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试验误差的控制与分析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92241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5.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试验误差的控制与分析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第十章试验误差的控制与分析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第十章试验误差的控制与分析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第十章试验误差的控制与分析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第十章试验误差的控制与分析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试验误差的控制与分析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试验误差的控制与分析剖析.(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试验误差的控制与分析,主要内容 一、误差的分类 二、误差的计算与传递 三、误差的检验 四、动态测试的误差控制,第十章 试验误差的控制与分析,概念引入,结构实验中所测量的物理量总会有一个客观存在的量值,称为真值 ,由于测试方法、测量仪表、周围环境(如温度、湿度等)、测试人员的熟练程度以及感官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使被测量(如应力、应变和位移等)的测定值 与其真值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由多种因素影响造成的测量值与其真值不一致的矛盾,在数值上表现为误差:误差=测定值-真值 。,研究误差的意义,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消除或减小误差。 2、正确处理测量和试验数据,合理计

2、算所得结果,以便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真值的数据。 3、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和测量方法,以便在最经济条件下,得到理想的结果。,误差分析的目的在于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1、已知个别测定值的误差,如何估计最终实验结果的误差。 2、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如何确定个别测量时所需要的精度,也即采用何种精度等级的仪器才能达到测试的要求。,误差来源,1、测量装置误差 标准量具误差:以固定形式复现标准量值的器具,如标准量块、标准砝码、标准电阻等,他们本身体现的量值,不可避免地都含有误差。 仪器误差:直接或间接将被测量和已知量进行比较的器具设备,如天平、压力计、温度计等,他们本身都具有误差。

3、 附件误差:仪器的附件及附属工具,如千分尺的调整量棒等的误差,也会引起测量误差。,2、环境误差 由于各种环境因素与规定的标准状态不一致而引起的测量装置和被测量本身的变化所造成的误差,如温度、湿度、振动外界条件及测量人员引起的振动)、电磁场等引起的误差。 3、方法误差 由于测量方法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如采用近似的测量方法而造成的误差。 例如用钢卷尺测量大轴的圆周长 ,再通过计算求出大轴的直径 ,因近似数 取值的不同,将会引进误差。 4、人员误差 由于测量者受分辨能力的限制,因工作疲劳引起的视觉器官的生理变化,固有习惯引起的读数误差,以及精神上的因素产生的一时疏忽等引起的误差。,对概念引入先做一个

4、总结: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误差不代表错误,它存在于任何试验测量中,产生原因主要有仪器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和人员误差;分析误差的意义是了解误差的来源和规律,通过控制误差,使得试验测量结果更接近于真实情况。,主要内容 一、误差的分类 二、误差的计算与传递 三、误差的检验 四、动态测试的误差控制,第十章 试验误差的控制与分析,一、误差的分类,根据误差的性质、特点和产生原因分类:,系统误差,偶然误差,过失误差,1、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某些固定不变的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它的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例如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某一规律变化。 系统误差又可按下列方法分类: (1)按对误差掌

5、握的程度分 已定系统误差:指误差绝对值和符号已经确定的系统误差。 未定系统误差:指误差绝对值和符号未能确定的系统误差,但通常可估计出误差的范围。 (2)按误差出现规律分 不变系统误差:指误差绝对值和符号固定的系统误差。,变化系统误差:指误差绝对值和符号变化的系统误差。按其变化规律,又可分为线性系统误差、周期性系统误差和复杂规律系统误差等。 2、偶然误差 又称为随机误差,是由预先难以确定或不易控制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它的特点是有时大、有时小,有正、有负,没有固定的大小和偏向,具有随机性,因此无法在测量数据中予以修正或将其消除。 在大量重复量测中,随机误差的数值分布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即可以按概率论

6、的方法给以合理处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增加量测次数来加以控制,以减少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3、过失误差 主要由人为的过失引起的,如实验中粗心大意,精神不集中,读错刻度,记录或计算错误,操作方法不正确等。过失误差数值一般较大,很容易被发现,为此当发现出现很大误差时应分析原因及时纠正或计算时予以消除,采取措施以防再次出现。 虽然将误差分为三类,但必须注意各类误差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对某项具体误差,在此条件下为系统误差,而在另一条件下可为偶然误差,反之亦然。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第一节内容总结:这一节主要讲误差的分类,误差分为三类: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系

7、统误差是由某些固定不变的因素引起的,是系统本身或测量方法本身带来的,这种误差是不能消除的;偶然误差是随机性误差,由不易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在测量数据中是无法消除的;过失误差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一般这种误差是可以消除的。,主要内容 一、误差的分类 二、误差的计算与传递 三、误差的检验 四、动态测试的误差控制,第十章 试验误差的控制与分析,二、误差的计算及传递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真值一般都是无法测得的,通常将在无系统误差和过失误差的条件下,对于有限次观测值的平均值称为近似真值或最佳值,即最佳平均值。 常用的平均值有算术平均值和加权平均值,其中算术平均值为最佳值。,算术平均值 设 代表各次的观测值

8、, 表示观测次数,则算术平均值为: 算术平均值表达了观测值的集中趋势,也越接近真值。当观测值符合正态分布时,可以证明,在有限次测定中,算术平均值 是真值的最佳近似值。观测次数 越大, 的精度越高,加权平均值 设对同一物理量用不同方法测定,或对同一物理量由不同人测定,计算平均值时常对比较可靠的数值予以加重平均,称为加权平均。 如 为各次的观测值, 代表各观测值对应的权重,则加权平均值为: 各观测值的权重,在很多情况下是根据经验来确定的,权重越大则说明对应的测定值越可信;反之,权重越小则说明该测定值越不可信。,1、误差的计算 算术平均误差、 如进行了 次测量,得到个测量值 , 为其算术平均值,采用

