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体检行业分析报告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06894052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体检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4体检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4体检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4体检行业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4体检行业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体检行业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体检行业分析报告(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健康体检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3月目 录一、健康体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及法规51、行业管理体制52、行业的政策及法律法规6(1)关于医疗服务市场的政策及法律法规6(2)关于医疗服务价格的政策及法律法规8(3)关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政策及法规法规8(4)关于医疗服务人员管理的政策及法律法规9(5)关于医疗服务技术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10二、健康体检行业发展概况111、医疗服务行业发展概况11(1)全国卫生总费用持续增长11(2)就医人数持续增长12(3)居民卫生支出持续增长13(4)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持续增长142、健康体检行业发展概况15(1)健康体检的定义15(2)健康体检行业的发展

2、状况16(3)健康体检行业发展的必要性18三、健康体检行业市场情况191、市场参与主体19(1)主要市场参与主体分类19(2)主要市场参与主体的优劣势分析212、市场竞争模式22(1)专业体检机构已经从单点业态模式演变为连锁业态竞争模式,从区域性竞争演变为跨区域竞争模式23(2)专业体检机构的竞争模式已经从初级的价格竞争逐步过渡到品牌竞争233、行业壁垒24(1)医疗执业资质壁垒24(2)人才壁垒25(3)管理壁垒25(4)资金壁垒254、市场容量26(1)健康体检市场容量概况26(2)健康体检市场容量影响因素分析275、市场供求状况296、市场发展趋势29(1)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29(2)健

3、康体检与医疗服务30(3)专业体检机构的整合31四、行业的利润水平31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321、有利因素32(1)政策支持32(2)健康意识的增强33(3)消费能力的提高332、不利因素34(1)行业教育和市场培育34(2)地域发展不平衡34六、行业特有的经营特征341、区域性特征342、客户群体特征363、季节性特征374、抗周期性特征37七、健康体检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系381、上游行业的关联性分析38(1)医疗设备行业38(2)医用消耗品行业392、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分析39八、行业主要企业401、医院的内设体检机构402、专业体检机构40(1)美年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40(2)

4、爱康国宾健康管理(集团)有限公司41(3)红鬃马医院投资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1(4)九华健康体检中心41(5)上海瑞慈健康体检管理股份有限公司41(6)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1健康体检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客户进行健康检查、健康咨询、健康评估、健康维护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管理健康为目的的综合服务产业。一、健康体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及法规健康体检行业是医疗服务行业的子行业,该行业的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及法规主要如下:1、行业管理体制医疗服务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主要为国家卫生部及各地方卫生局。除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是行业的

5、主要监管部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研究起草卫生工作的法规、规章草案和政策;研究制订并组织实施卫生事业发展改革的有关方案、工作规划、政策和指导性意见、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区域卫生规划;负责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医疗服务项目开设、医疗新技术运用、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等实施许可准入和监督执法;负责制订或审定(审核、批准)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护理、医技及相关服务的质量标准、技术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并实施监督和管理;依法管理医疗机构内部临床药事工作,协助价格主管部门制订医疗卫生服务价格,负责监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执行情况;指导、组织开展卫生专业技

6、术职务聘任和任职资格认证的有关工作;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卫生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和有关专业培养计划和方案;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管理本地医疗保险部门。同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医疗机构的药品及其生产设施与设备、进货与验收、储存与保管、处方调配和配制制剂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计量性医疗设备仪器的校验和质量管理工作,负责对产品质量监控和强制检验、鉴定等。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医疗广告进行监管,核准广告的内容等。2、行业的政策及法律法规(1)关于医疗服务市场的政策及法律法规2009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成为新医改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

7、的医药卫生体制,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使医师多点执业成为现实,医师资源的效率得到提高。2009 年8 月,卫生部发布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开展专业体检机构的执业条件、执业规则等。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明确,开展健康体检的医疗机构应具有相对独立的健康体检及候检场所,至少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等诊疗科目,至少有2 名有内科或外科副高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每个临床检查科室至

8、少有1 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0 名注册护士等。2010 年1 月,北京市卫生局颁布北京市健康体检管理办法,于2010 年2月1 日开始实施。该办法是针对卫生部于2009 年8 月发布的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所制定的在北京地区的实施细则。2010 年11 月,国务院通过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明确指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同时还强调“鼓励有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做大做强,向高水平、高技术含量的大型医疗集团发展。具有一定医院管理经验,专科优势明显的非公立医院将有机会通过收购公立医院,新建医院等方式实现自己业务扩张。”2011 年8 月22 日,北京

9、市卫生局颁布了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在总结北京市居民健康水平已达到或者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完善市场准入及配套经济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医疗机构,提供个性化和舒适化程度较高的医疗服务,与公立医疗机构形成合作互补关系。鼓励兴办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2)关于医疗服务价格的政策及法律法规2009 年1 月,国务院原则通过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完善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客观反映市场供求情况和生产服务成本变化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对非营

10、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余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及项目、定价原则及方法;省或市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劳动保障部门核定基本医疗服务指导价格”。2009 年11 月,国家发改委、卫生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的通知指出:“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相结合的管理方式。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各种医疗服务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特需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3)关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政策及法规法规2002 年2 月,国务院发布医疗事故处理

11、条例,对在医疗活动中,因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处理,以及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等事宜,进行了具体规定。同时要求:“医疗机构应当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监督本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工作,检查医务人员执业情况,接受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向其提供咨询服务。”2002 年2 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以加强医疗机构病历管理,保证病历资料客观、真实、完整。该文件要求医疗机构建立病历管理制度,设置专门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本

12、机构病历和病案的保存与管理工作。2002 年8 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2010 年6 月,卫生部发布了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于2010 年8 月1 日起正式实施。该办法旨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信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透明度,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单位科学民主管理、依法执业、诚信服务。(4)关于医疗服务人员管理的政策及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国家实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医师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的医师资格考试,考

13、试合格后方可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同时,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医师,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2008 年1 月,国务院发布护士条例,国家实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制度,护士必须通过全国统一的执业考试,考试合格后方能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同时,国家实行护士执业注册制度,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在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获得执业注册后,方可从事护士工作。2008 年5 月,卫生部颁发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办法,护士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后,方可按照注册的执业

14、地点从事护士工作。除医师和护士外,其他药、技、检人员也需取得本专业学历及相应的技术职称,方可从事本行业工作。(5)关于医疗服务技术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2009 年3 月,卫生部发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医疗技术分为三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需要使用稀

15、缺资源;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卫生部负责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医疗机构根据功能、任务、技术能力负责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管理工作。二、健康体检行业发展概况1、医疗服务行业发展概况医疗服务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在一国居民收入增长的过程中,医疗服务需求通常会优先得到满足,从而使其具有明显的刚性消费特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进一步强化了医疗服务需求的刚性特征。我国近年来持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促进了医疗服务市场的快速持续发展。(1)全国卫生总费用持续增长卫生部2011 年8 月发布的2011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7 年我国卫生总费用首次突破1 万亿元,达到11,573.97 亿元;2010 年我国卫生总费用达到19,921.35 亿元,与2007 年相比,全国卫生总费用增加8,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