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南亚——印度13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94475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7.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南亚、南亚——印度13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东南亚、南亚——印度13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东南亚、南亚——印度13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东南亚、南亚——印度13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东南亚、南亚——印度13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南亚、南亚——印度13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南亚、南亚——印度13剖析.(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南亚的纬度位置,找出东南亚所处的纬度范围和温度带,太 平 洋,印 度 洋,大洋洲,中南半岛,马 来 群 岛,马来半岛,北回归线(23.5N),赤道(0),南 海,安达曼海,太平洋,印度洋,海陆位置,中国(亚洲),大洋洲,十字 路口,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亚、非、澳、欧沿岸国家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许多发达国家进口的石油和战略物资,都要经过这里。,东南亚的范围, 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山河相间、 纵列分布 (横断山脉),河流走向,由北向南,地形特征,红河 湄公河 湄南河 萨尔温江 伊洛瓦底江,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

2、岛:多山地、火山地震多发、河流短促、平原狭窄。,火山王国:三大板块的消亡边界,火山优点:肥沃土壤,有色金属,科学考察,火山旅游,二、气候,东南亚主要有( )和( )两种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东南亚的人口分布,东南亚人口分布 有何特点?,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各大河的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马来群岛各大岛的沿海平原。山区和雨林地带人口稀少。,华人、华侨,重要物产,1.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2.稻米是主要食物 3.著名矿产锡和石油,越南、泰国、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地:入海口处,地势相对平坦,有利于农业的生产 气候:东南亚热量充足,降水充沛 水:河流众多,

3、水源充足 土:土壤肥沃 劳动力: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热带, 光照强、 热量充足; 降水多、 水源丰富; 火山灰形 成的土壤 肥力高。,热带经 济作物,泰国是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 是世界 最大的 椰子出 口国。 印度尼西亚 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 是世界最大 的焦麻生产国 蕉麻(马尼拉麻) 由于茎和叶子跟芭蕉树相似,故名蕉麻。纤维长、质轻、耐海水腐蚀,是做鱼网和船用缆绳的优质原料,还可编织席子和地毯及优质麻织衣料。,马来西亚(大马)是世界最大的棕油出产国,油棕:果肉和种子含油量甚高,有“世界油王”之称 。,印度尼西亚,矿产 石油 、 锡矿,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缅甸、文莱,经

4、济特征:,东南亚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的经济,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稻米、锡矿、橡胶、石油,近年来不少发达国家的汽车公司纷纷到马来西亚投资办轮胎厂,为什么?,南亚,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位置和范围,2.海陆位置,1.经纬度位置,经度_到_,纬度_到_,大部分位于_,10N,35N,60E,97E,热带和北温带,南亚位于亚洲南部, 以南, _ _ 以北, 西临 , 东临 。,喜马拉雅山,印度洋,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巴关系时紧时缓,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两国不断交恶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简称,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

5、汗之间,面积约为19万平方公里。克什米尔问题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 18世纪中叶,印度次大陆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印度次大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蒙巴顿方案”。 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

6、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地形和地势,2.地势特征,1.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沿海是东、西高止山,北部地表崎岖,起伏较大,中部地势平坦,南部高原较平坦,西部略高,东部略低,孟买,河 流,1.印度河: 源于我国西藏(叫狮泉河)冈底斯山,注入阿拉伯海。是巴基斯坦的重要的灌溉水源。 2.恒河: 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注入孟加拉湾。 3.布拉马普特拉河: 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侧,在我国境内为雅鲁藏布江,注入恒河下游。 思考:恒河的水文特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显著,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气 候,1

7、.主要类型与分布,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热带沙漠气候:西北部印度河流域;,高原山地气候:北部喜马拉雅山脉、西北兴都库什山脉等。,气 候,2.热带季风气候,特征: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表现:旱季是10月至次年5月,雨季是在6月至9月,旱季后期(3至5月),气温迅速升高,半岛内部可达45以上;,气 候,2.热带季风气候,成因,冬季风,夏季风,每年10月到次年5月,亚欧大陆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在南亚地区偏转成东北风,为旱季。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每年6月到9月,由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北移,赤道以南的东南风越过赤道偏转成南亚的西南风,降水丰富,为雨季。成因是气

8、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气 候,3.热带沙漠气候,特征: 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成因: 冬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夏季风西南风无法到达; 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气 候,4.高原山地气候,分布:北部山地;,成因:地势高峻;,特殊地区:斯里兰卡岛南部和马尔代夫群岛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南亚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图,气 候,读图分析: 1.分析乞拉朋齐降水丰富的原因。 2.分析德干高原降水少的原因。 3.分析德干高原西侧的降水为什么多于东侧?,地形影响降水,乞拉朋齐世界“雨极”,(1)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洋,水汽充沛; (2)当地离海近,水汽消耗少。 (3)北部山地高

9、大,位于山脉迎风坡多地形雨;,人口和宗教,1.人口和人种,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以白色人种为主。,不丹,斯里兰卡,佛教主要分布在斯里兰卡、不丹,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马尔代夫,佛教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印度教主要分布在哪些国家?,尼泊尔,印度教主要分布在印度和尼泊尔,南亚主要信仰什么宗教? 南亚是什么宗教的发源地?,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 且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地,印度,2.宗教,人口和宗教,南亚小结,水旱灾害与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高新产业,印度,印度概况,人口超过10亿;白色人种;多民族国

10、家,印度斯坦族最多,居民大多数信奉印度教。,历史文化,泰姬陵,纱丽印度妇女传统服装,历史文化,农业生产,优势条件,主要作物,农业生产,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低平的土地和潮湿的气候,恒河三角洲,黄麻,多雨及排水好的坡地,东北部低山坡上,茶,德干高原西北部,棉花,小麦和棉花的耐旱力较强,因而分布在干燥少雨的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西北部灌溉,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小麦,水稻需要较多的水,上述地区是平原,降水充足,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水稻,主要分布原因,分布,种类,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季风的不稳定性:西南季风来得晚,或去得早或风力太弱,雨水就不足,容易造成旱灾。 西南季风来得早

11、,或退得晚,或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容易造成水灾。 抗御水旱灾害修筑水利工程,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革命,工业生产,1.工业部门与分布,工业特征: 独立前:只有采矿业和纺织业 目前:形成具有相当规模,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工业体系,核能、航天初具规模,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德干高原东北部,煤、铁、锰丰富,矿区邻近,孟买,靠近最主要的棉产区和对外贸易港口,加尔各答,地处黄麻产地和港口,班加罗尔,“南亚硅谷”,东北部:加尔各答为中心,以麻纺织、钢铁工业为主; 西部沿海以孟买为中心,以棉纺织工业为主; 南部以班加罗尔为中心,以高新产业为主。,1.工业部门与分布,2.三大工业区,探究:,近年来印度的新兴工

12、业发展非常迅速,其中以计算机软件为主的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尤为引人瞩目。思考: 班加罗尔工业区形成的区位优势有哪些?,1、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好 2、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 3、国家政策支持 4、注重相关人才的教育培养 5、劳动力、土地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廉,环境,教育,政策和投入,主要城市,首都、铁路交通中心: 最大城市、恒河口附近,麻纺中心,重要海港: 西部沿海,最大海港和棉纺中心: 南部,新兴工业中心:,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班加罗尔,该地区地势起伏和缓; 降水少,日照充足; 小麦是耐旱性作物。,(3)左图中阴影部分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试分析该区域大面积分布的自然原因。,(4)据多年新闻报道,5月份是该国最热的月份,请结合右图试分析其原因。,5月,该国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雨季没有到达,晴天多,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气温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