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学院2015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请表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06891485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枣庄学院2015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请表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枣庄学院2015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请表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枣庄学院2015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请表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枣庄学院2015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请表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枣庄学院2015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请表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枣庄学院2015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请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庄学院2015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申请表(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 校长签字: 学校名称(盖章): 枣庄学院 学校主管部门: 山东省 专业名称: 网络与新媒体 专业代码: 050306T 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 文学 新闻传播学类 学位授予门类: 文学 修业年限: 四年 申请时间: 2015-07-09 专业负责人: 张伯存 联系电话: 0632-3785969 教育部制 学校基本情况表 学校名称枣庄学院学校代码10904 邮政编码277160校园网址http:/www.uzz.e 学校办学 基本类型 o部委院校 地方院校 公办 o民办 o中外合作办学机 构 o大学 学院 o独立学院 o 985o 211 现有本科专业数51上

2、一年度全校本科 专业招生总人数 3476 上一年度全校本科 专业毕业总人数 2667学校所在省市区山东枣庄山东省枣 庄市北安路1路 已有专业 学科门类 o哲学经济学 法学教育学 文学历史学 理学工学o农学o医学管理学 艺术学 学校性质 综合理工农业林业医药师范 语言财经政法体育艺术民族 专任教师总数730 专任教师中副教授 及以上职称教师数 262 学校主管部门山东省建校时间1978年05月 首次举办本科教育 年份 2004年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 高等学校计划 支援高校受援高校无此项任 务 曾用名 是否为中西部高校 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参与学校 是 否 是否为中西部高校 提升综合实力工作 参与学校

3、 是 否 学校简介和历史沿 革 枣庄学院坐落在“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山东省枣庄市 ,是枣庄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前身为1978年招生的枣庄 师范专科学校,1999年枣庄广播电视大学、枣庄教育学院 并入,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占地1142亩,校舍面积36.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 7.5亿元。现有在校生14000人,教职工1097人,专任教师 730人,教授、副教授262人,博士110人、硕士550人。设 有教学院(部)22个,普通本科专业51个,专科专业35个 ,其中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初步形成了 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法学、艺

4、 术学、经济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 申报备案专业数据 专业代码050306T专业名称网络与新媒体 学位文学修业年限四年 专业类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类代码0503 门类文学门类代码05 所在院系名称文学院 增设专业的理由和 基础 1.学校定位 枣庄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实 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设有教学院(部 )22个,普通本科专业51个,学校面向全国22个省(区、 市)招生,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4000人。枣庄学院确 定了“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优异、效益 显著”的综合性地方大学的发展目标,形成了“地方性、 应用型、有特色”的发展定位。近年

5、来,学校以国家和区 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为导向,坚持多学科协调发展 ,突出内涵建设。拟整合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编导、网 络工程等专业资源,申报增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能够更 加切近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突出专业特色,建设全媒体 时代的专业新领域,培养通晓文学艺术、网络技术、传媒 文化的复合型人才,这是近年学校学科建设及专业发展的 重要目标之一。 2.人才需求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已经改变了现代传播格局,媒体信 息生产方式已经或正在实现互联网转型,网络与新媒体已 经成为信息时代文化发展和传媒转型的重要方向,这种变 化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现实而紧迫的要求,同时也蕴 藏着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网络

6、与新媒体对人才需 要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网络、动漫、游戏、新闻、策划 、广告、创意、营销、编导等。除媒体网站、各类门户网 站、专业网站、移动新媒体之外,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事 业单位、各类文化传播公司等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人才 都有较大的需求。据权威机构统计和预测,未来数年内 ,中国新媒体人才和媒体融合人才的缺口在60万至80万人 ,人才供给与存量需求之间的缺口巨大,这将成为网络与 新媒体专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1)专业人才匮乏,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全国开设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专业的院校多为传媒类和综合类大学 ,其人才培养注重信息采写、制作等技术性知识体系。专 业人才差异化和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7、随着互联网的蓬 勃发展、新媒体运用的深化升级,从业人员对互联网与新 媒体活动的运营管理能力欠缺、文艺素养偏低的短板日益 凸显。在复杂多元的网络舆论环境中,传递正能量,传播 好声音,靠的是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精良、心理素质过 硬等综合能力。 (2)国家顶层设计,社会影响广泛。全球化大背景下 网络与新媒体改变了媒介的生态环境和信息生产、传播、 互动、影响机制,引起了传播领域深层革命,引发了社会 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消费方式的全面变革,极大地拓展 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应用边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 最新版新媒体蓝皮书认为在国家顶层设计的强化下 ,中国新媒体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新媒 体超

8、越传统媒体成为跨越诸多领域的“超级产业”。手机 媒体、网络电视台、移动终端内容提供、数字出版、互动 设计等新兴行业迅速发展,“互联网+”在引发社会变革的 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市场需求。就此,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3就指出,“着力提升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着力 提升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都在培养 、招聘相关人才,积极应用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提 升社会服务水平,改变舆论引导方式、增强社会治理能力 。 (3)现有学科薄弱,亟待加强建设。据了解,山东省 还没有开设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教育的院校,全国范 围内截至今年约有七十多所院校,专业起步晚,实力相对 薄弱。总体来看,网络与新媒

