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论语》十二章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95245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九《论语》十二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二十九《论语》十二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二十九《论语》十二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二十九《论语》十二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二十九《论语》十二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十九《论语》十二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九《论语》十二章(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出自明陈凤梧孔子赞, 意思就是说:他的德行与天地齐同,与日月同辉,他的“道”(学说或儒教的意思)泽被万世,古今不二, 他最早整理六经,作为他教学所用的教科书,立下的经典成为万世人的楷模.,学习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朗读背诵全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4、领会论语的语言特点。,论语,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之一,成为儒

2、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 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彩, 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 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有关孔子,孔子(前551前479),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弟子多达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3、”。,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作成论语。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公元前522年,孔子开始收徒讲学。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国籍,四方弟子云集。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富有的弟子有子贡;贫穷的弟子有颜回;武艺高强的弟子有子路。 庄子的一则寓言里说,孔子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

4、杏坛之上。后来人们就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代指教育。关于“杏”有两个不同说法,一指杏红飘香;一指银杏,“多果,象征着弟子满天下。树杆挺拔直立,绝不旁逸斜出,象征弟子们正直的品格。果仁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治病,象征弟子们学成后可以有利于社稷民生。”,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第一章,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 而不 愠,不亦君 子 乎 ? ”,

5、按时复习,先生,指孔子,yu,通“悦” ,喜悦,愉快。,生气,恼怒,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代指学习的内容,也、也是,人家不了解(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志同道合的人,表顺接,表转折,课文探究,第1句讲 第2句讲 第3句讲,学习方法,学习的乐趣,个人修养,第二章,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 /以为师矣.”,做,成为,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旧的知识,温习,可以,凭借,表承接,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课文探究,本章谈学

6、习方法。(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第三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泛指多次,反省,自己,wi,尽心竭力,真诚,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zng,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谋划,商量办法,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第四章,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同“又”,顺承,迷惑、疑惑,自立于世,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越过、超过,规范,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7、,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课文探究,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课文探究,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循序渐进,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表转折,却,迷惑,转折,疲倦而无所得,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第六章,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品行高尚,忍受,乐趣,孔子说:“颜回的品行是多么高尚啊!一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忍受不了(这种清苦)而发愁,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担忧,发愁,课文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学习态度) 这则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

9、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再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第七章,第七章,子曰:“知 之 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代词,它,的人,喜欢、爱好,以为乐趣 名词意动,孔子说:“了解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课文探究,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乐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这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兴趣是学习和做事成功的最好的动力。,第八章,子曰:“饭 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 名词作动词,粗粮,冷水,弯着胳膊,顺承,乐趣,正当的行为,对于,孔子说:“吃粗粮做的食物,

10、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和地位,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课文探究,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课文探究,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这章告诉我们,快乐是一种心理状态,并非完全取决于物质条件。,第九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在其中,顺承,跟从、学习,走路,一定,选择,好的方面,优点,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向他们学习,看到他们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身上相同的缺点。”,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课文探究,本章讲学

11、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第十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河、河流,流逝,这,停止、止息,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课文探究,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孔子的感叹提醒我们,时光不停地逝去,而人生却很短暂,所以必须珍惜时光,多做有意义的事。,第十一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平民中的男子,孔子说:“一国的军队可能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能被强迫改变志向。”,课文探究

12、,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课文探究,本章通过对比,告诉我们,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第十二章,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广泛,并列,坚守,恳切,仁德,并列,子夏说:“广泛学习,坚定意志,恳切求教,思考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中间了。”,课文探究,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课文探究,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课文探究,课文探究,本章讲广泛学习、坚定信念、恳切求教,活在现在,也要思考、研究未来。,探究释疑,我们课文所选的十二章之间并不是毫无关系,它们所阐述的侧重点虽有不同,但彼此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就让大家当一当小编辑,以小组为单位,给它

13、们分分类吧。,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一定要学思结合。,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学习了以后一定要花时间进行巩固。,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们要珍惜时光。,要虚心求教。,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14、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人治学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德才兼备”,每天自我反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以真诚交友;是否认真复习功课。,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会为物质享受而奔波忙碌。并且认为不凭道义而获得的富贵,就像虚幻的浮云一样。,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人一定要有志气、品格。在

15、任何时候和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总结,通假字,不亦说乎 说:同“悦” ,喜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 ,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古今异义,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古今异义,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的液体,古今异义,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平民中的男子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

16、、新的体会,词类活用,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一词多义,可以为师矣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人不知而不愠 知 温故而知新,当、做,替,了解,懂得,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 而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 其 其不善者而改之,转折,顺承,并列,它的,他们,特殊句式,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出自本文的成语: 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乐在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 2、“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