑救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职消防队业务理论知识-初起火灾扑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职消防队业务理论知识-初起火灾扑救(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起火灾扑救,在社会生活中,火灾已成为危害人们生命 财产安全的一种多发性灾害。据统计,2012年贵州省共发生火灾963起,死亡31人,受伤11人,直接财产损失4695.8万元。今年1月至3月31日,全省已发生火灾480起,死亡21人,受伤14人,直接财产损失3000.56万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致灾因素越来越多,火灾越来越呈上升趋势,作为一名灭火救援前线的基层指挥员,灭火救援的任务越来越重,然而研究如何有效扑灭初起火灾的方法和人员疏散,使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降低,在灭火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火灾的发展过程,t,初期阶段,发展阶段,衰弱熄灭阶段,从火灾的发展过程来看,把握有

2、利时机 扑灭火灾有一些的规律性,所以扑救初起 火灾,打好初战是关键!,500C0,57分钟,一、初期火灾的特点,1、固体物质燃烧 2、火势不大 3、烟雾较少,二、战术要点,贯彻“救人第一,科学施救”思想,以“快攻、近战”为主,积极抢救被困人员,打好初战。 贯彻15分钟消防消灭初起火灾.,15分钟消防:,发现火灾4分钟,三、战术措施,(一)准确受理火警 、准确报警 加强责任区重点单位,市民对消防知识的了解,掌握初期 火灾的扑救方法, 最关键的是熟悉 报警的程序和方 法,更重要的是 报警人要到明显 的路段接迎消防 车到场。,、准确报警,加强消防知识培训,使厂内职工能做到:,(1)报警早,损失小 (

3、2)边报警,边扑救 (3)先控制,后灭火,(4)先救人,后灭火 (5)防中毒,防窒息 (6)听指挥,不惊慌,掌握这些自防自救措施,便于专职消防队到场后灭火工作的顺利展开。实现发现4分钟,报警2分30秒,、平时基础资料的收集 (1)加强对责任区的情况熟悉 熟悉道路交通、水源、地名,(2)制定详细的灭火作战预案 除了制定好重点部位的灭火预案,还要结合部门的特点,制定详细的灭火作战计划,并使全体队员熟悉预案。,初期火灾扑救,(二)合理调动第一出动力量 1、出动力量编程 在接到报警后,要确定火灾的大小、现场情况、发生时间、燃烧对象、水源和气象 等条件。,2、登车出动 发出出动信号后,执勤人员要按编程迅

4、速登车,要实现1分钟接警出动。登车速度是很关键的,是打好初战缺一不可的环节。,(三)正确选择行车路线和停车位置 1、行车路线 要实现4分钟到场,就要以正确选择行车路线为前提,指挥员、驾驶员在确知火场地点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活地图”的作用。,2、停车位置 停车位置在实战中是很关键的,其选择应便于战斗展开;便于与前方联系;便于取水;便于增援力量到场。 3、行车途中注意安全,(四)准确进行火情侦察 1、途中侦察 执勤指挥员在出动途中要及时与报警人联系,接警员要与火灾现场保持联络,及时将火灾现场有关情况向指挥员汇报。,2、外部侦察 到场后要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外部侦察,指挥员要注意对起火地点的观察。根据烟雾

5、流动方向、火势大小和火势可能蔓延的方向,初步估计第一水枪阵地位置、分水器位置;详细询问当事人现场情况,了解火场类型、建筑类型、燃烧物质、有无人员被困、是 否断电等;估计火灾有 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 做好最坏的打算。,3、内部侦察 内部侦察是建立在外部侦察的基础上的,通过对火场的了解,指战员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深入火场内部查明起火部位、燃烧物质、人员被困情况、建筑结构,火灾蔓延方向、疏散救人路线等。侦察中要注意合理运用侦察方法,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内部侦察不可能时, 可采取边灭火边侦察 的方法。 4、持续侦察 将侦察贯穿与战 斗的全过程。,(五)正确实施救人与疏散 1.初期火灾人员被困的特点:

6、 (1)被困人员思想上没有警惕性; (2)被困后不懂得自救措施; (3)被困人员不配合疏散; (4)被困弱势群体不易被发现,2、被困人员的心理特点: (1) 恐惧心理与行为 (2) 从众心理与行为 (3) 绝望心理与行为 (4) 逆反心理与行为 (5) 退避心理与行为 (6) 趋光心理与行为,(7) 归巢心理与行为 (8) 向地心理与行为 (9) 向隅心理与行为 (10) 超越心理与行为 (11)“重返”心理与行为,3、营救被困人员的原则 火场上要正确处理好灭火与救人的关系,为 了救人先灭火,灭火与救人同步进行,牢固树立救 人第一的原则,遇有较多人员被困时,应集中全部 力量实施救人;火场救人任