9、体专业教育有如下特点:一 是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数量较少;二是均为2012年教育部本 科专业目录调整后新设,专业教育历史都不长,均未有毕 业生;三是各校多为文理兼收,以适应在学生入校学习后 技术类课程设置多的现实;四是每年招收的学生人数较少 ,全国将来每年毕业人数偏少。由此来看,网络与新闻媒 体教育还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文学艺术素养高的新媒 体专业管理、运营、策划人才的缺口更大,这种态势无疑 为我校增设网络新媒体专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3. 专业筹建 枣庄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由文学院申办,相关学院 协助,集全校之力,整合全校师资和教学设备,优化教学 资源。枣庄学院在网络与新媒体本科专业学科基

10、础课和专 业主干课的教师配备、职称和学历、年龄结构方面,以及 教学设施、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教学管理、工作水平等 方面,均符合山东省高校专业设置评价标准。枣庄学院已 经具备了设置网络与新媒体本科专业的条件。 (1)具有合理的专业依托 枣庄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广播 电视编导、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等 相关专业,特别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有10多年的本科办学历 史,师资队伍强,教学质量高,且是山东省特色专业,为 枣庄市及省内外许多地方的教育事业、新闻媒体和企事业 单位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 ,成长为优秀的媒体人才。 (2)具有良好的师资队伍

11、该专业突出专业特色,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职称和年龄 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师资队伍及广泛的 社会资源,教学队伍学缘广泛,知识结构合理。具有以下 特点:第一,职称较高。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5人,其中 教授6人、副教授21人,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60。第二,学历学位较高。博士12人,硕士27人,硕士 以上比例为84.4。第三,人才建设力度大。为进一步加 强师资队伍建设, 近两年内拟引进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硕 士研究生4名,并有计划地派出3-4名青年教师到国内知名高 校进修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以满足专业课教学 和科研的需要。第四,外聘教师长期从事网络媒体工作 ,经验丰富。聘

12、请鲁南新闻网等实践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 担任兼职教师。 (3)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 文学院办学历史悠久,与学校同龄,是学校首批升本院系 之一,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并取得了显著成绩。重视 实践教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建有汉语语音实验室、多 媒体教室、专业资料室、实习基地;学生社团与专业教学 紧密结合,定期组织话剧演出、作品剧编演、DV作品编制 、文艺沙龙等活动。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学生能力 较强,就业面宽。学生屡获国家级、省级各类竞赛奖励 ,在公务员、事业编、研究生等各类招考通过率较高,年 终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就业质量较高。 近年来,文学院围绕网络与新媒体领域展开了扎实研究 ,1人获

13、“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获 “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3项,省部级项目3项, 省教改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20项 ,获山东社科优秀成果奖5项,省教学成果奖5项,教育厅 优秀成果奖7项,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余项,为专业的 开办提供了扎实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近三年,共发表 论文150余篇,在CS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多 篇。同时,教师来源中学界业界交融、文科理工科并存 ,为培养以新媒体思维为主、新媒体技术为辅的学习型人 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4)具备较完善的办学条件 学校设施完善。学校拥有教学楼、餐厅、体育场、体育馆 、宿舍等良好的硬

14、件设施,设有高配置计算机2000台,现 有非线编实验室4口,演播厅2口,录播教室四口,多媒体 教室若干,语音实验室10口,录像机、投影机、打印机等 辅助设备齐全。馆藏纸质图书118.2万册,电子图书 142.8万种,纸质期刊2135种,电子期刊9325种,光盘资料 2.6万余件,各类文献资源数据库26个。文学院资料室藏书 2万册,订阅期刊130余种,网络媒体、语言文学等方面的 图书数量较多。 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围绕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文学院已编制了详尽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验指导 书等,这些前期专业和课程建设将会给新专业奠定良好的 基础。与鲁南新闻网等10多家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

15、 新城区等地的网站、电视台、广播电台达成协议,在课程 教学、教师科研、学生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有 较多的交流合作,建立了实习基地,以满足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教学、科研的需要,并从中聘用部分教师,完全可 以满足该专业实践、实习教学需要。 综上所述,枣庄学院增设网络与新媒体本科专业,符合 我国高校的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教育教学资源的要求。人 才培养方案,也符合社会经济发展、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枣 庄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枣庄学院 对办好网络与新媒体本科专业充满信心,一定会抓住机遇 、开拓创新,为枣庄学院的发展,为枣庄市、山东省乃至 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培养方案表

16、- -1- 文学院文学院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06T)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现代传媒人视野和职业素 养,扎实的理论基础,熟悉新闻传播政策法规,熟练掌握计算机数字应用技术、 网络传播与网络信息采编、新媒体产品设计与制作、互联网数据挖掘、网络舆论 分析与引导等技能,能在各类新媒体,包括各类门户网站、网络传播公司、电子 商务公司和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机构及 IPTV、移动电视、数字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 媒体部门和政府信息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网络传播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应 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二)培养规格 1.思想政治素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觉 悟和健康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 2.文化素质:具有社会学科、自然学科、文化艺术及专业以外的人文学科等 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修养。 3.专业素质: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在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