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5-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6891183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5-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5-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5-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5-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5-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5-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5-新人教版必修3(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3第1章第1及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1、渗透压(770KPa),(1)渗透压的概念:,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 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 透压越高,(3)影响渗透压的因素:,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2、酸碱度,血浆pH维持在7.357.45之间; 与含有的HPO42-和HCO3-等离子有关,酸过多:,缓冲物质: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乳酸+ NaHCO3,乳酸钠 + H2CO3,肾脏排

2、尿,呼吸排出,(碳酸氢盐),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2、酸碱度,血浆pH维持在7.357.45之间; 与含有的HPO42-和HCO3-等离子有关,缓冲物质: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碱过多:,Na2CO3+ H2CO3,2NaHCO3,肾脏排尿,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2、酸碱度,血浆pH维持在7.357.45之间; 与含有的HPO42-和HCO3-等离子有关,3、温度,37左右,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代 谢 终 产 物,代谢终产物CO2,体,体,外,外,食物,营养 物质,尿液,消 化 系 统,呼 吸 系 统,泌尿系统,循 环

3、系 统,淋巴,组织 液,血浆,空气,气体,营养 物质,O2,CO2,O2,细 胞,O2 营养物质,皮 肤,汗液,CO2,代谢终产物,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结论:,1、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直接进行物质交换。,2、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 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1) 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的不同有微 小差异,(2) 同一个人的在一日内也有变化 (不超过1),(3)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

4、、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1) 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的不同有微 小差异,(2) 同一个人的在一日内也有变化 (不超过1),(3)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1) 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的不同有微 小差异,(2) 同一个人的在一日内也有变化 (不超过1),(3)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

5、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主要调节机制,(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主要调节机制,(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 通过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 而实现,(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2、内环境稳态的失调,(1)例子:尿毒症,(2)思考与讨论,(3)结论,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 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 激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 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6、的必要条件,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例题:,例题:,例2:(01年天津理综试卷) 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 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增加 C.组织液减少 D.淋巴减少,思考与讨论1,1. 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 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 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 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 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思考与讨论1,2. 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 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 血浆位于血管内,组

7、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 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2)生活于其中的细 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 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 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 (3)所含的化学成 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 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思考与讨论1,3. 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 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 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 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 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 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 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 图 1-2 所示。由此可见,

8、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思考与讨论1,图1-2 组织液、血浆、淋巴 之间的关系,(三)资料分析,2. 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 生素)等。 3. 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 血浆渗透压。,(三)资料分析,4. 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 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 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 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 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 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 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 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

9、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三)资料分析,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 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 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 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 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 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 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 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 巴。,思考与讨论2,2. 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 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思考与讨论2,CO2+H2O H2CO3 H+ + HCO3-,HCO3- 通过与细

10、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 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 统有关。,3. 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 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 2 章关 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 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 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思考与讨论2,4. 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 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 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 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 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 浆中的CO2 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 管,由于血液中的 CO2分压大于肺泡中 CO2的 分压,CO2 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 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思考与讨论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