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基础第一章(倪成伟)..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6889316 上传时间:2019-10-16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管理基础第一章(倪成伟)..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经济管理基础第一章(倪成伟)..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经济管理基础第一章(倪成伟)..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经济管理基础第一章(倪成伟)..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经济管理基础第一章(倪成伟)..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管理基础第一章(倪成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管理基础第一章(倪成伟)..(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管理基础,北师大出版社 倪成伟教授主编,第一章 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学习目标 应知: (1)知道经济、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了解经济学的构成内容,重点是理解经济学研究的基本经济问题。 (3)初步理解9大基本经济原理。 应会: (1)会用机会成本原理、边际决策原理和比较优势原理等解释分析经济现象。 (2)把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并初步探索撰写经济小论文的方法。,案例导入你会“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吗,10多年前,银行还在向人们灌输“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负债消费理念。而今,已有许多人为之所累。在房贷、车贷、装修贷款、旅游贷款、信用卡等银行信贷产品的冲击下,许多人已沦为房奴、车

2、奴、卡奴。据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管部数据显示:到2010年2月,武汉市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692亿元。若以全市800万常住人口计算,武汉人均借款8650元。2008年武汉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000元。依此测算,武汉人均负债率为51%。另据招商银行发布了2009年中国城市居民财富“亚健康”报告。该报告显示,国内许多居民的个人及家庭财务存在“亚健康”现象,三成家庭负债高达40%(一般认为安全比例应低于30%)。调查报告指出,受访者中,有33%属于节余比例低于10%的“月光族”;消费比例高于收入60%的人,达46%之多;七成居民属于收入单一群体,一旦工作收入中断,其个人和家庭都很可能会因为没有资金

3、来源陷入瘫痪状态;还有接近30%的受访者家庭负债比率高于40%,高负债比率已让他们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思考: 1你会“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吗?你是如何看待银行对大学生办理“信用卡”业务的? 2在我国人们采取“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要受到什么因素制约?,第一节 经济学的概念与构成,一、经济及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经济,通常指社会再生产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社会活动。 经济学则是用来解释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 众所周知,资源的稀缺性(或有限性)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产生了各种经济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产生了经济学,即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科学。

4、通俗地说,经济学就是研究决定如何有效地使用、消费、分配稀缺性资源,以满足人们无限的欲望的科学。,学习活动,讨论:老天爷给的时间似乎是取之不尽的,为什么说人的时间是一种稀缺资源? 在西方社会,常说时间就是金钱,在东方社会则常说时间就是生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经济角度分析,时间是一种稀缺资源,时间就是效率。请结合大学生活,你在生活、学习上是如何配置时间的(包括假期安排)?你觉得你的时间效率如何?,第一节 经济学的概念与构成,二、经济学的构成内容 (西方)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科学。稀缺资源包括:资金、劳动力、时间、土地、计算机等。商品的生产和服务的提供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稀缺资源配置就是决定

5、如何有效地使用、消费、分配这些资源。通俗讲,就是研究如何节约。 经济学这一概念,在经济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具有比较广泛的含义,它至少包括以下五大领域:,1.对经济问题的历史性研究,如经济史/经济学说史; 2.对某一经济领域或专题研究,如石油经济学/建筑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货币经济学; 3.企事业管理的经验和方法,如公司经济学/银行管理/证券市场分析; 4.研究经济问题的方法,尤其是数量方法,如计量经济学/经济统计学; 5侧重于纯理论方面的研究,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在广泛的经济学领域中,一般认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为经济学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与微观

6、经济学,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个有关的总量及其变化,如:经济增长(如GDP、总产量、总就业、消费者价格指数、失业率等)、经济周期(如萧条、危机、复苏、繁荣或紧缩期、谷底、扩张期、顶峰几个阶段)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金融/投资/国际收支/金融危机等)。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考察对象,研究个别企业、个别消费者、及个别生产资源所有者的经济行为,及其在市场中的相互作用。即通常讲的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由谁决策四大基本问题。,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本课程重点讲微观经济学,侧重于应用微观经济学

7、,有人也称为管理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 主要理论:消费者理论、厂商理论和市场理论。 主要分析工具:需求、供给、成本收益分析、机会成本。 应用范围:用于管理决策,对决策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客观的科学的价值评估。 应用微观经济学,有人也称为管理经济学。,第二节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经济原理源于经济实践,只要把经济原理还原为事理常规,它就变得通俗易懂了。 为了尽可能缩短我们掌握经济学的时间(经济学家指出人的时间是稀缺的资源之一),下面将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介绍在整个经济学中反复出现的九大重要经济原理,它们是经济分析的基础。 反复出现的九大重大经济原理:即:替代关系原理、机会成本原理、边际决

8、策原理、激励反应原理、比较优势原理、“看不见的手”原理、“看得见的手”原理、通货膨胀与失业交替原理、收益递减原理。,1.替代关系原理,在生产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多生产A产品,必然要少生产B产品为代价。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诸如,“有得必有失”、“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等俗语,其表达的意思就是资源约束下的交替关系。 例:学习经济学的时间多了,法学、社会学、心理学上花的时间就少了;每天新增加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就要放弃本来可用于休息或工作的时间。(请同学们举例),例1:学习经济学的时间多了,法学、社会学、心理学上花的时间就少了;每天新增加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就要放弃本来可用于休息或工作的时间。 例2:家庭