7、务不很重时,应根据救 援力量的多少,部署主要力量救人,次要力量灭 火,随着救人任务的完成,可以逐步将救人力量转 移到控制和消灭火灾中来,4、疏散被困人员的方法 通过询问现场知情人,了解被困人员的数量、 性别、年龄以及所处地点,确定抢救被困人员的途 径和方法。可以通过可能有被困人员的燃烧区喊 话,唤起被困人员的反应,也可借助照明灯具搜索 被困人员可能的藏身位置。注意听呼救人的喘息 声、呻吟声和响动声判别他们的位置,也可借助救 器来确定他们的位置。还有就是用手在可能有被困 人员的地点、部位触摸、搜寻。,4、疏散被困人员的方法,(1)立足于单位和居民的自防自救 (2)利用喊话,书写 横幅等手段稳定被

8、困人 员的情绪,防止被困人 员从跳楼,让他们坚持 待救,(3)对神志清醒、具有行为能力、只是迷失方向的 人员,应指明通道,引导疏散。口头引导时应注意: 声音语言清晰洪亮; 说明发生火灾的部位,目前火势蔓延的范围,燃烧程度; 说明需要疏散人员的区域,指明比较安全的区域和标志,以 便使被困者知道自己是否到达 安全区域; 指明疏散路线和方向,说明利 用哪条疏散通道和出口,以及 安全指示标志的位置高低和颜 色; 遇有虽能行走,但没有能力独 自脱离险区的人员,消防人员 应护送、搀扶他们到安全区域,(4)立足现有装备,不失时机地组织火场救人: 外部救援,利用现有装备开辟救援通道 疏散通道被烟火封锁需要内部

9、强攻救援时,消防救助人员应组织精干队,2人一组佩带空气呼吸器,携带安全绳、照明灯,破拆工具、通讯器材等,强行进入烟火区,边侦察,边搜索,边救人 对营救出来的重症人员,应进行现场救治并及时送往医院,总之,参战战斗员要耐心说服被困人员,说明火灾危险性及现场情况,防止意外发生。指挥员要立足中队现有装备,不失时机地组织火场救人行动,把握好救人与灭火的关系,在火灾初期阶段将人员救出或疏 散到安全地带。,(七)准确展开战斗 根据初起火灾的特点来看,一般火灾不大,蔓延的速度慢。及时展开战斗出水灭火是能扑灭火灾的。 1、正确选用灭火剂和射流形式,正确区分救人与灭火的关系,以内攻为主,扑灭火灾。 2、展开战斗的

10、时机和形式 指挥员未下达命令之前,第一出动战斗员就要采取准备展开形式 通过外部观察后,指挥员应迅速布署力量,3、水枪阵地的设置 (1)便于进攻和撤退 (2)便于观察 (3)便于射水 初起火灾其控制程序是:砖木结构是 上层、 下层;混凝土结构是 燃烧层、上层、下层。平 行燃烧的要先控制两头,以下风为主。,4、展开战斗中的分段指挥 根据实战中的需要可将灭火现场指挥分为三段: (1)前段 由执勤队长担任,实施靠前指挥。及时收集火灾现场情况,合理地调整力量,同时指导前方灭火。也可与上级汇报现场情况 (2)中段 执勤车驾驶员或队长担任。主要是传达执勤队长的命令、协调好向前供水和前段战斗员的战斗行动 (3

11、)后段 主要负责组织协调供水、警戒、做好迎接第二出动到场的准备。根据执勤队长的指令协调好后方的灭火工作,(八)采取排烟方式得当,初起火灾通常见烟不见火,所以在初起火灾中采取正确的排烟方式很重要: 1、要迅速使用机械排烟的方式。是建立在查明火点,火场内温度,建筑结构的情况下 2、利用对流排烟的方式。建立在出水的条件下 3、利用水枪的喷雾水排烟 4、视情况启用固定设施排烟 解决好排烟问题后才能彻底清理初起火灾现场。,在火场上要考虑一切可利用的水源向前方供水,保证火场供水不间断,视火场大小估算用 水量;缺水路段,指挥员到场后就要将供水问 题作为首要考虑的 问题。在供水中要 结合平时基础资料 的建立,

12、作到快速 反应,(九)正确供水和估算灭火剂用量,(十)准确实施警戒,到达现场后初起火灾围观人员多,交通拥挤,现场复杂,要使战斗顺利进行就要合理实施警戒,在专业警戒人员未到场前的警戒: 1、机动力量迅速疏散围观人员,为战斗员提供空间 2、交通警戒,确保后方 战斗展开,四、注意事项,1、指挥员到场后要快速判断,确定灭火方案 2、参战官兵搞好自身防护,准确选用灭火剂,正确使 用射流形式,快速移动射水,减少水渍损失 3、根据火场变化适当增减水枪数量 4、积极的疏散和抢救被困人员,注意烟区的搜救工作,5、内攻时射水应上下消除不稳定因素,确保安全 6、在出水灭火时要先切断电源,确保安全 7、在水源充足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消防车单车作战能力,完,谢谢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