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度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剖析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89334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度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2课度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2课度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2课度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2课度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度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度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剖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21年春天的苏俄 俄国的农民说,你们把土地分给我们,粮食属于你们;把森林分给我们,木材属于你们;把河流分给我们,河里的鱼属于你们。农民们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各地纷纷发动针对苏维埃政权的暴动。1921年3月,曾经作为十月革命先锋队的喀琅施塔得工人和水兵爆发起义,组织了临时革命委员会,希望把起义推向首都。他们要求通过秘密投票的方式改选苏维埃,提出“自由苏维埃”和“没有共产党人的苏维埃”的口号。,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 、经济上实行“新经济政策”,(2)时间:,(3)主要内容:, 农民向国家交了粮食税后,余粮归自己支配;,1921年

2、, 大型企业国家管理,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 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进入和平时期; 苏维埃政权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思考: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内容上有何不同?有何特点和作用?,交粮食税后余粮归自己,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计划+市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

3、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1 、经济上实行“新经济政策”,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 、经济上实行“新经济政策”,(3)主要内容:P7,1921年,(1)背景:,(2)时间:,阶段小结,(4)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计划+市场),(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2 、政治上成立苏联,(

4、1)时间:,1922年,(2)最初加入苏联的4个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4)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3)“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2 、政治上成立苏联,请注意区别: 三个不同时期的俄国名称:,沙俄(1547年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1924年1月列宁逝世。 苏联进入斯大林时代。,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经济上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问题:据材料,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目的是什么?,背景:工业落后;受帝国主义的威胁。 目的: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巩固国防力量。,认识斯大林

5、模式,特点: 过程: 成果:,执行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1928-1937年,完成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增强;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1937年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一: 第聂伯河上的大坝,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社会主义工业化,1、经济上,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时间: 目的: 措施: 完成:,20世纪30年代初 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放弃新经济政策,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打击富农。,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1、经济上,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宣

6、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2、政治上1936年通过新宪法,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经济上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3、评价斯大林模式,讨论:我看斯大林模式,苏联第聂伯河水电站,苏联农业集体化宣传图,苏联粮食产量曲线图,漫画 片面 的计 划经 济,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的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吃米,又要马儿跑的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适应了当

7、时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情。 在国民经济恢复和工业化初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3、评价斯大林模式:,P10:、(严重弊端),特点: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2、政治上1936年通过新宪法,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经济上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思考:,结合斯大林模式的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弊端思考: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1、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2、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 3、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4、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

8、重经济效益等。 5、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本课小结:,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十月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合作与探究:,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1、“列宁的思路”指的是什么?,新经济政策,2、“苏联的模式”指的是什么?其形成标志是什么?,斯大林模式;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4、中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全面改革始于什么事件?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采取的重大举措?,3、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9、一开始照搬苏联经验,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一化三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开发开放浦东;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1.1925年,苏联的谷物产量恢复到接近世界大战以前的水平,工业总产值达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73%,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 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2.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主要依据是 A. 1922年苏俄农民无偿获得

10、了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 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缴纳国民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 C. 苏维埃政权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 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3.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依据国内形势的变化调整经济政策。在1922年初的苏俄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小商贩在自由市场出售面包 B工人到市场购买粮食 C农民的粮食全部交给国家 D资本家经营鞋帽厂,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4.苏俄早期的领导人布哈林说:“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苏俄“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的政策指的是 A“战时共产

11、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 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改革,5.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6.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 A.经济发展迅速且全面和谐 B.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C.致力于工业化且成果显著 D.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下表所示,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8.1936年,假如你踏上苏联的国土,你能看到的是 农民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农

12、民在市场里自由贸易书店里有新出版发行的新宪法苏联军民开始抗击德国法西斯 A B C D,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1、“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答: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如何?,答:结果:在艰苦的战争时期,集中了有限的人力、物力,战胜了敌人,巩固了政权。但打击了人民生产积极性,造成生产力破坏,社会不稳定。,3、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变化: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扶木犁的穷国,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汪洋大海中的孤岛,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把苏联看作是“毒瘤”,欲彻底除之而后快。,斯大林的选择,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大国崛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