9、收入既定的条件下,旅游消费多了,日常消费相应的就要减少了。 例3:一国资源用于“大炮”生产(军用品)多了,用于“黄油”(民用品)生产就会少。,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你经常处于选择之中。学会正确的选择非常重要,有时甚至关系到你的前程。以下情况你的选择怎样? 1你在填写高考志愿时,根据你的考分优先考虑的是:学校、专业、学校所在地? 2在你读大学期间,有一个很好的就业机会,对你来说,这个就业机会即使大学毕业恐怕也很难碰到,你是选择放弃学业去就业,还是放弃就业机会继续学习?,学习活动,2.机会成本原理,根据交替关系原理可知,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必须放弃另一样东西,这被放弃的东西,经济学家称为机会成本(Opp

10、ortunity Cost) 。或者说,某种经济资源因用于某特定用途而放弃了该资源在其他用途中可能获得的最高收益。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可以举出许多例子:例1:上大学除交纳学费、书费外,实际上还存在时间成本把这段时间干工作可以挣得工薪,就是读大学的机会成本。前者称外显成本;后者称内含成本。(同学可据各自情况计算上高职三年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外显成本+内含成本,外显成本(会计成本):使用他人所有的资源的费用,如广告、能源等; 内含成本:使用自己占有资源的机会成本,即如果这些资源在市场上出租或销售,可以获得的最大价值。 内含成本也称为正常利润。,例2:体育明星(如足球、排球、网球职业选手)从事

11、职业运动,有的一年能赚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上千万元,他们认识到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极高,所以他们都是在退役以后再去上大学。 例3:用10万元存款去投资股票,一般地说,10万元的银行存款利息就是投资股票的机会成本。如果投资股票时有比存入银行收益更高的投资项目,比如单位内部集资、投资国债等,那么,放弃的投资项目的报酬就是投资股票的机会成本。,小李是某机关的一个处长,年薪2万元,在20世纪80年代下海经商高潮中经不住诱惑,终于在1990年他也辞职下海经商,一年下来赚了4.5万元,他自认为下海是对的。你学一学经济学家的看法,你给小李算一下下海的得失。 资料:当时小李投资10万元,当时的银行存款年利率为7.

12、8%,下海后本来可以享受的公费医疗、以成本价购买住房、夏天可以公费度假、年底可以分年货等等,估计一个处长的额外收入或隐性收入每年不少于2万元;另外,本来机关上班8小时很轻松的,上班或晚上可以舞文弄黑,给报刊写点小文章,一年下来亦有0.5万元,下海后这份闲情没有了,当然这份收入也没有了。,学习活动,3.边际决策原理,边际决策是指人们经常要对现有行动计划进行增量调整,这种增量调整被称为边际决策或边际变动。 例1:当人口骤增而此时粮食又是歉收时,农业问题就成为边际问题,需要放在突出的位置;而当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而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时,农业问题可能会让位给交通问题、电力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 对于

13、“经济人”来说,只有一种行动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才会采取该项行动。,例2:贫困年代,肥胖是富态,而小康富裕年代,肥胖则是病态,减肥成为时尚。 例3: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坐到一起讨论人权时,发展中国家更关心人权中的发展权、生存权,因为,他们面临的边际问题是脱离贫困。 例4:当要求读大学的人数大增而高校资源又紧缺时,扩大高校规模满足读大学的需要成了突出的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消费在不断升级,你家里近年也许已经购了房,那么,现在你家庭最想满足的消费品是什么呢?,学习活动,4.激励反应原理,激励反应实际上就是利益原则,即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会比较成本与收益,从而做出决策。

14、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 例1: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意味着购买者成本上升,人们会做出减少购买而选择其他替代品的决策;反之,当价格下降时,人们对该商品的购买会增加。同样,该商品的生产者也会根据价格的升降做出相应决策。因为,价格的升降意味着出售商品的收益的增减。,例2:经济学家发现,广泛地提高税率反而会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因为税率提高降低了对生产者的激励,从而其生产活动减少。这在理论上称之拉弗曲线(Laffers Curve),即认为税收、税率与生产率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可用图1-1表示。 拉弗曲线是美国供应学派经济学家阿瑟拉弗在1974年提出的税收理论。,从图1-1可以看出

15、,一般而言,税率提高,政府收入亦会随之增长,但这有一定的限度。拉弗认为,税率为0,政府收入亦为0;图中E点,政府收入最高,税率最优点,注意并不是50%;曲线超过E点的部分称为“禁区”,即税率超过E点,政府收入反而逐渐减少;当税率为100%时,收入也为0。显然,在此时,人们将失去对工作的任何兴趣而停止经济活动,政府自然收不到税收了。,5.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原理又叫交换(贸易)原理,它说明了交易能使每个生产者状况更好的道理。两个生产者的交换能使双方获益,两个国家的贸易可以使每个国家的状况都变得更好。贸易促使生产者专门从事自己绝对优势或相对优势的生产活动,并享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物品和劳务。,案例1

16、:两国各自生产绝对优势产品,然后进行交换(不考虑运输等其它费用),其结果使两国均受益,见表1-1。 如果一个经济不发达国家,技术落后,在两种产品或者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对另一国都处于劣势,只要能生产出成本相对低的商品,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同样可以使两国均受益。,案例2:两国各自生产相对优势产品,然后进行交换(不考虑运输等其它费用),其结果也使两国均受益,见表1-2。,6.“看不见的手”原理,“看不见的手”原理是市场供求受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决定消费者购买什么、购买多少、何时购买,同时决定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谁来决策,他们时刻关注着价格,不知不觉地考虑他们行动的成本与收益。结果,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通过市场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市场均衡,达到整体社会福利的最大化。,7.“看得见的手”原理,“看得见的手”原理是指在“看不见的手”失灵或市场失灵的领域和时期,政府干预或宏观调控就不可避免,政府干预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本身不能解决资源有效配置的情况。市场失灵或无法涉足的领域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