9、算术平均值为近似真值,则算术平均误差为: 式中: -观测次数; -观测值与平均值的偏差,即误差。 在一组观测值中,观测值与平均值的偏差 按如下计算,且偏差 代数和为零。即:,其中 , 算术平均误差是表示误差的一种较好的方法,但这个方法对于大的偏差和小的偏差同样进行平均,这就不能反映各观测值之间重复性的好坏。,标准误差 也称为均方根误差,它是衡量测定精度的一个数值,标准误差越小说明测定的精度越高。在有限次观测情况下,标准误差为: 或 反映了观测值在算术平均误差附近的分散和偏离程度,它对于较大或较小的误差反应比较敏感,所以能很好地反映观测值的集中程度(精确度),因而也是一种重要的误差表示方法。,变

10、异系数 变异系数通常是用来衡量数据的相对偏差程度。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称为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可以消除单位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数据指标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2、误差的传递 实践中有些参量不能直接测定,称为间接测定值,由直接测量值导出,由于直接测量值存在误差,由其导出的间接值也必然带有误差。因此必须对这类误差的传递结果作出估计。 若将间接测定值的误差看作是各有关的直接测量值的函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函数形式表示: 式中 为直接测量值,为所要计算物理量的值。,令 分别为直接测量值 的误差, 为 引起的 的误差,则有: 将上式右边按多元函数泰勒级数展开,得:,得: 相对误差为: 若直接测

11、量值 的最大绝对误差为 ,则 的最大绝对误差 和最大相对误差 分别为:,对一些常用的函数形式,可以得到以下关于误差估计的实用公式: 代数和 乘法,除法 幂级数,对数,如 为随机变量,他们各自的标准误差为 仍令为随机变量的函数,有: 如果量测的总数 为,对于第 次则有: 将上式两边平方,得:,将上式由1到 求和,考虑到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交叉相乘项相互抵消,则有: 两边同乘以 并开方,得 的标准误差 为:,主要内容 一、误差的分类 二、误差的计算与传递 三、误差的检验 四、动态测试的误差控制,第十章 试验误差的控制与分析,三、误差的检验 实际实验中,系统误差、偶然误差、过

12、失误差是同时存在的。试验误差是这三种误差的组合。通过对误差进行检验,剔除过失误差,尽可能地消除系统误差,使试验数据反映事实。以下针对三个方面进行检验: 1、系统误差 由于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较多、较复杂,所以系统误差不容易被发现。它的规律难以掌握,也难以全部消除它的影响。系统误差的变化可分为积累变化、周期性变化和按复杂规律变化等三种。 当测量次数相当多时,如率定传感器时,可从偏差的频率直方图来判别;,如偏差的频率直方图和正太分布曲线相差甚远,即可判断测量数据中存在着系统误差,因为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服从正太分布。 当测量次数不够多时,可将测量数据的偏差按测量先后顺序依次排列,如其数值大小基本上作有

13、规律地向一个方向变化(增大或减小),即可判断测量数据是有积累的系统误差; 如将前一半的偏差之和与后一半的偏差之和相减,若两者之差不为零或不近似为零,也可判断测量数据是有积累的系统误差;,将测量数据的偏差按测量的先后次序依次排列,如其符号基本有规律的交替变化,即可认为测量数中有周期性变化的系统误差; 对变化规律复杂的系统误差,可按其变化的现象,进行各种试探性的修正,来寻找其规律和原因;也可改变或调整测量方法,改用其他测量工具,来减少或消除这一类的系统误差。,2、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的特点:分散性、不确定性、有规律性。 偶然误差是随机变量,需要用概率的方法来确定,即对随机变量进行大量的测定,常将随机

14、变量定义为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量,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演绎归纳出随机变量的统计规律及概率分布。 由测量值的频率分布图来估计概率分布。绘制频率分布图的步骤如下: 按观测次序记录数据; 按由小到大的次序重新排列数据; 划分区间,将数据分组;,计算各区间数据出现的次数、频率和累积频率; 绘制频率直方图和累积频率图。如下所示: 频率分布直方图 累积频率图 将频率分布近似作为概率分布(概率是当测定次数趋于无穷大的各组频率),并由此推断试验结果服从何种概率分布。,正态分布函数是最常用的描述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函数,正态分布 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为: 其分布函数为: 式中, 为均值、 为方差,是正态分布的两个特

15、征参数。,对于满足正态分布的曲线族,只要参数 和 已知,曲线就可以确定。下图所示为不同参数的正态分布密度函数:,从图可以看出: 在 处达到最大值, 表示随机变量分布的集中位置。 在 处曲线有拐点。 值越小 曲线 的最大值就越大,并且下降得越快,所以 表示随机变量分布的分散程度。 若把 称作偏差,可得到小偏差出现的概率较大,很大的偏差很少出现。 曲线 关于 对称,即大小相同的正负偏差出现的概率相同。,正态分布密度函数图,通常认为偶然误差服从正太分布。它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即正太分布密度函数)为: 式中 为偶然误差, 为实测值(减去其他误差), 为真值。实际试验时,常用 代替 , 为算术平均值或其他近似的真值。,误差落在某一区间内的概率 如表所示: 某一误差范围对应的概率表 一般情况下,99.7%的概率可以认为代表多测量的全体,所以把 当作“极限误差”;当某一测量数据的误差绝对值大于 时(可能性只有0.3%),即可认为其误差不属于偶然误差范围,该测量数据已经属于不正常数据。,3、过失误差 在对某一量进行多次重复测定时,往往会遇到个别的观测值和其他多数观测值相差较大的情况,并且难以合理解释,这些个别的数据即为“异常数据”。 根据误差的统计规律,绝对值越大的偶然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